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為了加強海軍建設,特意從上千名海軍軍官中挑選了85人,奔赴奔赴海外求學,其中25人被派往英國。被派往英國留學的這25名中國軍人不知道,他們將有幸參加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行動—諾曼第登陸戰役。一支神秘的中國軍隊,曾參加了諾曼第登陸戰役,卻很少有人知道!
25名中國軍人歷盡千辛萬苦,耗時3個多月才抵達了英國。之後,其中4人被分到了樸茨茅斯輪機學習輪機專業,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等21名中國留學生被分到了格林尼治海軍學院。為了便於這21名中國留學生學習和交流,院方還特意為他們專設了一個班。經過3個月的短暫培訓後,這些中國留學生被分配至各個戰場實習,黃廷鑫、王顯瓊被分配到「搜索者」號輕型航空母艦,盧東閣和郭成森等則登上了「肯特」號重型巡洋艦。
1943年12月,北角戰役打響。12月26日,在「肯特」號重型巡洋艦上分別擔任1號、2號主炮副炮長的郭成森、盧東閣,發現了德軍王牌艦「沙恩霍斯特」號,遂拉響了警報。接著,在艦長的指揮下,他們一起發炮,與其他英軍戰友一起擊沉了這艘德軍戰艦。 「沙恩霍斯特」號被擊沉之後,德軍海軍力量銳減,而被英軍擊傷的「提爾比茲」號戰列艦,也被迫退至挪威阿爾塔港「養傷」。英國皇家海軍決定抓住時機,一舉擊沉「提爾比茲號」戰列艦。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國大批軍艦逼近阿爾塔港,隨即,軍艦上一批批「劍魚」式飛機從航母上起飛,將數百枚1600磅的重型炸彈投向了這個4萬噸級的海上巨無霸「提爾比茲」號上。戰鬥開始後沒多久,德軍大批潛艇趕來增援。交戰中,郭成森見德軍潛艇發射的幾枚魚雷正朝「肯特」號襲來,他果斷拉響了警鈴,並迅速發出「右前方」的報告指令,最終使得「肯特」號免去了一次滅頂之災。此戰雖未能成功擊沉「提爾比茲號」但是使其遭受重創,為諾曼第登陸戰役掃清了障礙。戰後,郭成森和盧東閣被應邀與艦長一起共進晚餐,這是對中國軍人最崇高的獎勵和榮譽。席間,艦長讓他們倆談談自己的想法,郭成森說道:「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鍛鍊,我們一定把所學的本領,用於將來的中國海軍建設。」艦長高興地舉起酒杯,說道:「願大西洋的戰火把你們鍛鍊成鋼,祝中國海軍早日強大!」
1944年6月6日, 諾曼第登陸戰役打響。郭成森等21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軍官全部參加了此次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作為諾曼第作戰的普通一兵擔負主攻和掩護任務,自始至終參與了這次偉大的作戰行動。但是由於英國方面的保密措施相當嚴格,他們事先並不知道他們將代表中國海軍參加諾曼第登陸戰役。郭成森所在的「肯特」號負責火力支援任務,郭成森在此戰中表現出色,一人指揮發射了數千發炮彈,擊沉了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艇、4艘運輸船,並成功摧毀了大量德軍岸防設施。
留學生黃廷鑫在其後來所述的《親歷與見證:黃廷鑫口述記錄—一個經歷諾曼第登陸戰役中國老兵的海軍生涯》一書中寫道,當「搜索者」號航母從貝爾法斯特出發時,黃廷鑫、葛敦華與其他英國士兵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去執行一次普通的護航任務,「搜索者號」航空母艦出發後繞到了英吉利海峽,由南往北遊弋,主要任務是外圍反潛,防止德國潛艇給登陸行動造成威脅。第二天早上,英國BBC廣播正式播放了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的消息,直到這時,這些中國留學生才得知他們剛剛參加了史上最偉大的諾曼第登陸戰役。
《親歷與見證:黃廷鑫口述記錄—一個經歷諾曼第登陸戰役中國老兵的海軍生涯》一書中還有這樣一段描寫諾曼第登陸戰役宏大場面的話:「我看見飛機一排排地出發,對敵方進行地毯式的轟炸,每天都是頭一天晚上去轟炸,早上4點鐘左右回來,天空中的飛機都是黑壓壓的一片,一掠而過,就像天空中的飛鳥,至少有1000多架。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三天。」
歲月如梭,2006年7月5日,法國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薛翰來到杭州,代表法國政府向88歲高齡的中國老人黃廷鑫頒發了榮譽巡位騎士勳章,這是代表法國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以表示對所以參加過這場戰役的中國軍人的感激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