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2021-01-13 玄門修行瓊洛

打坐也叫入靜,也叫專注,專一。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

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打坐最開始都是把眼睛閉上,觀察呼吸,前幾分鐘很專注,後幾分鐘腦子裡面來的不是神奇的畫面,而是生活中的一些繁雜的事情,這個畫面是神識遊蕩還是臆想出來的呢?這個原理好比一杯汙濁的水,當你把他靜靜地放在那的時候,水和雜質一點點的分開,你能清楚的看見水和雜質。這個時候雜質就是你所謂的不由自主的畫面,絕對不是神識。那個是你本身在腦海裡邊所帶的煩惱,我說就是雜質。

佛門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個是你的意念。是你紛繁混亂的意念,也就是你雜亂的念頭,很多人打坐的時候,就跟著這個念頭走了,開始去想這件事,想一想然後一怔,發現怎麼想到這個事上去了?然後開始放靜。這個時候你是很緊張的,然後開始一點一點放鬆,一會兒腦子裡又來了。第一步打坐,絕大多數人都是會面臨這樣問題的。這不是你的神識,大家要知道一樁事情,佛門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當這六個全都放下之後,才是第七識,第七識才是我們道家講的神識。也就是西方人講的那個靈魂,把念頭放下之後的才是識,識之後才是第八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他是記憶的種子,第七識和第八識是不分家的,他倆是一個,只是我們用兩種方式分開來表達,實際上是一體的,叫靈魂。

只有把六根清淨了,你的神識才會出現。打坐的境界,第一步,很簡單就是六根清淨。什麼是六根清淨呢,清淨到入靜,這種入靜的感覺是身體沒有了,呼吸沒有了,但是這個時候你還會有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你還知道「我還存在」,還知道有個我,但是「我在哪裡」不知道了,不住地自己的身體坐在這了,感覺不到自己的手,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周圍什麼都感覺不到了,只剩下一個我的念頭。六根放下之後,這個是你的識,是你的神識。到這個程度之後是第二步,把「我」放下,才是入定。入定之後會有很多光,這個時候好像有我,又好像沒有我,但是還能感覺到「六根」變成六種「觸」,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身體有感覺,還有意念。但是是由六根變成六觸,入定的境界當中是有觸覺的,執著身體的那種感覺已經沒有了。入定這個階段又分成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之上是每個法門獨有的東西了,這裡就不多講了。只要一入定,就是佛教講的阿羅漢,就是道教講的地仙,人馬上就證得這個果位,所以說入定是很難的。

關注我了解更多玄門知識,有什麼問題自己私聊或者留言。

相關焦點

  • 打坐時怎樣入定
    打坐,如何讓心靜下來,如何才能少一些雜念,如何才能不想東想西,這是許多打坐人的想法和目的。心靜,是安定、覺照的狀態。讓心靜下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種。仿佛有另外一個自己在看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正在想些什麼。正是這個仿佛另外一個自己,「知道」自己在打坐時「想法很多」。
  • 打坐入定的三種狀態,你出現的是哪一種?
    打坐時,會出現的狀態千奇百怪。有的人感覺全身發熱,但是不感覺燥,一種很舒服的那種熱。有的人感覺身體某處像有螞蟻蟲子爬的感覺,但是用手一摸,那裡卻沒有任何東西。還有的人打坐時,感覺身體某處一「震」,但是卻不是自己主動讓它「震動」的。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修行,到底要如何修心?很多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會覺得很困惑。特別是那些想通過打坐來修行的人,要如何運用打坐來修心,會感覺到特別茫然。帶著這個問題,本章節就與大家重點分享一下,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你能看完本章節內容,可能你就會真正弄明白。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調身、調息、調意念,所以不能入定。深吸一口氣,停在那兒,是什麼境界?沒有雜念,心內靈靈明明,身心高度放鬆。但不到1分鐘,5秒鐘一過,又有了雜念。但是你可以在這5秒之內進入初禪。一個人入定,一定是在吸氣時,而不是在呼氣時。念頭是在呼氣時才產生。有的人通過多年死坐,也能進入三禪。但不知道是怎麼進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出來。
  • 打坐一定要盤腿嗎?通過打坐的本質來了解打坐是否就是擺姿勢
    打坐一定要盤腿嗎?一定要擺個標準姿勢嗎?關於這點,我們必須了解打坐到底是什麼?知道它的本質後,才會明白在什麼地方下功夫。如果做得好,進入的層次很深,比如古人所說的入定那種狀態,那种放松就比睡眠的層次要深很多,自然就會得到更充沛、更深層次的休息。一坐下來,全身心的愉悅、放鬆、舒服,好不享受!在打坐那種非常放鬆的情況下,如果你去體驗我們這個身體,比如體驗呼吸。慢慢的,就能感受到身體氣機、經絡、丹、大小周天的存在。
  • 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裡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宣化上人)
    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裡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覺、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沒有睡覺、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復活。靜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虛空所含之真正營養品。
  • 佛學│打坐修行前,先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走錯路——空有二俱非
    那麼,對佛法來說,打坐真的很重要嗎?打坐修行前又需要了解什麼知識呢?所以,先要通過打坐的方式來獲得清靜,而後逐步做到生活中行住坐臥都清靜。打坐,即使不追求那些高深的修行境界,最起碼的,能讓你的身心獲得極大的平靜、安樂、回歸本來純淨的自我,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
  • 莫欞鷹:論冬眠與入定
    我們打坐,是打禪定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定」。這個演變過程,是印度的學者考證出來的,不是我們考證的。禪定跟禪宗不是一回事,是兩碼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禪定是所有修道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術,佛陀也承認禪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誰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後來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僧人,還被聘請去印度傳「七支坐」。
  • 盤腿打坐入靜難、放鬆很關鍵,夏季鍛鍊不容錯過
    引言:盤腿打坐越來越受到好多人的喜愛,作為一種靜態養生健身的運動方式,焱霖在愛好多年的經歷中也收益不少,經常會聽到好朋友們說,『入靜很難、心靜不下來』,的確是那樣,心靜不下來很著急,因為沒法靜心,往下進行就沒法得定,沒法去體驗打坐入定所帶來的那種『身心愉悅』;可是我們在打坐前有一件事兒——一件很隨心的事兒,『放鬆』,您做到位了嗎
  • 靜坐的知識:做到這三點,修行就可以快速入定
    許多人靜坐,都難以入定,甚至不能入定。歸根結底,是因為靜坐前沒有注意許多影響入定的因素。影響入定的因素有許多,但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如果修行者做到這三點就能快速入定。(一)食物上面宜吃清淡食物食物因素是影響修行入定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佛在印地修行,規定佛弟子過午不食,不吃五辛還有葷腥肉類食物。過午不食,能幫助我們食物更好消化,非常助於腸道的清淨。如果修行人,晚餐吃很飽,必然是無法打坐的。我們都夜間飽食過的體會,那種感覺何止會影響打坐,甚至睡覺,翻來復去都睡不著。
  • 禪宗為何要弟子先開悟後打坐
    那位背偈語的師兄一聽,不高興了,「你說什麼呀,這可是神秀大師寫的偈語」。「雖然是神秀大師的偈語,但畢竟還不究竟啊!」慧能答到。「是嗎?那你寫一首試試。」慧能只好說到:「我心裡是有一首偈語,只是我不會寫字。」那位師兄立即說到:「這好辦,你說吧,我給你寫上去。」當那位師兄把慧能的偈語寫到牆壁上以後,整個寺廟都轟動了。五祖也急忙來看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以三空藏理論來談出定與入定的妙用
    我們常常把在工作、生活中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或者雖明白許多道理但於境界前無法掌控情緒的現象,稱為缺乏定力或定力不足。小編對定的最初認識是來自於武俠劇中那些修煉內功、打坐意守的場景,以及文字作品中有關閉關靜修入定、出定的描述,一直認為定是非常人所有且可自由出入。
  • 南懷瑾老師:你不要以為在打坐持咒念佛念境界很好,這是非量境界
    「你不要以為在打坐、持咒、念佛念境界很好,這是非量境界」在唯識學關於心量把它歸納成三種,一是現量;二是比量;三是非量。何謂現量?依唯識的道理,這個世界、宇宙一切物質、精神、心理的現象是整個心的體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境。
  • 初學者冥想打坐入門:打坐什麼姿勢最好,冥想又是在想什麼?
    今天有人問我初學者沒有任何基礎,想要冥想打坐怎麼辦?最好的姿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如何入門,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現在對冥想感興趣的人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前幾年泰國的幾個小朋友被困在了巖洞裡面出不來,當找到他們的時候,據他們自己說在巖洞裡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情緒,減少消耗,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其實現在的狀況也非常適合用冥想,打坐來調節自已,安撫自己浮躁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安、穩定,能夠安下心來穩住就是勝利。
  • 老子親自傳授「打坐」的正確方法
    老子親自傳授「打坐」的正確方法——《郭店楚簡·老子(甲本)》第十四章解讀一、原文要解讀楚簡「至」字的含義,關鍵在於解讀甲骨文「交」字,甲骨文「交」字是什麼意思呢?上圖,是甲骨文「交」字。甲骨文「交」字是甲骨文「大」字的變形,甲骨文「大」字是人體正面的圖示,把「大」字下面表示「人體兩條腿」的兩筆,交叉在一起,就是「交」字。
  • 佛教 什麼是禪定?你真的進入過禪定的境界嗎?禪病呢?怎麼治?
    這其實就是禪定的一點點小的境界。雖然當不得什麼稀罕事,但誠心念誦經卷的確是可以入定的!經藏我們可以比較容易搞到,但深入經藏,進而了知經藏所蘊含的智慧,甚至達到如海一般的智慧就比較難了。但學習禪定,乃至於真實的入定,達到三昧的境界則更是難上加難。六祖慧能大師曰:「善知識。
  • 為什麼學習打坐?鄭鈞自爆曾神經衰弱,睡不著覺,現在全好了!
    提起鄭鈞,看過《嚮往的生活》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他很拽,錄製節目全程戴墨鏡,不是喝茶,就是打坐,真的像是來度假的,可大家別忘了,鄭鈞是一個53歲的中年人,能夠保持現在的體型和精神狀態,真的很不容易!重點來了,宋丹丹為鄭鈞是如何保持年輕的,鄭鈞直言要鍛鍊,接著丹丹姐就坐在地上要打坐,但她的動作是不標準的,雙腿只是交叉了一下,而沒有往裡勾,看到這一幕後,鄭鈞馬上現場教學,做了一個標準的打坐姿勢!接著,鄭鈞爆料自己曾神經衰弱,睡不著覺,自從學習了打坐之後,就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 禪修是什麼?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含義
    一直有人認為只有在蒲團上盤腿打坐才是禪修,其實不是這樣的。在蒲團上盤腿打坐可以說是最容易入定的一種禪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禪修方式。那什麼是禪呢?禪,又翻譯為禪那,意譯為靜慮、思惟修習、棄惡、功德叢林等等,有寂靜審慮的意思。是指把心專注在某一個對象之上,極度寂靜之中以詳密思惟的定慧均等的狀態。所以,並不拘於行住坐臥四威儀都可以修禪定。
  • 佛學|守戒的幾種境界:不得不戒,不可不戒,與不戒之戒
    守戒又到底有何深意?要回答這些問題,其實根源是要先明白一點:學佛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或者說,佛法的追求是什麼?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一種法門,最終指向的都是見性明心,大徹大悟天地宇宙最終極的奧妙,進而能擺脫生死輪迴,超凡入聖,獲得生命大自在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