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結局圓滿:比起情緒穩定,媽媽的這一點對孩子更重要!

2021-01-20 早安收信人

本文由【早安收信人】原創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小歡喜》大結局了,一切都很圓滿,孩子們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父母之間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都有了緩解。一路看下來,方圓失業,劉靜患癌,童文潔懷二胎,宋倩崩潰,這部劇聚集了很多家庭的矛盾,讓人深受感觸。

哭過,笑過,鬧過,也崩潰過,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就是生活!

電視劇《小歡喜》剛一開始,我就特別不喜歡海清飾演的童文潔這樣的媽媽,這種母親嗓門大、脾氣爆,火一點就著,一驚一查德特別不沉穩。

但越往後面,我卻越覺得童文潔的好。雖然她看起來兇巴巴的,對孩子的教育也特別「直接」,但是她有話就說的個性,還真把方一凡教得挺好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她從不把成績作為評判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雖然她其實也希望方一凡能夠跟喬英子一樣成為學霸,但比起成績,她覺得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才是最關鍵的。

相比較恬淡如菊、知書達理的溫柔型母親劉靜,童文潔情緒的「不可控」反而顯得更加真實。說實話,最開始,我也像很多人一樣,被劇中的劉靜吸引,同時也非常羨慕有這樣的母親。

可能對於年少的我們而言,好脾氣的母親確實會讓我們更容易親近和交心,在這樣的媽媽面前,我們不忍叛逆或頂撞。另外,劉靜是理想型的母親,她的身份很特別,既是母親,也是良師更是益友。

可劉靜真的沒脾氣,沒有委屈嗎?不,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我覺得她是有的。只不過因為她的個性使然,以至於很多不好的情緒她都學著自己消化,看起來這樣的母親很偉大,但是隱瞞自己的喜怒哀樂何嘗不是與人保持一種距離感?

我認為母親善於隱藏自己的脾氣其實挺不好的,因為長期的壞情緒積壓後,人會抑鬱,也更容易引發疾病。別看童文潔整天笑呵呵的,雖然和方圓經常鬥嘴,和兒子方一凡也常嚷嚷,但這種脾氣的人不容易生病,四十幾歲還能懷二胎,說明身體機能還是挺不錯的。

再看看劉靜,無論發生什麼事永遠看不見她臉上的波瀾,兒子讀書成績不好,她表面不急,其實心裡想的很多,丈夫和兒子的關係不好,她嘴上說分開這麼久了這樣也正常,可實際上為了緩和他們的父子關係,她做了很多。

劉靜為這個家犧牲了很多,她覺得自己不重要,家人對她來說才重要。雖然她有疼愛的丈夫,體貼她的兒子,但她並不快樂,或者說其實她可以更快樂,但她放棄了,因為她沒有真正做到和家人之間完全敞開。

媽媽的情緒穩定,對孩子來說是一顆定心丸,但相比較而言,如果母親擁有真性情,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反而更好一點。因為對於成年人而言,除了克制之外,學會表達也很重要。

表達自己的需求,表達我們的情緒,甚至表達內心的期望,因為你的勇於表達,才能讓身邊人知道你的想法,知道該怎麼去迎合你的需求,該怎麼努力成為彼此理想的人。

劇中童文潔在面對方一凡想藝考的事,起初她直接表示:不行,不能,不可以。那時候的她,是出於對孩子前程的考慮,怕他因為藝考而錯過大學,從而遺憾一生。但當她得知自己兒子真有這個天賦,並且也不是一時興起時,她的態度就變了,不但積極配合方圓給兒子找老師,還不計前嫌和小夢和解,其實她的骨子裡是個能屈能伸還懂得變通的女人。

這件事如果換成劉靜會怎麼處理呢?我相信依照她的性格,一定會尊重孩子的任何決定,她從一開始就會給予肯定,告訴孩子:媽媽支持你,我覺得這樣很好,你自己喜歡最重要。

鼓勵式教育雖然很好,但也得看孩子的個性,像方一凡這種孩子,雖然在唱歌跳舞上是有天賦,但他自己也沒想過或者說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往這條路上走,即使他的才華被得到認可後,他也是抱著藝考文化課分數更低,更容易考的思路去選擇的。

如果不是童文潔的打壓,不是讓他在受阻礙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可能他會與藝術擦肩而過也說不定。所以童文潔的反對,反而讓他看清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為什麼劉靜這樣的母親這麼圈粉?仔細想想,可能是因為,對於中國的孩子而言,劉靜這樣溫柔的母親太難得了,無論是童文潔還是宋倩,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總是想掌控,她們其實代表了大部分的中國式母親:為孩子付出很多,犧牲很多,可因為溝通不當,理解不同,以至於孩子並不能夠體會到母親對他們的好。

尤其是學業、就業甚至情感上,母親的參與過度後,更讓我們期望能有劉靜這麼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母親。就拿我自己說吧,我媽就是那種嗓門很大,脾氣很爆的中年婦女,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媽媽,說話總是輕聲細語,不僅很少打罵孩子,還會經常給他們鼓勵。

而我姑卻是和我媽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她講話特別溫柔,我姑父說什麼她都笑眯眯的,對我表姐和表哥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小時候我最喜歡去姑媽家,因為每次姑媽會拿我愛吃的食物,我說任何事她從不批評我,她的與世無爭讓我覺得生活好像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充滿了美好與真實。

但是長大後,我反而慶幸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因為越長大我越明白,其實生活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多了,工作上的勾心鬥角,感情中的算計,都是我們應該學會的一種能力,強勢的母親教會你以牙還牙,溫柔的母親告訴你要忍讓,到底哪一種更好呢,其實不好說,但前者肯定更爽。

有時候,你的不好欺負,反而會讓別人覺得是一種「能力」,相反,你越溫和,受到的排擠卻越多,因為人都這樣,欺軟怕硬。

對於孩子來說,劉靜這樣的媽媽固然很好,但童文潔這樣的母親也不差。一個人教會他學會尊重和感恩,而另一個人則告訴我們人生要努力和去爭取。就能力來說,努力和爭取才是一個人最不應該放棄的東西,而尊重和感恩,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如果你心善,自然會擁有。

而對於夫妻關係來說,主張「夫唱婦隨」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但一味的遷就和忍讓,會失去自我,讓另一半忽略你的需求和渴望,有時候,敞開心,和你的家人,孩子,聊聊彼此心裡的話,才能真正促進一段關係更加親密與和諧。

另外,那些「我不重要」「我沒事」背後,所代表的也許並不是一個人最真實的狀態,在生活面前,把自己放到第一位,敢於說「不」的人,才能活得更瀟灑。

今日互動:劉靜和童文潔,你更喜歡誰?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無論貧富,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寶藏
    自從有了孩子,很多媽媽都表示生活成了一地雞毛,更要命的是,每一根雞毛都能夠讓你情緒失控,崩潰,你又無可奈何。無論貧富,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寶藏這是之前包貝爾女兒餃子和媽媽包文婧一起參加的綜藝節目,在節目中由於餃子不聽話,新手媽媽包文婧不知道該怎麼教育餃子,兩個人一起抱頭痛哭
  • 《茉莉的最後一天》:父母不要誤把情緒不穩定化作對孩子的高要求
    很多人從林媽媽對女兒的高要求解讀這個故事,認為是媽媽給了女兒太多的壓力,導致了女兒悲慘結局,但這未免過於片面。在我看來,相比於高要求帶來的高壓力,真正導致女兒自殺的,其實是媽媽自己不穩定的情緒。林媽媽情緒不穩定,毀了女兒茉莉的一生。
  • 《小歡喜》大結局:「小歡喜」正確的打開方式,是這三個字
    雲開 |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熱播劇《小歡喜》,終於在眼淚與歡笑中完美落幕。孩子們考上了心儀的學校,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宋倩和喬衛東破鏡重圓,劉靜病癒,童文潔二胎……陰霾的日子迎來了曙光。《小歡喜》開播以來,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
  • 《你好,再見媽媽》女主再次復活才是圓滿的結局嗎?
    《你好再見,媽媽!》悄悄在優酷上線,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你好再見,媽媽!》此劇一改往日韓劇苦情戲套路,設計新穎,劇情節奏掌握恰到好處,充分體現親情、愛情、友情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引人淚目。車宥利去世後五年的時間裡,由於割捨不下丈夫和女兒,一直沒有轉世,終日以鬼魂的形式守護在女兒身邊,沒想到女兒也慢慢能看到鬼,甚至因為和鬼怪玩耍差點丟掉性命,車宥利痛斥上天不公。
  • 對孩子而言,情緒管理很重要,父母該如何做呢?
    《情商》用一整本書的篇幅,給人們普及了一個現在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實:對孩子而言,管理情緒的能力遠比成績更重要。在生活中,熊孩子幾乎是所有人的噩夢。但要真去指責熊孩子管不好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有些過分苛責的意味的。實際上,和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時間一樣,他們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也需要家長的耐心等待。
  • 《小歡喜》:季楊楊和陶子最後怎麼樣?他說過的話,結局早已註定
    《小歡喜》:最後和陶子怎樣了?季楊楊說過的話,早已註定了結局《小歡喜》這部電視劇大結局已經有些時間了,各種劇情仍然歷歷在目,對於家庭,高三學子生活真實的描寫,讓無數經歷過那段時間的家長或是孩子都突然有些,懷念自己的青春。但,看起來有些倉促的大結局,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 《小歡喜》中,宋倩付出最多,為何卻不是個合格的媽媽?
    《小歡喜》作為前段時間的熱播劇,聚焦高考問題,以三個家庭的日常為主線。好多網友都驚呼,刷個劇竟然看到了老爸、老媽本尊,嚇得我差點把 iPai 都丟了。一元關係中,媽媽絕對的控制權讓女兒崩潰劇中喬英子的媽媽宋倩,是個很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她很早就和丈夫喬衛東離了婚,和女兒相依而生。
  • 陣容大換血、聚焦「小升初」,《小捨得》能超越《小歡喜》嗎?
    所以他拍「小系列」也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小歡喜》是黃磊感受到很多父母的觀念是「我做一切都是為了你」,卻無意識地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事實證明這種思考成就了劇集。有人說,名叫《小歡喜》的這部劇,其實一點兒也不歡喜。對的,它演出的是家家戶戶教育的難。
  • 小歡喜:編劇早已透露劉靜結局,劇名決定一切,而小說中磊兒也太慘了?
    《小歡喜》的小說結局是,磊兒知道學校有個去北大訓練營的機會,考慮到去北京十幾天花費不菲,不想勞煩方一凡媽媽,就沒有說這件事,結果名額給了別人,之後林爸爸來給了磊兒5000塊錢,山洪暴發,林磊兒爸不幸遇難,他也不想去北京了,就和老師說想繼承他爸的事業,去了江南大學的農林學,這個專業免費。
  • 懷孕七八個月的孕婦輕生,孕媽媽情緒穩定很重要,尤其孕中後期
    作為一位二胎媽媽 ,也是一位心理諮詢師 ,我不能肯定這位孕婦就是得上了抑鬱症(現在抑鬱症雖然被認識的程度提高了,但常常被濫用) , 但我確定在孕期時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胎兒以及孕婦,在整個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態 ,尤其是在孕中晚期 ,非常重要。
  • 這3種性格的媽媽,正在一點一點親手「毀掉」孩子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是,我們能夠從故事中得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一個負責任並且懂得理解孩子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有多重要。以上3種性格的媽媽,總以為這樣對孩子是好的,但實際上卻是在一點點親手毀掉孩子。育兒是一場父母的修行,作為和孩子相處最多的媽媽來說,媽媽更需要成長,只有不斷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孩子才會成為好孩子。這套育兒經典讀本是很多媽媽的必讀家庭教育書。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 「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發洩的情緒垃圾,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父母的肆意發火,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覺,父母帶著情緒的那張臉,是孩子內心最深的恐懼。
  • 你知道《小歡喜》裡英子房間的秘密嗎?
    縱觀去年上映的熱播劇,《小歡喜》當仁不讓的排在小編刷劇名單首列,自它開播以來,微博熱搜話題不下,好評如潮,網友甚至覺得小歡喜導演小時候也是跟大家同種經歷過來的,裡面的父母簡直感覺是現實父母的原型,還原了三組高考家庭在面臨孩子人生重要轉折點上歡喜與焦慮的心情。
  • 想要提高娃的高情商,媽媽可以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值得父母收藏
    喜歡大吼大叫的父母,很難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喜歡玩手機的父母,很難養出一個喜歡看書的孩子;懶得出門運動的父母,更難養出一個熱愛運動的孩子。高情商的核心表現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會說話。其中,會說話尤為重要,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掌握說話的技巧,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雖然在生活中媽媽更多地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擔負著照顧孩子的責任,但實際上孩子們更喜歡和爸爸一起玩耍和遊戲,但是爸爸經常晚歸的狀況,往往讓孩子與他們一起遊戲的願望難以實現。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風格有著很大的不同,母親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親密性和安全感,而父親更容易培養孩子獨立、堅強、勇敢、自信的品質。爸爸除了給予孩子物質上的保障,更重要的還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滿足。孩子需要爸爸,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沒有什麼比爸爸的陪伴更能讓孩子快樂。
  • 《生氣湯》: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壓制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釋放
    他哭得更厲害了。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壓制還是幫他釋放呢?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最近看到豆瓣評分8.2的繪本《生氣湯》,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理解孩子,並學到幫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書。
  • 家有情緒小怪獸,這些情緒管理繪本幫你有效應對
    當今社會,哪個孩子不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優越的物質條件和長輩們的悉心呵護下,出現了越來越多性情暴躁的孩子。其實,我女兒就是一個典型的情緒小怪獸,在幾年的艱苦「鬥爭中」,有效經驗自然是有的,比如長輩們要以身作則,以溫和的態度待人接物;對孩子的需求,合理滿足,不可有求必應;孩子鬧情緒時,要正確地引導。
  • 「學渣方一凡」成北電錶演高材生,《小歡喜》這家人全員北電
    很多高考學子都是懷著十分坎坷和激動的情緒去查詢自己寒窗苦讀十幾年的結果。高考在應試教育的中國,是一個比較公平的選拔人才的過程。未來去向由高考結果一錘定音,所以高考成績的公布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超常發揮的,肯定就有低於期待的。而對於電視劇《小歡喜》《小別離》劇組來說,他們的青年演員因為高考的優異表現而被大眾所廣泛關注,被網友們戲稱為學霸劇組。
  • 網易雲熱評情句|記住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記住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小時候我們可以亂發脾氣,長大後我們要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Remember to play an emotionally stable adult every day.
  • 《墊底辣妹》最好的教育是愛和理解,做「情緒教導型」父母
    在這部影片中,除了有沙耶加努力完成逆襲之外,更為重要的點在於,沙耶加的媽媽不同於其他父母,她以「情緒教導型」父母的姿態,完成了讓女兒最終得以逆襲人生。「情緒教導型」的父母相比於其他類型父母,會更加佔有優勢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情緒管理訓練創始人約翰·戈特曼博士曾在1996年提出了元情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