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三成,作為德川家康最害怕的人之一,不僅是能吏,軍事也厲害

2021-01-20 奇縝君

石田治部少三成,在德川幕府時代作為挾持幼主,獨斷專行,同僚紛紛看不過去的角色,可以說在江戶時代,石田三成絕對是一個大反派。到了明治時期,人們又因為抱怨德川幕府,所以對石田三成平反。但他本人或許從沒有在意過吧。

石田家徽

出將入相的石田佐吉

石田三成本人或許是一個理想主義。人們一般認為他是一個聰明的文臣,能吏。但其實他也是一個擅長軍事的人。

1560年石田三成出生於近江國,石田氏是當地是土豪,這不奇怪,但石田氏效忠於淺井氏。淺井氏滅亡之後,秀吉就被封在了近江國,這使得秀吉有機會挖掘他到。

關於秀吉找到石田三成還有「三獻茶」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從正面說明了石田三成的機敏。相傳,有一點秀吉出門打獵,口渴之後就找到了一座寺廟休息,順便討口茶喝。這時寺廟裡的童子即年僅15歲石田三成就端來一大碗涼茶給秀吉,等秀吉喝完之後又端上了一杯微熱的茶,最後寺田三成又端上了一杯很熱的茶。秀吉注意到這個變化,於是問他為什麼這樣做?石田三成回答:「將軍剛進門的時候非常熱,如果我給你熱茶,你不僅不解渴,還會覺得很燙,並怪罪我。當我給你涼茶解渴之後,再上熱茶才可以品味出茶的味道」。秀吉驚嘆石田三成非常的聰明,於是把他帶在身邊。

1577年,他以小姓的身份追隨秀吉前往記錄成從軍,跟隨秀吉軍團攻略中國。從1577年到1582年,石田三成前後參加過上月城之戰、三木城之戰、鳥取城之戰、水淹備中松山城。在這些戰鬥力,他的才華已經初現。

1582年本能寺之變後,追隨秀吉進攻柴田勝家,在賤嶽之戰時,他負責軍糧和彈藥武器的補給,以及打探柴田軍情報。戰鬥開始時,他甚至親自上場戰鬥。其後參加了豐臣家幾乎所有的關鍵戰爭,小牧·長久手之戰、小田原之戰、九州徵伐戰、討伐佐佐成政、平定奧州、文祿慶長之戰。

在小田原之戰中石田三成甚至是先鋒,先鋒這個職務,一般來說只有能徵善戰的猛將才能擔當。他率領1500騎攻下館林城和忍城,使得小田原城孤立,小田原之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北條氏才被迫投降。可以說,石田三成是小田原之戰的首功。

在九州徵伐戰中,他勸降了新納忠元。

平定奧州時,他說服佐竹義宣歸順秀吉,使得本來想聯合佐竹家的早生20年伊達政宗非常絕望。

文祿慶長之戰(壬辰戰爭)裡,他曾勸阻秀吉進攻朝鮮。其後代替秀吉前往朝鮮,此前他被任命為船奉行,負責運輸軍隊、糧食物資。5月前往朝鮮京城擔任總奉行,負責進攻戰略和劃分領地。或許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和武將們發生矛盾。

文祿慶長之戰

這文祿慶長之戰中,石田三成一直表現得很謹慎,他本來就不希望打仗,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發展國內。日軍攻佔京城後,武將們希望馬上進攻明朝,其中加藤清正更是希望年前打進順天府。而石田三成要求收縮戰線,準備迎接明軍的反攻,因為他斷定明朝肯定不會坐視不理。武將派根本不聽他的,戰線越來越長。1月,明朝渡過鴨綠江,日本全線崩潰。眼看武將派的潰敗,石田三成只能收拾爛攤子,一面負責補給、一面負責鞏固防線,並且極力主張和談,日軍的防線終於在他的努力中鞏固了下來,否則,日本或許真的會在明軍第一波進攻中被衝下海。

這場戰鬥中,一般想著治理朝鮮的石田三成對加藤清正等人燒殺劫掠的行為非常憤怒,在後來的戰功上少算了很多。而對於小早川秀秋身為總大將,居然上陣殺敵的行為直接告訴了秀吉,導致小早川秀秋不但什麼戰功都沒有拿到,反而被削減了領國。

但如果我們嘗試站在加藤清正等人的角度思考:「出門打了勝仗不都是應該去「放鬆」一下嗎?這是日本武士的傳統,我們在國內不也是這麼做的嗎?」

事實上,石田三成思考和行動都是符合豐臣家和日本利益的,但是因為不顧及別人的感情,所以遭人厭惡。

石田三成惹人厭惡的或許是因為豐臣秀次的事情。豐臣秀吉沒有孩子,所以立養子豐臣秀次為繼承人,但當他親生兒子豐臣秀賴出生後,想要廢掉秀次。正巧這時有謠傳,豐臣秀次預備謀反,於是豐臣秀吉命令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宮部繼潤等人去打聽消息。之后豐臣秀次就被放逐,不久後自殺。

豐臣秀次

在這場事件中,石田三成曾經提出讓秀次的女兒嫁給秀賴,這樣日本關白的位置還是秀賴的,也可以保住秀次的性命,但秀次卻沒有聽進去。因為豐臣秀次的死亡,導致打聽消息的石田三成被記恨。不難想像其中肯定淺野長政、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這是因為他們和豐臣秀次是親戚,而石田三成卻不是。

在多種記載裡面都說石田三成曾經與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人友誼非常深厚,或許因為他們年齡都相仿,他們都先後生於1560年、1561年、1562年。但事實上,他們或許曾經都很好,但比他們大幾歲的豐臣秀次是福島和加藤的血緣親戚,作為繼承人,他們肯定在豐臣秀次身上投入了不少。淺野長政也是同樣的,他是寧寧的義弟,和新生的秀賴關係疏遠得多。殺死了豐臣秀次,不就等於毀掉了他們的靠山,他們是豐臣秀次死亡中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他們肯定會在心裡憤恨:「又是那個自以為是的石田佐吉。」

但不管怎麼說石田三成,至少他是一個能吏,並且非常清廉。他們作為秀吉身邊的最重要的文官,負責全國各項內政工作、出任堺港奉行、文祿慶長戰役時負責所有的財務,但是都沒有關於他貪汙的記錄,甚至連德川幕府都找不到他的黑材料。據說,他的居城佐和山城壯觀,防禦也強,但天守閣內部卻非常簡樸。所以,石田三成不僅是一個能吏,而且是一個非常清廉的能吏,這一點連他的政治對手都不得不承認。

石田三成

或許也正是如此,他的人格魅力尤其強。

在關原之戰前,只有19萬石的大名,卻敢向擁有200多萬石高的德川家康發起進攻。在當時西軍中,石田三成的軍隊也是戰鬥力最強的,只有這種理想主義者的身邊才能聚集那些拼命的人,諸如大谷吉繼、島左近。據說他曾經拿出一半的石高來招募島左近,於是在關原之戰中,島左近也非常拼命。

關於大谷吉繼,曾有一次秀吉開茶會,豐臣家臣用一個茶碗輪流飲茶,這是當時日本茶道的習俗。大谷吉繼患有麻風病,其他人不願意碰大谷吉繼用過的茶碗,但是這隻茶碗傳到石田三成這裡,他毫不猶豫喝下了茶碗裡的茶。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石田三成或許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這個故事或許有演義的成分,但我相信他是真的,因為還有另一個故事佐證。

關原之戰失敗後,石田三成被捕。臨行前遊街時,他口渴想喝茶,於是問守衛要茶。但守衛說只有柿餅,如果口渴也可以吃柿餅,可石田三成柿餅說吃了生痰,所以不吃。守衛奇怪地笑,臨死的人害怕生痰?石田三成說,即便死亡前,也是要珍惜身體。

石田三成在這裡頗有一點理學家的樣子,也顯得很真實。

就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讚!如果有更好的看法,來評論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關原合戰統帥復盤:眼界決定結局,德川家康的格局要勝於石田三成
    答案是肯定的,石田三成無論是用現在的眼光還是在古代的處世觀上都是忠臣,他這一輩子都在因為豐臣秀吉的「三碗茶」知遇之恩,而一直在為豐臣家奔波。作為一個和自己主公一樣都是和尚出身,沒有根基和譜代家臣的下級武士,石田三成在豐臣家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幕僚能吏,就好比古代的一個師爺幕僚或者現在的一個總裁助手。
  • 德川家康為什麼只殺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打敗了西軍,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坐上了日本實際最高統治者的寶座。西軍的主要將領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安國寺惠瓊則在戰後被德川家康斬首。
  • 關原之戰,小早川秀秋為何背叛石田三成,投靠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對峙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當時其他的大名都在權衡搖擺,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最終他選擇帶著自己的15000人馬投奔德川家康,這也被不少人視為是對豐臣秀吉的「背叛」。石田三成小早川秀秋和石田三成關係並不好,倒是和德川家康關係不錯。這還要追溯到關原合戰20多年前小早川出戰不利,石田要豐臣殺他,還是德川求的情。
  • 從豐臣秀吉時的重臣,到被德川家康斬首,石田三成到底做錯了什麼
    石田三成(1560~1600),他可以說是一夜間顛覆自己命運的可憐武士,治部少輔是他在朝廷所任官位,主要是律令體制下,掌管祭祀、喪禮,接待外國使臣的高官,屬太政官八省之一。關原之戰敗北,石田三成慘遭德川家康斬首。他的人生就像一出連續劇一般。本在秀吉底下擁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 日本戰國三傑—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的行動惹來了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加藤嘉明,細川忠興,黑田長政,池田輝政,淺野幸長七將襲擊。石田三成提前洞察後逃至自己的政敵德川家康在伏見的公館內,兩個聰明人之間就開始了博弈,石田三成料定德川家康不會殺他,德川家康考慮到未來必然爆發戰爭,所以需要石田三成作為自己的對立面使矛盾激化促使全國大名表態站隊,進而德川家康便可以通過戰爭消滅對自己有二心的大諸侯,故而石田三成的存在會促使憎恨石田三成的武功派團結在自己身邊成為幫助德川家康奪取天下的棋子,綜合以上考慮德川家康也庇護了石田三成,命其閉門反省
  • 忠於豐臣家的石田三成能否在《九州劫》中獲得關原合戰的勝利?
    進入戰國的中後期在"太閤"豐臣秀吉死後,文官領袖石田三成看破了德川家康的政治野心,其決心以武抗拒德川家康的統治,進而維持豐臣秀吉的留下的政治遺產,就此雙方開始了關乎權力的戰爭。在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役——"關原合戰"中,石田三成帶領的西軍和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就此展開對峙,這時處於西軍一方的島津義弘提議發動一次夜襲,倘若成功或可決定戰爭的走向,而石田三成卻否決了這項提議,這又是為什麼呢?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時候,當時的幕僚集團就是以石田三成為主導,雖然作為武將出身的,但是石田三成的能力在於治政,在軍事層面上的表現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秀吉徵伐北條家的時候,石田三成愣是讓已經是哀兵的北條家給暴打(還是靠德川家康降服北條家)。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隨後,德川家康開始與其他大名進行結親,家康的行為立即刺激到忠於豐臣家的人。同年1月19日,石田三成等奉行,以及另一位重臣前田利家,還有其餘三名顧命大臣的神經在被德川家康刺激後,兩方都分別派出使者前往伏見,責問德川家康公然違規的原因,意圖積極削弱家康的銳氣。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秀吉對家康的態度很複雜,在他和織田家重臣柴田勝家決鬥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裡,秀吉本想一舉拿下東海道的德川家康,可惜不但失敗了,連大將森長可都戰死了,這對秀吉的權威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不得已之下他才以豐厚的待遇來籠絡德川,把自己的妹妹和母親都送到了駿府城做人質,讓他倒戈來幫助自己奪取織田政權。
  • 《學園BASARA》學校變為亂世戰場,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爭學生會長
    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圍繞下任學生會會長的寶座,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殃及池魚。本文對動畫的系列構成——三浦浩兒,就動畫的看點和感想等方面進行了採訪。——《學園BASARA》是《戰國BASARA》的學園版,做成動畫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嗎?三浦:搞笑動畫,的確是會比較出格,《戰國BASARA》的角色也容易形象崩塌,所以我跟製作人員聊過「不要做崩角色形象」。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實在是忘恩負義,竟然在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關原合戰中站隊德川家。
  • 他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萬曆朝鮮戰爭任統帥,慘被德川家康軟禁50年
    宇喜多秀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出少年,他充分運用豐臣秀吉所教的軍事思想,成功在第二年完全徵服九州島。此戰過後,豐臣秀吉基本完成日本統一,得到「天下人」的美譽。在封賞方面,豐臣秀吉把備前國、美作國作為封地封給宇喜多秀家,並賞賜57萬石,還加封五位戰功最顯赫的家臣,包括德川家康、宇喜多秀家、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合稱「五大老」,宇喜多秀家最為年輕,年僅14歲。
  • 關原合戰前眾多豐臣秀吉親信投奔德川家康原因為何?
    關原合戰是日本戰國史上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德川家康在獲得此戰勝利後順利地繼承了豐臣秀吉留下的政治遺產,進而完成了對日本全境的資源整合,並順利建立了持續數百年的德川幕府,可以說贏得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一生中的高光時刻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但他絕對不會想到,率先違背禁令的,不是身為外戚的德川家康,而是豐臣家臣。石田三成等四名奉行在豐臣秀吉死後,立即拉攏毛利輝元的同時,也面臨著敵對勢力的反制,其中一個對手便是同為奉行,而且輩分和經驗更高的淺野長政。淺野長政是豐臣秀吉正室,北政所寧寧的弟弟,他很早便加入秀吉的隊伍,為他盡心盡力!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豐臣秀吉的親信武將在關原之戰時為什麼大批投靠德川家康?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統率的東軍與石田三成實際統率的西軍在關原展開決戰,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關原之戰」。東軍最終完勝西軍,德川家康則通過關原之戰奠定了自己統治日本的基礎。隨著德川家康統治了全日本,豐臣家的悲劇也就註定要發生。
  • 他,日本第一位白人武士,誓死效忠德川家康,葬在江戶永保德川家
    當與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德川家康相遇之後,兩人從此再未分離,家康對其信任有加,他對家康誓死效忠。這位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一段傳奇的外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浦按針。此時,交由當時豐臣家的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處理,而家康並沒有處死三浦按針等人。他卻讓三浦按針講述他們的航行經歷,聽後,家康驚訝至極,感覺自己真是孤陋寡聞。當他得知三浦按針既懂造船,又懂數學的時候,頓時對三浦按針友好起來。
  •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誰更厲害?
    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織田信長這三個都是日本戰國時,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很了不起的。日本近代以來,抹黑德川家康、鼓吹豐臣秀吉。其中司馬遼太郎的觀點流毒甚廣。什麼「西軍必勝」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無疑都是把家康與運氣、怯懦、活得長掛鈎。
  •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秀吉死後,以專橫的德川家康為對手舉兵,挑戰了關原之戰(1600歲),但最終還是敗北被處死。靈機一動就被秀吉中意的青年時期石田三成說永祿3年(1560年)作為淺井家族的石田正繼的次子,誕生於現在的滋賀縣的近江國坂田郡石田村。幼名叫佐吉。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從某種程度來說,豐臣秀吉確實達成了願望,德川家的實力遭到削弱,關東武士也讓德川家疲於奔命。但秀吉沒有想到,德川家康平定關東武士的速度如此之快,藉助秀吉侵略朝鮮王國之際,家康成功讓定關東武士集團聽命於家康。就在這種情況下,豐臣秀吉為何又重用德川家康,讓他成為五大老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