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等程序性行政行為都不可訴嗎?

2020-12-22 美泰律所

程序性行政行為因不具有終局性,一般不會被法院受理和審查,那麼,所有的程序性行政行為都不可訴嗎?法院如何審查呢?

一、不具終局性的程序性行政行為

一般而言,行政機關在行政過程中就程序性事項作出的通知或告知行為即程序性行政行為,因不具有終局性,往往不被法院受理和審查。行政訴訟審查的對象應是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益產生確定效力的成熟性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之前的預備性或階段性行為,是事實行政行為,尚未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益產生實際的影響,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防止法院過早介入行政程序,這符合司法權與行政權分立制衡原則,而且也有助於確定原、被告爭議的準確內容和性質。

二、程序性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的可訴

程序性行政行為原則上不具有可訴性,但如果該行為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的,且這種影響不受制於最終處理決定,或者該程序行為具有事實上的最終性的,則具有可訴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僅就行政許可過程中的告知補正申請材料、聽證等通知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導致許可程序對上述主體事實上終止的除外。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程序性行政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對其權利義務產生明顯的實際影響,且無法通過提起針對相關的實體性行政行為的訴訟獲得救濟,而對該程序性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三、程序性行政行為可訴性的司法審查

行政行為的可訴性關係到當事人的訴權問題和立案登記制度的正確實施,法院無論是在立案階段還是在審理階段都必須盡到全面客觀審慎的義務。司法解釋沒有針對程序性行政行為是否可訴性作出明確規定,因為在行政訴訟實踐中,冠以「通知」「公告」「告知」等程序性行政行為具有其複雜性和隱蔽性,不能簡單「一刀切」規定為可訴行政行為或者不可訴行政行為,而應當對其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和區分。若該類通知內容為單純告知此前作出的或擬作出的行政決定內容,並不直接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設定權利、加負義務,對外不產生實際影響,屬於不可訴的行政行為,即屬於司法解釋中所規定不具有可訴性的「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若該類通知同時具有針對特定相對人產生實際影響的內容且無法通過提起針對相關的實體性行政行為的訴訟獲得救濟,屬可訴的行政行為。

以上為程序性行政行為是否可訴的相關規定與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問題請諮詢專業拆遷律師。

相關焦點

  • 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股東會的程序性規定有什麼,怎麼規定的?
    那麼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股東會的程序性規定有什麼,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股東會的程序性規定有什麼,怎麼規定的?廣東斯子朗律師事務所胡萍律師解答: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股東會的程序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條,有限責任公司設立董事會的,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
  • 張凌寒:算法自動化決策與行政正當程序制度的衝突與調和
    在我國行政法上,進行陳述、申辯或者參加聽證是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具有構成性價值的正當程序,此類程序的缺失即使不影響行政相對人的實體權利,也具有效力瑕疵。毫無疑問,無論行政活動如何藉助科技的力量變得便捷與高效,這類構成性行政正當程序都不應該成為被省略的對象。這不僅造成了行政相對人實體權利的損害,也是程序性權利的缺失。
  • 科技專業性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
    涉及的行政規範性文件是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強環保審批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的通知》(環辦函(2006)394號),該文件明確要求環評應當「注意周邊環境問題對擬建居民住宅的影響」。在這些實例中,法官所藉助的技術標準、規範性文件及行政函件,和專家意見一樣,都是使科技專業性問題變得可理解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前述「林某某案」中,聲環境標準的選用涉及系爭區域是否屬於生態功能區的問題。無論是特定地區是否屬於生態功能區還是應適用何種聲環境標準,初看都是涉及科技專業知識應用、非環境科學專家不能解決的問題。
  • 行政行為的分類有關考點提煉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將行政行為分為不同的類型,備考時應當掌握劃分標準相對應的行為類型。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區別是該部分考察的重點,在行政複議與行政訴訟中也常有涉及,通常以案例形式進行考察,需要著重理解。
  • 天水市司法局關於公布行政處罰指導案例的通知
    》(市委法治辦發〔2019〕2號),市司法局於2019年7月25日印發《關於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和行政處罰案例指導工作的通知》(天司發〔2019〕53號),在全市組織開展了行政處罰案例指導工作,要求各縣區、各部門於10月31日前選編報備指導案例,並於11月15日前通過各自政務公開渠道面向社會公布。
  • 對亂佔耕地行為「零容忍」,最高法發布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
    2017年4月,榮縣旭陽國土資源中心所在巡查中發現該公司涉嫌超範圍傾倒棄土、壓佔土地,並現場口頭通知鴻康公司對超範圍部分復耕,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治。同年12月18日,榮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鴻康公司未經批准修建構築物,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榮國土資停〔2017〕196號),鴻康公司停止修建。
  • 最高法發布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堅決遏制農村亂佔耕地行為
    2017年4月,榮縣旭陽國土資源中心所在巡查中發現該公司涉嫌超範圍傾倒棄土、壓佔土地,並現場口頭通知鴻康公司對超範圍部分復耕,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整治。同年12月18日,榮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鴻康公司未經批准修建構築物,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榮國土資停〔2017〕196號),鴻康公司停止修建。
  • 如何應對不當行政處罰
    特別是在面對行政處罰時,陳述、申辯權是法律賦予行政相對人的正當權利,執法也要留給老百姓一個說理的機會。本文將通過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劉勇進律師團隊代理的一起案件,為大家簡析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究竟該怎樣保障相對人的權益。【基本案情:口頭交涉卻被認定阻礙執行職務?】
  • 遇到行政機關違法,他也能給我賠禮道歉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那些因行政機關違法行為而失去土地、失去房屋的當事人們,他們也曾經問過「我就想讓政府給我道個歉,有那麼難嗎?」。 除了以上法律規定的賠禮道歉情形外,部分省市區政府發布的一些辦法、通知等也會有類似的規定,如2007年深圳市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政府部門責任檢討及失職道歉暫行辦法的通知》第五條規定「實行政府部門失職道歉制度。政府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嚴重社會影響的,應當向公眾道歉」。
  • 對於違法佔地行為,每個村民都有檢舉控告的權利
    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接到三人的舉報後,派員進行了調查,但時隔5個多月仍沒有作出任何處理結果,也沒有通知三舉報人有關案件辦理情況。一審法院起訴張平均、張建設、張華北三人對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超過5個月仍不作出處理的行為不服,向縣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令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履行土地監察的法定職責。
  • 行政拘留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併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天。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拘留是一種重要的也是常見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
  • 探索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新路徑
    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簡言之就是「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做「實」行政檢察的意蘊與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本質都在於使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推特應該封川普帳號嗎?
    主要有兩點需要澄清,第一壟斷企業就一定需要負公共責任嗎?   我認為壟斷企業有兩種壟斷形式一種是自然壟斷,靠技術和服務形成的壟斷,沒有政府權利幹預(任何可以自由出入),這種壟斷可以隨時被顛覆,可以隨時被客戶拋棄,沒有政府授權也就沒有公共責任,只為出資人負責,為客戶負責也是為了為出資人負責。比如美國推特,和其他紙媒和網絡媒體。
  • [快訊]富煌鋼構:《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
    [快訊]富煌鋼構:《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回復富煌鋼構:《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回復 時間:2020年07月19日 17:35:42&nbsp中財網
  • 山西立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運城市稅務局行政二審行政判決書
    原告山西立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2020年4月28日委託趙建文就上述兩份決定向被告國家稅務總局運城市稅務局申請行政複議,被告於2020年4月30日向原告送達了《行政複議申請材料補正通知書》,並於2020年5月14日作出運稅復不受字(1)號不予受理行政複議申請決定,認為原告複議申請已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規定的60日申請期限。決定不予受理。
  • 「課程解讀-行政法」如何理解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特徵、種類?
    一、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行政事實行為,是指行政主體以不產生法律約束力,而以影響或改變事實狀態為目的實施的行為。二、行政事實行為具有哪些法律特徵? 二、行政事實行為的構成?1.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2.是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實施的行為3.是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的行為三、行政事實行為的種類?
  • 土地違法行為人能否列為行政複議第三人?
    《行政複議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同申請行政複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複議。本案中,王某認為的土地違法行為人,與本案行政行為具有利害關係,可以將其列為本案行政複議第三人。第二種意見認為:在提起行政複議申請時,不能直接將土地違法行為人列為第三人。
  • 河南省高院發布7例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段偉朵8日下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7例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河南法院本次發布的7起耕地保護典型行政案例中,包括行政處罰、行政登記、行政賠償、行政事實行為及行政非訴執行等多種類型案件,聚焦亂佔耕地案件中的普遍性問題。
  • 對騎乘摩託車未帶安全頭盔的行為,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法規的行為,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實行累積記分制度,處罰與記分可以同時執行。因此,在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項法規中,都規定了摩託車駕駛人和乘坐人員必須佩戴安全頭盔。這是盡最大可能地保護摩託車駕駛人和乘坐人員在意外中減少受到傷害的補救措施。(摘自吳高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釋解》,人民法院出版2003年出版,第85頁。)法信 · 法律依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