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為何視南方為畏途

2020-12-16 金羊網

文/李開周

古時候,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這些省份氣候溫暖,草木叢生,開發時間較晚,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尚處於極原始的階段。深山老林之間,沼澤河湖之上,動植物屍體自然堆積,慢慢腐爛,揮發出濃厚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氨氣、氯氣、硫醇、硫化氫,還繁殖出遮天蔽日的蚊蟲。有毒氣體會導致頭暈或窒息,花腳大蚊會傳染瘧疾和霍亂,遠行者跋山涉水,一不小心就中招,很可能丟掉小命。古人自然不懂得其中的科學原理,他們將看不見的毒氣和看得見的蚊蟲混為一談,並稱為「瘴氣」。

南方省份多瘴氣,所以古代官員視南方為畏途,如果被調到四川、兩廣、雲南、海南為官,一定心生恐懼,要麼想方設法拖延時日,遲遲不肯上任,要麼寫下遺書再出發,上任如同上刑場。同樣也是因為上述緣故,唐宋時期的皇帝會將犯下過錯的臣子發配到有瘴氣的地方,讓他們在那裡受罪等死。當年韓愈被發配廣東潮陽,柳宗元被發配湖南永州,蘇東坡被發配海南儋州,都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要說的這位官員是南宋最有名的田園詩人,名叫範成大,他在公元1172年被派往廣西靜江當知府,剛上路就領略到了瘴氣的可怕。

靜江即桂林,靜江知府即桂林市長。桂林山水甲天下,風景之美是出了名的,但是在通往桂林的途中,瘴氣之多也是出了名的。範成大帶著家屬和僕人,一行幾十人從蘇州老家出發,走水路去桂林,要經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等五個省份,行程長達四千裡。他們為何不走陸路呢?因為陸路要穿越無數的深山老林,遭遇瘴氣的概率更高。

範成大等人在臘月初七啟航,臘月二十四才到浙江餘杭,在餘杭停了幾天,為範成大的乳母尋醫問藥。那位乳母年紀大了,身體本來就差,患有嚴重的肺炎,聽說瘴氣可怕,嚇得舊病復發。範成大沒辦法,只好將乳母送到杭州,暫時讓親戚照看。

臘月二十八,一幫親戚趕到餘杭送別範成大。有的說:「君今過嶺入厲土,何從數得安否問?」(範成大《驂鸞錄》,下同)你去那麼可怕的地方做官,今後怎樣得知你的平安消息呢?有的說:「君縱歸,恐染瘴,必老且病矣,亦有御瘴藥否?」你就算平安歸來,也會被瘴氣搞出一身病,不知道有沒有抵禦瘴氣的藥呢?講完這些不吉利的話,眾親戚「嗚泣且遮道」,趴在路旁哭泣,把送別搞得跟送葬似的。

事實上,瘴氣雖然可怕,但也沒有範成大的乳母和親戚們想像得那樣可怕。範成大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抵達桂林,在那裡做了三年官,又全身而歸,並未被瘴氣毒死。


  公元1175年,範成大又被派到四川當制置使,相當於四川省長。這回他仍然走水路上任,途經夔州(今四川奉節)。十幾個丫鬟年少無知,不懂得瘴氣的厲害,喝了幾口江水,幾天後發起高燒。又過幾天,脖子長出腫塊。請了幾個醫生,都說是中了「水瘴」(範成大《吳船錄》),但卻不知道怎麼醫治。大約過了一個月時間,那些丫鬟才自動痊癒。現在推想起來,夔州江水中可能有某種寄生蟲,寄生蟲分泌的毒素或者攜帶的病毒進入肌體,造成發炎發熱,進而形成囊腫。


  唐代官員韓偓有詩:「白髭兄弟中年後,瘴海程途萬裡長。曾向天涯懷此恨,見君嗚咽更悽涼。」出趟遠門而已,為何要「嗚咽」呢?當然是因為古代交通、醫學及衛生觀念都很落後,遠行有風險,向南方瘴氣瀰漫之地遠行更有風險。


編輯:

相關焦點

  • 古代官員自稱「父母官」,合不合適?
    古代的官員喜歡自稱「父母官」。最開始「父母官」其實不是自稱的,是老百姓叫的。南陽郡的百姓能把杜詩、召信臣稱為父母,說明這兩位官員的確是非常值得稱道。然而在古代,這樣的官員畢竟是少數,依照古代的常例,官員難免要魚肉鄉裡。這倒不是全因為貪財,官員們的開銷太大。迎來送往要錢,孝敬上級要錢,聘請師爺要錢,豢養胥吏要錢,這些開銷,官員的俸祿是遠遠不夠的,都需要攤派給百姓。
  • 歷史的見證,這座貢院被稱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
    在古代考試看起來也是分片區的,南方可以到南京來趕考啊。江南貢院從建成至晚清廢除科舉期間為國家輸送八百餘名狀元、十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這其中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張謇等皆出自於此。特別有意思的是陳獨秀也是出自江南貢院的哦。
  • 搞笑漫畫:原來古代官員是這樣為皇上試毒的!
    搞笑漫畫:原來古代官員是這樣為皇上試毒的!漫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消遣品,即使在今天,人們有了各種新式的娛樂手段。可以看聲影並茂的動漫,但漫畫依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好的漫畫能讓人一讀起來就愛不釋手,所以很多人都將漫畫看成解決無聊的必需品。
  • 古代官員上朝攜帶的笏板有何作用?清代為何廢除?
    古代官員上朝攜帶的笏板有何作用?清代為何廢除?文:枯木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當中,看到皇帝臨朝的時候,官員們手拿長條形的板子,奏事應對。那麼,這個板子是用來做什麼的?歷史演變如何?(古代文本沒有標點符號,因而經常引起歧義,此為筆者斷句,以前資料標點為「士竹本,象可也。」),這段話說明,笏板從天子到諸侯以及士大夫都有笏,並且天子(周天子)用的材料是美玉,諸侯王用的是象牙,大夫(世襲貴族)用的是鯊魚紋飾(魚須文)的竹子,士(依附於世襲貴族的下層貴族)用沒有紋飾的竹子,並且大夫和士的笏板,下部可以用象牙板。
  • 古代官員俸祿多少?古時候沒有銀行,偏遠地區官員怎麼領取薪資?
    古代偏遠地區的官員如何領取奉銀?他們多久發一次工資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迅速發展,網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日趨密切。在各企事業單位都會加微信群,既方便了和朋友之間的交流也方便了資金流動。特別在月底發工資的時候,通過微信轉帳或者綁定銀行卡,一個月的辛苦費就會定期到帳。現代人工作需要發工資,那麼在古代官員為皇帝工作也需要發俸祿。
  • 禮拜天禮拜六休息是西方之規定,我國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在我國古代確實沒有星期六、星期天這一概念,規定星期天、星期六休息是西方國家為了紀念耶穌而設定的曆法。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上帝在最初六天創造了天、地、光、水、空氣等物質,到了第7天上帝要休息,於是規定第七天為安息日。上帝休息發福利也不讓人們幹活了,規定這一天除了敬拜之事,其他的事一律不許做,因此這一天也叫禮拜天。
  • 為什麼古代南方有瘴氣,而現在卻沒有了?
    所謂瘴氣其實是原始森林中腐敗後的動植物屍體,由於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加上南方氣溫高,形成的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由於當時人們認知不高,把這種「霧氣」統稱為「障氣」,意思是這這裡遇到了障礙,以此來解釋患病的原因,由於它的致病率極高,因此人們後來把「障」改成了「瘴」。在秦漢時期,一提到南方,不論是做官還是做生意,幾乎沒有人敢去。
  • 古中國沒有一周星期七天這一概念,無周六周日,古代官員是怎樣過...
    在我國古代確實沒有星期六、星期天這一概念,規定星期天、星期六休息是西方國家為了紀念耶穌而設定的曆法。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上帝在最初六天創造了天、地、光、水、空氣等物質,到了第7天上帝要休息,於是規定第七天為安息日。
  • 古代官員的年終獎是什麼螞蟻莊園答案[多圖]
    即使是現在的打工一族每到年底的時候公司都會發放一定的年終獎勵,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官員們的年終是什麼呢?皇帝給自己的大臣們會發放什麼獎勵?可能這個問題就讓大家意想不到,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來揭曉一下真正的答案吧!
  • 古代打戰時,為何南方喜歡用直刀,而北方少數民族卻喜歡用彎刀?
    古代打戰時,為何南方喜歡用直刀,而北方少數民族卻喜歡用彎刀?前言:在歷史上戰爭時刻存在,男兒登上戰場英勇奮戰,保家衛國這種事情值得人們稱讚。蒙古刀:採用優質鋼釘製作,長度在10釐米左右,刀柄與刀削多半是鋼製的,少數為銀制,刀表面刻印精美紋路,刀身會有寶石此類裝飾,看起來很是精美。通常來講利用蒙古刀就可以彌補力量上缺陷。
  • 古代官員是如何「上班」的?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
    歷史上古代的官員也會「上班」,參加朝會也就是他們的「上班」了,其實與現在社會相比,古代官員們的生活並不輕鬆,那我們就來說一下清朝時官員們上班的一天。,古人的作息規律與我們現在相比沒什麼差別,當然隨著各種娛樂活動的興盛,古代的「夜貓子」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多,古人一般都會早早地睡覺。
  • 中國古代官員是怎樣過休息日呢?
    別看在古代並沒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的這個概念,但是並非沒有休假這個概念,畢竟人總是要休息的嘛。但是,在秦朝及以前或許是個例外。在秦朝和以前的時候,還真沒有休息這檔子事。政府裡的大小官員必須每天按時上班,有事要辦需要提前請假,還有一個名稱叫「告歸」。您看這像不像現在某些倒黴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真實寫照?
  • 古代官員是如何治理虎患的
    東漢時九江境內有許多老虎危害百姓,官員們只好招募獵手,設置許多陷阱來捕殺,但這些陷阱往往也會傷害到很多無辜百姓。後來宋均任九江太守,到任後張貼告示說:「虎豹在山,龜鱷在水,各行其道。南方多山,有猛獸很平常。但老虎為禍百姓,根源在那些殘忍的官吏身上,大肆捕殺根本就不是體恤百姓的做法。一定要清退奸邪貪婪小人,提拔忠誠善良,才能發生根本的變化。
  • 寬袍大袖:中國古代的官服,為何總是以寬袍大袖作為審美追求?
    現代的剪裁設計與古代相比存在很大區別,所以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算是古代相對於比較修身窄袖的設計也會讓很多人感覺到肥大。根據出土的文物以及史實的考證,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始於明朝年間,此類官服跨越了兩個朝代,存在幾百年歷史,那麼古人為何會將寬袍大袖作為其獨特的審美特點呢?
  • 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漢唐宋清年終獎介紹
    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1月8日的問題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了?這道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給出了兩個選項,裝有金銀的荷包和表揚政績的詔書。大家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1月8日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的答案了,來看看吧。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依靠什麼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古代讀書人要實現入世的目標,無非就是經過寒窗苦讀後,再參加科舉考試,若通過考試,就能擁有一官半職,從此衣食無憂,乃至飛黃騰達。同時,還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才幹,實現人生抱負。古代讀書人改變自身命運,轉身為朝廷管理者的過程,被稱作進入仕途。
  • 古代的「官本位」思想,為何古人們都熱衷於做官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國自古以便有一種濃厚的「官本位」思想,也就是以官為本、以官為貴。正所謂「學而優則仕」,大多數古人讀書都不是為了增長見識、探求真理,最終目的仍是做官,那麼古人為何熱衷於做官呢?只要做了官,那地位自然是要高人一等的,這一點在古代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古代那種泛血緣關係下,官員乃是「父母官」,這極為講究孝道的古代,可見其地位高低。而即使是官員中最低級的縣官,百姓們見了也是要尊稱一聲縣太爺、縣老爺。此外,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只要家裡出了官員,就連親戚朋友也都跟著沾光,這自然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虛榮心。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暗暗竊喜?網友:換作是你也高興
    然而卻有這樣的一個例外,有古書記載「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轎」,意思是在京城裡三品大臣以上才能坐轎,如果從光祿太僕卿降級為僉都御史,就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光祿卿是從三品,僉都御史則是正四品,為什麼官員把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稱為升官,並且欣喜若狂,還要抬著轎子去謝恩呢? 要知道,當官不光要看官職,更要看工作內容。光祿卿和太僕卿雖然是九卿之一,但實際上就是伺候人的活兒。
  • 朝代長久穩固的重要因素:「乘風破浪的古代官員」一起穿越來看看
    一批高素質的官員不僅能夠幫助君主分擔處理政事,而且精明能幹的官員也是一個朝代長久穩固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如何選官成為歷朝歷代以來,應該說是統治者除了如何保證自己能一直當皇帝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所以,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穿越回古代,去探一探古代官員究竟是如何選舉出來的。
  •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 螞蟻莊園年終獎[多圖]
    螞蟻莊園古代的年終獎是什麼?在古代清朝的時候皇帝會賞賜什麼東西當做是年終獎給官員?在1月8日最新的問題當中,大家會思考清朝的年終獎,下面會有遊戲鳥小編為大家提供正確的答案。支付寶螞蟻莊園1月8日問題:小雞寶寶考考你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裝有金銀的荷包表揚政績的詔書答案:裝有金銀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