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電影《海街日記》溫情治癒,是枝裕和得力之作

2020-12-10 玖裡電影

是枝裕和,一位日本導演,2018年執導《小偷家族》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但是今天要講的不是這部獲獎作品,而是他的另一部作品《海街日記》,豆瓣36萬人給出了8.8分,榮獲39屆日本電影學獎,提名68屆坎城電影金棕櫚獎。

這部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便是溫情,鏡頭慢慢地移動,給人一種時間慢慢流淌的感覺,不急不躁,配上輕快的背景樂,加上知了沒完沒了的叫來叫去,小蟲子也不知道在哪兒發出嘶嘶聲,讓人靜靜享受著就要來臨的盛夏,抱著西瓜靜靜看著這四姐妹的故事。

這部影片有人會覺得太無聊了,鏡頭好慢,也沒什麼特別強烈的矛盾衝突感,似乎連高潮都沒有,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每個人物都是飽滿的,每個角色背後都有他的故事,正是這些故事組成了這部《海街日記》。

香田家三個姐妹,大姐香田幸、老二香田佳乃、老三香田千佳,父親很早在外面有了女人,離開了家庭,母親由於脆弱也不願意帶著三姐妹,將她們丟給了外婆照顧,可外婆也很早去世,大姐幸便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

影片開頭便是三姐妹去參加父親的葬禮,那個沒有盡到過父親責任的人如今離世了,在葬禮上她們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父親當年便是為了玲的母親而拋棄了家庭,可她們第一眼見到鈴,並沒有對鈴表現出敵對情緒,大姐反而邀請鈴一起去鎌倉和她們姐妹住在一起。

這不由得讓人驚訝,她們由於父親拋棄家庭,早年也受了苦,但卻沒有仇恨,反而還是表現的溫暖,更加激起人往後觀看的欲望,四姐妹的故事也由此展開了。

幸:凡是活著的都很費功夫

大姐香田幸是一個非常溫柔、寬容大度、善良的人,她身上透露著一股沉穩、成熟的氣質,平靜的外表下藏著許多心事和壓力,不會輕易顯露。父母的離去使她被迫成為了這個家的大家長,作為老大,她有一種保護家的責任,也總是擔心著妹妹們。童年的不幸並沒有讓她以同樣不公的方式對待周遭,而是更加寬容。她主動邀請同父異母的妹妹鈴來到家中,也像對待其他妹妹一樣照顧鈴,在遭到反對之後,她說"鈴那時候還沒出生,這怪不得她。"

"凡是活著的都很費功夫",這是外婆說過的話,幸在很多時候很像外婆,長相也像,承擔的責任也像,作為長女,和外婆一起照顧妹妹,慢慢行事風格也像外婆,她還是會每年都採摘那顆梅子樹上的梅子,用來釀酒,年年如此,就好像外婆還在世一樣。

多年未曾謀面的母親一出現便要賣掉她們姐妹住的房子,幸據理力爭,抗議母親的行為,「你都捨棄了這個家了」,這是幸在整部影片中唯一的一句怨恨的話,相比於父親的離去,幸似乎更難原諒那個丟棄她們的母親。

大概是母親的拋棄,讓幸變得更加固執的要做的比母親好,她好好地照顧妹妹們,盡到「母親的職責」,做到那些母親從未做到的事情,即使對待同父異母的妹妹鈴也是如此,一直心疼鈴。

幸對待鈴一直都是體貼照顧的態度,但在最後與自己的母親、父親達到和解後,才真正把鈴當作自己這一生要好好照顧的妹妹。她帶著鈴來到她和父親以前經常去的山坡上,與鈴一起喊出心中的不快,兩個人在這個時候真正達到和解,放下內心裡壓抑的情緒。

父親在幸的童年中是有留下快樂的回憶的,幸對父親的態度是矛盾的,她會經常站在與父親一起走過的山頭回憶父親,但對於父親的離去也不能完全釋懷。而鈴就像是父親的一部分延續,又出現在她的生活中,鈴的出現反而讓她與母親以及父親和解了,放下過往,放下那些怨恨,繼續努力生活。

幸承受著一切的壓力,隨著影片的繼續,幸的內心慢慢開始與外界和解,她恨當初父親明明有家室還要出去跟別的女人在一起,可她自己也慢慢變成了那樣,與一個有家室的兒科醫生在一起,在影片最後她拒絕了情人,準備好好做臨終看護,這是幸的一次成長,她從地下關係中脫身而出,去好好追求自己的事業。

佳乃:有男人就是幸福

影片最開頭的鏡頭便是佳乃從情人的床上醒來,穿好衣服走向姐姐家。老二佳乃一直在與男人談戀愛,她無法抵擋住男人們的那些甜言蜜語,也一次次受傷。

的小時候缺失的父愛,似乎以這種方式填補著佳乃的內心,一次次地陷入男人的甜言蜜語,一次次地被欺騙,但還是會繼續陷入。在佳乃看來,與男人談戀愛世界都會變得不一樣,連無聊的工作都可以承受,可是現實總是狠狠給她一腳。

她就像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不聽姐姐的嘮叨,因為男人的事情跟姐姐大吵,可是轉眼在浴室裡看見蟲子還是會害怕地大喊「姐姐,這裡有蟲子!」佳乃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她盡力幫助海貓食堂的老闆度過經濟危機,愛情也似乎在往正軌上走。

千佳:總是在提問題的妹妹

千佳是姐妹中的老三,她從小就沒受到過父愛與母愛,更沒有與父親或者母親有過回憶,唯一的對親人的回憶就是外婆,從某種程度講,她算是不幸的那一個,她對父親也沒什麼印象,從小就只有姐姐和外婆,家裡最小也最讓人不擔心的那個,有時候會讓大家忽視掉。

雖然同父異母的妹妹鈴背負著內疚,但至少鈴與父親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父親會帶她去釣魚,給她做三文魚醬三明治,可千佳從來就沒有受到過這些,不像二姐那樣總是讓人操心,她乖巧也不惹事,喜歡那個爆炸頭、失去六個腳趾的登山愛好者,安安靜靜的在自己的小世界生活。

鈴:小小年紀承受著不該有的負擔

鈴是三姐妹同父異母的妹妹,父親曾經當年拋棄自己的家庭與她母親在一起鈴,後來又跟父親與繼母生活在一起,在父親病重的最後時間裡一直照顧父親,父親葬禮上認識了三姐妹,並接受了與三姐妹同住的邀請。

鈴內心敏感,她具有少女感,活力十足,在足球社團裡一直表現得很出色,即使在學校肆意大笑,但在家裡她對姐姐們以小心的語氣說話,總是客氣的態度,她一直將母親曾經的過錯背負在自己內心裡。父母的過錯卻丟給一個孩子來承擔,鈴在小小年紀就承受著不該承受的一切,讓人心疼。

看到鈴總是能看到青春的氣息,校服、足球服、頭頂扎個小辮子、開心的大笑,一顰一笑都是少女的模樣,社團裡喜歡鈴的男孩子風太騎單車載著她從櫻花樹下經過,櫻花的模樣像極了青春與愛情的模樣,整個場景讓看的人都心動。

生活總是要砥礪前行的,四姐妹都是現實裡非常普通的人,也各自背負著各自的生活壓力,可誰也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怨天尤人,仍然能夠用微笑面對生活,無論背負著什麼,都請繼續向前吧!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豆瓣評分8.8,值得二刷的小清新電影
    是枝裕和的電影猶如一團平靜的火焰,觀眾很少能感覺到極端的憤怒、宣洩、嘶吼,他總是在平靜訴說著一個又一個人所背負的命運。《海街日記》延續了他以往的創作風格,平靜地訴說著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和平相處的故事。導演就是這樣平淡又溫情的述說著背後的故事,一日三餐,四季不同的景色,春日櫻花爛漫、夏日梅子處熟、深秋滿地黃葉、冬日白雪皚皚。這麼絕佳的景色,讓觀看這影片的人暫時忘掉這電影背後淡淡的憂傷,心靈得到些許治癒。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的舊人舊事
    鎌倉小鎮海街的舊事,由自稱「舊人」的是枝裕和來拍自然再合適不過。看過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海街diary》之後,是枝裕和馬上覺得自己會把這部漫畫拍成電影。吉田秋生對他只有一個要求:請拍出鎌倉的一年四季。
  • 《海街日記》最精美的電影鏡頭記錄最溫情的生活畫面
    此文分享高分日語治癒電影《海街日記》《海街日記》上映於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看,最近又看了一遍,好不好請看下面的獲獎列表。總之,該文章只是捕風捉影的說到一點點,更多深刻的內容,留給大家自己去默默的觀看原電影,細細體會,當然,本公號也為你準備好了下載連結,回復「海街日記」獲取。話不多說,貼上捕捉到的精美電影畫面,一睹為快!
  • 《海街日記》:最美的四姐妹,最動人的日常,最治癒的電影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四姐妹共同生活的故事。是枝裕和的作品風格樸實,擅長用緩慢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中的點滴。他的影片中可以沒有戲劇化的衝突,卻能捕捉到很多生活片段裡的美好瞬間。
  • 《海街日記》:描述生活的樸素電影,劇情平淡豆瓣評分卻高達8.7
    不少影迷對日本電影情有獨鍾,並不是因為日本電影的畫面效果有多好,情節有多麼起伏。不少日本導演都喜歡把鏡頭聚焦在平凡的小事身上,以小見大透露溫情。這也是日本電影能夠在世界電影市場中擁有自己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海街日記》這部電影並沒有任何狗血的撕逼劇情,透過電影的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是淡淡的憂傷和樸素的生活。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背後「家與父」的生命意義
    在此後,是枝裕和的電影始終在圍繞著「日本的家庭倫理觀」以及「合理中控訴不公」為主,而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記》恰好是「後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作品。影片改編自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故事所講述的是,三姐妹把父親出軌後生下的妹妹接到了鄉下外婆家老房子的故事,在平淡無奇中把生活與哲理娓娓道來。
  • 《海街日記》:一封寫給青春的情書
    在許多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心中,對於故鄉的回憶也許是他們內心深處最珍貴的記憶,是枝裕和以《海街日記》中四個青春少女的視角在勾勒故事的同時,也同時融入了自己對往昔歲月靜好的思考與留戀。一個風景如畫的家鄉,一幢充滿回憶的老屋,一種恬淡清新的日子以及幸福甜蜜的一家人。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於是,從此三姐妹變成了四姐妹,嶄新的故事也在海街中鋪展開來。《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她們比花美
    豆瓣上有人在大導演枝裕和的電影《海街日記》下面留言。我的人生夢想就是:娶大姐為妻,跟二姐做情人,有一個三姐那樣的朋友,再生一個四妹那樣的女兒。想得美,但只是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無他,實在是電影裡的四姐妹風華千秋,貢獻了一場盛大的美。
  • 這部豆瓣8.8分的治癒電影,充滿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個人風格
    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吸引我的是對「女生宿舍」生活的回憶和嚮往,而是枝裕和個人的風格更是在這部電影中,完全地展現給了觀眾。 例如,大姐幸喜歡上了一個有婦之夫,她一直以為同事井上泰之早已經離婚,所以才會常常去他的單身住所做飯給他吃。 直到井上泰之跟她說,會和妻子離婚想和她一起出國深造的時候。香田幸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成了自己一直以來最痛恨的第三者。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但影片作為藝術作品,是對生活的加工和提煉,需要經歷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而《海街日記》已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境界,散文式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將生活的瑣碎和平淡呈現在觀眾眼前,家常的一日三餐,姐妹們坐在一起的絮絮叨叨,悲傷和難過在食物和陪伴中被慢慢治癒。
  • 溫暖乾淨的日系電影《海街日記》:日子緩慢,生活美好
    Hello大家好~我是愛電影愛追劇的女先生。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夏日小清新影片——《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夏日必做之事,一定少不了,躺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凍大西瓜,搭配一部清涼治癒的夏日系電影。
  • 《海街日記》最適合夏天的電影,唯有美食美景不可辜負
    北北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曾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很難有一部電影齊聚四個日本國民女神,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她們扮演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這是一部在夏天的鎌倉海邊,發生著關於愛與生活。
  • 《海街日記》:一部「旅遊宣傳大片」,卻治癒了你我心底的情傷
    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的治癒影片《海街日記》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這部影片已成為治癒系電影的代表之作,影片中四姐妹青春洋溢的面孔與悲傷難過的劇情相互交映,當觀眾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嘆息時,卻在不知不覺感受到了溫情。看完影片,心中留下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情愫,對未來的憧憬和勇敢活下去的信心,這就是這部影片的魅力。
  • 日出日落、花開又謝|《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在日本的臨海古都鎌倉,順山而成的小鎮,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
  • 《海街日記》: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
    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人氣少女漫畫《海街diary》,電影《海街日記》就真的像漫畫一樣,給人一種溫暖的、愜意的美感,叫人喜歡。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很多人看過,但《海街日記》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了,豆瓣評分8.8分。  而我更喜歡這部電影,故事的感覺,像時間久了包漿的家具,沉澱出夕陽紅的日子,有一種明度不高,灰度極雅的安撫感,有種既真又假的懸浮感。  深刻的電影往往講一個簡單的故事。
  • 親臨日本鎌倉,感受電影《海街日記》中的景與情
    無論是出於對電影《海街日記》的喜愛,還是在前期旅遊攻略時對鎌倉的嚮往,我們終於還是頂著酷暑高溫,趕著鎌倉海上花火的排期,乘著復古電車來到了心嚮往之的"海街"。《海街日記》是枝裕和曾在著作中回憶拍攝《海街日記》的構思,擔心影片中"三場"法事會讓"
  • 《海街日記》那些溫暖我們的小事
    《海街日記》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綾瀨遙、長澤雅美、廣瀨鈴、夏帆等主演的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暢銷漫畫。影片講述了在鎌倉生活的三姐妹與同父異母妹妹共同生活,各種各樣的事經過家庭的羈絆逐漸加深了彼此間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