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把在工作、生活中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或者雖明白許多道理但於境界前無法掌控情緒的現象,稱為缺乏定力或定力不足。小編對定的最初認識是來自於武俠劇中那些修煉內功、打坐意守的場景,以及文字作品中有關閉關靜修入定、出定的描述,一直認為定是非常人所有且可自由出入。在接觸到佛法,對三無漏學中持戒生定的道理有所了解後,看到六祖那句」心平何勞持戒」的法語,也曾一度解讀為見性即佛,佛住常定為入、無需持戒為出。直到拜讀楞嚴、解三空藏理義後,才對定之說有了初步的認識。那麼,何為定呢?入定、出定又在指什麼?
讀過楞嚴的人都知道,此經是藉助阿難示現多聞足慧,卻不勤修定力,終有摩登伽女之難的因緣來演說的一部究竟了義大法,開示了由奢摩他入三摩提、證禪那果位的修行次第法門。其中妙三摩提便是指楞嚴三昧大定,欲得此定必須先見如來藏性、悟三空藏義理。而稱之為如來密因成就的大定有何殊勝?是不是更非我們凡夫能為?又該如何認知定的出入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入如來藏世界去一窺究竟吧。
一、世人皆有定,能悟空性、解空如來藏之義,將心性常住萬法皆空的理念,即是已入定。
世人之定一為認相實有而生的執著,以及追逐名、色、財、食、睡的欲望而住於貪、嗔、痴無明習氣中;二為自心本俱的清淨長寂、湛然不動的自性之定。既然本俱自性之定,那麼楞嚴大定便應該是人人都可成就的,可為什麼我們學佛那麼久,卻依然未能顯現發揮此定之用呢?善根福德因緣尚未俱足矣,現在的修行正是使其備足的努力。常人之定若能轉念,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放下對生滅相的分別、執著,知真心本有不生滅的藏性而令心安住於此,即為入自性之定中,心能轉物、既見如來。
二、於不動真如心中見萬法生起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隨緣顯現而發揮的作用,即為出定。
真如心中不見一物、不生一法,此是空。但空又會因作意動念而生諸相萬法,即心生萬法,萬法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緣起幻化的結果,見心能隨緣生法的本俱之性便是已悟不空如來藏的義理。由於定在心內,而法是觀外,因此我們常會把見緣起之法的妙用稱為出定。
三、了緣起性空、將萬法會歸同一如來藏性,即是悟空不空如來藏之義理。但若將緣起與性空割裂看待或次第分之,則是實未悟如來藏不二法門,真性之定本無出入。
在說法與修行時,為隨順眾生各自不同的根器會有次第的方便說,但在領悟如來藏三空義理時,把緣起與性空分開來解讀,或尚有先後次第劃分的話,說明你還未徹悟如來藏之真諦。緣起是從如來藏性起用的角度來說的,而性空是站在如來藏本俱之性的角度來談的,角度雖不同,談論的卻都是同一心體、同一如來藏的天然妙性,見性當下便知所具隨緣生法妙用;見法當下便知其性本空,無法可得。同在當下一念、同一真如自性,不可有先後和對立的觀念存在。
同時,真如之心即如來藏心如如不動,沒有生滅、來去、增減,覓之亦不可得。因此,真性所俱之清淨長寂之定自然也無出定、入定之出入,真心都不可得,又從哪裡出哪裡入、定住於何處?但若能徹悟一心三藏之理,見萬法本源之性,通性相一如之圓融不二,從而依相見性、剖妄出真、借事顯理,則當見如來藏妙真如性所顯現的清淨般若解脫妙用,將心安住於此,方便說就是入定,而用本有智光照破無明,方便說就是出定。而真心盡虛空遍法界,定也就隨時而入、隨處可出,出定顯用、入定顯性而實無出入也。
三空藏論不僅是《楞嚴經》所開示的義理,也是構成整個大乘了義教法的核心。所謂的如來密因是指十方三世諸佛成佛的秘密皆是以此不生滅的藏性為因地心修行成就,而楞嚴大定則是安住於此藏性定中寂而長照、照而長寂。至於是以執戒來生定還是借見性來顯定,要根據自身根器和選修的法門而論。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以見性大法而顯大定之用,並非不需持戒,而是指所見之性本自清淨,見性起修所斷無明習氣的過程就是在持戒,只不過這種修行方式更能單刀直入、快捷迅速地彰顯大定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