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擊農村「圈地」 江西方家山村把「家底」還村民(圖)

2020-12-22 光明網

圖為江西省景德鎮市竟成鎮方家山村。 李韻涵 攝

  中新網景德鎮11月24日電 題:重拳打擊農村「圈地」江西方家山村把「家底」還村民

  作者 李韻涵

  「把被侵佔的農村集體資產收回來後,就有了這個服務中心,我們老年人可以在這裡吃飯、娛樂。」江西省景德鎮市竟成鎮方家山村村民汪細妹談起如今這個服務中心便十分高興。

  在兩年多前,被汪細妹誇讚的這個服務中心還是一處被其他村民侵佔的地方。方家山村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集體資產資源優勢明顯,歷史上部分集體資產被以各種名義侵佔。

  「被侵佔的面積達到了4000餘平方米,最久的被侵佔了30餘年,有時候一分租金都收不到。」方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李銘喜表示,在收回這些集體資產後,一年的租金可達50萬元。

  對此,該村借全市開展國有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清查的東風,入戶走訪宣傳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各項政策,並公開舉報電話,暢通信息線索收集渠道。目前,方家山村已收集侵佔國有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清查線索28件。

  此外,該村以黨員幹部直系親屬為依託,逐步推進集體資產清查。例如吳某某侵佔村委會後方廠房660餘平方,通過黨員幹部和派出所民警入戶講解掃黑除惡相關政策,普及相關法律法規,在多次勸導下歸還侵佔廠房,並返還歷史欠繳租金。

  「方家山村各類侵佔集體資產案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有很多村民看到別人佔了自己也去佔。」李銘喜坦言,各類案例的形成有許多歷史原因。在收回這些被侵佔的集體資產後,社會風氣有了明顯改變,村民的「法治理念」更為深入。

  李銘喜表示,目前除了正常收租外,也追繳了部分歷史資金,現在這部分資金將用於村內的衛生清理、路面美化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

  把「家底」還給方家山的村民後,該村也給村民列了一個「明白帳」。竟成鎮政府為鞏固前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堵塞監管漏洞,探索常治長效制度建設,保障農村資金、資產、資源免於侵害,該鎮制定並試行《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分別對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的歸檔、監管、使用做出了較為詳細的制度規範,並基於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關制度,融入鄉規民約,為推進打造農村社會治理新格局增光添彩。

  活動開展以來,景德鎮市通過深入開展侵佔國有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清查活動,共偵破侵佔資源的涉黑涉惡案件27起,打掉相關涉黑組織3個,惡勢力集團和團夥12個,共收回水庫水塘12萬畝,山林土地農田2萬餘畝,房屋廠房店面18萬餘平方米,恢復侵佔宅基地近4平方米,補交追繳租金承包金2200餘萬元,有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完)

[ 責編:陳暢 ]

相關焦點

  • 空房子變錢袋子——湖南省首家農宅改革試點村湯家山村探訪
    2018年12月26日,湯家山村在全省率先啟動這一改革試點工作。改革進行兩年,紅利正在釋放。隨著湯家山村以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為基礎、以歸園居農宅合作社為平臺、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為主要模式的改革推進,湯家山農家樂和特色民宿正在走向集群化、規模化,一幅村莊美、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 吳川市塘鎮社山村:革命老區展開新農村畫卷
    寬闊平坦的村道,井然有序的農家小院,標準化籃球場,嶄新明亮的太陽能路燈……近日,記者一行走進吳川市塘鎮社山村,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農村畫卷展現眼前。這是社山村全體村民上下努力,大力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的碩果。在創建宜居新農村示範村中,該村幹群擰成一股繩,出錢出力,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山村村民「撞日」辦喜事,父母完成心上願,兒女選定意中人
    今年五一勞動節假期,地處皖西南山區的一個村莊熱鬧非凡,當地多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家鄉辦喜事,在家的村民不選擇出門旅遊,而是留在村裡幫忙,雖然喜事一切從簡,但辦出了山裡人的特色,村民們每到一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父母完成心上願,兒女選定意中人。」圖為村民們在一戶人家參加婚禮。
  • 牛叫山村農村振興為什麼是「牛氣沖天」?
    牛角山村,這個10年前「老、少、邊、窮」純苗族聚居村。近年來,牛角山村實施退耕還「茶」,確定了「產業興村,文化活村,旅遊富村」的發展路線,村民平均年收入翻了20倍,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獲得省級文明村、中國茗村等榮譽稱號。
  • 鐵嶺市昌圖縣太陽山村:紅蘋果紅透太陽山
    在鐵嶺市昌圖縣昌圖鎮太陽山村,新建的3座氣調庫內人頭攢動,十幾位村民正忙著將寒富蘋果分揀裝箱,準備在冬日裡上市銷售。「馬書記,今年咱這蘋果能賣上高價吧?」村民李秀娟向村黨總支書記馬文環發問。「那是肯定的,有氣調庫給蘋果保鮮,咱們反季銷售,保守估計村集體能增收10萬元!」馬文環說,到時候給大伙兒分紅。
  • 30套農村住宅通用圖集免費供村民選用 農村建房可按圖施工
    來自泉州市住建局的好消息,30套農村住宅優秀設計方案已結集成冊,即將印發五千冊送至各地供村民免費選用。今後,村民建房可以到市住建局的官方網站上,點擊《泉州市農村住宅設計圖集》(2019年版)中選用的設計方案,直接下載圖集「按圖施工」,省下一筆設計費用。
  • 關嶺花江鎮壩山村村民曾德春:種花椒 勤勞實幹奔小康
    種花椒,勤勞實幹奔小康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壩山村村民 曾德春站在村頭,放眼望去,山坡上種滿了花椒樹,曾經枯黃的石山上長出了綠林。那些坐在石頭上嘆氣的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了。我叫曾德春,今年50歲。家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原板貴鄉)壩山村,這裡石漠化嚴重,山高水惡,土地貧瘠。多年來,村民只能在石頭間種玉米,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站在這樣的石山上,曾經,我彷徨無助;如今,我信心滿滿。因為,石頭縫間一棵棵花椒樹生長繁茂。上世紀90年代,同大部分村民一樣,我也外出務工。因為沒有文化,即便是每天加班,拿到的錢也只夠餬口。
  • ...激活發展動能——來自湯家山村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的啟示
    啟示之一 搭建一個平臺,把沉睡資源集散為整 為解決農宅管理不規範、集體經濟不強、社會資本融合難等系列問題,湯家山村成立常德市歸園居農宅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有效整合盤活閒置農宅資源,搭建起了鄉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實行村民有序管理。
  • ...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新華社照片,蘭州,2016年11月29日  傾聽「瑣碎疾苦」 帶領村民致富——記隴南山村「第一書記」蕭光畔  在隴南市宕昌縣阿塢鄉葉扎村,蕭光畔(右)和種植戶一起查看榛子樹(10月19日攝)。  這個年輕人名叫蕭光畔,是甘肅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協調指導處的正處級調研員。從省城來到這個小鄉村擔任「第一書記」起,他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一定要沉下心、駐在村裡,幫群眾打開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 屠國璽 攝 (責任編輯: HN666)
  • 春雷行動 | 重拳出擊打「砂盜」,利劍出鞘護長江!
    春雷行動 | 重拳出擊打「砂盜」,利劍出鞘護長江!千百年來, 長江一直見證了中華文明發展歷史,滾滾長江水也滋潤哺育著我省流域內的農村和城市。然而近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建築規模的不斷擴大,江砂市場價格持續飆升,受利益驅使,江砂已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肥肉」,他們不惜鋌而走險盜採江砂,嚴重影響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 天朝出重拳大力打擊不良動漫 多家2次元視頻網站受波及
    天朝出重拳大力打擊不良動漫 多家2次元視頻網站受波及 動漫 178動漫頻道整理 ▪ 2015-03-31 15:34:10
  • 堅持重拳出擊 打擊毒品犯罪
    堅持重拳出擊 打擊毒品犯罪 2020-11-0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話說世界系列:羊吃人的「戰爭」|圈地運動
    圈地之名「圈地」就是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下,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佔農民份地,剝奪農民的土地,同時侵佔森林、沼澤和牧場等農村公用地。這是一份中世紀英國莊園的地圖,圖中東北角的綠色部分是當時 莊園公共牧場所覆蓋的面積,相比較整個莊園來說,當時主要的土地 是用來種植莊稼的,放牧只佔據很小的一部分,但隨著近代社會前期羊毛價格的不斷增長,莊園主開始了大規模的牧場擴建行動。
  • 「群眾話民生」溫泉後山:雲端山村煥新顏
    我叫張定黑,今年45歲,家住嶽西縣溫泉鎮後山村蛇形組。我們這裡山高嶺大,海拔在1000至1200米間,被稱為雲端上的山村。村裡住著十幾戶人家,由於地處高山,交通閉塞,這裡大多數人家都是貧困戶。近幾年,黨和政府實施民生工程的春風吹來萬象新。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後山村舊貌煥新顏。
  • 農村一修水泥路就有村民攔截,還把修好的路基給拆了!該怎麼辦?
    「農村一修水泥路就有村民攔截,還把修好的路基給拆了!該怎麼弄回他們!」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農村人對土地特別的看重,對於他們來說土地就是自己的根,就是自己的命脈,如果沒了地,就沒有了吃飯的條件。一位網友發帖稱,為什麼農村一修水泥路就會有村民攔截,還把工人做好的路基給拆了?看來這位網友是遇到不痛快的事情了,應該是工作進展的不順利,沒有辦法和村子裡的這些中老年人溝通。之所以村子裡的人會這麼想,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我們的不一樣。
  • 外有「顏值」內講「素質」——陸良縣大莫古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記
    村民進行大掃除。「我們村這半年變化太大了,以前到處髒兮兮的,今年村領導班子帶領我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村裡面貌大變,村民以講究衛生為榮,養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好習慣。」大莫古鎮甘和村村民焦石明說。陸良縣大莫古鎮把人居環境提升工作與黨的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各項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緊密結合,細化內容,壓實責任,制訂方案,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清、拆、建、管」四項工程,全面清理農村「三堆」,全面實施綠化工程,全面消除農村閒置危房和殘垣斷壁,全面進行農村「廁所革命」,落實「門前三包」和村莊清潔長效管護機制,組織群眾搞好家庭衛生和公共區域衛生。
  • 南澗杏子山村:按下美麗鄉村「加速鍵」
    □通訊員 李潤花每天清晨,在南澗縣碧溪鄉杏子山村五一村民小組的進村道路上,總能看到一位老人手拄拐杖在散步。「自從我們村水泥路修通以後,進村道路變寬了,家家門口還鋪上了青石板,非常好走。杏子山村「兩委」從2014年開始,就將村組通硬化路作為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重要事項來抓,通過努力爭取項目資金、發動群眾積極支持,進村組道路、村內道路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村共硬化農村公路24公裡,14個村民小組全部實現村村通硬化路,1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內衛生路面硬化工程。
  • 山村村民把樹林變茶園,看茶農自己不掏錢怎樣「請」茶工
    「我天天在別人家茶園裡採摘茶葉,到了傍晚就能賣到錢,雖然我家沒有茶山,但通過採摘別人家茶葉也能獲得一定的收入。」2020年5月21日,在皖西南河寨山下的茶園裡,村民們在採摘茶葉,其中,有幾位村民在別人家茶園採摘茶葉,他們說,自家沒有茶園,每天到別人家茶園採摘茶葉,傍晚的時候就能賣到錢。
  • 被拐到山村的女大學生,賣給了四十歲男人,《盲山》盲了多少人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被拐賣到了北方偏遠山區的一個小村子裡當媳婦,這個貧窮落後的山村還保留著舊社會的封建陋習,家家戶戶都想著攢錢從大城市裡買媳婦。因為山區偏遠,村子裡的大部分人想著瞞天過海,不忌諱觸犯法律,不相信法律的制裁手段。
  • 小康百村行丨鎮江丹陽建山村:「偏、遠、窮」變身「全國美麗宜居...
    我蘇網訊 走進丹陽市開發區建山村,一幅和諧優美的鄉村畫卷映入眼帘:筆直的水泥路,乾淨整潔;道路兩邊綠化苗木,亭亭玉立;錯落有致的農村房屋,漂亮氣派,讓人不經意間就融入這田園美景多年來,隨著政府交通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建山村通往外界的路通了,但窮村的帽子卻一直沒有摘掉。   2009年9月,丁志峰成了建山村第三任書記。他下定決心要幹出點名堂來,把建山村搞好,給群眾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