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終上了「忒修斯之船」

2021-01-20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SpaceX、特斯拉汽車創辦人,綽號「鋼鐵俠」的傳奇人物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19年7月17日再一次令世界驚訝。

他與其他8位合伙人創辦的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於當日宣布,他們在老鼠上實現了高效、可應用的腦機連接系統,最快2020年就能實現人腦的腦機連接產品。

很多看似遙遠的技術,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01「缸中之腦」

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的腦機連接並不新鮮。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就經常描寫大腦與機器的連接,科幻史詩《黑客帝國》甚至描述了「缸中之腦」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殘酷場景。

腦科學自20世紀以來突飛猛進,得益於以微觀物理為基礎的分子細胞學,腦科學已經下沉到電流、電波、磁場在大腦思考過程中的信號作用。

腦機接口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飛速發展,實驗對象主要是哺乳動物和人,連接腦部的方式分為侵入式(有創)和非侵入式(無創)。

由於哺乳動物和人的大腦皮層分為十分多樣化的功能區塊,每一個區塊都對應著一類功能,所以,不同目的的腦機接口,針對的是特定的大腦功能區塊。

2016年6月,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繪製出了一張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

這張腦圖譜「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思想,引入了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對腦區進行精細劃分和腦圖譜繪製的全新思想和方法,比傳統的布洛德曼圖譜精細4-5倍。

Neuralink公司的產品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在於它的完整性和應用性。目前全球各個實驗團隊的腦機接口研究,仍然以功能研究為主,而Neuralink公司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腦機連接設備鏈:

侵入鼠腦的軟電路→接收大腦信號的晶片N1→有線和無線傳輸設備→信息處理終端的手機APP。

此外還有一些正在設計、實驗的設備也呼之欲出。在這個時代,科學和幻想的距離越來越近。

02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再先進的科學理念,如果不能形成商業閉環,最終也沒有辦法長期研究下去。

但腦機連接並非只是科學概念,一些殘障人士已經開始參與腦機實驗,並且有了不錯的實驗結果。這些實驗積累的數據是將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基礎。

點擊可看大圖

目前,全球已經有眾多致力於腦機接口研究的公司,典型且知名的公司除了Neuralink,還包括Mind Maze、Kernel Co、NeuroPace、Rythm、BrainCo等在內。

而它們應用的領域則主要集中於醫療、康復、保健、教育、VR消費等,其中,又以醫療康復和教育為主流。

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可以通過腦機連接自理生活需求,甚至一些殘障兒童通過腦機控制技術學習一些技能,成年之後能夠正常工作。整個社會將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用於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而殘障人士也將不再依附他人獨自生活。

實際的商業應用也不再虛幻,現代晶圓級微加工工藝使得醫用器件的高通量製造成為可能。

每個晶圓上繪製了10個薄膜器件,而每個薄膜器件具有3072個電極觸點。每個陣列由48或96個線程,每個線程包含32個獨立電極。採用倒裝晶片鍵合工藝將集成晶片鍵合到薄膜傳感器區域中的電極觸點上。

除了大腦端的輸出指令,大腦還可以完成反向輸入,從網際網路上直接尋找數據信息,甚至下載相應的信息到大腦中,提高處理信息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同樣具有無與倫比的想像空間。

03「腦機連接」八大倫理困境

「腦機連接」一旦被應用於現實社會,和基因編輯一樣,同樣會面臨巨大的倫理難題。

大腦的每一個欲望和目的,形成的電信號指令,都是特殊的,或者電信號集都不一樣,這些電信號有些是串聯的,有些是並聯的,可以用集合理論和電路理論加以描述。

當晶片接收到大腦的一組信號時,根據腦科學家長期統計出來的實驗數據,晶片就能將它翻譯成機器指令,完成系列動作:大腦信號組——機器行為——人的目的。

晶片與大腦功能區塊之間的柔軟電路替代神經傳導,外掛機器替代了人體。倫理問題也就產生了。

【1】 隱私問題

晶片接收到的信號組意味著一個或一組欲望,這對於個人來說是極其隱私的想法。

在健康的狀態中,腦中的想法應該是封閉的,別人並不知道,只有當我們做決定時才會通過語言和行為表現出最終的決定。

而晶片卻能實時接收並分析、翻譯出來大腦的欲望。這意味著我們的隱私將不再隱秘,我們的內心想法容易被外部儀器記錄甚至付諸行動。

舊金山最近禁止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的智能攝像頭,後面也有深層次的倫理和隱私問題。

舊金山恰恰是Neuralink公司所在地,將來腦機連接技術也將面臨隱私權如何保護的公共討論。

【2】腦機責任

腦機連接技術將大腦信號直接轉化成機器行動,正常大腦會克制和猶豫,而晶片卻不會。

腦機晶片很多時候並不會關心一個機器動作的後果,不會猶豫和克制的晶片無法辨別同一個大腦信號的不同場景下的後果,將會指令機器做出許多正常人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造成衝突和犯罪。

到了法庭上,法官該如何判決呢?是發出指令的人,還是晶片製造商和機器承擔罪責?

這個困境與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車禍,該由車主還是車商負責頗為類同。

【3】現實中的「少數派報告」

腦信息一旦可視化,FBI和警察機構如果通過技術手段收集每個人的晶片上的信息,進行分析統計,將犯罪電信號標識出來,對社會全體成員進行算法排序,提前監控甚至軟禁乃至抓捕潛在罪犯。

這項技術對預防犯罪有著極大幫助,但如果沒有犯罪又為什麼將他逮捕?如果不搜捕這些罪犯,造成社會危害該怎麼辦?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少數派報告」。

【4】邊界限制

隨著腦機連接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將進一步物化,人的五官將進一步延伸。

但大腦通過機械對世界的探索,是不是應該有一些限制。例如,軍事領域,腦機連接技術不能應用於戰爭攻擊。使用機器對個體和人類種群的戕害,是不是應該有邊界的限制。

《阿凡達》電影裡展示的人機連接後的殺戮,比普通的戰爭更為兇殘。

【5】是人還是機器

腦機結合如果進一步發展,機器會替代大腦以外所有的肉體器官,眼睛、耳朵、性器官、飲食器官。人的大腦皮質層靠各種所謂柔軟的電路連接上各種機器身體,千百萬年進化而成的自然肉體被廢棄不用。機器壞了,另換一個,最後我們到底是人還是機器?

【6】 自然屬性的消亡

人的感知只是一組電信號,隨著性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剝離,人工培養的受精卵取代自然孕育。婚姻和家庭的意義何在?

這種結果將會瓦解人類最後的自然屬性,意味著人類各種情感的消亡,這對人類是福是禍?

以上六條是大腦電信號輸出產生的倫理問題,如果電信號逆向輸入大腦,用於收集腦的電信號的晶片,通過柔軟電路反向輸出電信號給大腦各個功能區塊,將會產生更多法律倫理以及社會治理問題。

【7】電子大麻和娛樂至死

商業公司會將各種表達快樂體驗的大腦信號編輯成一個又一個的程序,置入晶片。

這些晶片通過信號刺激在大腦裡製造不同的三維情節,比增強現實的VR技術更逼真。

感到生活不如意的人尋求刺激,從市場或黑市上購買專用晶片,就可以體驗極樂感受。這是一種真正的「電子大麻」。

【8】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腦機連接之間的正負反饋,將混淆誰是系統真正的主體,到底是人腦在控制機器,還是機器在控制人腦?如果是機器在控制人腦,那自由意志何在?所謂人腦意識也不過是一串電信息而已。

04人類最終走上了「忒修斯之船」

如果再深入思考的話,腦機連接技術最終還會碰上一個哲學難題,那就是「忒修斯之船」。

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麼是這艘船是原來的那艘船呢,還是換下來的木頭組成的船是原來的那艘船?

同理,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身體逐漸被機器所替代,那我還是我嗎?

對「腦機連接」有何犀利觀點,請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千古難解的問題—忒修斯之船
    話說有一艘船名叫忒修斯之船。你駕著它航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航行中這艘船的1/3壞掉了,後來你把壞掉的地方拆掉,換上新的。第二次航行,又很不幸,這艘船的另外1/3也壞掉了,你只好拆掉並裝上新的。那麼請問現在的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呢?忒修斯之船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為什麼你是你:如果你的下半身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依然是;你的雙臂也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仍然是。如果你只能保留你身體的一小部分,但卻仍然要證明你是你自己。
  • 「忒修斯之船」* 散論
    遠航一、故事:雅典英雄忒修斯(Theseus)為了拯救自己的同胞,斬殺了克裡特島上專吃童男童女的人身牛首怪物米陶斯二、疑問:那艘部件徹底修換的船還是不是原先的船了?再有,假如將已丟棄的舊部件拿回來重新組裝,應該可以再造出與原先一模一樣的戰船,而這個還是之前的「忒修斯之船」麼?這樣看來,就有了兩艘一模一樣的「忒修斯」之船了。
  • 忒修斯之船是什麼意思?
    特修斯之船(又譯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是一種同一性的悖論。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這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因此這類問題現在被稱作"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體,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題。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
  • 從民法典的角度入手,我理解了忒修斯之船
    《民法典》集我國民法之大成,但她與我國建國之初的民法早已是「天壤之別」,甚至已經將散布在各個規範性文件中的條文集合到了一起成為了「法典」。那麼如今的「民法典」還是原來的「民法」嗎?民法中的一艘「忒修斯之船」由於我國民法相關法律在《民法典》之前較為分散,難以統一表述,本文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為例,試論這艘「忒修斯之船」是否仍「同一」。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也就是說,如果把家族比喻一艘船的話,家族裡每個生命都是這艘船的一個零件,無論這些"零件"怎麼更換,這艘船永遠是這艘船。公元1世紀的時候,名叫普魯塔克的希臘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這就是"忒修斯之船"問題。
  • 最瘋狂的實驗忒修斯之船,你並不是你,那你到底是誰?
    實際上,在哲學界也有很多神奇的理論,至今仍面臨著廣泛的爭議,同時也為人們認識自身和宇宙帶來了新的啟發,忒修斯之船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相關描述,忒修斯之船主要在論證身份更替,也被人們視作一個悖論。試想有一艘名為忒修斯的船,如果將它的所有部件都進行更換,表面上仍然是這一艘船,但是所有的部分原本都不屬於它,而原本的部件重新組裝的話,究竟還是忒修斯之船嗎?
  • 程序難做,「忒修斯之船」難辭其咎
    不過在作者看來,「忒修斯之船」才是程序難做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餘晟,原文來自其個人微信公眾號 餘晟以為(ID: yurii-says),36kr經授權轉載。 忒修斯之船?這是什麼東西?它和「程序難做」有什麼關係?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題目都會有以上的疑問。「程序難做」很好理解,程式設計師往往都拼盡全力了在工作了,結果還是不讓人滿意,這事竟然是經常發生。
  • 瘋狂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就問你怕不怕
    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是接近完美的思想實驗,我們至今都沒找到解決的辦法。尤其是思想實驗,從簡單的世界本質,到伽利略落體實驗,再到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對自然科學造成了衝擊,使得人們一度懷疑起了世界的真實性,有的思想極端的人更是否定了自我的存在,也否定了世界的存在。今天就來說說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讀懂它們的你,會不會感到害怕?
  • 《忒修斯之船》竇娥之冤能否平反
    竹內涼真主演的日劇《忒修斯之船》,改編於東元俊哉的漫畫,1989年6月24日,在北海道音臼村小學校舉辦的合宿聚會上,為晚餐準備的橙汁中混有氰化鉀,引用橙汁後39人中毒,其中16名兒童和5名教職員總共21人中毒身亡,村裡的警察佐野文吾被逮捕。
  • 細思極恐的科學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忒修斯之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有隻大船在航行,名字叫忒修斯之船。日復一日的航行,船體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每塊木板損壞了,就有人換上新的木板。若干年後,船體的所有零部件都被更換了一遍,從新舊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隻新船。那問題來了,我們還能叫它忒修斯之船嗎?
  • 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新增人氣卡司
    近日,根據日本漫畫家東元俊哉《忒修斯之船》所改編的同名日九劇宣稱追加演員陣容。除了飾演男主田村心的竹內涼真外,此次新加盟的藝人有曾主演過《變態假面》、《東京暴走族》的鈴木亮平、主演過《圖書館戰爭》的榮倉奈奈以及曾斬獲多次日劇學院獎的上野樹裡。並且在本劇中,上野樹裡將作為特別出演,飾演主人公深愛的妻子由紀。
  • 忒修斯之船有點好看
    忒修斯之船忒修斯之船是說把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S.》這本小說真要下決心才能拜讀,暫且定個小目標)。最新的日劇【忒修斯之船】就是以這個理論為背景而展開的故事。
  • 動圖宇宙|《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改變悲劇的救贖,比推理還精彩
    因為一本《S.忒修斯之船》懸疑小說,很多人對忒修斯悖論不陌生。早在公元1世紀,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最近一部同名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竹內涼真主演的男主角的人生,正像這艘船一樣。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替換,人生的路一步步被改寫,而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嗎?這部TBS製作的懸疑穿越劇,目前播出十集,平均收視率14.0%,不斷刷新自身最高紀錄。
  • 竹內涼真擔任主演,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2020年1月開播
    竹內涼真擔任主演,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2020年1月開播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10-28 10:43:10
  • 《阿麗塔:戰鬥天使》:關於科技的「忒修斯之船」悖論
    「如果忒修斯之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2019 年 2 月 22 日,由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擔任編劇和製片、羅伯特羅德裡格茲(Robert Rodriguez)執導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在中國地區正式上映。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全文共3269字,預計學習時長11分鐘悖論是人類認知的奇蹟之一,它難以用數學和統計學來求解。理論上來說,悖論是一種基於問題的原始前提得出明顯自相矛盾結論的陳述。即便是最著名的且有案可稽的悖論,也會經常愚弄住相關專家,因為悖論從根本上違背了常識。
  • 日劇|《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本想改變悲慘歷史,沒想越變越糟
    犬犬最近看了不少日劇,好看的也有不少,但有一部漫改劇《忒修斯之船》令人印象頗為深刻,不管是從題材還是立意來說都很有趣,趕緊過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劇集還沒播完,不會涉及劇透,請大家放心觀看。· · · · 這部劇的劇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也大火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都是男主穿越回過去拯救家人的劇情,但是這部劇叫做《忒修斯之船》不禁讓人多了一些聯想。所謂忒修斯之船,是一種有關身份更替的悖論。
  • 腦機接口,賽博格時代的忒修斯之船?
    雖說聽起來「我」仍然是機器的使用者,擁有最終決定權,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已經是「我」和機器的共同決定了。機器還是機器嗎?連上大腦後作為意識中轉站的機器顯然不再單純是一堆沒有靈魂的金屬,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人腦的一部分。
  • 忒修斯之船悖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
  • 竹內涼真《忒修斯之船》大結局收視率19.6% 創最高記錄
    人民網東京3月23日電 據《日刊體育》報導,由演員竹內涼真主演的TBS電視臺連續劇《忒修斯之船》(每周日晚九點播出)於22日播出了大結局,其平均收視率達到19.6%(關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