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雅典人民就開始問了,最後的這艘船還是忒休斯之船?
同時,這個類似問題,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被問到過。
佛陀有一個阿能訶鼓的故事。佛陀說有一個叫阿能訶的鼓,這個鼓聲音非常好聽,但時間久了,鼓破舊了,於是鼓手就不斷的修修補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鼓的每個部件被置換了一遍了後,阿能訶鼓的聲音已經沒有當初的那麼好聽了。接著就問弟子們,阿能訶鼓還是原來的鼓嗎?
同樣的,日本有做寺廟家金閣寺,是一個內外都貼滿金箔的三層閣樓建築,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歷史建築。但金閣寺已經是在1950年完成燒毀了,現在的金閣寺是之後重建的。那這金閣寺還是原來金閣寺嗎?
同樣的,坊間傳說,七年後,我們的身體每個細胞就會全部更新一遍,那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認知:
是與不是呢?當這個問題問到自己時,就感覺很奇妙,模模糊糊的,也不想回答,讀書少了呀,是我淺薄了。最後翻了翻網上資料,感覺說「是」或說「不是」都會道理,同樣也各有各的漏洞,也沒法做出精確的論證。
這貌似是一個哲學問題了。(在我的定義裡,哲學就是間於科學和神學之間的學科。)
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帶給我們兩個方向的思考,我覺得很有必要記錄一下:
第一,是不是有某些本質性、規定性的特質能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的依舊呢?
第二,所謂本質性、規定性的東西,在物質性的世界裡是否根本就不存在?
舉個反例,比如在精神性的世界裡,我犯了一個錯誤,過了幾天,我又犯了一樣的錯誤。那這個兩個錯誤能算同一個,因為有本質性、規定性的特質可以判定。
這樣看來,這忒休斯船悖論,貌似是物質世界裡的悖論。
比如說有一隻球隊,不斷的有人加入和退出,當所有的球員都替換了,可球隊還叫著原來的名字。這貌似讓我們更能理解了一點。
有人說這不是原來的球隊啊,一個個的實體隊員都換了呀。有人說這是原來的球隊吧,你看隊旗、隊標不一樣嗎。也有人說,你們說的都對。還有的人也不去爭辯了,繼續安靜的思考。確實,你有本質性的特質判定嗎?這個物質性的世界裡,它一直在變化。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說,人不能兩次渡過相同的河流,原因是人雖然同樣渡過相同的河,但流經的身旁的水卻不一樣。
回顧:
忒修斯之船悖論,當船所有零件都換了一遍後,船還是原來的船嗎?
所以物質世界裡是否存在某些本質性、規定性的特質能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的依舊呢?
其實說到這裡,是與非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是你的思考和思緒都上了一個臺階。有自己的思索才是最重要的。你有什麼思考嗎?可以留言說說體會。
而我拋磚引玉一下:本質性、規則性也分主觀的和客觀的。也就是說,很主觀的,你說是就是唄,那是你該有的判斷。古時候勝者為王,都說史書都是勝利者撰寫的,這些制定的規則規定,都於社會性理論。而自然客觀本質那一套,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稱為科學性理論。區分精神性世界和物質性世界,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思想通透了不少。
拿來主義都不是自己的,有自我思考,且輸出才是進步的王道。...
暫時先說這麼多,我們下周見
洛陽陪你一起讀書
參考 /《熊逸書院》/感謝
文字/洛陽
編輯/洛陽
聯繫我/ luoyang-ju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