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若不早離世,是否能一統天下?

2020-12-22 爽爽的家常事

只有一個人真正依靠力量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一定很厲害。那時契丹兵精國盛,雄主還活著,仍舊被壓製得節節退縮,師辱得喪,可以知道世宗有多厲害。之後世宗更欲北徵,無奈英年早逝。想想自己三十年志向,十年開疆拓土,十年養家餬口,十年平安無事,那是多大的勇氣啊!

宋祖靠著世宗的遺願,平定了江南,假如沒有斧光燭影,也很有可能收復燕雲故地,甚至進一步統一天下。但是,在軍事上,宋祖卻採取了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世宗則採取了相反的策略,即即位之初,即御駕親徵,擊敗北方強敵,後敗江南強國,取得淮南之地,世宗的整個戰略都是偏袒先對付北方強敵,後慢慢對付南方諸侯,以致最後病逝。

從政治上講,柴榮比宋祖有文化、有才幹,治理國家的能力更強。這兩種思想在治軍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假如真的讓世宗多活二十年,那世界就很有可能實現真正的統一。

作為五代皇帝中最有作為的柴榮,也算是英年早逝,給歷史留下了遺憾,尤其是他身後兩宋的衰微,更讓人懷念柴榮的強悍。

關於他能一統天下,我們都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的,當然這種假設也是建立在他早期的事業表現上的,也見過一些人說前期勵精圖治,後期衰敗的帝王,柴榮會步其後塵嗎?這恐怕不可能,至少在他完成一統之前,這種可能性不大,再想像漢武帝、唐玄宗這樣的後起之秀,基本上也不會受到太大威脅而放棄勵精圖治。

如果柴榮能多活幾年,天下至少可以達到北宋的疆域,趙匡胤所打下的疆域,也是在柴榮的基礎上完成的,但能與後周抗衡的也只有契丹,柴榮死前,攻打燕雲十六州,已是順風順水,兵勢大盛,攻克燕雲十六州,是順理成章的事,

只是打起來,要防契丹重兵把守,或派能徵善戰的大將把守,而且柴榮的身體有問題,這一次就算沒有問題,相信也不會長久,到那時,他的江山不會被鎮守燕雲的大將奪去,也還是趙匡胤把持。

因此,如果柴榮不死,也要看他能活多長時間,如果像趙匡胤那樣活上十年以上,天下就可以統一了,但更要看契丹的戰況,如果雙方陷入長期對峙拉鋸,那可就不好說了。總的來說,不會比北宋的疆域更小吧!

毋庸置疑,柴榮的確是當時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如果他能長命百歲,即使不能統一天下,也是一位好君主,但歷史沒有假定,即使有假設,柴榮未必能擊敗契丹族一統天下,在那個錯綜複雜的年代,什麼事都不能簡單地由人的能力來決定,其中還摻雜著各種因素,雖然柴榮雖然很優秀,但歷史選擇了趙匡胤,事實證明趙匡胤也是最正確的選擇,在那個時代,放眼五代十國,

能夠迅速地讓老百姓安然度日,只有趙匡胤這樣做了,柴榮雖然很好,很能幹,但歷史沒有選擇他,這就夠了。儘管歷史是不能假定的。但是,如果按照歷史的進程來看,柴榮最有可能成為一代宗師。祖宗趙匡胤,就是跟著柴榮的腳步,一步步地結束了分裂局面。太祖死前,還留下了北漢、契丹、南方幾個割據的小國,已不成氣候。由此推論,太祖趙匡胤若不被弟弟所害,一統天下的宏業就完蛋了。

相關焦點

  • 如果給周世宗柴榮30年時間,能建立像漢唐一樣的大一統王朝嗎?
    關於周世宗柴榮的早逝,很多人認為,剛則易折。縱觀柴榮的一生,無論多麼艱難的挑戰、兇險的處境,卻從未妥協、從不屈服,剛儔無雙、遇強更強正是他一生的信條,難道真的是因為剛則易折,不能休養生息,暫停腳步嗎?公元954年,周世宗繼位的第一年頭,便面臨北漢的挑戰,當時的北漢具有遼國的幫助,柴榮則是養子登基、國內軍政不穩,這是柴榮稱帝後遇到的第一次挑戰,也是他人生最為兇險的挑戰。
  • 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卻為何突然決定北伐契丹?
    周世宗柴榮曾經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正月北伐,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他的這次出徵十分順利:僅僅用了42天時間便收復了三州十七縣。正當柴榮準備攻打北方重鎮幽州之時,他卻不幸身患重病,只得班師回朝。
  • 五代後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如何滅佛?他為何英年早逝?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曾改姓郭 。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歷史有時候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是一個莫大的玩笑,對於周武帝宇文邕來說是如此,對於周世宗柴榮來說也是如此,宇文邕時期他早已平定北方,此時只剩下南方偏安東南的南陳,宇文邕死前想要先打垮突厥再統一天下,可是上天不給他時間了,在北徵突厥時候就病死了,死後楊堅篡位奪取了他的江山。
  • 「皇帝財神」煉成記:後周世宗柴榮從平民到五代第一帝的開掛人生
    乃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被民間尊稱為中財神「柴王爺」,廣受香火,時時祭拜。(後周世宗柴榮劇照)「柴王爺」柴榮,系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出生於公元921年10月27日。劇照)由於周世宗素有明君之名,此時正好有當地百姓前來勞軍。待鄉紳持牛酒進獻時,柴榮隨口問道:「此地叫什麼名字?」帶頭老者答道:「歷世相傳,稱之為病龍臺。」
  • 宋太祖登基後,曾在皇宮發現周世宗的幼子,他是怎麼樣處置的?
    有一說一,宋太祖雖然篡奪了後周江山,但是對柴榮剩下的血脈、族人雖然說不上特別好,但也要比古代歷史上,奪權弒族的篡位者好得太多。一直到南宋,柴榮的嫡系子孫都還在歷史記載中存在身影(期間改了姓氏,後來又複姓柴),這對於以往任何一個篡位的世家來講都是難得的。
  • 宋太祖取代後周,他對柴榮後裔如何安置?史書記載有出入!
    後周世宗制封周帝為鄭王,以奉周祀,正朔服色一如舊制,奉皇太后為周太后。況恭帝當紈綺之衝年,會笙鏞之變響,聽謳歌之所屬,知命歷之有在,能遜其位,不亦善乎。——出自《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周書)恭帝紀)》周恭帝柴宗訓是柴榮的四子,也是柴榮為帝後時存嫡子中最年長的,實為現存「嫡長子」。繼承帝位之時年僅七歲(實際六歲)。
  • 為什麼郭威要會傳位給養子柴榮,他沒有其他子嗣了嗎?
    郭威為什麼要傳位給養子柴榮,這其中的原因還真不少。可是郭威卻並不再生子,也沒有冊立過皇后,反而立柴皇后之侄柴榮為嗣君,可見他與柴氏感情之深厚。而柴榮因為家道中落,年未通冠便前去投奔已經嫁給郭威的姑母柴氏。生性謹厚的柴榮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事事都辦得井井有條,因此深受郭威喜愛,加上姑母柴氏無子,便收養柴榮為義子。
  • 柴榮對宋王朝貢獻之大,你了解多少?
    說完,便想出宮,柴榮吩咐下去,送白銀千兩,綢緞十匹,陳枝推辭說,謝陛下,貧道不能收,我雲裡來霧裡去。錢物反成累贅,說著拿出一個小布袋,裝二十斤牛肉,一百斤蒸饃。說完,提起小布袋就要出宮。王樸說仙道,你還沒給陛下講治國理政的策略呢,陳枝苦笑一下說:好塊兒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滌加寶蓋,說著走出了殿門。
  • 趙匡胤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趙普等勸他除掉,他是如何處置的?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不到半年,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江山,逼著後周恭帝柴宗訓退位,宋朝由此建立。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給自己的子孫定下了祖訓三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趙匡胤畢竟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後周江山,反了老領導,對老領導的後代有所善待也算是彌補心底的愧疚。
  • 關羽若成功逃脫,回到蜀漢東山再起,劉備最終能一統天下嗎?
    所以說關羽若成功逃脫,回到蜀漢東山再起,劉備最終也不一定能一統天下。
  • 周世宗皇子失蹤之謎——趙匡胤政治權謀揭秘
    歐陽修出生時,周世宗符皇后才去世十四年,許多知情人尚健在,歐陽修能知道符皇后、柴宗訓及其六弟的卒年,為什麼會不知老五、老七的去向?歐陽修是非常講究史筆的,這裡一定有難言之隱在內。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鑑》中說:「《歐史》曰:本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所終。蓋諱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