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會遇到無數的人,有的人會成為過客,有的人會成為生死之交。那些與你成患難之交,在你落難時,願意拉你一把的人,通常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一場大病,一場變故,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
「好人」到底什麼樣的才算是好人?有些人看似斯文,很有紳士風度,轉身卻為了一些小事睚眥必報。有些人看似吊兒郎當,毫無責任心,關鍵時刻卻願意挺身而出。
多年前,女兒剛滿7個月的時候,臉上長了一個毛細血管瘤,當時家裡這邊的醫療設備不行,做不了手術,不得已我們只好去南昌。
一下火車發現自己錢包被偷了,我只好給一個大學室友打電話,因為他在南昌上班,大學我們倆關係一直很好,畢業後也一直有聯繫,所以我覺得他會幫我,沒有想到她藉口出差了,之後電話就打不通了。
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求助的消息,半個小時後有人聯繫了,只是我沒有想到這個人竟是我們大學裡幾乎沒怎麼聯繫的一位,他是我們公認的鐵公雞,性格孤僻古怪。
他說他剛好在南昌出差,特意開車來接我,帶女兒一起去醫院看病,從進醫院開始一直都是他掏卡刷錢,我拉著他要給他寫欠條,他笑著說等你有錢的時候再說吧。
人心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平時和你稱兄道弟的人,在你落魄時,大都避之不及,反而一些平時不怎麼交往的人,反而願意伸出援助之手。一場大病,一場變故,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
為什麼那些所謂標準下的好人,卻會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
在一次訪談中馮侖回憶起一段往事:那時的他剛下海做生意,因為沒有經驗虧了一大筆錢,曾經有段時間他很落魄,甚至連一張回北京的火車票都買不起。無奈之下,馮侖開口問一個機關裡的朋友借錢,這個朋友是所有人公認為的好人,馮侖自認為他是好人而且兩人關係不錯,這個時候一定會幫自己。
馮侖自嘲道,或許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他認為我是壞人吧!
後來馮侖又遇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家公認的壞人,之前馮侖在單位曾收到過舉報信,舉報這個人是,馮侖也曾我還查過他,確實不怎麼地。當這個人來找馮侖時,馮侖不太想搭理他。但實在是因為落魄沒有辦法,就順口問了句,說你能不能借我點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很痛快的說你明天來拿吧。第二天下午,他借給馮侖三百塊錢,馮侖想寫個借條,他擺了擺手說不用了。
在馮侖的堅持下,他說行,「那你就寫吧,以後我沒飯吃的時候再找你。」
馮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大家公認的壞人,不僅沒有歧視我,反而願意幫助我?而那些所謂的標準下的好人,卻會在關鍵的時候袖手旁觀,甚至加害我?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困惑,當你落魄時,身邊那些所謂的好人不但不會幫助你,反而會上前踩你一腳,而那些被貼上「壞人」標籤的人反而願意上前拉你一把呢?
這個世界怎麼了?以前的人是盼著你好,而現在的人卻是害怕你過得比他好,處處攀比,處處暗中較量,逮住機會就恨不得把人踩在腳下,是他們太會偽裝,還是我們太過天真?
辛德勒悖論:落難時,最後幫你的人,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好人就一定是好人嗎?壞人就一定是壞人嗎?為什麼有些好人又幹著壞事,有些壞人卻又幹著好事呢?關於這個困惑,我在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找到答案,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道德行為時,就出現了馮侖所說的辛德勒悖論。
幾年前馮侖去了一趟波蘭,因為《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廣為流傳,所以他一直有個想法,要去看一下辛德勒的工廠。
電影講述的是1939年,德國軍隊擊敗波蘭,侵佔克拉科夫之後對當地的猶太人肆意虐殺,德國商人辛德勒趁著戰亂來到克拉科夫,想要趁機發一筆戰爭的錢。
辛德勒是個非常奸詐的商人,他逼迫猶太人出錢投資建 一個搪瓷廠,請猶太人當會計,把猶太人當奴隸一樣使喚,每天超負荷工資,卻只發一點非常微薄的薪水。生產出來的臉盆、飯盒之類的卻又被他高價賣給了德國軍隊,從中賺了一大筆錢。
起初的辛德勒是個冷漠無情的人,對猶太人的遭遇視而不見,但隨著越來越多猶太人被肆意虐殺,反而喚醒了他的人性,激起了他對猶太人的同情之心。他一次又一次違反納粹法令救助猶太人,最後甚至傾其畢生積蓄保住了一千多位猶太人的生命。
1945年蘇軍進攻波蘭,打敗了納粹。辛德勒自知罪孽深重想要離開,猶太人對他當初的救命之恩非常感激,把自己的金牙熔成一枚戒指送給了辛德勒,並用希伯來文在上面刻了一句話:「救一個人就是救世界。」
戰爭結束後,這些猶太人專門寫了一封信,證明辛德勒在戰爭期間對他們的保護。而且,證明辛德勒保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命,還有他們的尊嚴,這封信使辛德勒戰後免於刑罰。還有很多人在戰後跟他保持聯繫。辛德勒去世以後,就埋葬在以色列,這些猶太人的後人每年都會去他的墓前紀念他。
這是電影裡的辛德勒,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他的私生活不檢點,把老婆拋在異國,事業上他拿錢搞定人,靠投機倒把賺錢。戰後他又故態復萌,胡吃亂嫖,把生意也搞砸了,窮困潦倒,有時候他還要靠他救過的猶太人來接濟,最後就這樣完結了他的一生。
辛德勒作為一個有道德瑕疵,不擇手段地斂財,壞事幹盡的人,怎麼就突然人性覺醒,願意散儘自己的全部財產來保護這些猶太人呢?到底是什麼促使他突然完成了轉換?
這算不算我們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呢?」或許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壞人」,沒有那麼多思想的束縛,才會產生這種轉變,才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救猶太人。又或許猶太人的苦難,激起了內心的英雄主義,讓他找到了不一樣的滿足感,願意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解救這些猶太人於苦難中。
馮侖,一個地產界的思想家
在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馮侖這樣寫到:
正因辛德勒是一個「壞」人,所以他才會發生這種轉變,而且能夠想出解救這些猶太人的方法。因為普通的好人總是循規蹈矩,即使覺醒了也沒有這個勇氣,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作為一個地產界大佬,經歷過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億萬資產,創業路上來來往往遇到過這麼多讓,馮侖算是看透了人性,正如他所說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的衝突,甚至晚秋相反的道德是,辛德勒悖論,而這個時候最能看清一個讓真正的本性。
馮侖曾說他有兩個80後的頭銜:一個是碩士畢業在80後——1984年;另一個是生於1880年後,所以他永遠都是80後的新一代。他是個思想非常跳躍的學者,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但他卻一直以地產界思想家自稱。
他把自己的創業經驗都寫進了《扛住就是本事》,從創業經驗到為人處事之道,再結合具體案例,讓你瞭然於胸,真正從中汲取的養分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學會遇事處理之法。
辛德勒悖論只是書中的冰山一角,書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如:
「裸體戰術:先小人後君子」「潑婦理論:淺灰色地帶的規則」「僵局規則:達不成共識如何妥協」「時間效應:時間如何讓人變得偉大」「熟人成本:能用它法解決就別用人情」「孫子心態:掙錢要善於低頭求人」「大哥姿勢:領導者之道、扛事、埋單」「合伙人困境:能共苦卻不能同甘」「周期律魔咒: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等。
蔡康永評價道:「馮侖不僅豁達,而且有智慧,在馮侖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業界案例和學習生活的方法,會有很大的收穫。」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很多困惑,一本好書就是一位良師益友,它能教會你太多東西,讓你收穫滿滿,人生中世,難是常態,要想活下來,就得抗下去。無論是初入社會還是拼搏已久的精英,相信這本書都 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願你在學習中越來越優秀!
馮侖之前也出了一本《吃醋的人生》,樊登曾傾情推薦,在這本書中,馮侖從中國傳統三幫,一直聊到侖回歸小劇場的開心小麻花,深入探討,生意小到底值不值的做,坐著、躺著、站著到底哪個更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