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待久了,開始嫌父母煩?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解開疙瘩

2020-12-19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因疫情爆發,這幾個月孩子們只能待在家上網課。

這種學習模式不僅對孩子是種考驗,對家長來說也是種挑戰。孩子在家學習效率不高,家長既要忙工作又要監督他們,壓力也很大。

這種情況下,大家難得意見一致,都盼望開學。

雖說上網課日子難熬,好在大部分人都堅持下來了,不過家庭中的親子矛盾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0101孩子在家學習期間,親子矛盾層出不窮

這段期間發生的事可不少,上海一媽媽輔導作業時和兒子起了衝突,一時間想不開,輕生跳河,幸虧有人及時報警,才被救上來。

然而,她的心態仍在崩潰中,邊哭邊說:「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因輔導孩子作業起衝突的例子不少,同樣作為家長,完全能理解他們的心理,擔憂孩子上課的狀態,和孩子相處太久以至於不愉快,都是壓垮家長心理防線的重要原因。

不僅家長如此,實際上孩子們經歷的痛苦也不小,他們也想不開。

一個五年級孩子在家上網課不自律,只想玩遊戲,父母怒不可遏一頓教訓,孩子覺得委屈,一氣之下跳了樓。當悲劇發生,父母想挽回已經來不及。

孩子在家待久了,親子矛盾就會越嚴重,父母和孩子兩看生厭。父母嫌孩子不務正業,孩子則開始嫌父母煩,原本「母慈子孝」的局面大受考驗。

也正因此,大家會因一件小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父母不喜歡孩子熬夜晚起,看不慣他們不做家務,只會等著吃飯;孩子受不了家長每天盯著自己,稍微晚起就會被念叨,在家裡非常不自由。

相互不理解的人在家共處幾個月,矛盾說爆發就爆發,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形成這種困境並非一朝一夕,親子問題早就埋下了,只不過因無處可逃才完全暴露。

0202所有矛盾的背後,都是親子溝通不暢的問題

家長認為:「我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讓你生活更好,花了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培養你,為什麼你還這麼不認真,還故意讓我生氣」。

孩子很委屈:「我是你的孩子,並不是玩具,每天安排這個要求那個,從來也不問我願不願意,喜不喜歡,你真的是為我考慮嗎?」

家長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控制著孩子,孩子則急於想要擺脫這種控制,在這種矛盾狀態下,問題隨時會出現。

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愛沒有錯,不會放棄對孩子的管教。

而孩子呢?年紀小的時候依賴父母,對管教即使有意見也不會表現出來,到了青春期,受逆反心理影響,又逐漸有了力量,對父母的行為不滿就會奮起反抗。

實際上,當親子之間矛盾重重時,父母就要考慮到,是否溝通方式出錯了?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按照自己的一套模式說話、做事,而家長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造成了和孩子不對等關係,於是出現了這種「雞同鴨講」的情況。

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應該聽我的。我的想法才是對的,為什麼你永遠都不理解我?

大家固執己見,互相不認同。

0303家長的三種錯誤溝通模式

一.思維模式

主要歸納為缺乏理智,經常邏輯不清,以自我為中心。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問題時,總會時時刻刻提醒和改正,但對自己的問題常常認識不清,還不願意承認。

如果孩子提出要父母改正時,便會得到以下犯上、拒絕配合的「罪名」,以大人的姿態威懾你。

此外,問題發生之時,家長大多只會跟孩子說「小孩子不要多事,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可以了」。

因此,想要和父母共同解決問題,難度很高。

二.行為模式

主要歸納為對孩子不尊重,沒有從心理上接受孩子的成長。

很多孩子抱怨,自己已經長大,媽媽在行為和語言上還是把自己當孩子看,有什麼不滿直接說出來,完全不顧及場合。

比如看到你穿著前衛,就會說「你這穿的什麼奇裝異服,趕緊換掉」;

看到你吃零食,就會說「少吃點垃圾食品,對你不好」。

甚至在親戚面前,只談論你的缺點,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打擊自尊心,讓人很受傷。

三.情緒模式

有的家長總是以自己的心情為標準,嘴上說尊重孩子,可一旦孩子提出的要求讓她不滿時,就會果斷拒絕。

還會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為由一頓教訓,反正千錯萬錯就是你的錯,大人怎麼可能犯錯呢?就算錯了,孩子怎麼能說大人的不是呢?

家長給孩子套上框架,孩子喜歡自由,不想時刻被管束,到達一個臨界點時就會反抗。

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會出現溝通問題和家庭矛盾,多半是溝通方式不當導致的。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解開親子間的疙瘩,改善和緩解矛盾。

0404和孩子溝通,家長要學會什麼?

1、3R理論

大人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和孩子產生矛盾時,如果無法穩定情緒,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強迫他們按照自己的模式做事,這種情況可以藉助3R理論處理。

承認:Recognize,承認自己的錯誤。

和好:Reconcile,向孩子道歉。

解決:Resolve,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

只要家長勇於嘗試這三個步驟,你會很愉快地發現,孩子很容易接受我們的道歉,並且樂意一起解決問題。

2、避免陷入「權力之爭」

通常家長只要以大人的姿態教訓孩子,讓孩子覺得害怕從而服從,就很容易取得「權力之爭」的勝利。可想要真正從心理上「贏得」孩子,並不是件易事,以下四點要做到。

A「共情」:第一時間認同孩子的情感,比訓斥孩子更有用。

B「同情」:對孩子的情緒表示同情,但不意味著認同。

C「感同身受」:如果你有遇到和孩子一樣的問題,把這些感受告訴孩子,讓他知道你能理解這種感受。

D「合作」:發現問題就得解決,家長可以先詢問孩子的意見,問他是否有解決辦法,如果沒有,大家可以商量著解決。

3、自我滿足,才能心態平和

家長有很多苦都是獨自承受的,孩子因為經歷少,確實不理解這些酸楚。不管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制,導致心裡產生許多不滿。

如果你無法休息,沒有時間享受生活的樂趣,自然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當沒有人傾聽你的苦衷時,你也沒有包容力去聽孩子的訴求;當你情緒不振,精神萎靡時,孩子能夠感受到你的負能量。當種種負能量堆積,無法找到宣洩口,你會發現,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充滿了挑剔、訓斥和苛求。但這種相處方式並沒有讓你滿足,反而導致家庭關係緊張。

其實,你自己也不明白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只是壓力太大了。你想,作為一個負責的家長,壓力再大也要催促孩子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很多,可孩子卻無法理解。

因此,解決這類問題的根本,是家長先自我滿足。當你覺得身心俱疲,卻得不到理解和回報時,就該試著思考和改正,究竟如何才能讓生活回到滿意的軌道。

1、 隨時預警,理性看待自己的所作所為,把握生活的節奏,思考以前的行為是否會讓自己後悔。

2、 學會停下,努力深呼吸,放鬆自己。

3、 給自己多留一點休閒時間,不要把孩子看得太重,學會自我滿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與其想盡辦法讓孩子聽話,不如試著發現和探索自我。你會意識到,當自己心態平和了,對孩子的理解也會更深刻,親子關係自然就好轉了。

相關焦點

  • 家長對孩子採用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促進孩子成長
    想讓孩子真正的吸收並轉化,那麼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說的話必須得讓孩子聽得懂。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或許身為父母的各位早就對孩子說過類似「快點」、「認真點」這類的話語。說得多了孩子有明顯改善嗎?並沒有。因為孩子根本聽不懂。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看見家長就煩,父母要如何做才好
    初二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會有些叛逆,但也並不是蠻不講道理。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相處,還是非常融洽的,這和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有關。
  • 父母反思:孩子為何拒絕與你溝通?也許你說話方式有以下問題
    父母反思:孩子為何拒絕與你溝通?也許你說話方式有以下問題身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與青少年有效溝通?許多家長抱怨說:孩子越長大,與家人交談的次數就越少。有時大人問「今天過得怎樣?」,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還行,還不錯」,便再無下文。
  • 家長教育好孩子以前,請先探尋出正確的溝通方式
    很多夫妻不和、家庭不睦一般人看來很多都是從有了孩子以後開始的,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責任劃分問題都成為了永恆的矛盾點。但仔細想想孩子的出生難道真的是原罪嗎?顯然不會有家長會這樣武斷的認為。既然孩子的出現不是原罪,家庭矛盾又是從孩子出生以後開始的,顯然是前後邏輯不通。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不管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溝通永遠都是維繫關係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很多時候,家長經常抱怨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次數並不少,但每次都是以爭吵告終。
  • 孩子喜歡說謊怎麼辦?父母不要一味打罵,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就會開始明白父母只能了解自己的行為但是卻了解不到自己的想法。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邏輯能力開始逐漸增強,因此具備了說謊的基本能力,能夠將一件事完整地複述出來。但是當父母知道孩子說謊之後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不要一味打罵,而是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不要說謊。
  • 一說話孩子就煩?跟孩子無法正常溝通?或許是你沒有掌握方法
    2、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根據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孩子的問題,雖然很多家長都想和孩子交朋友,但是家庭地位的不對等,導致很多的孩子無法與父母正常的溝通,也因此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是正確的方式,也不是每一種都可以被孩子接受,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在同事的口中聽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同事的鄰居有一個5歲的女孩,每天就喜歡對著家裡的玩具說話。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有自閉症或者是有其他的毛病,鄰居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結果得到的結論讓人大吃一驚。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想必大家都關注了前一段時間的兩會,會議上提出了為人父母者應該培訓上崗,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個議案被提出來的時候,微博熱搜瞬間就爆了。一部分人持支持態度,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欠缺,還是應該經過培訓才能上崗。而有反對者則認為,沒有時間去培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在教育孩子方面,時間一長就慢慢摸索出經驗了。
  • 11歲女孩在家像保姆,每天家務都幹不完,親媽:看著就煩
    生活中,父母會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是正確的,但有父母把孩子當成傭人一樣,讓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務,令人心疼。1、內心自卑孩子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一直被父母指責,孩子就會開始自我懷疑,變得越來越自卑,生活中,他不懂得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懂得怎樣拒絕別人,覺得只有自己聽話,就會被關愛,所以,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愛與關懷,少一點指責,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
  • 孩子沉迷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心理治療師力薦的4步溝通法
    如何通過與孩子建立和諧有效的溝通,以幫助孩子戒掉手機遊戲等。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不願意甚至拒絕和父母溝通,是困擾著無數家長的一塊心病,讓不少家長們頭疼不已。拒絕和父母溝通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輕者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愛理不理;重者乾脆扯著嗓子和父母對罵,把父母的恩情全拋在腦後;還有的孩子,甚至以自殘、辱罵等極端的方式,以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 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
    而孩子在父母面前展現的往往是嬰孩時期的自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密的人。所以,了解我們的孩子,學會溝通,才能保護好孩子心中的兩個自我。甚至有時候,孩子想要和家長分享一些學校的事情,可當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一天後的疲憊,也並沒有想要跟他交流的意思,還有父母不停地督促做作業,使他們也失去了交流的心情。長時間這樣,容易與孩子產生心靈的隔閡,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家庭內的溝通與交流,也是父母和孩子每天的必修課。
  • 中國式父母常用的四種溝通方式,只有一種是對的,希望家長能重視
    合理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愛聽你的話,更具有影響力 年僅8歲的欣欣原本乖巧聽話對爸爸媽媽的話總是說一不二,可前段時間,孩子突然學會了逆反,不僅不按著父母的意願行為做事,反而有點「對著槓」的意思。
  • 李玫瑾老師的忠告「不打不成才」棍棒式教育已經淘汰是時候改變你的教育模式了······別讓聰明的孩子毀在無知的父母手中
    會將這件事銘記在內心深處,每當媽媽在跟他說話時,他會下意識的排斥媽媽的清靜,如果不能及時解開孩子心中的疙瘩,對孩子今後的心理和性格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做孩子最親近的媽媽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跟孩子相處過程中,更要將孩子的情緒放在首要地位,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對其他人大吼大叫,帶著一份好心情與孩子歡樂的玩耍和學習。
  • 為什麼你一說話,孩子就嫌煩?看完這篇終於醍醐灌頂
    當孩子不願再和父母溝通,一定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意識到「我說的話不重要」。這些話是為孩子好麼?是!可是,孩子聽進去了麼?沒有!當父母的「正確」,是建立在貶低孩子的審美、擇友觀的基礎上,這樣的「對」,錯得悄無聲息。
  • 如何與上初中的孩子有效溝通?
    上初中後,在家裡孩子不愛和她說話,她主動問起兒子在校的情況也不情願回答。有時候兒子還會不耐煩地拋下一句:「你煩不煩啊,說了你又不懂。」一天晚上,因提醒兒子到寫作業的時間了,結果兒子把遙控器「啪」地扔在茶几上回房間去了。王女士很納悶,怎麼與孩子的溝通越來越難了? 道英老師觀點:家長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長大了,與孩子的溝通越來越不容易。
  •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在溝通的時候保持絕對的耐心。其實父母想要孩子能夠跟自己更好的溝通,那麼就應該經常性跟孩子進行了解,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那父母才能對症下藥。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學會幾個關鍵詞,溝通更順暢
    作為父母,你在家是怎樣和孩子溝通的呢,有時是不是感覺孩子很不聽話,很想發脾氣呢。這主要是我們和孩子溝通上面出了問題。那麼我們就來掌握幾個關鍵詞,讓親子溝通更順暢。在什麼時候我們的親子溝通會變得不順暢了?
  • 家長苦口婆心提醒,孩子往往卻反駁、對抗,家長應掌握非暴力溝通
    陽陽開始大倒苦水,她說為什麼跟孩子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講,孩子不但不領情,還總跟她對著幹,當媽實在太難了!她在公司裡多難談的單子都能籤下來,可是在家裡怎麼就連孩子都管不好呢?最近,孩子天天在家上網課,手機不離手,她經常提醒孩子:「你不能總是對著手機屏幕,太浪費時間,上完網課,就把手機放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