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2020-12-22 悟空科學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為什麼剛地震過的地方更容易下雨呢?每當震級較大、或破壞力較強的地震發生之後,救援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時間的緊迫性之外,連續性的強降雨便成為了該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似乎剛剛發生過地震的地方更容易下雨。但是,地震和下雨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是否就真的存在什麼密切關聯呢?

關於下雨(如果不是足以引發洪澇的強降雨),在日常生活中,它除了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之外,其實也並無其他太大的影響,因而也並無多少人會對其特別在意。但是,這對於發生過地震的地方就有所不同了,雨水會導致泥土鬆懈(尤其是山地偏多的地方),而發生過較大地震的地方又本就容易發生泥石流,這對於被困的地下人員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風險因素。

客觀而言,不管是地震,還是下雨,其實都不過是地球上在再常見不過的自然現象。全球各地每天會發生的地震次數都是過萬級別,只是因為我們同一時刻總是身處一地,並且,那些震級較小的地震也很難被我們主觀感受到,所以,地震(直接感知到的震級相對更大)才成為了很多人心裡的自然災難。而下雨似乎很常見,就不說那些有梅雨季節的地方,只要沒有遇到乾旱,通常來說,下雨就是隔三岔五的事兒。

如果要清晰地知道地震和下雨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那麼,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地震和下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降雨的形成始於大氣循環,地震的本質則是地殼在釋放能量的時候導致了地震波的產生,並引起了地面震動的現象。簡而言之,地震和降雨的形成地點和形成原理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屬於地球的巖石圈層(內部圈層),後者則始於地球的大氣圈層(外部圈層)。

從地球水循環的角度來說,降雨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於那些與河流相距較遠的陸地上的植物而言,降水便成為了它們給自己補充淡水的唯一方式。為什麼雨一直下,地球上的水資源並不會因此而增加?這是因為雨水本身就是地表蒸發的水蒸氣由於遇冷而形成,而自然降水更是人類最重要的淡水資源循環方式。

雖然,雨也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和颱風雨這幾種主要的形式,表現形態也存在傾盆大雨和毛毛細雨之別,但它們的形成過程都需要經歷凝結和凝華增大、又或是雲滴的碰並增大這兩個主要過程。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的雨水,其實不僅包含了主要的成分水,其實還存在一定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物質。如果降雨的過程中還伴有雷電的現象,那麼,水中還可能存在少量的臭氧分子、雜質和各種浮塵。

相信大家對天氣預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出行的人最關注的一個信息應該就是天氣。而我們對未來一段時間天氣信息的了解,則主要是通過天氣預報的方式。但是,你聽說過地震可以提前預警嗎?就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來說,依然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地震的提前預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將建築的防震等級提高,平時多了解地震的防禦方式,而不是寄託於地震的預測。

簡而言之,地震和下雨之間並不存在什麼關聯,一個是地球水循環系統的工作部分,一個是地殼釋放能量的活動過程。不管是從形成位置,還是形成原理的角度來說,這兩者之間都不存在什麼必然的關聯。下雨和地震都很常見,只有它們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成為自然災難。下雨我們可以通過天氣預報的方式來提前預防,但地震只有學習相關知識才能更科學地應對它的發生。不是地震後的地方更容易下雨,而是有災難的地方才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罷了。

相關焦點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所以地震預測預報是地球科學中的一門前沿學科。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找到一種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以減少可防止地震造成的損失,但是直到現在這個願望還沒有真正實現,問題是現在預測天氣很準,但地震還預測不準確,相比之下為什麼地震那麼難預測?發生地震的跡象是什麼?
  • 地震預警vs地震預報 怎麼可以傻傻分不清?
    唯獨能在地震前救命的,除了平時學習的自救知識,就是僅僅幾十秒、十幾秒,甚至只有幾秒鐘的地震預警。  本次宜賓地震,震中周邊收到的地震預警趕緊學習分清: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的區別! 地震預警:地震發生,猶如平靜水面扔進了一顆石子,破壞的地質結構產生能量,通過類似水波一樣的地震波傳遞開去。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對於地球而言,地震只是一種常見的地球內部能量釋放,但對於人類以及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其它動物而言,地震無疑是一種重大的自然災難,嚴重的地震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
  • 中國地震臺網預報部主任:未來幾年有7.8級地震
    ■我國的地震預測水平如何?中長期預測水平20%-30%,短期臨震預報的成功率很低。■我國未來是否還會發生地震?中國實際上處於很活躍的區,這個活躍的區域就在中國西部。■地震活躍期還會持續多久?這個活躍期還會再持續10年,從現在2010年到2020年。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根據觀測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測,由政府統一向社會發布的地震預測意見。根據時間尺度的不同,地震預報可分為5個階段: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和主震後餘震預報。
  • 為什麼四川總是地震?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在那之後,蘆山地震,雅安地震等等,這些都似乎讓地震與四川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繫。為什麼四川這個天府之國會經常遭到地震的「突襲」?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四川省的衛星地圖。在這張圖上,四川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西部多山區,東部是平原,省會成都就處在中部這塊僅有的盆地之上。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如果是一二樓的低樓層住戶,可以直接跑出家門,去往更安全的地方。有關地震預警時間的研究表明,預警每提前3秒就能減少14%的傷亡率,每提前10秒就能減少39%的傷亡率,每提前20秒就能減少63%的傷亡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是目前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提供地震預警最權威的研究機構。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科普|探索地震預報研究的一種新途徑
    強烈地震造成的破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全球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大陸發生的1976年唐山7.8級、2008年汶川8.0級、2010年玉樹7.1級等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預測預報是世界性難題,目前還處於初級的探索階段。
  • 我們曾經以為找到了預測地震的真諦,結果卻收穫了巨大的教訓
    一直以來,地測預測都是世界級難題,至今無法解決。這次海城地震成功預報的消息也率先打破僵局,引起世界各地科學界的轟動。我國也掀起了從未有過的群測群防和宣傳普及地震知識的高潮,並逐步建立起各級相應的機構。如今我們國家的防震減災的各級地方地震部門,大多從那時發展起來的,全國各地的觀測局都紛紛效仿海城經驗來進行地震預測。
  • 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地震監測系統將是未來預報地震的發展新方向
    它能根據記憶中匯集的上百萬個地震資料,結合地震學理論,快速處理正在發生的地震數據。 「智能地動」系統自2018年12月已在中國地震局試運行,實時處理位於四川和雲南省的中國地震實驗場的117個地震臺,這套系統採用一系列人工智慧主導的地震數據分析方法分析數據,無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動快速地得出地震信息並自動發布。
  • 搜狗輸入法為報錯地震預警道歉,一個輸入法軟體也能預測地震?
    2月4日凌晨,搜狗輸入法在官方微博發送致歉信息,向廣大用戶道歉,因為其在前一日的時候錯誤推送了一則地震預警信息,造成了所謂的"地震發生地"5000多名用戶的困擾。地震預警?很多同學看到這個大概都是一臉的黑人問號,搜狗一個好好的輸入法不做,居然還能搞地震預測,難道還要上天不成?原來搜狗輸入法其實本身是不具備地震預警能力的,它只是與權威的地震減災機構合作,在收到官方的地震預警信息之後,第一時間向民眾發布,目的是讓大家可以在最短時間接收到地震發生的信息,然後做出避險行為,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 7級大地震後,日本東京有特大地震?地震可以預測嗎?
    作者:冷眼 地球的地震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見的自然災難,全球幾乎每天都在不同地區發生地震,而且我們地球還有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個區域的地震可以說真的很多,「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這些區域包含了海溝,板塊交界區,火山等。
  • 唐山發生5.1級地震,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為什麼小動物能預感到
    就在7月12號6時38分,唐山又發生5.1級地震,這讓我們想起了1976年的那一次慘烈大地震,我原來一個同事,老家唐山的,今年60歲左右,他告訴我們,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真實情景。在地震前面幾分鐘,平時安靜的大街上,突然出現很多的老鼠,平時都是貓捉老鼠,這一次,貓突然看到這麼多老鼠朝自己湧來,不知所措,只能掉頭就跑,到井裡去打水,水井咕嚕往外冒泡。家裡雞犬不寧,小狗無故上躥下跳。
  • 各國地震預測研究:日本可預警十幾秒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
  • 網傳日本大地震預言,地震真的可以被預測嗎?科學和民科結論不同
    今天,「網傳日本大地震預言」成為熱搜。具體來說是這樣:日本內閣專家組公布對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預計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日本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屆時北海道巖手縣等地區或出現近30米高的海嘯。
  • 地震可以預測嗎?新模型顯示:離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又近了一步
    當這些巖石互相滑動時,它們會在地表產生一系列的震動,那麼我們能預測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嗎?一般來說,最大的地震,即所謂的主震,發生在震中,通常在前震之前會有較弱的前震。然而,地質學家要到大地震來襲之後才能分辨出兩者的區別,正因為如此,地震預測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可能準確。
  • 地震預報分四類: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
    中國地震預報發布制度 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布。在我國,地震預報的發布權在政府。屬於地震系統的任何一級行政單位、研究單位、觀測臺站、科學家和任何個人,都無權發布有關地震預報的消息。
  • 盤點各國地震預測研究 日本震前十幾秒可預警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上周末發生在四川雅安地區的7級強震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積極抗震救災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開始爭論起地震是否可以預報。事實上,與中國一樣,國際上對此亦爭論不休,而各國地震研究,亦多次沉浮波折。從國際科學界的相關研究分析,最近二十年包括美國和日本頂級地震學家在內的各國權威學者認為,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一項毫無希望的工作。
  • 地震可以提前預測嗎 地震預警app如何使用【詳解】
    地震能不能提前預測,如果遇到地震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款能夠提前預警的地震app了,尤其是位於震區的用戶,提前預警地震能夠救命哦。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很多朋友都會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這兩天突然發生了兩次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