中芯國際斥資42億向泛林購買設備,加速14nm量產

2020-12-24 天極網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8日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花費斥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

中芯國際表示,已就本公司購買將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和泛林團體訂立購買單。產品包括由蝕刻工具組成的資本設備。購買單的總代價為600,842,907美元,每項產品的付款條款為按各購買單規定於收到產品後30至60天。

中芯國際表示,購買設備是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將擴大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有媒體表示,中芯國際是為了擴大14nm產能。中芯國際上周披露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在財報中,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和梁孟松披露,第一代FinFET 14nm順利量產,貢獻當季度1%營收。

據了解,泛林Lam Research是一家美國公司,也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與應用材料、KLA科磊齊名,2019年營收95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位列第四,僅次於ASML、TEL日本東京電子及KLA。

泛林生產的設備主要是蝕刻機、CVD(化學氣相沉積)、清洗、鍍銅等設備,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客戶是第一大來源。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斥資6億美元向泛林購買設備 用於擴大公司產能
    【TechWeb】2月19日消息,中芯國際昨晚發布公告稱,斥資6億美元向泛林購買設備。泛林中芯國際表示,已就本公司購買將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和泛林團體訂立購買單。產品包括由蝕刻工具組成的資本設備。購買單的總代價為600,842,907美元。每項產品的付款條款為按各購買單規定於收到產品後30至60天。中芯國際表示,購買設備是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將擴大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有媒體表示,中芯國際是為了擴大14nm產能。中芯國際上周披露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
  • 42億元 中芯國際採購美國泛林半導體裝備:加速14nm量產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18日宣布,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花費斥資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泛林Lam Research是一家美國公司,也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中興國際,已經正式實現了14nm晶片投產,同時也更是拿到了華為海思14nm晶片的代工超級大單,而中芯國際為了能夠加速14nm晶片的全面量產,最近也是再次此巨資購買了一系列半導體生產機器。在2月18日,中興國際正式對外發出公告:「中芯國際已經於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期間,已經向美國泛林半導體設備公司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購買單的總代價為6.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泛林半導體公司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主要對外提供蝕刻機、CVD、清洗、鍍銅等相關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而此次中芯國際斥巨資購買一系列的半導體生產設備
  • 中芯國際向泛林採購6億美元晶圓生產設備
    (文/觀察者網 呂棟)2月18日港股收盤後,中芯國際(00981.HK)發布公告,該公司已於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價約為6億美元。
  • 31天下單28億,中芯國際近1年採購泛林晶圓生產設備超70億
    (文/觀察者網 朱紫薇)3月23日,中芯國際(00981.HK)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於今年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向泛林團體提交一系列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訂單,總金額達3.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不過,中芯國際未披露訂單的具體細節。
  • 發債6億美元 四班倒上班:國產14nm晶圓廠中芯國際確保100%生產
    對於員工,中芯國際也推出了臨時員工保障政策,並給予穩崗補貼,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採取四班二輪的輪崗制度繼續生產。對於疫情期間的物流運輸、原材料保障等問題,中芯國際也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等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確保生產進行。
  • 荷蘭光刻機抵達深圳廠,中芯國際:常規設備導入,非EUV
    (文/觀察者網 一鳴)3月6日下午,就中芯國際深圳廠區到貨一臺荷蘭進口大型光刻機一事,該公司今天向觀察者網證實:屬常規設備導入,並非外界所關心的極紫外光刻機(EUV)。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下午2時30分左右,中芯國際港股突然拉升,股價翻紅後一度漲逾3%。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對於去年剛開始量產14nm製程工藝晶片的中芯國際而言,上市募資以緩解資金焦慮成了必然的選擇。具體來說,該筆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已經量產的14nm製程工藝的產能,同時加大更新的製程工藝研究投入,為搶佔戰略制高點鋪平道路。實際上,中芯國際在A股重點募集的資金正是用於以上兩個領域的SN1項目。從目前來看,該項目重點將用於剛剛投產的14nm晶片領域。
  • 中芯國際14nm:又一客戶曝光
    ▼中芯國際此前宣布14nm工藝在去年底量產,這是國內目前研發出的最先進工藝
  • 中芯國際反覆內訌背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結下的無奈苦果
    12月4日,中芯國際在網絡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明確提到,目前量產的是兩種工藝,一種是2019年四季度量產的第一代FinFET 14nm,另一種是第二代FinFET,但只是小規模量產。結合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梁孟松透露的N+1會在2020年年底量產,可以判定第二代FinFET即為N+1,它是14nm的工藝升級版,即14nm+,相當於12nm。
  • 這8小時42分 關乎中芯國際未來
    久等之後,當日22時42分,中芯國際一口氣披露了5份公告,核心內容有兩點:一是委任蔣尚義為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二是通報被列入涉軍企業名單後的進展。當然,相比美國投資者因公司被列入涉軍企業名單帶來的交易限制影響進而提起的訴訟(預期之內),國內市場對中芯國際新的人事任命更為關注。
  • 中芯國際「局中局」
    01 梁孟松辭呈的三大疑點   網絡上風傳的梁孟松辭呈中,提到了中芯國際目前的先進工藝製程進展程度,包括28nm, 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
  • 中芯國際3天「閃電」回復上交所問詢,涉及6大類29個問題
    此前招股書披露,中芯國際在2019年剛剛實現14nm量產,聯華電子則在2017年就實現了這一技術突破;2018年,臺積電實現7nm量產,目前正在推動第二代的5nm工藝在今年四季度量產;同一年,格羅方德實現12nm量產。可以看出,中芯國際與臺積電、格羅方德、聯華電子分別還有2年到4年的技術差距,尤其是對比臺積電的技術,更是相差甚大。
  • 美加大限制華為,中芯國際迎來歷史性機遇?
    儘管「瓦森納安排」規定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發放敏感產品和技術的出口許可證,並在自願基礎上向「安排」其他成員國通報有關信息。但「安排」實際上完全受美國控制。當「瓦森納安排」 某一國家擬向中國出口某項高技術時,美國甚至直接出面幹涉,如集成電路製造的關鍵設備光刻機。該協議無疑對於中芯國際也有直接影響。
  • 對話中芯國際,川普最後一次的投注,4000億晶片巨頭也不會輸
    而且,美國國防部又宣布將中芯國際等公司列入「軍事最終用戶」(Military End-User),並且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當天中芯國際旋即對此回應稱:「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其中,中芯國際採購了包括用於關鍵生產工藝設備,如蝕刻、光刻、晶圓清洗和測試機械,以及一年以上的消耗品部件,這些部件必須定期更換以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和日常操作的正常進行。中芯國際還建立了一個中央倉庫來儲存這些產品。同時,中芯國際正在針對部分美國設備、零配件、原材料,申請所需的出口許可證,但參考華為海思被封鎖後受到的衝擊,中芯國際的最終命運也不容樂觀。
  • 中芯國際大動作:聯手國家隊斥資500億投建12吋晶圓製造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中芯國際被美列為涉軍企業:股價跳水 公司回應來了
    出口管制產生影響早在10月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中芯國際引爆A股,離臺積電還有多遠?
    另外,中芯國際已聯合多家EDA廠商、設計服務企業和第三IP供應商,能夠向客戶提供自研IP、第三方IP、參考設計流程和設計支持等一站式設計與流片服務。 圖4:中芯國際業務範圍
  • 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2017年11月,在梁孟松與三星合同到期之際,梁孟松被周子學力邀加入了中芯國際。在梁孟松加盟之初,中芯國際還停留在28nm,與臺積電開始量產10nm晶片的距離甚遠。在中芯國際任職期間,梁孟松一直致力於先進位程的研發。從梁孟松的辭呈中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