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新京報記者滕朝新媒體編輯:田偲妮本文圖片出處見署名
據日本媒體7月20日報導,日本著名編劇橋本忍7月19 日因肺炎在東京都世田谷區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橋本忍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與日本多位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導演合作,其中與黑澤明導演合作了8 部電影——《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戰國英豪》等,僅用四年時間就靠登上了劇作家的頂點。除黑澤明外,小林正樹的《奪命劍》《切腹》,岡本喜八的《日本最長的一天》、野村芳太郎的《砂之器》和山本薩夫的《白色巨塔》等日本著名導演的電影劇本也出自他手,橋本忍憑藉在邏輯和倫理上精緻的劇本構築力,讓世人普遍認識了編劇這一職業,被譽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為日本電影邁入黃金時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圖片截自橋本忍採訪視頻
黑澤明去世時,橋本忍曾發唁電:「對領頭人黑澤先生,我有一個請求。請你和大家說聲『橋本隨後就到』,給我留一個能盤腿而坐的位置。」這次橋本忍終盤腿而坐,與老搭檔黑澤明在天堂相見,而他在編劇方面的成就不僅影響了日本電影人,同樣也影響著中國的編劇。新京報記者採訪電影《辛亥革命》《建國大業》編劇王興東,追憶橋本忍並解析其劇本特點。
看橋本忍的劇本,讓人睜大了眼。
——黑澤明
師從伊丹萬作,處女作《羅生門》一鳴驚人
橋本忍師從日本著名作家、導演伊丹萬作,在聊及改編劇本時,老師伊丹萬作有一個精妙的論斷:「有一頭牛,我每天都要去看看它,無論颳風下雨,我會變換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那頭牛。一旦搞清楚它的要害部位,我就打開柵欄衝進去,用鈍器將它一擊斃命,然後用利刃切開頸動脈,接住流出的鮮血。我所需要的不是原著的形態,而是鮮血。」橋本忍銘記於心。
伊丹萬作去世之後,橋本忍曾一度想要放棄劇作,不過最終還是遵從了恩師「試試改編原作」的遺言,改編了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後來幾經周轉,劇本到了黑澤明手裡,在得知橋本忍是伊丹萬作的弟子後,黑澤明也給了幾分面子,不過覺得劇本太短。橋本忍就把芥川龍之介的另一部小說《羅生門》也加了進來,把《羅生門》的故事架構在《竹林中》的角色裡,後來就有了這部揚名國際的《羅生門》,也讓黑澤明享譽海內外。
經典電影《羅生門》圖源來自視覺中國
因「飯」放棄了一個劇本後誕生《七武士》
不凡,充分證明了橋本忍在編劇方面的才華。《羅生門》之後,他展開了與黑澤明導演的合作,幾乎部部經典。橋本忍眼中的黑澤明是一位徹頭徹尾的理性主義者,凡事一絲不苟,追求完美主義。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橋本忍對於劇本細節上的考究。
與橋本忍完成《羅生門》和《生之欲》兩部奠定影壇地位的電影之後,黑澤明想拍一部寫實主義武士片《武士的一天》,寫一個武士起床梳洗、早餐,在平靜的一天中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而切腹自盡的故事。接到這個項目後,橋本忍和兩個助手整天泡在圖書館裡查閱歷史資料,之後寫出劇本初稿。但劇本中有一個細節——「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武士的午餐是帶便當還是城中提供飯菜?」橋本忍沒有把握,就讓助手去查資料,結果助手拿出一本《毛利家記錄》,上面明確寫著「料理是朝夕兩湯五菜」。橋本忍立馬傻眼,如果真是一天兩餐,那劇本中關於午餐的戲就要全部刪掉,那整個劇作也就不成立了。橋本忍進而又去採訪了日本研究德川時代的專家,結果給出的大多是「不清楚」。最後,由於沒有資料可以確切證明當時的武士是一日三餐,橋本忍不得不向黑澤明負荊請罪,放棄了這個項目。
但之後,橋本忍將功補過花了15 天寫出了另一部劇本《日本劍豪列傳》,描寫的是七八個劍客的故事,這就是電影《七武士》劇本的雛形。
與黑澤明。圖片來自豆瓣影人頁
抱怨與黑澤明合作苦,但羨慕他會畫畫
1953 年,橋本忍在溫泉旅館裡和黑澤明閉關一起寫《七武士》。那時他還認為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在劇作上超越黑澤明。然而第一天寫作時黑澤明忽然拿出一個本子認真地畫起了人物小傳,橋本忍的內心被瞬間擊潰了:「 我根本不可能超越他,要超越他,就必須做出更細膩的人物刻畫。當然,我可以賭上全部的精力和體力,但問題在於畫圖。他會畫圖!我不會。」
製片公司給橋本忍的勸告是不要再接黑澤明的劇本,因為要寫黑澤明的一個劇本,起碼要閉關兩個月,同樣的時間可以完成三個普通劇本,報酬也更豐富。但橋本忍還是喜歡和黑澤明一起閉關寫作。有時候,橋本忍也會產生一些抱怨,他經常會在記事本裡流露出黑澤明對於劇本創作分工的不滿。他總是在劇本創作階段充當苦勞力,要負責設定劇情、劇本結構、初稿、改稿等工序,但同樣是黑澤明御用編劇的小國英雄則在那優哉遊哉地看英文書,也不需要動筆,只是審稿。
《七武士》劇照。圖片來自豆瓣官方劇照頁
追憶
他對人性的探討是世界級的
口述:王興東(《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編劇)
橋本忍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劇作家,黑澤明享譽世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導演背後有這麼一個劇作家,我要對像他這樣世界級的劇作家表示敬意。
他有幾個劇本我是不斷閱讀的。1974 年他和山田洋次根據松本清張小說聯合編劇了《砂之器》,當別人拿著厚厚的小說請橋本先生看時,他非常老練地說:「最後的三頁才是電影,其他都不是。」最後導演根據這三頁拍成了電影,大獲成功。以及他與黑澤明合作的《生之欲》,人的生死觀和價值觀寫得非常好,對人性寫得入木三分。他還有一個劇本叫《黑色畫集:上班族的證言》,主要是講人類謊言對人類的懲罰和報復。他劇本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在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複雜人性,這非常不簡單,他對於人性的探討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普適性。
我去日本參加了很多次中日劇作家交流研討會,經常談到橋本忍先生。橋本先生和新藤兼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劇作使導演有了工作。對於我們行內的劇作家來講,應該學習橋本先生觀察生活和解構生活的能力,認真搞好劇本,沒有好的劇本就沒有好的影片。
黑澤明《生之欲》劇照。圖片來自豆瓣官方劇照頁
野村芳太郎《砂之器》。圖片來自豆瓣電影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