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華新著《周敦頤與湖南:濂溪理學研究論集》,2020年9月由嶽麓書社出版。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出生於道州營道縣營樂裡,後名濂溪保,即「濂溪故裡」。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道州知州向子忞始建濂溪祠,胡銓作《道州濂溪祠記》。南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道州知州董與幾創建濂溪書院,魏了翁作《道州建濂溪書院記》。
周敦頤為官,歷任江西分寧縣主簿、南安軍司理參軍,湖南桂陽縣令,江西南昌縣令,四川合州判官,江西虔州通判,湖南永州通判攝邵州知州,湖南郴州知府,官至尚書虞部郎中、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晚年任江西南康軍知軍。周敦頤的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愛蓮說》,等等。
在學術思想上,周敦頤是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一位聖人。「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
在為官治政上,周敦頤不卑小官,廉潔律己。「出淤泥而不染」,「官清贏得夢魂安」,成為歷代廉政的典範。
在文學藝術上,周敦頤倡導「文以載道」,《愛蓮說》《拙賦》表明了他入世有為的儒家立場。
從時間上看,周敦頤是兩宋理學的開山鼻祖,開創理學,開創儒家新形態,是中古時期主流思想中興的成功典範,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一千年。
從空間上看,濂洛關閩,學脈沿衍,不盡遍布全國,而且遠播古代朝鮮、越南、日本、琉球,構成東亞「文明五國」。
周敦頤也是湖湘學派的開山鼻祖。葉德輝將鬻熊、屈原、周敦頤、王夫之四人並稱,錢基博、黃光燾、吳博夫將屈原、周敦頤二人並稱。「湖湘文化十傑」,周敦頤排名第一;「湖南九章」,《愛蓮說》排名第一。
《周敦頤與湖南》一書是關於周敦頤學術思想地位以及周敦頤與湖南關係的研究專題文章彙編。全書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周敦頤與湖南」,收文20篇;第二部分「周敦頤與濂溪學」,收文10篇。第三部分「周敦頤與東亞文明」,收文4篇。第四部分附錄,收文10篇。共計44篇,29.6萬字。書首有周建剛研究員的代序《人去瀟湘遠,地近聖人居》。
文章多數已在報刊公開發表,如《周敦頤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湖南日報》2017年4月20日發表;《周敦頤的思想地位》,《中華讀書報》2014年8月20日發表;《湘學宗主周敦頤》,《中華讀書報》2017年5月3日發表;《周敦頤不是唯心主義哲學家》,《中華讀書報》2018年10月24日發表;《沒有周敦頤更新儒學,就不會有千年社會穩定》,《湘聲報》2017年5月30日發表;《周敦頤著作在日本的傳播》,《圖書館》2016年第9期發表。本書對於周敦頤的歷史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於濂溪理學相關學術問題多有進一步的拓深理解。鑑於周敦頤與湖南的關係問題、周敦頤理學思想的認識問題尚有不少未到之處,作者表達了熱情的倡導和呼籲。
本書作者張京華教授,現任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湖南省濂溪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著有《湘楚文明史研究》,合著有《濂溪故裡國學經典講讀》,主編有《周敦頤誕辰1000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