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軍迷的記憶中,現代空降兵大多依靠自身的兩條雙腿機動,只有少數偵察部隊與反裝甲分隊裝備了輕型全地形車來供士兵快速機動。也正是如此,現代傘兵基本只能在城市作戰中作為精銳輕步兵投入戰場,或者乾脆作為陣地步兵送到對手後方挖掘陣地,根本不具有快速進攻能力,整編制的傘兵旅甚至可能會被對手的裝甲連打散。包括美國在內的數個軍事強國已經基本拋棄了集團式傘兵空降,轉而採用空降特種滲透方式,基本上不會再將成建制的傘兵部隊空降到對手後方。不過,俄羅斯空降兵部隊至今仍然堅持集團式傘兵空降戰術,甚至具有敵後快速機動能力。不少北約軍事指揮官評論道,一個空降到防線後方的俄羅斯傘兵團將會是北約後勤部隊最大的夢魘。
在近期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中,俄羅斯出動了約60架大型運輸機投送傘兵部隊。按照俄羅斯伊爾-76大型運輸機的運載能力來看,60架飛機足以投送一個傘兵旅所有人員(約5000名傘兵)。而此次演習中,俄羅斯只投送了900名傘兵,這點便令人十分疑惑了。一架伊爾-76運輸機至少也可以運輸80名傘兵,甚至還可以攜帶部分重型裝備,而這次60架傘兵機總共才運輸了900人,那剩下空間幹什麼用呢?其實,這次跟隨傘兵一起空降到地面的還有將近100輛各型作戰車輛,其中絕大多數為BMD-3型傘降戰車。
其實,這也是俄羅斯傘兵的獨到之處。要知道,俄羅斯幾乎擁有世界上唯一的純機械化傘兵部隊。在俄軍空降兵的作戰序列中,傘兵編制並非美國的IBCT(步兵戰鬥旅),而是真正的裝甲部隊。俄羅斯傘兵主要裝備BMD-3型傘降戰車。這款傘降戰車主武器為一門30毫米機炮,可以用於發射穿甲彈、高爆燃燒彈等彈種,作戰時可以輕鬆擊穿北約陸軍絕大多數制式裝甲戰車。如果是面對對手的主戰坦克,BMD-3也可以使用車頂上的AT-5飛彈攻擊。當時,除了美英等北約一線國家裝甲部隊有信心穩勝俄羅斯空降兵外,其他北約二線輔助作戰集團在俄羅斯空降兵面前只能抱頭鼠竄。BMD-3隻是對付豹2、艾布拉姆斯、挑戰者2型時有較大劣勢,如果是對付豹1、M-60等老式主戰坦克,BMD-3具有優勢的火控系統可以提前發現對手,並予以殲滅。
此外,俄羅斯空降兵的支援力量也比較強大。俄羅斯的MLTB載具平臺可以裝載迫擊炮、緊湊版榴彈炮等支援火力,根據此平臺改裝而來的「松樹」近程防空系統也可以裝進伊爾-76運輸機的貨艙,與俄羅斯傘兵一併空投到戰場上作戰。要知道,在這款武器誕生之前,各國空降兵只能依靠高射炮、單兵肩扛式防空飛彈作戰,對戰鬥機等高速飛行目標幾乎沒有反制能力,這款防空系統真正解決了傘兵防空能力差的問題。
其實,我軍空降兵部隊建設也有些類似俄羅斯,不過目前機械化程度仍然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我軍空降兵只有少數突擊力量裝備了03式傘降戰車,剩下的部隊依舊需要依靠兩條腿與部分全地形車來機動。未來,我軍也有可能進一步精簡本國傘兵部隊的規模,逐步將原先需要傘兵來執行的作戰任務轉交給空中突擊部隊來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