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也叫入靜,也叫專注,專一。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
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打坐最開始都是把眼睛閉上,觀察呼吸,前幾分鐘很專注,後幾分鐘腦子裡面來的不是神奇的畫面,而是生活中的一些繁雜的事情,這個畫面是神識遊蕩還是臆想出來的呢?這個原理好比一杯汙濁的水,當你把他靜靜地放在那的時候,水和雜質一點點的分開,你能清楚的看見水和雜質。這個時候雜質就是你所謂的不由自主的畫面,絕對不是神識。那個是你本身在腦海裡邊所帶的煩惱,我說就是雜質。
佛門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個是你的意念。是你紛繁混亂的意念,也就是你雜亂的念頭,很多人打坐的時候,就跟著這個念頭走了,開始去想這件事,想一想然後一怔,發現怎麼想到這個事上去了?然後開始放靜。這個時候你是很緊張的,然後開始一點一點放鬆,一會兒腦子裡又來了。第一步打坐,絕大多數人都是會面臨這樣問題的。這不是你的神識,大家要知道一樁事情,佛門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當這六個全都放下之後,才是第七識,第七識才是我們道家講的神識。也就是西方人講的那個靈魂,把念頭放下之後的才是識,識之後才是第八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他是記憶的種子,第七識和第八識是不分家的,他倆是一個,只是我們用兩種方式分開來表達,實際上是一體的,叫靈魂。
只有把六根清淨了,你的神識才會出現。打坐的境界,第一步,很簡單就是六根清淨。什麼是六根清淨呢,清淨到入靜,這種入靜的感覺是身體沒有了,呼吸沒有了,但是這個時候你還會有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你還知道「我還存在」,還知道有個我,但是「我在哪裡」不知道了,不住地自己的身體坐在這了,感覺不到自己的手,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周圍什麼都感覺不到了,只剩下一個我的念頭。六根放下之後,這個是你的識,是你的神識。到這個程度之後是第二步,把「我」放下,才是入定。入定之後會有很多光,這個時候好像有我,又好像沒有我,但是還能感覺到「六根」變成六種「觸」,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身體有感覺,還有意念。但是是由六根變成六觸,入定的境界當中是有觸覺的,執著身體的那種感覺已經沒有了。入定這個階段又分成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之上是每個法門獨有的東西了,這裡就不多講了。只要一入定,就是佛教講的阿羅漢,就是道教講的地仙,人馬上就證得這個果位,所以說入定是很難的。
關注我了解更多玄門知識,有什麼問題自己私聊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