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科學的起源是什麼?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展開探索,並用合理的思維去解釋它,這就是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兩千多年前,科學的另一個名字是哲學,說科學起源於哲學也是可以的。那時候的哲學家們,都在探索這個世界。
中國的哲學家說世界由五行元素構成,金木水火土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西方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永遠在燃燒,永遠不熄滅。兩個都是古人對世界的樸素的認知,當然,站在我們的角度,這兩個認知都是錯誤的。
深入分析一下,不難發現它們和思想實驗特別靠近。古人可沒有高精度的儀器去研究物質的構成,他們實驗大多數都是思想實驗。下面來說兩個細思極恐的思想實驗,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我們每個人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忒修斯之船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有隻大船在航行,名字叫忒修斯之船。日復一日的航行,船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每塊木板損壞了,就有人換上新的木板。若干年後,船體的所有零部件都被更換了一遍,從新舊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隻新船。那問題來了,我們還能叫它忒修斯之船嗎?
我們把更換下來的零部件,再次組裝成一艘船,它是不是忒修斯之船?兩隻船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老的細胞死亡,新的細胞出現,等到全身上下每個角落都更換了一遍,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包含的道理和其實忒修斯之船一樣,我們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量子力學裡面有個基礎公式,叫做全同性原理,是已經得到科學界普遍認可的基礎事實。全同性原理說的是如果有兩個粒子,它們的性質完全一樣,那它們就擁有「全同性」,是不可分辨的,也是完全相等的。
人體的細胞也是如此,老的細胞曾經是新細胞,新細胞也會慢慢老去,但不管怎麼變化,它們的性質不會變,癌細胞除外。它們都是「全同性粒子」,一起組成了人體,我們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原來的自己。
缸中之腦
人類能產生意識,說到底還是大腦的功勞。數億個腦細胞同時工作,每塊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我們才擁有的意識。大腦有缺陷的人,智力一般都有問題。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大腦是意識的載體?
我們把大腦單獨分離出來,放置在一個盛有營養液的大缸中,再配上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模擬出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中。簡單來說,就是在大腦的感知裡,認識的人和事都和平常一樣,它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單獨的個體存活在營養液中。
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我們如何才能保證自己沒有處於這樣的狀態中,這幾乎是個沒有任何破綻的困境,誰也不能給出答案。就連記憶,也有可能被修改。所有的記憶被儲存在大腦皮質中,用電流來刺激它,可能會導致記憶錯亂。把今天發生的事情記成了後天,把沒有發生的事記成了已經發生。
而且在我們思考這個問題事,容易把自己代入。這時候我們的思維就陷入了某種「未知領域」,不能判斷缸中之腦是真是假。最後提醒一下大家,不能鑽牛角尖,缸中之腦包含的懷疑論色彩過於濃厚,很難給出一個完美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