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法典的角度入手,我理解了忒修斯之船

2021-01-20 雲志談談法

忒修斯之船,又稱忒修斯悖論,是指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的一個問題,大意為: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如果不是,那麼是從哪一塊木板被換下來時不是的呢?

忒修斯之船是一個關於事務同一性的悖論,也就是說一個事務如何才能與另一個事務同一?是即使經歷了時間仍完全相同?還是改變的比率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還是另有他因?

這不禁讓我想到,即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不正在一艘行駛在我國法治史上的忒修斯之船嗎?《民法典》集我國民法之大成,但她與我國建國之初的民法早已是「天壤之別」,甚至已經將散布在各個規範性文件中的條文集合到了一起成為了「法典」。那麼如今的「民法典」還是原來的「民法」嗎?

民法中的一艘「忒修斯之船」

由於我國民法相關法律在《民法典》之前較為分散,難以統一表述,本文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為例,試論這艘「忒修斯之船」是否仍「同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我國第一部民法性質的法律,於1950年5月1日頒布實施。1980年9月10日通過新版《婚姻法》,原法律廢止。新版《婚姻法》於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改。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婚姻法》成為了其中的「婚姻家庭編」,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現行《婚姻法》將廢止,其作為民法單行法的歷史也將迎來終結。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至今共作出三次司法解釋,但司法解釋屬於對法律適用的解釋,並未對法條內容進行修改。

如果我們把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看作剛剛出廠的忒修斯之船的話,經過多次的「修整」,即將於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還是曾經的忒修斯之船嗎?

忒修斯之船木頭的更換——《婚姻法》的修改

與忒修斯之船的木頭在損壞後再進行更換所不同的是,《婚姻法》的修改並不是發生在木頭「壞了」的情況,而是條文的內容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與環境。

就如同忒修斯之船在建造之初是一艘原始的純木質的船(1950年的《婚姻法》),隨著科技的發展,船上不斷增加了更加現代、更加具有科技水平的設備設施。做了一次返廠大修(1980年頒布的新版《婚姻法》),由一艘純木質的船,慢慢變成了一艘混合了木頭、鋼鐵、塑料、電子元件等其他一系列化學物質的船。而後這艘船又經歷了小的修補(2001年《婚姻法》修訂)。慢慢隨著這艘船功能的不斷增加,維護單位又為這艘船添加了多個「使用說明書」(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作出的司法解釋),但船的名字一直是「忒修斯之船」。

而隨著時間的再次推移,《婚姻法》這艘忒修斯之船不僅功能更加先進完善,而且再次進行了返廠大修(2020年《民法典》通過),這次大修,其不僅以全新的面孔出世,而且還兼併了另外一艘小船——忒小斯之船(1991年頒布的《收養法》)。同時,《婚姻法》不再形單影隻,而是加入了「民法大家庭」,與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一起以《民法典》的形象面世。此時看起來,「婚姻法」的名字都已經不再是「忒修斯之船」,而變成「XX船之忒修斯」。

忒修斯仍然是忒修斯,婚姻法仍然是「婚姻法」

根據上述的對《婚姻法》的修改,從外貌上而言,這艘「忒修斯之船」仿佛經歷了極大的變化,甚至有點「面目全非」,早已經不是她最初的樣子。甚至連她的名字都已經發生了改變,忒修斯還是曾經的忒修斯嗎?婚姻法還是「婚姻法」嗎?

這仿佛是一個比忒修斯之船更加「忒修斯之船」的問題,因為在前者的問題中,至少船的名字並未發生改變。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婚姻法的航向自始至終沒有發生過改變,她的價值也絲毫沒有變化。

如果「婚姻法」只是特指1950年頒布施行的《婚姻法》,那麼從1980年新版《婚姻法》頒布開始,忒修斯之船就已不再是忒修斯之船了。因為在針對每一個細節都特指的情況下,任何細微的改變都不能夠被容忍。

但「婚姻法」不是特指,她描述是一整套對於婚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家庭關係等的規範與調整,那麼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她就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忒修斯也就永遠是那個忒修斯。

雖然現今「婚姻法」已經成為了《民法典》的一部分,但她就像航行在法治體系中的那艘忒修斯之船一樣,每每當被人們看到,人們就會知道,這就是那艘船。婚姻家庭編就是那個「婚姻法」。

因為忒修斯之船指代的,並不是組成這艘船的每一塊木頭,並不是一堆木頭的簡單「合體」,而是這艘船的整個船體,是這艘船的航向,是這艘船的目標,是這艘船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地位。只要這些沒有發生改變,那麼忒修斯之船就還是忒修斯之船,婚姻家庭編就還是那個「婚姻法」。

而《民法典》也就還是原來的那個「民法」。

相關焦點

  • 千古難解的問題—忒修斯之船
    話說有一艘船名叫忒修斯之船。你駕著它航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航行中這艘船的1/3壞掉了,後來你把壞掉的地方拆掉,換上新的。第二次航行,又很不幸,這艘船的另外1/3也壞掉了,你只好拆掉並裝上新的。那麼請問現在的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呢?忒修斯之船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為什麼你是你:如果你的下半身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依然是;你的雙臂也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仍然是。如果你只能保留你身體的一小部分,但卻仍然要證明你是你自己。
  • 「忒修斯之船」* 散論
    後來,忒修斯的那艘戰船每年都要開往提洛島一次,以示致意。後來日長月久,那艘船的部件紛紛潰爛朽壞。於是相繼被新的部件替換了。最後,原先拆下來的部件都已經不復存在了。但看起來,那艘船還是忒修斯擁有的那艘戰船,完全一模一樣,看不出有任何的變化。
  • 程序難做,「忒修斯之船」難辭其咎
    不過在作者看來,「忒修斯之船」才是程序難做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餘晟,原文來自其個人微信公眾號 餘晟以為(ID: yurii-says),36kr經授權轉載。 忒修斯之船?這是什麼東西?它和「程序難做」有什麼關係?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題目都會有以上的疑問。「程序難做」很好理解,程式設計師往往都拼盡全力了在工作了,結果還是不讓人滿意,這事竟然是經常發生。
  • 忒修斯之船是什麼意思?
    特修斯之船(又譯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是一種同一性的悖論。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這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因此這類問題現在被稱作"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體,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題。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
  • 細思極恐的科學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展開探索,並用合理的思維去解釋它,這就是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兩千多年前,科學的另一個名字是哲學,說科學起源於哲學也是可以的。那時候的哲學家們,都在探索這個世界。中國的哲學家說世界由五行元素構成,金木水火土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也就是說,如果把家族比喻一艘船的話,家族裡每個生命都是這艘船的一個零件,無論這些"零件"怎麼更換,這艘船永遠是這艘船。公元1世紀的時候,名叫普魯塔克的希臘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這就是"忒修斯之船"問題。
  • 《忒修斯之船》竇娥之冤能否平反
    竹內涼真主演的日劇《忒修斯之船》,改編於東元俊哉的漫畫,1989年6月24日,在北海道音臼村小學校舉辦的合宿聚會上,為晚餐準備的橙汁中混有氰化鉀,引用橙汁後39人中毒,其中16名兒童和5名教職員總共21人中毒身亡,村裡的警察佐野文吾被逮捕。
  • 瘋狂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就問你怕不怕
    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是接近完美的思想實驗,我們至今都沒找到解決的辦法。尤其是思想實驗,從簡單的世界本質,到伽利略落體實驗,再到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對自然科學造成了衝擊,使得人們一度懷疑起了世界的真實性,有的思想極端的人更是否定了自我的存在,也否定了世界的存在。今天就來說說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讀懂它們的你,會不會感到害怕?
  • 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新增人氣卡司
    近日,根據日本漫畫家東元俊哉《忒修斯之船》所改編的同名日九劇宣稱追加演員陣容。除了飾演男主田村心的竹內涼真外,此次新加盟的藝人有曾主演過《變態假面》、《東京暴走族》的鈴木亮平、主演過《圖書館戰爭》的榮倉奈奈以及曾斬獲多次日劇學院獎的上野樹裡。並且在本劇中,上野樹裡將作為特別出演,飾演主人公深愛的妻子由紀。
  • 最瘋狂的實驗忒修斯之船,你並不是你,那你到底是誰?
    實際上,在哲學界也有很多神奇的理論,至今仍面臨著廣泛的爭議,同時也為人們認識自身和宇宙帶來了新的啟發,忒修斯之船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相關描述,忒修斯之船主要在論證身份更替,也被人們視作一個悖論。試想有一艘名為忒修斯的船,如果將它的所有部件都進行更換,表面上仍然是這一艘船,但是所有的部分原本都不屬於它,而原本的部件重新組裝的話,究竟還是忒修斯之船嗎?
  • 忒修斯之船有點好看
    忒修斯之船忒修斯之船是說把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S.》這本小說真要下決心才能拜讀,暫且定個小目標)。最新的日劇【忒修斯之船】就是以這個理論為背景而展開的故事。
  • 忒修斯之船悖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
  • 動圖宇宙|《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改變悲劇的救贖,比推理還精彩
    因為一本《S.忒修斯之船》懸疑小說,很多人對忒修斯悖論不陌生。早在公元1世紀,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最近一部同名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竹內涼真主演的男主角的人生,正像這艘船一樣。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替換,人生的路一步步被改寫,而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嗎?這部TBS製作的懸疑穿越劇,目前播出十集,平均收視率14.0%,不斷刷新自身最高紀錄。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就是最為著名的悖論之一,它質疑一個所有組成部分都被替換的物體是否仍然是同一物體。「修復後」的船還是原來的船嗎?或者說,假設每一個換下來的部件都被儲存起來,一百年之後,技術已經可以扭轉腐爛的局面,重新組合起來打造出一艘船。那麼這艘被「重建」的船是原來的船嗎?如果是,那麼在港口被「修復」的船還是原來的船嗎?事實上,悖論充斥了數學和統計學領域。
  • 人類最終上了「忒修斯之船」
    01「缸中之腦」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的腦機連接並不新鮮。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就經常描寫大腦與機器的連接,科幻史詩《黑客帝國》甚至描述了「缸中之腦」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殘酷場景。腦科學自20世紀以來突飛猛進,得益於以微觀物理為基礎的分子細胞學,腦科學已經下沉到電流、電波、磁場在大腦思考過程中的信號作用。
  • 竹內涼真擔任主演,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2020年1月開播
    竹內涼真擔任主演,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2020年1月開播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10-28 10:43:10
  • 日劇|《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本想改變悲慘歷史,沒想越變越糟
    犬犬最近看了不少日劇,好看的也有不少,但有一部漫改劇《忒修斯之船》令人印象頗為深刻,不管是從題材還是立意來說都很有趣,趕緊過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劇集還沒播完,不會涉及劇透,請大家放心觀看。· · · · 這部劇的劇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也大火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都是男主穿越回過去拯救家人的劇情,但是這部劇叫做《忒修斯之船》不禁讓人多了一些聯想。所謂忒修斯之船,是一種有關身份更替的悖論。
  • 忒修斯之船——《S. 》
    狹義地講,類文本包括前言、後記、注釋、插圖、版權資訊等輔助理解的圖文內容;更廣地理解,開本、紙質、字體、行距,也都可以算入。簡言之,這就是一杯清茶一卷書和一杯清茶一PAD的閱讀差異所在。所有小零碎和手寫體邊注一樣,在拼命地向真正的讀者呼籲,我是真的,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實物帶來的真實感非常強烈。雖然有刺鼻的油墨味和格格不入的簇新感,讀者還是可以輕易地想像自己在讀的是一本久經磨礪、獨一無二的《希修斯之船》,而非和其他成千上萬個盒子一模一樣的《S.》。理論上 ,《S.》的一切都應該是圍繞這位神秘作家最後也最出色的作品展開的。
  • 竹內涼真《忒修斯之船》大結局收視率19.6% 創最高記錄
    人民網東京3月23日電 據《日刊體育》報導,由演員竹內涼真主演的TBS電視臺連續劇《忒修斯之船》(每周日晚九點播出)於22日播出了大結局,其平均收視率達到19.6%(關東地區)。
  • 挑釁電子書,最燒腦的《忒修斯之船》
    而今天「種毒」的這本《忒修斯之船》,徹底挑戰了電子書的存在它把書籍提升到味覺,觸覺等細緻入微的感官之中。成為恐怖解密類書籍,最值的購買的紙質書作為一本恐怖解密書,其謎題之多,信息量之大,從沒有一本能做到如此境地書籍質感書籍中夾雜了大量的附件:地圖、羅盤、餐巾紙、照片、明信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