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忒修斯悖論,當意識和肉體產生分歧時,哪一個才是我們?

2021-01-20 採尺書廬

早在1世紀,普魯塔克就提出了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逐漸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繼而類似的問題都被稱之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即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它是否依舊是原來的物體。人們對此看法很難一致。

依我之愚見,無論忒修斯之船如何被替換,在其寄託人們對於忒修斯的紀念上,他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

就如同一個人珍藏的祖父的懷表,就算懷表在歲月中慢慢被更換了所有部件,但不妨礙那人看著那塊表思念祖父。對於此,這塊表仍是祖父的懷表。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服你們一定要接受我的觀點。在船和懷表的問題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畢竟寄託思想、使用上都是個人的事情。本著求同存異,我們只需要需尊重各自的觀點和感情即可。

但當目標是人的時候,我們所需要考較的就不只是個人了。

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裡,從靈魂互換到意識拷貝,再到人體克隆,已經數見不鮮。而且隨著科技發展,器官移植、克隆等成為可能。將來意識拷貝和轉移、人體複製或許會成為可能。

首先,說一說和忒修斯之船最為接近的——器官移植。

我曾經和朋友們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記得有個朋友說過:「如果我換了心臟之後,我還是我嗎?」

當時我們用祖父的懷表(未能第一時間想起忒修斯之船)進行了類比,而且提到了用所有廢棄零件攢出一隻懷表,哪個才是祖父的懷表。最終伴隨著:「這是其個人問題,對方怎麼認為懷表,我們無需爭論。」這個話題到此就無疾而終了。

但我們要回到問題本身,我們探討的是人,是我們自身,而不是身外之物的懷表之類的。人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器官組合,更為重要的是人獨有的精神意識。

而意識的存在遠比單純肉體的存在更為重要。如果不進行心臟移植,人會因為疾病而消亡。那麼此時我們是要為了保證是「自己」而迎來終結,還是先保證自我個體的存在呢?

大部分人是會選擇移植心臟,繼續保證個體存活的,而且並不會產生「我已經不是我的」想法。

從各方面講,就算我全身除了腦子都換成他人的或是人造的,我依舊是我。因為依我之見,只要仍是唯一的意識存在,我就依舊是我。

攻殼機動隊

從肉體和意識去考量,意識的存在優先於肉體的存在。如果肉體毀滅,意識依舊可以存在,那該如何保證自己的意識不隨肉體而消亡?

更進一步的就是意識的拷貝和轉移。

在眾多玄幻和科幻作品中,身體義肢化、意識數據化,極其常見。

如《攻殼機動隊》的世界中,義肢乃至全身義肢化已經普及;《美國隊長2》中將自己上傳在電腦中的科學家;《上載新生》中在人瀕死前,數據化並上傳到虛擬世界生活;以及《空之境界》中,魔術師橙子製作了眾多和自己別無二致的人偶,在活著的自己死去時,意識會自動上傳到一個人偶上,並甦醒過來;《瑞克和莫蒂》中瑞克的鳳凰計劃。

而就意識數據化來說,如果本體消亡,但只要記憶數據、思考方式都是一致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其數據化的意識依舊是其本體的意識?

上載新生

但我們要考慮的不止個人,還要考慮其家庭、社會是否接受數據化之後的個體的存在。數據化之後的意識,是否有資格參與社會事務。還是需要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無礙生人,只供生人思念?

當意識和肉體產生分歧時,你是願意認為一個植物人是其本體,還是他通過某種方式存下的意識才是?通俗來講,就是有呼吸、有心跳的肉體,和其靈魂,你會認為哪一個才是?

而當同時存在兩個意識時呢?

在本體未消亡時,大體不會有人會見到另一個自己的出現,不管對方以何種形態出現。其完全一致的思想、情感、記憶,失去自身的唯一性,足以令人抓狂,甚至導致爭奪唯一性的相互傾輒。

如若是其形態為數據或其他,大可作為人,將其進行人道主義毀滅。

人體快遞

但如果其是人呢?如國產科幻短片《人體快遞》中,兩個完全一致的人,他們有著完全一致的社會存在需求。

短片中,雖然他們可以認可彼此都是自己,但是他們在面對誰去陪老婆生孩子這個問題上,即在社會存在這個問題上發生激烈的爭執。最後伴隨著數聲槍響,結束了故事。

現階段的克隆雖只能做到肉體上的複製,但人體克隆一直是被各國禁止的。更不要提人體連帶思想的複製,這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也會對其個體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而且複製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從出現的那一刻他也應當享有作為人的一切權力,如何處理複製人,也會成為社會難題。因此人體複製,就算可能,也不是會被允許的。

瑞克和莫蒂

因此,對於人類社會而言,精神和肉體都必須保證其社會存在的唯一性。即在社會交往中,不能同時存在兩個相同的意識或複製人,這會破壞人類社會的秩序。作品中諸多創造替身的人,大多都遵循著這規則,當然一些游離於社會邊緣的反派或瘋子除外。

依餘之愚見,作為個體,自我的唯一性是需要最先確保的。在確保自身個體的唯一性的基礎上,意識可以脫離肉體存在時,意識的存繼優先於肉體的存在。

文字來源:書未半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相關焦點

  • 忒修斯之船悖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對於機器學習模型來說,通過悖論進行推理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挑戰。當AI試圖重建人類認知時,機器學習模型在訓練數據中遇到自相矛盾的模式,並且返回似乎矛盾的結論是很常見的。數據科學家在訓練新模型時應該意識到這些場景。本文筆者就將介紹一些「臭名昭著」的悖論。
  • 瘋狂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就問你怕不怕
    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是接近完美的思想實驗,我們至今都沒找到解決的辦法。西方人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我們的老祖宗說陰陽五行才是世界的本質,這就已經涉及到了自然科學。自然科學能夠發展起來,離不開實驗。如果用被替換下來的零部件,再製造出一艘船,它和前者誰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簡而言之,就是某個事物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它還是原來的它嗎?這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詭辯家說還是,因為它的本質沒有變,是外在的東西變了。
  • 梵谷左耳再造"復活" 藝術與科技的"忒修斯悖論"
    其內部組織及外形均由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觀眾可以通過一個麥克風對這隻耳朵說話,聲音會經過耳朵的神經組織,通過計算機軟體轉換為模擬實時神經衝動的信號。這件斷耳複製品通過人體細胞生成耳部軟骨,由於計算機圖像技術的輔助,它的形狀和梵谷的左耳「如出一轍」。該作品由含有基因信息的活細胞組成,因而可以被視為一件「活著的藝術品」。
  • 細思極恐的科學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科學的起源是什麼?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展開探索,並用合理的思維去解釋它,這就是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兩千多年前,科學的另一個名字是哲學,說科學起源於哲學也是可以的。那時候的哲學家們,都在探索這個世界。
  • 忒修斯之船是什麼意思?
    特修斯之船(又譯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是一種同一性的悖論。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這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因此這類問題現在被稱作"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體,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題。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
  • 最瘋狂的實驗忒修斯之船,你並不是你,那你到底是誰?
    實際上,在哲學界也有很多神奇的理論,至今仍面臨著廣泛的爭議,同時也為人們認識自身和宇宙帶來了新的啟發,忒修斯之船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相關描述,忒修斯之船主要在論證身份更替,也被人們視作一個悖論。試想有一艘名為忒修斯的船,如果將它的所有部件都進行更換,表面上仍然是這一艘船,但是所有的部分原本都不屬於它,而原本的部件重新組裝的話,究竟還是忒修斯之船嗎?
  • 從民法典的角度入手,我理解了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又稱忒修斯悖論,是指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的一個問題,大意為: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如果不是,那麼是從哪一塊木板被換下來時不是的呢?
  • 《阿麗塔:戰鬥天使》:關於科技的「忒修斯之船」悖論
    看過這兩部電影的觀眾不難發現,影片一大主題就是在保存了人類大腦、全身機械化的情況下,主角們對於意識、人性,以及「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的不懈追求,這是個哲學層面上的宏大話題,本文並不想著墨過多。但如果一定要以「硬科技」的視角去審視科幻電影,往往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看點。
  • 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對於我們而言,邏輯和常識可能是非常良好的工具,特別是當涉及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它們就能夠讓我們以達到預期結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同樣存在的悖論是使我們經受考驗的那些難題,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似乎更像是一個迷宮,將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根源。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 肉體來自於父母,而意識又來自於何處?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前人的基礎上創設了靈魂理論,認為靈魂屬於精神,與肉體的物質是一種二元對立的關係,人們因為"靈魂不朽"而朦生對現世罪過的畏懼心理和對來世幸福的期盼,其主要意義是對社會倫理學產生了極積的影響。
  • 「有哪些悖論一下子就吸引了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色盲悖論 有一個人,他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兩種顏色和別人不一樣一個國家,有個殘暴的君主殺人為樂,他喜歡讓犯人臨死前說一句遺言,如果說的是真話就燒死,說的是假話就淹死。後來,有一個官員無意激怒了君主,他被處決前,說了一句:「我要被淹死了」。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便過繼一個,也要延續家族的香火。也就是說,如果把家族比喻一艘船的話,家族裡每個生命都是這艘船的一個零件,無論這些"零件"怎麼更換,這艘船永遠是這艘船。公元1世紀的時候,名叫普魯塔克的希臘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這就是"忒修斯之船"問題。
  • 宇宙終極謎團之一:意識,人工智慧如何產生意識,人死後是怎樣的?
    Hello 大家好,我是無陌然,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比較深奧的東西:意識。意識這個東西,相信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意識,因此我們才可以自主地思考問題,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手機和電腦他們是沒有意識的,那麼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意識嗎?
  • 千古難解的問題—忒修斯之船
    話說有一艘船名叫忒修斯之船。你駕著它航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航行中這艘船的1/3壞掉了,後來你把壞掉的地方拆掉,換上新的。第二次航行,又很不幸,這艘船的另外1/3也壞掉了,你只好拆掉並裝上新的。那麼請問現在的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呢?忒修斯之船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為什麼你是你:如果你的下半身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依然是;你的雙臂也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仍然是。如果你只能保留你身體的一小部分,但卻仍然要證明你是你自己。
  • 《移民》:當我們凝望過去時,過去也在凝望我們
    網絡時代以來,所謂「地球村」不僅沒有縮小國際、族際、人際距離,反而有分歧變大的趨勢。這個時候,讀《移民》這樣的作品就具有了特定意義。只有我們主動去尋找記憶,記憶才會回望,不會坐視遺忘吞沒我們。即使我們沒有經歷水晶之夜、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大屠殺,我們依然有我們的不能忘卻之痛,我們要把那根阿里阿德涅之線牢牢抓在手中。
  • 人類最終上了「忒修斯之船」
    倫理問題也就產生了。【1】 隱私問題晶片接收到的信號組意味著一個或一組欲望,這對於個人來說是極其隱私的想法。在健康的狀態中,腦中的想法應該是封閉的,別人並不知道,只有當我們做決定時才會通過語言和行為表現出最終的決定。而晶片卻能實時接收並分析、翻譯出來大腦的欲望。這意味著我們的隱私將不再隱秘,我們的內心想法容易被外部儀器記錄甚至付諸行動。
  • 日劇|《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本想改變悲慘歷史,沒想越變越糟
    犬犬最近看了不少日劇,好看的也有不少,但有一部漫改劇《忒修斯之船》令人印象頗為深刻,不管是從題材還是立意來說都很有趣,趕緊過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劇集還沒播完,不會涉及劇透,請大家放心觀看。這部由竹內涼真主演的劇集改編自同名的漫畫,男主田村心的父親在1989年由於在小學投毒殺害21名師生導致被捕入獄,從此他和家人過上了被人打罵,永遠抬不起頭的悲慘生活。心好不容易結婚生子,妻子卻意外去世,妻子去世前,希望心可以調查他父親的案子,因為他父親一直堅稱自己無罪。
  • 動圖宇宙|《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改變悲劇的救贖,比推理還精彩
    因為一本《S.忒修斯之船》懸疑小說,很多人對忒修斯悖論不陌生。早在公元1世紀,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最近一部同名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竹內涼真主演的男主角的人生,正像這艘船一樣。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替換,人生的路一步步被改寫,而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嗎?這部TBS製作的懸疑穿越劇,目前播出十集,平均收視率14.0%,不斷刷新自身最高紀錄。
  • 程序難做,「忒修斯之船」難辭其咎
    不過在作者看來,「忒修斯之船」才是程序難做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餘晟,原文來自其個人微信公眾號 餘晟以為(ID: yurii-says),36kr經授權轉載。 忒修斯之船?這是什麼東西?它和「程序難做」有什麼關係?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題目都會有以上的疑問。「程序難做」很好理解,程式設計師往往都拼盡全力了在工作了,結果還是不讓人滿意,這事竟然是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