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空藏理論來談出定與入定的妙用

2020-12-14 花月夜嘯天

我們常常把在工作、生活中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或者雖明白許多道理但於境界前無法掌控情緒的現象,稱為缺乏定力或定力不足。小編對定的最初認識是來自於武俠劇中那些修煉內功、打坐意守的場景,以及文字作品中有關閉關靜修入定、出定的描述,一直認為定是非常人所有且可自由出入。在接觸到佛法,對三無漏學中持戒生定的道理有所了解後,看到六祖那句」心平何勞持戒」的法語,也曾一度解讀為見性即佛,佛住常定為入、無需持戒為出。直到拜讀楞嚴、解三空藏理義後,才對定之說有了初步的認識。那麼,何為定呢?入定、出定又在指什麼?

讀過楞嚴的人都知道,此經是藉助阿難示現多聞足慧,卻不勤修定力,終有摩登伽女之難的因緣來演說的一部究竟了義大法,開示了由奢摩他入三摩提、證禪那果位的修行次第法門。其中妙三摩提便是指楞嚴三昧大定,欲得此定必須先見如來藏性、悟三空藏義理。而稱之為如來密因成就的大定有何殊勝?是不是更非我們凡夫能為?又該如何認知定的出入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入如來藏世界去一窺究竟吧。

一、世人皆有定,能悟空性、解空如來藏之義,將心性常住萬法皆空的理念,即是已入定。

世人之定一為認相實有而生的執著,以及追逐名、色、財、食、睡的欲望而住於貪、嗔、痴無明習氣中;二為自心本俱的清淨長寂、湛然不動的自性之定。既然本俱自性之定,那麼楞嚴大定便應該是人人都可成就的,可為什麼我們學佛那麼久,卻依然未能顯現發揮此定之用呢?善根福德因緣尚未俱足矣,現在的修行正是使其備足的努力。常人之定若能轉念,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放下對生滅相的分別、執著,知真心本有不生滅的藏性而令心安住於此,即為入自性之定中,心能轉物、既見如來。

二、於不動真如心中見萬法生起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隨緣顯現而發揮的作用,即為出定。

真如心中不見一物、不生一法,此是空。但空又會因作意動念而生諸相萬法,即心生萬法,萬法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緣起幻化的結果,見心能隨緣生法的本俱之性便是已悟不空如來藏的義理。由於定在心內,而法是觀外,因此我們常會把見緣起之法的妙用稱為出定。

三、了緣起性空、將萬法會歸同一如來藏性,即是悟空不空如來藏之義理。但若將緣起與性空割裂看待或次第分之,則是實未悟如來藏不二法門,真性之定本無出入。

在說法與修行時,為隨順眾生各自不同的根器會有次第的方便說,但在領悟如來藏三空義理時,把緣起與性空分開來解讀,或尚有先後次第劃分的話,說明你還未徹悟如來藏之真諦。緣起是從如來藏性起用的角度來說的,而性空是站在如來藏本俱之性的角度來談的,角度雖不同,談論的卻都是同一心體、同一如來藏的天然妙性,見性當下便知所具隨緣生法妙用;見法當下便知其性本空,無法可得。同在當下一念、同一真如自性,不可有先後和對立的觀念存在。

同時,真如之心即如來藏心如如不動,沒有生滅、來去、增減,覓之亦不可得。因此,真性所俱之清淨長寂之定自然也無出定、入定之出入,真心都不可得,又從哪裡出哪裡入、定住於何處?但若能徹悟一心三藏之理,見萬法本源之性,通性相一如之圓融不二,從而依相見性、剖妄出真、借事顯理,則當見如來藏妙真如性所顯現的清淨般若解脫妙用,將心安住於此,方便說就是入定,而用本有智光照破無明,方便說就是出定。而真心盡虛空遍法界,定也就隨時而入、隨處可出,出定顯用、入定顯性而實無出入也。

三空藏論不僅是《楞嚴經》所開示的義理,也是構成整個大乘了義教法的核心。所謂的如來密因是指十方三世諸佛成佛的秘密皆是以此不生滅的藏性為因地心修行成就,而楞嚴大定則是安住於此藏性定中寂而長照、照而長寂。至於是以執戒來生定還是借見性來顯定,要根據自身根器和選修的法門而論。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以見性大法而顯大定之用,並非不需持戒,而是指所見之性本自清淨,見性起修所斷無明習氣的過程就是在持戒,只不過這種修行方式更能單刀直入、快捷迅速地彰顯大定的妙用。

相關焦點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東華禪寺方丈 | 萬行大和尚養正堂開示入定是哪三種反應?為什麼不能入定?入定後為什麼不能出定?為什麼感受不到住定?學會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秘訣在下文【入定的四個層次】入定分為四個層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前三禪都有身體的存在、喜悅的存在。初禪是身體空掉了。
  • 莫欞鷹:論冬眠與入定
    它們之中的大魚,老魚果然向我跳來。後來我再發意念:「如果你真的很想我救你,那你再跳近一點!」如是三次,果然一步向我跳來。所以,我覺得不單「五大仙」有神通,就連很多魚類都有神通,因為魚也會冬眠「入定」。虛老出定後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依我看來,其實是大便中毒,因為他入定前腸胃不清。之前在終南山時入定是因為本是苦修,吃得少,再上肚子又餓,所以那次與這次不同。這次是在講經期間,受了供養,腸胃不清就入了大定。體內宿便久了,水份經過九天入定後,全蒸發了,堅如石。宿便毒素反覆被體內給回收,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
  • 靜坐的知識:做到這三點,修行就可以快速入定
    許多人靜坐,都難以入定,甚至不能入定。歸根結底,是因為靜坐前沒有注意許多影響入定的因素。影響入定的因素有許多,但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如果修行者做到這三點就能快速入定。其次吃油膩的肉類食物,也是影響入定的重要因素。油膩的肉食,最愛生痰。痰這個東西非常不淨而且很粘黏,非常阻礙氣道,特別影響呼吸。雖然有些修行人並不吃肉,但卻吃五辛的蔬菜,還喜歡炒食。五辛的蔬菜,最容易上火,而上火後最影響人修行。普通五辛食物都容易上火,比如辣椒,韭菜,大蒜類。
  • 略談「如來藏思想」與「他空學說」(二)
    三、藏傳佛法與如來藏學說後期大乘佛法中的密教法門,最為完整地繼承了如來藏學說的思想,這也讓此思想透過譯師與大成就者們傳入了藏地。同時,如來藏學說在密法中與另一系主張—「光明心」兩者交融,開展出了具體可操作、經驗到如來藏、光明心的實修技巧(顯教中的如來藏說較為理論、抽象並缺乏具體的體悟步驟。)
  • 茅山隱士入定二十年,終被洪水衝出山來
    當這消息傳到外地,有些聽說這件事,又沒辦法來見的人都悔恨的不得了。然而這個人,本也沒有什麼證悟,也就一年多的時間,他本人也變得十分傲慢和浪費。具體表現為,有人送給他水果,他拿著啃兩口也就不吃了,別人給他拿來素菜,他也挺高興接受;有人送了好衣服好被子錢財寶物,他也來者不拒。
  • 若能鎖虛空,捉住金碧峰,三心不可得,無心亦無物
    皇帝知道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只要一入定,誰都找不到他,就把他聘為國師,並賜給他一個紫金缽。他心裡非常歡喜這個金缽,不禁起了凡夫之情。一日,金碧峰陽壽將盡,黑白無常結對來找他,可是一連幾日東尋西找,就是找不到。兩個無常去找土地公幫忙,土地公說:「金碧峰已經入定了,你們是沒辦法找到他的。
  • 佛法楞嚴|色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色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為什麼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呢?「五陰」是色、受、想、行、識, 本來是世間有為之法,而這世間有為之法,為什麼叫做如來藏性呢?既然世間有為之法就是如來藏性,必須要提出一個理由來,所以世尊就發起徵問來說明。「陰」是蓋覆的意思;有五種法蓋覆真性,所以叫做「五陰」。「五陰」的新譯,叫做「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就是積聚有為法。
  • 略談「如來藏思想」與「他空學說」(三)
    討論此問題前又必須討論另外一個問題:一個修行者所主張的顯教學說、與其實修的密法理論是否必須一致?用另外一種說法來看,就是「密法在事相(技巧)上面比顯教明確與快速,但密法的理論有比顯教更高嗎?還是兩者都是秉持者同樣的思想,只是實修的技巧不同?」
  • 何為解六結、越三空
    學習過大乘佛法理論的人都知道,引發我們煩惱、生死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們錯用虛妄的識心來了別事物,而迷失了清淨圓明的真心。正是這種識心所產生的作用,才讓我們對境界有了分別、執著且相續不斷,而身陷各種煩惱以及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
  • 打坐時怎樣入定
    這裡是從佛經記載的「心一境性」角度,而說的靜心入定的方法。打坐時,仿佛有另一自己在看著這些想法可以說,打坐靜心,或者說打坐入定,即是讓那個「仿佛另外一個自己」看著自己正在想的狀態,而不用關心正想些什麼。
  • 楞嚴咒心,它有什麼神通妙用?不懂佛的人很難理解
    但是這裡沒有大,只有悉怛多般怛囉,悉怛多是白,就是指的心性,如來藏心是不變的,傘蓋就是能夠展開,覆一切。所以說是隨緣的,還是表的這個如來藏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法。那麼這裡,白的話就是整個這個空如來藏,傘蓋就是指的不空如來藏,既然空不空如來藏在佛頂光聚,那就說明說,如來藏不離一心。
  • 《星際戰甲》目標入定怎麼獲得 目標入定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目標入定獲得方法是玩家使用聲望購買獲得,所需聲望為25000點,需要注意的是玩家需提前獲得血色面紗的崇高的稱號或新世間的無暇稱號後,玩家才可以購買該戰甲強化
  • 打坐的幾種境界,到底什麼程度算是入定?
    道家叫抱元守一,佛家叫坐禪入定。什麼程度才是入定,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可以簡單的說。入定之前一定是入靜。這裡面過去練功打坐的有一行話,叫久坐必有禪。很多領仙、修行的人一上來就追求入定,如果你能入定代表你已經修到一定果位了。
  • 略談「如來藏思想」與「他空學說」(一)
    一、前言他空思想(gzhan stong),是藏傳佛法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流派,源自於大乘佛法中的如來藏學說。傳統上,漢、藏兩系都慣於將大乘佛法思想分類為唯識、中觀二宗,只有極少數的佛學者們曾停出在二宗之外獨立存在的「如來藏學派」一說,其中的佼佼者包括漢系佛法中法藏、宗密等師,與藏系佛法中的噶舉、覺囊兩派學者。本文對他空思想做一個整體的簡單介紹與歷史爬梳,望拋磚引玉,以利來人、以報師恩。
  • 打坐入定的三種狀態,你出現的是哪一種?
    一旦對外物產生執念,就會干擾到自己的心,無法入定。談到入定,有人覺得那是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由於每個人的狀態不同,很多人出現的入定狀態,也各有不同。一般說來,不同的人入定,主要有以下三種狀態。能夠入定的人,不妨看看,你出現的是哪一種?
  • 佛學:緣起亦緣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佛教中比較經典的「緣起還有空」,佛學:緣起亦緣生、空亦十八空,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緣起亦名緣生,「因緣生起」的略稱。緣,意為關係或條件,所謂緣起即諸法由緣而起;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佛教常用「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來說明緣起的理論。
  • 佛教:佛家講空 所以也叫空門 那麼什麼是空
    佛家講不執著,講空,那什麼是空呢?空有五種:頑虛空,斷滅空,析法真空,體法真空,妙有真空。『心經』裡『五蘊皆空』的空是妙有真空,是實相,實相非相。真空非空。『色不異空』的空是頑虛空和斷滅空,是與有相對的空,東西來了就是有,沒有了就是空,有些人認為佛法就是把一切東西空掉,全沒有了。『空不異色』的空就是認為空是空,色是色,空色是兩回事,是析法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