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的知識:做到這三點,修行就可以快速入定

2020-12-14 朗月文心

許多人靜坐,都難以入定,甚至不能入定。歸根結底,是因為靜坐前沒有注意許多影響入定的因素。影響入定的因素有許多,但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如果修行者做到這三點就能快速入定。

(一)食物上面宜吃清淡食物

食物因素是影響修行入定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佛在印地修行,規定佛弟子過午不食,不吃五辛還有葷腥肉類食物。過午不食,能幫助我們食物更好消化,非常助於腸道的清淨。如果修行人,晚餐吃很飽,必然是無法打坐的。我們都夜間飽食過的體會,那種感覺何止會影響打坐,甚至睡覺,翻來復去都睡不著。

其次吃油膩的肉類食物,也是影響入定的重要因素。油膩的肉食,最愛生痰。痰這個東西非常不淨而且很粘黏,非常阻礙氣道,特別影響呼吸。

雖然有些修行人並不吃肉,但卻吃五辛的蔬菜,還喜歡炒食。五辛的蔬菜,最容易上火,而上火後最影響人修行。普通五辛食物都容易上火,比如辣椒,韭菜,大蒜類。如果再經火炒,人食後自然會鬱結於胸中,無法抒發出去,自然讓人難以入靜。正因為食物對修行入定影響甚大,所以修行者應該吃清淡食物。

(二)修行者應當減少色慾

色慾也是影響入定的重要因素。因為色慾最傷腎。而腎臟五行為水髒,腎衰則心火虛長,讓其內心慾火高昂,生起諸多煩惱。還有腎中之精氣,上通於大腦。精氣不足,頭腦就會很昏沉,嚴重者還會頭痛。如果精氣充足,那麼人就會精力充沛,神清氣爽。所以修行人,如果要入定證道,保持精氣充足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三)修行人應該持續精進

入定不需要學習經論,去分析領悟其中的道理。只需要有強烈的興趣加上精進勤奮地修行。佛的弟子阿難尊者,當初修行也是不精進,而無法證道,最終還是精進修行獲得了羅漢果。

當今時代的人們,人心不古,其慧根與德相都難以與古人媲美,所以修行務必要精進。所謂精進修行,就是要每天都堅持認真去做,當功夫到了,自然就會成就。

結語:修行人想要快速入定,這三點是基礎,做到之後確實會產生神奇效果。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如何靜坐問答錄——修行部分
    入定與睡眠有何不同?  答:這兩個名稱就不同。入定有各種定境,各種現象。定這個字很簡單,一個念頭,等於一個珠子一樣,把它定住在那裡,永遠是這顆珠子,那個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顆,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定有各種各樣的境界。千萬注意,不要把靜坐當作入定,那就錯了。靜坐是初步練習,將來功夫高了,可以因靜坐或學佛修道,進入你要的境界,那個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當然不是靜坐的定境。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如果你沒有把身體、呼吸、思想調好,是無法入定的。住在一禪,要把身體的姿勢調好;二禪,要把呼吸調好;三禪,要把意念調好。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調身、調息、調意念,所以不能入定。深吸一口氣,停在那兒,是什麼境界?沒有雜念,心內靈靈明明,身心高度放鬆。但不到1分鐘,5秒鐘一過,又有了雜念。但是你可以在這5秒之內進入初禪。
  • 莫欞鷹:論冬眠與入定
    人要入定,大致的要點也是六點,跟動物冬眠很相近。動物冬眠是入昏沉定,昏沉定是無記的。無記久了,會變得愚痴。無記久了會墮入畜道,這一點,我們修禪入定,是要緊記的。我們人類要入大定的六個要點,跟動物冬眠很相近,所以我就簡單說一下這六個要點:一:入定前要有充足的元氣。
  • 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仁山法師
    這個觀念就會下面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有一類修行人聽到一半就說我懂了原來是什麼都沒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什麼都不要了於是門一關空心靜坐空心靜坐什麼意思把心裏面這些觀念自己認為都空掉了>靜坐自己認為這樣心就能靜下來也確實我用這方法達到靜心的效果什麼都空了心靜下來了事實上呢事實上這叫外道定
  • 以三空藏理論來談出定與入定的妙用
    直到拜讀楞嚴、解三空藏理義後,才對定之說有了初步的認識。那麼,何為定呢?入定、出定又在指什麼?讀過楞嚴的人都知道,此經是藉助阿難示現多聞足慧,卻不勤修定力,終有摩登伽女之難的因緣來演說的一部究竟了義大法,開示了由奢摩他入三摩提、證禪那果位的修行次第法門。其中妙三摩提便是指楞嚴三昧大定,欲得此定必須先見如來藏性、悟三空藏義理。
  • 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 淨土法門是怎麼快速證得果位的?修行做到這幾點!想不圓滿都難!
    我們來看一看下面這段文字:案此經推,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無超越之理,未敢詳也。這段文字就是依據二十二願來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品位差別的。在娑婆世界修行有高低品位,往生之後是「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到一地。
  • 人生可以不迷茫?
    知識爆炸的時代,碎片化的信息,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工作生活無形中增添了一種焦慮與壓力……怎麼辦?有沒有一種通用的智慧,可以解決我的各種煩惱?推薦千年智慧帕坦伽利的《瑜伽經》不是練瑜伽的人才讀的書。可以選擇其中一版。帕坦伽利大師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的八分支,也可以說是瑜伽修習的八個步驟。內容1、制戒 Yama,指為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範,自製。包括:非暴力、誠實、不偷盜、節慾和不貪婪。內心誠實,心境平和,不為欲望所控制。
  • 佛學│打坐修行前,先明白這個道理才不會走錯路——空有二俱非
    打坐修行前又需要了解什麼知識呢? 01佛法修行,智慧第一佛說,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學佛要求解脫生死輪迴,得到生命的大自在,必須要有大智慧的成就才能做到。《心經》上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佛法之所以能解除一切生老病死、愛恨別離的苦惱,看破一切虛妄幻相,要旨就在於智慧的通達。智慧來源於心,所以,佛法的一切法門,最後都要歸於修心上來。這是在打坐修行前,必須先明白的一個佛法的大要點。
  • 打坐時怎樣入定
    這裡是從佛經記載的「心一境性」角度,而說的靜心入定的方法。(一)當看到景物、聽到聲音、嘗到滋味、聞到氣味、觸到環境、想到某件事時,心都會做出判斷和了別(了解分別),「這是一棵大樹」「這是一個女士在說話」「甜」「花香」「熱"「後悔」,如此等等。這些就是心對外境做出的判斷和了別。每個人都會很容易感受到這些。(二)為什麼又知道想法比較多呢?
  • 《星際戰甲》目標入定怎麼獲得 目標入定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目標入定獲得方法是玩家使用聲望購買獲得,所需聲望為25000點,需要注意的是玩家需提前獲得血色面紗的崇高的稱號或新世間的無暇稱號後,玩家才可以購買該戰甲強化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一、修行無非就是學做人、做事。做人、做事、學佛修道本是一體,三者是一不是三。把人做好,才能把事做好,把事做好,才能把佛道學好。因為,學佛修道就是學做事,學做事就是學做人,所以,學佛修道就是學做人。三、為什麼修行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呢?「守本真心,勝念他佛」!守住自己的真心是最高的修行法門。1、什麼是「外面的佛」?為何要念外面的佛?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01打坐的特點過去修行,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講究打坐。通常說來,打坐是要做到五心朝天。當一個人逐漸養成一種打坐的習慣,那麼他自然也就養成了一種自我約束的習慣,通俗點說,就是通過打坐,來培養自己的控制力。雖然說通過這種身體約束的方式,讓人達到自我控制的力量很微薄,但是「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當你不斷的約束自己,世間長了,達到這種自我控制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這還不是最快的自我控制的方式。
  • 做到這三點,可以快速吸引到心儀女孩
    很多的男生都認為追女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好像無論怎麼樣對她好,她都不會領情,無論付出了多少,她都不會在意,就算是已經做到了感動全世界流淚的地步,好像她都不會有一點點的心動。其實面對每一個人,都要有不同的追求方式,撩妹也並不難,只要有足夠的技巧去對付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
  • 不可多得的「打坐概要」,決定你修行的成敗!
    而其實,所有的修行都是為了止觀,以超三界、了生死。 二、打坐時難以熄滅妄想、妄念,怎麼辦? 打坐的三個基本方法中,其中的調意念是比較重要和難度比較大的。 要記住:意識就是能量,意念放在哪裡,能量就會到哪裡。
  •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怎麼提升 修行等級快速提升方法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很多玩家都在詢問,那麼如何才能快速提升呢,同時有哪些途徑,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攻略內容。 我的俠客修行等級提升方法
  • 學佛修行要做到五點:以解脫痛苦煩惱,達到一個清靜心態的境界
    信眾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有錯誤的思想行為,可以依照佛法,通過修正、改正錯誤的行為;確切地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亂行為,棄亂歸正。佛教認為:眾生的本性都是佛,見性即可成佛,也有立地成佛之說。識自己本心,見自己本性的過程才是真正修行。所以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態的一種歷練過程。
  • 養生靜坐練盤腿、如何順利快速雙盤、經驗心得與您分享
    焱霖馬馬虎虎喜歡盤坐已有幾十個年頭了,開始雙盤也沒太費勁兒就能盤上,這應該屬於先天有點兒優勢,可是多年並沒有進展,雖然雙盤不是很標準但是也能盤出很不錯的感受,但是單盤怎麼盤也盤不出雙盤的感受,直到我最近遇到了拉筋晃海、盤坐的6+1種坐姿訓練、拉伸也是很好的健身運動等知識,我才發現我的盤坐質量有待提升進步,於是再次精進才有了很好的進展。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論修行大道必過的三關
    拜佛要真修實證,要過三關,此三關不過,要證果如水中撈月,鏡中觀花,徒勞無功。此三關分別為:開悟關,福德關,無漏關。此三關實際上是南懷瑾大師所說的三個關口:見地,修證,行願。積累成佛得道的資糧,實行自己普度眾生的願力,六度萬行,是實實在在的修行。什麼是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與習氣。關於開悟與行願積累福德資糧方面,我已在許多篇章反覆說過,故不復詳述,重點要說的是無漏關。三:無漏關。此無漏關,至關重要,不能做到無漏,要證果,有如水中撈月,鏡裡觀花,所做反覆進退,徙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