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辛德勒悖論:落難時,最後幫你的人,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2020-12-05 汝小娛

我們一生會遇到無數的人,有的人會成為過客,有的人會成為生死之交。那些與你成患難之交,在你落難時,願意拉你一把的人,通常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一場大病,一場變故,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

「好人」到底什麼樣的才算是好人?有些人看似斯文,很有紳士風度,轉身卻為了一些小事睚眥必報。有些人看似吊兒郎當,毫無責任心,關鍵時刻卻願意挺身而出。

多年前,女兒剛滿7個月的時候,臉上長了一個毛細血管瘤,當時家裡這邊的醫療設備不行,做不了手術,不得已我們只好去南昌。

一下火車發現自己錢包被偷了,我只好給一個大學室友打電話,因為他在南昌上班,大學我們倆關係一直很好,畢業後也一直有聯繫,所以我覺得他會幫我,沒有想到她藉口出差了,之後電話就打不通了。

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求助的消息,半個小時後有人聯繫了,只是我沒有想到這個人竟是我們大學裡幾乎沒怎麼聯繫的一位,他是我們公認的鐵公雞,性格孤僻古怪。

他說他剛好在南昌出差,特意開車來接我,帶女兒一起去醫院看病,從進醫院開始一直都是他掏卡刷錢,我拉著他要給他寫欠條,他笑著說等你有錢的時候再說吧。

人心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平時和你稱兄道弟的人,在你落魄時,大都避之不及,反而一些平時不怎麼交往的人,反而願意伸出援助之手。一場大病,一場變故,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

為什麼那些所謂標準下的好人,卻會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

在一次訪談中馮侖回憶起一段往事:那時的他剛下海做生意,因為沒有經驗虧了一大筆錢,曾經有段時間他很落魄,甚至連一張回北京的火車票都買不起。無奈之下,馮侖開口問一個機關裡的朋友借錢,這個朋友是所有人公認為的好人,馮侖自認為他是好人而且兩人關係不錯,這個時候一定會幫自己。

馮侖自嘲道,或許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他認為我是壞人吧!

後來馮侖又遇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家公認的壞人,之前馮侖在單位曾收到過舉報信,舉報這個人是,馮侖也曾我還查過他,確實不怎麼地。當這個人來找馮侖時,馮侖不太想搭理他。但實在是因為落魄沒有辦法,就順口問了句,說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很痛快的說你明天來拿吧。第二天下午,他借給馮侖三百塊錢,馮侖想寫個借條,他擺了擺手說不用了。

在馮侖的堅持下,他說行,「那你就寫吧,以後我沒飯吃的時候再找你。」

馮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大家公認的壞人,不僅沒有歧視我,反而願意幫助我?而那些所謂的標準下的好人,卻會在關鍵的時候袖手旁觀,甚至加害我?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困惑,當你落魄時,身邊那些所謂的好人不但不會幫助你,反而會上前踩你一腳,而那些被貼上「壞人」標籤的人反而願意上前拉你一把呢?

這個世界怎麼了?以前的人是盼著你好,而現在的人卻是害怕你過得比他好,處處攀比,處處暗中較量,逮住機會就恨不得把人踩在腳下,是他們太會偽裝,還是我們太過天真?

辛德勒悖論:落難時,最後幫你的人,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好人就一定是好人嗎?壞人就一定是壞人嗎?為什麼有些好人又幹著壞事,有些壞人卻又幹著好事呢?關於這個困惑,我在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找到答案,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道德行為時,就出現了馮侖所說的辛德勒悖論。

幾年前馮侖去了一趟波蘭,因為《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廣為流傳,所以他一直有個想法,要去看一下辛德勒的工廠。

電影講述的是1939年,德國軍隊擊敗波蘭,侵佔克拉科夫之後對當地的猶太人肆意虐殺,德國商人辛德勒趁著戰亂來到克拉科夫,想要趁機發一筆戰爭的錢。

辛德勒是個非常奸詐的商人,他逼迫猶太人出錢投資建 一個搪瓷廠,請猶太人當會計,把猶太人當奴隸一樣使喚,每天超負荷工資,卻只發一點非常微薄的薪水。生產出來的臉盆、飯盒之類的卻又被他高價賣給了德國軍隊,從中賺了一大筆錢。

起初的辛德勒是個冷漠無情的人,對猶太人的遭遇視而不見,但隨著越來越多猶太人被肆意虐殺,反而喚醒了他的人性,激起了他對猶太人的同情之心。他一次又一次違反納粹法令救助猶太人,最後甚至傾其畢生積蓄保住了一千多位猶太人的生命。

1945年蘇軍進攻波蘭,打敗了納粹。辛德勒自知罪孽深重想要離開,猶太人對他當初的救命之恩非常感激,把自己的金牙熔成一枚戒指送給了辛德勒,並用希伯來文在上面刻了一句話:「救一個人就是救世界。」

戰爭結束後,這些猶太人專門寫了一封信,證明辛德勒在戰爭期間對他們的保護。而且,證明辛德勒保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命,還有他們的尊嚴,這封信使辛德勒戰後免於刑罰。還有很多人在戰後跟他保持聯繫。辛德勒去世以後,就埋葬在以色列,這些猶太人的後人每年都會去他的墓前紀念他。

這是電影裡的辛德勒,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他的私生活不檢點,把老婆拋在異國,事業上他拿錢搞定人,靠投機倒把賺錢。戰後他又故態復萌,胡吃亂嫖,把生意也搞砸了,窮困潦倒,有時候他還要靠他救過的猶太人來接濟,最後就這樣完結了他的一生。

辛德勒作為一個有道德瑕疵,不擇手段地斂財,壞事幹盡的人,怎麼就突然人性覺醒,願意散儘自己的全部財產來保護這些猶太人呢?到底是什麼促使他突然完成了轉換?

這算不算我們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呢?」或許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壞人」,沒有那麼多思想的束縛,才會產生這種轉變,才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救猶太人。又或許猶太人的苦難,激起了內心的英雄主義,讓他找到了不一樣的滿足感,願意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解救這些猶太人於苦難中。

馮侖,一個地產界的思想家

在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馮侖這樣寫到:

正因辛德勒是一個「壞」人,所以他才會發生這種轉變,而且能夠想出解救這些猶太人的方法。因為普通的好人總是循規蹈矩,即使覺醒了也沒有這個勇氣,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作為一個地產界大佬,經歷過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億萬資產,創業路上來來往往遇到過這麼多讓,馮侖算是看透了人性,正如他所說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的衝突,甚至晚秋相反的道德是,辛德勒悖論,而這個時候最能看清一個讓真正的本性。

馮侖曾說他有兩個80後的頭銜:一個是碩士畢業在80後——1984年;另一個是生於1880年後,所以他永遠都是80後的新一代。他是個思想非常跳躍的學者,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但他卻一直以地產界思想家自稱。

他把自己的創業經驗都寫進了《扛住就是本事》,從創業經驗到為人處事之道,再結合具體案例,讓你瞭然於胸,真正從中汲取的養分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學會遇事處理之法。

辛德勒悖論只是書中的冰山一角,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如:

「裸體戰術:先小人後君子」「潑婦理論:淺灰色地帶的規則」「僵局規則:達不成共識如何妥協」「時間效應:時間如何讓人變得偉大」「熟人成本:能用它法解決就別用人情」「孫子心態:掙錢要善於低頭求人」「大哥姿勢:領導者之道、扛事、埋單」「合伙人困境:能共苦卻不能同甘」「周期律魔咒: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等。

蔡康永評價道:「馮侖不僅豁達,而且有智慧,在馮侖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業界案例和學習生活的方法,會有很大的收穫。」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困惑,一本好書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它能教會你太多東西,讓你收穫滿滿,人生中世,難是常態,要想活下來,就得抗下去。無論是初入社會還是拼搏已久的精英,相信這本書都 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願你在學習中越來越優秀!

馮侖之前也出了一本《吃醋的人生》,樊登曾傾情推薦,在這本書中,馮侖從中國傳統三幫,一直聊到侖回歸小劇場的開心小麻花,深入探討,生意小到底值不值的做,坐著、躺著、站著到底哪個更賺錢。

相關焦點

  • 馮侖「辛德勒悖論」:關鍵時刻能幫助你的,可能不是所謂的「好人」
    可是,這些猶太工人卻不敢抗拒,離開了辛德勒的工廠,他們的命運會更悽慘。辛德勒很會鑽營,他收買德國軍官,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卻不捨得給工人改善工作環境。這樣的辛德勒,無論怎麼看,都是個黑心的資本家。直到一段時間後,辛德勒發現當地95%的猶太人都被關進了隔離區,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隔離區都會運出來大量的屍體。
  • 人到中年「落難時」,這三種人會對我們「面善心狠」,要小心提防
    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認清身邊的人,到底誰是人,誰是鬼,但是你要記住,如果你落難了,身邊的這三種人會對我們面善心狠,一定要小心提防,做好準備。一、愛人你的愛人真的愛你嗎?二、親屬所謂的親屬,同樣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你混得好了,他們巴結你,你混得不好了,他們會打心眼裡瞧不起你,而且還有一種非常舒適的優越感。
  • 不要幫助落難的朋友,也不要低估人性的醜惡,有些傷害你承受不起
    ——《羅織經》「永遠不要幫助落難的朋友」,這句話聽起來多少都會讓人覺得很冷血。畢竟我們大多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互幫互助是人之常情。但經歷過的人才會懂,這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慘痛教訓。如果在你的幫助下,這位落難的朋友成功翻身了,他並不會與你分享成功,反而會成為你的敵人。或許表面上他會感激你,但在他的內心,你可能已經成為他的夢魘。你是唯一見證過他人生最落魄一面的人。
  •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是指哪三友,哪三人?
    有那麼一句俗話「窮時不交三友,落難時不求三人」,意思就是說在我們貧窮的時候就不要交三類人,在自己落難時也不要求三類人,其實馬雲在以前時也曾經說過這句話,曾經的馬雲也經歷過創業初期,困難遭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波折,那今天小編也帶領著大家去了解是不能交哪三種朋友和不要求哪三種朋友?
  • 為什麼說落難的朋友不可幫?心理學上這樣解釋
    大多數人在危難的時候會鑑別出到底哪個是真心的朋友,都說人心換人心,好的朋友是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的。但是心理學家卻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就是不要去幫助自己已經落難的朋友。那麼一個權威的心理學家怎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呢?這不是把人置於自私自利的位置上了嗎?
  • 54歲歌手臧天朔去世,落難時刀郎兩次看望,曾幫竇唯擺平燒車事件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相信廣大聽眾都聽過這一首《朋友》的歌曲,它正是由搖滾歌手臧天朔所唱。然而今天54歲的臧天朔卻因肝病逝世。臧天朔的一生可謂是特別的不平坦,但是他卻非常有大哥的風範。在他落難的時候,刀郎曾兩次看望他。竇唯的燒車事件,也是臧天朔出面幫忙擺平的。
  • 當沒有惱人的悖論時,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的?
    當你在空間中移動時,你其實也在時間中移動。在物理學中,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時空中畫一條線,代表你在時空中的路徑或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類時曲線」。從誕生到死亡,你的整個生命都可以像單行線一樣進行追溯。這在狹義相對論中很簡單,但在廣義相對論中,事情變得複雜了。在相對論中,引力是由時空的扭曲引起的。正如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曾經說過的: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而時空告訴物質如何移動。
  • 忒修斯之船悖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
  • 理髮師不幫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他該不該幫自己理髮?
    最後,還要有一個可以實現的算法,通過有限步程序最終對數學命題進行判定。理想的宏圖已經展開,希爾伯特對這個非常自信,並且斷言,「不存在不可解的問題」。像任何理想主義者一樣,希爾伯特痛恨矛盾共同體,更痛恨不能被解決的問題。
  • 選擇的悖論:11個方法幫你做出明智的選擇,讓你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選擇的悖論》。作者巴裡·施瓦茨,美國頂尖文理學院沃斯莫爾學院的社會心理學教授,曾經四次登上TED的演講臺,有將近1000萬人在網上觀看了他的演講視頻。
  • 夜讀|幫你的人,不欠你;讓你的人,不怕你!
    小主,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吧河馬夜讀誦讀經典 品閱人生朗讀者:呂飛1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人的一生須練就三項本領:眼睛學做事,嘴巴學做人,耳朵學自己。助人為樂沒有錯,但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我們的善良。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非律人。如果一開始就是抱著佔便宜的態度,用道德綁架他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無疑是最大的不道德。這個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欠你的,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把什麼事都看成理所應當。
  • 觀察專欄|陳彩虹:職業經理人悖論
    作者:陳彩虹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我們時常聽到「職業經理人」這樣的稱謂,特別是在講「委託代理關係」的時候。所謂職業經理人,是指從市場選聘而來,圍繞企業經營目標,組織協調各種資源,完成既定的生產或服務任務,具有經營管理技能的專門人士。這些專門人士通過較高水準的經營管理,從企業獲取報酬。
  • 餘生請珍惜那些真心待你好的人,哪怕今生未必能夠一起走到最後
    朋友分很多種,也並非要時時聯繫,但是我們一定要珍惜那一些會在你落難時主動伸出援手的朋友,因為唯有把你放心上的朋友,才會這般心疼你的遭遇,希望能夠以己之力助你一臂之力。所謂患難見真情,這些人也理應已經住進你的生命長河裡,成為你一生的摯友。
  • 《科洛弗悖論》中的兩大悖論,你看懂了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之前小麥也跟大家聊過J·J·艾布拉姆斯的《科洛弗》系列的前兩部,《科洛弗檔案》和《科洛弗道10號》,也給大家補充了一些電影以外的相關信息,那麼今天小麥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系列的第三部《科洛弗悖論》吧~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打個簡單比方說,如果一根針掉在地上,沒有人能聽到。會發出聲音嗎?有人說,不會有聲音。如果有人聽到此聲音呢?
  • 說謊者悖論
    比如,當有人告訴你他正在對你說謊時,你該怎樣判斷自己獲取信息的可信性呢?好在這只是—個邏輯學上的問題。「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這也許是最簡單的一個悖論,但卻仍然是無解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歐幾裡得提出的這個悖論,至今還在繼續困擾著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因為,如果你說它是真話,那麼按照話的內容分析,它就應該是一句謊話;反過來,如果你說它是謊話,由於他說自己在說一句謊話,當然它就應該是一句真話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謊話呢?這就是著名的說謊者悖論。
  • 科學界有趣的悖論:只要烏龜先跑,人無論怎麼追都追不上它
    他認為如果是烏龜先出發的比賽,那麼人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烏龜,這樣的結論聽起來荒誕,但芝諾的理論卻又一時半會兒讓人們想不起要怎麼反駁,這樣的理論也被稱之為悖論。看似荒誕不經的悖論是怎樣讓人們陷入失語的呢?「人追不上龜」的悖論又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又給人類帶來了怎樣特別的思考呢?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不得不承認,古希臘人擁有無窮的想像力,就對於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絕大部分現代人都無法匹敵,只能望其項背。如果你不服氣,就想想「全部西方哲學傳統都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這句話吧。而且,事實證明,古希臘人的不少假說在多年之後都變成了說得通的理論。
  • 學會七大悖論,不管財稅還是各大行業讓你的數據分析不踩坑
    在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我們尤其要注意這個坑:比如當我們的數據顯示肺癌的人80%都是因為抽菸時,我們就不能說所有抽菸的人都會導致肺癌。 接下來讓我們看著兩個變量, 4、辛普森悖論 指當我們對兩個變量進行分組研究時,在分組中都佔優勢的一方,在總評中反而成為失勢的一方。
  • 不厚道的人,有這幾個特徵,一定不要深交
    言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誠信是立身之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無信之人,難行天下。做人沒有誠信寸步難行,而做事沒有誠信的話,必將一事無成。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誠信,為人不靠譜,到最後終將被拋棄,他身邊的人也會逐漸淡出視線,最後背離他。與人交往中,要與真誠待人的人在一起,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不講誠信的人也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