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財神」煉成記:後周世宗柴榮從平民到五代第一帝的開掛人生

2020-12-12 吉祥三煲

(五路財神畫像)

財神爺,在中國道教中,他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

在民間,信奉財神的人很多。逢年過節時,拜財神的風俗尤盛。

中國有東西南北中「五大財神」,若加上東南、西南和東北、西北「四路財神」,便湊足了最大數——「九」。

亦即泱泱中華,夠得上財神級別的,總共有九位。

所謂「九路財神」是也!

(小過年。逢年過節拜財神)

管錢財的神仙為何這麼多呢?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要想實現財務自由(比如一個億的「小目標」),是否得遇財就求、逢神就拜?

其實,大可不必。

(道觀「三清宮」。上接蒼穹,神仙之門?)

這很好理解。

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每個地方或不同行業,都有自己重點祭拜的財神。所求不同,祭拜各異,亦在情理之中。

(人間仙境。雲蒸霞蔚的南嶺之越城嶺深處)

盤點「九路財神」成仙之路,各有各的造化,也各有各的故事。而且,他們成仙之前,身份地位各異。

其中,就有這麼一位皇帝。

乃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被民間尊稱為中財神「柴王爺」,廣受香火,時時祭拜。

(後周世宗柴榮劇照)

「柴王爺」柴榮,系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出生於公元921年10月27日。

其人本姓柴,後隨姑夫兼養父而改姓郭。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是五代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五代第一帝」!

(年富力強的柴榮,雄才大略、經天緯地,為結束五代亂世、重歸華夏一統而殫精竭慮。)

柴榮於公元954年2月26日榮登大寶,改元武德。

共在位五年半。

期間,勵精圖治、鼎力革新,興修水利、整飭吏治,抑佛重教、開疆拓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被譽為五代十國時期最有能力和民望的皇帝。

(武德六年時的後周版圖)

史載,周世宗曾制訂過時跨三十年的中長期規劃:

「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這麼宏偉的目標,在他即位之初,就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迅速接近。

怎奈天不假壽!

他在北伐親徵幽燕時突染重症,於公元959年7月27日駕崩了。

(歷史的迷霧與動人的傳說)

這裡,就演繹出一個「病龍臺」的故事:

顯德六年(公元前959年),周世宗親徵伐遼,直取幽州。在四十二天內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的土地。

大軍浩浩蕩蕩來到今河北涿縣南邊的瓦撟關時,得知遼軍已經望風而逃,平遼大功將成。於是,以瓦橋關置雄州,並登高臺,閱三軍。

其時,在武德六年五月丙午日。

(瓦橋關外伐遼的大軍。劇照)

由於周世宗素有明君之名,此時正好有當地百姓前來勞軍。

待鄉紳持牛酒進獻時,柴榮隨口問道:「此地叫什麼名字?」

帶頭老者答道:「歷世相傳,稱之為病龍臺。」

柴榮聞言一怔,隨之默然。

當夜,他便身感不適,次日更突然加重,一病不起。因而不得不下令匆匆班師回朝。

剛安排好後事,就駕崩於開封。

「病龍臺」之故事,「天人感應」之結局,近似於一個神話。

恰到好處地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神化了英明神武的「五代第一帝」周世宗。

也為其「升天」為「財神」,在民間打下了廣泛基礎。

(弦歌。一聲嘆息)

大家知道,「成仙」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有著帝王光環的「柴王爺」也不例外。

其從病龍臺染疾到皇城駕崩,僅一個來月;

但從皇帝駕崩到榮登仙籍,卻歷經了二百多年。

具體講,中原民間拜柴王爺的風俗直到宋元之後才盛行。

(柴王爺畫像。中原地區供奉的財神爺,也是廣大礦工、窯工、建築工的保護神。)

縱觀「皇帝財神柴王爺」的成長史,既是一部勵志史,更是一部幸運史(當然,誤登病龍臺檢閱大軍這一刻除外)。

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中,君會感慨:

從一無所有的商販,到萬民敬仰的皇帝,再到頂禮膜拜的財神!

這得怎樣的開掛的人生和無敵的人設,才能做到如此卓越啊。

(亭與楓葉。理想與現實)

史載,周世宗柴榮的家庭原本是邢州望族,又是堯山當地有名的富商。

但他出生後,卻已家道中落。

年未童冠的他,不得不前去投奔嫁給同鄉人郭威的姑母。

這個命運轉折點,是柴王爺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始。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劇照)

由於生性謹厚,且在幫助處理各種事務時很有條理,展現了極高的天賦,深受郭威喜愛。

恰恰柴氏無子,便收養柴榮為子,改姓郭。

(古道西風。茶、鹽、藥的通道)

當時,郭威家境也不富裕。

柴榮為資助家用,便外出與鄴都富商頡跌氏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所獲頗豐。

及至成年後,才棄商隨郭威從戎。

這一段自小便從商獲利的經歷,讓柴王爺一出場,便走在了打怪升級為財神的路上。

(陽光下的「柿」場與風雨橋)

能讓眾多老百姓視為財神爺的,除了自身有別人難以企及的盈利能力外,

關鍵是更該有能帶給眾人經濟收入增加和經濟地位的提高或保障的法寶。

這一點,「柴王爺」就一直做得相當不錯。

所以,才在眾帝王中脫穎而出。

(財富天空。)

柴榮十分關心民間疾苦。

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及興修水利等舉措,使得地方經濟得以在走馬燈般的朝代更替和戰亂中,很快恢復並逐漸發展。

上述成就,儘管有相當難度,但作為皇權在握的帝王,歷史上也有不少人做到了。

但被人們敬奉為「財神」的,卻只有柴榮一個。

(溼地裡的自由。水利,才是農耕時代的經濟命脈)

原來,在平民大眾的眼裡,周世宗不僅能讓他們戰後歸田、發展生產、吃飽穿暖,有了盼頭,還特麼得講究公平。

不分貧富貴賤,「柴王爺」都是有求必應的。

因為,就連歷代受優待免納租稅的曲阜孔氏,也被他取消了特權,照平民例納租賦。

還有佛寺。

還有發行的錢幣也不摻假……

(書寫新篇?)

為保障來之不易的成果,他大力整肅吏治。

雖然前期有些嚴苛,但能在風尚基本形成後即迅速轉為寬嚴相濟。

以及修訂新法,嚴刑竣法,從而使得政治清明而經濟發展。

(繁花似錦。雖小但開得燦爛,恰如戰亂後難得的一次展顏)

柴王爺還是一個搞「城市建設」的高手。

他繼位第二年便「嫌棄」開封道路狹小,擁擠不堪,決定在京師大興土木,使新城區急速擴展了五倍。

為此,他徵丁十數萬、費帑不計其數。

奇怪的是,這明顯「講排場、窮奢侈」的行為,竟然沒有留下諸如「勞民傷財」之類的歷史罵名。

不僅不被詬病,反而是歷史上極少數因「基建狂魔」贏得讚譽的皇帝之一。

(雕欄玉砌,氣勢恢宏)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柴榮頒布了建築開封外城的詔書:

「宜令所司於京城四面,別築羅城,先立標誌」。

也就是「抓住規劃龍頭,一張圖紙實施」。

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徵發開封府及近畿的曹、滑、鄭州丁夫十餘萬開始建築。

在舊城之外新建羅城,面積相當於原來的四倍。

也就是「擴大城市容量,增加城市競爭力」。

羅城的建設,不光是證都城的政治、軍事和文教等公益設施的「擴容提質改造」,也給了百姓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

亦即:等新城規劃好,各類公共設施都選址完之後,百姓可以在剩下的土地上自行建造。

此舉,極大地拉動內需,掀起了民間投資置產熱潮。

從而使大眾的財富、資產增加了、升值了。

(滾滾財源如水流)

他曾專門下詔就道路寬度和綠化、建築退線都列出了要求,還對開封的水系景觀進行了營造。

鼓勵市民在河邊種植綠樹,建設標誌性建築。

這些舉措,使得開封的面目一新,人們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

(柴榮雕塑。網絡圖片)

周世宗的壯年而逝和壯志未酬,讓人們深感惋惜。這種惋惜,又進一步放大了他的好。

隨著朝代更替和時間的不斷推移,以及神化後的事跡的廣為流傳,加之宋時對文化的寬容,一個皇帝財神就此橫空出世。

(財神駕到。你會求要什麼?)

「柴王爺」接受著人們的供奉祭拜,並慢慢地演變成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世宗皇帝:世系轉移,多為王朝轉折之人
    我在上一篇文章《太宗皇帝:為何大多得位不正》中講述過幾位太宗皇帝的事跡,太宗皇帝大多是王朝的二代皇帝,對王朝的穩定以及後世繁榮做出突出的貢獻。本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世宗皇帝的那些事。世宗一般暗喻世系傳承轉移,支系入繼大統。
  • 五代後周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榮如何滅佛?他為何英年早逝?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曾改姓郭 。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
  • 宋太祖取代後周,他對柴榮後裔如何安置?史書記載有出入!
    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禪讓」之風開始發生改變,直接變成有權勢的臣子通過武力來迫使統治者「禪位」。雖然魏文帝曹丕開了一個壞頭,但他對前朝統治者及其後裔還是比較善待的。到了東晉末年,劉裕通過強行「禪讓」稱帝之後,善待前朝宗室這種習俗開始被打破。本著「斬草要除根」的宗旨,劉裕對東晉宗室展開了大清洗。而這種做法也逐漸被後世統治者所沿用。
  • 郭威建立後周,為何要把皇位傳給義子柴榮?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
    後周太祖郭威,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而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皇帝,而且似乎沒有人說是柴榮發動了政變篡奪了皇位,那麼,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後周,為何短短幾年之間一個朝代會出現在兩位不同姓的皇帝呢?郭威,原本是後漢大將,後漢的重臣之一,而後漢,便是由當時的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創立的朝代,屬於五代之一。
  •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為何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這樣真的合適嗎?
    作為結束五代亂世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後周,郭威、柴榮兩代帝王,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統一的希望。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 趙匡胤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趙普等勸他除掉,他是如何處置的?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不到半年,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江山,逼著後周恭帝柴宗訓退位,宋朝由此建立。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給自己的子孫定下了祖訓三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趙匡胤畢竟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後周江山,反了老領導,對老領導的後代有所善待也算是彌補心底的愧疚。
  • 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五位皇帝,無可抹黑,你知道幾個?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自秦始皇首創皇帝稱號以來,最後到到末代皇帝溥儀,中間經過了四百多位皇帝,有的雄才大略,有的荒淫無度,有的推進了歷史的前行,有的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在他們的身上,無論是在政治方面或者生活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汙點,比如漢高祖劉邦太無賴、明成祖朱元璋疑心病太多等。
  • 雄才大略的亂世皇帝繼位時許諾三十年後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周世宗柴榮在歷史上受到的評價也很高,人們稱呼他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後周是柴榮的姑父郭威建立的,郭威死後柴榮繼位為帝是為後周的第二位皇帝。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導致後來中原政權不斷更迭。柴榮繼位時33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雄心勃勃有統一天下結束亂世之志。 柴榮繼位之初問身邊精通術數的大臣王樸道:「我可以當幾年皇帝?」王樸回答道:「以我的才學只能推測到後三十年。」
  • 後周末帝柴宗訓,陳橋兵變時為何大臣們沒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後周世宗柴榮因病去世,繼位的是他年僅七歲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結果,小皇帝龍椅還沒坐熱乎,就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他被迫把皇位「禪讓」給了禁軍統領趙匡胤。柴宗訓是後周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皇帝。
  • 為什麼郭威要會傳位給養子柴榮,他沒有其他子嗣了嗎?
    後漢隱帝猜忌功臣,郭威憤而起兵,隱帝將郭威二子、三侄全部誅殺,郭家絕嗣(後漢隱帝誅殺郭威二子、三侄,郭氏絕嗣)後周太祖郭威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剡王郭侗和杞王郭信,如果不出意外,郭威在建立後周后,繼位的必定是他這兩個兒子其中一個,當皇帝怎麼也輪不到養子柴榮。
  • 開掛的人生:光武帝劉秀近乎完美的一生,從農民到皇帝只用了三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經二百多年的時間,劉邦的子孫已經枝繁葉茂,大多數劉氏子弟空有「皇族後裔」的身份,卻過著平民百姓的生活。很早以前他就知道,他與帝國的皇帝是遠房親戚,可這又有什麼用呢?皇帝的親戚實在是太多了,隨便抓一個都可能是。每往後推移一代人,他與皇室的親戚關係就更遠了。
  • 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卻為何突然決定北伐契丹?
    周世宗柴榮曾經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正月北伐,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他的這次出徵十分順利:僅僅用了42天時間便收復了三州十七縣。正當柴榮準備攻打北方重鎮幽州之時,他卻不幸身患重病,只得班師回朝。
  • 柴榮對宋王朝貢獻之大,你了解多少?
    3、北宋,一個特殊的朝代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末代皇帝至。一共經歷了32個朝代,241位皇帝,每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朝不用前朝人,北宋卻很特殊,特殊到中國歷史上的獨一無二。《舊五代史》稱「一代英主」,《新五代史》稱「一代雄傑」,近代史學家稱「明君」「聖君」。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止,先後29位皇帝登基大典後,都要御駕或派重臣到鄭州郭店柴榮「慶陵」祭拜,並立石碑為記,民國主政河南的馮玉祥也去祭拜,拜讀每位皇帝的碑文,感動的啼泣冥想,從秦始皇到元順帝共有217位皇帝執政為什麼只祭拜柴榮呢?
  •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離世,是否能一統天下?
    那時契丹兵精國盛,雄主還活著,仍舊被壓製得節節退縮,師辱得喪,可以知道世宗有多厲害。之後世宗更欲北徵,無奈英年早逝。想想自己三十年志向,十年開疆拓土,十年養家餬口,十年平安無事,那是多大的勇氣啊!宋祖靠著世宗的遺願,平定了江南,假如沒有斧光燭影,也很有可能收復燕雲故地,甚至進一步統一天下。
  • 教你認識所有的財神爺,正月初五迎財神
    另外,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大年初五零時零分,人們就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那麼財神是誰呢?
  • 過年說的財神到底是誰?都有哪些神祇可以被稱為財神
    首先是財帛星君,據說他叫做李詭祖,是文財神之一,又叫做增福相公,是傳統的「五福臨門」中的財星。還有就是三星中的祿星,有時候也當做財神來拜,畢竟高官厚祿中的祿指的就是薪水,與錢也脫不開關係。另外就是民間傳說中的一些人物也化身為文財神了,比如「殷末三仁」之一的王叔比幹,自號陶朱公的名臣範蠡,還有號稱有「聚寶盆」在手的明初首富沈萬三等等。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世宗皇帝畫像 上篇講到死於豹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一生「放蕩不羈」,終於把自己父親孝宗皇帝留下的大好江山給霍霍光了,也開起了大明朝地衰敗之門,然而「那今天的主角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便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他以「道」治天下的帝王生涯。
  • 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大宋王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18帝,國禎319年,宋朝有一點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