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茶油的價格從原來10塊錢一斤,到20、35、50……到去年的70塊錢一斤,有很多地方還不只這個價。可是農村人看著這樣的價格,可為何就不願意去種植呢?
種植茶樹的生長周期長,見效慢:在農村裡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說法,用在茶籽樹上再好不過了。茶籽樹的木質緊密,特別耐長,只有手指大小的樹幹,都要長1~20年。
種植從小苗到結果,管理得再好也要7~8年時間,還只是結果,還不是到豐產期。要到豐產,可能還要推後幾年才行。長時間的投入和人力去管理,這對普通的農村人來說,還真的很難去堅持。農村的情況比較特殊,經濟條件是制約農村,也是最現實的問題。
茶籽果的採摘太累:農村裡摘茶果,採摘就成了現在的農村人最關心的的問題。農村裡願意上山去摘茶籽,都是70年代以前的人,哪怕是最小的,出生1979年的,都有41歲了,之前的那些年長的農民,都是不願意別想。
山上的刺多草深,樹上的灰多,葉子上還有毛毛蟲等等,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就是太累,很多的小青年都不願意幹。而老人年齡越來越大,樹也越來越大,爬樹、上樹這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帶有很大的風險。
茶籽果就是摘回家,也才完成1/3的工程:對茶籽摘回家了,也才完成1/3的工程。還有去殼、晾曬、炒籽、粉籽等等,光一個去殼的過程都要差不多一兩個月的時候(農村裡去殼全靠陽光和手工挑選,目前來說還很少用到機器去殼)。
要是家裡摘的果越多,晾曬、挑選的時間就越長,很多都是老人在冬季,坐在家裡慢慢挑選。
茶油雖說好,但是有價無市:作為一種高端的食用油,價格是制約茶油銷售的關鍵問題。對於很多的工薪階層的認來說,一個月的工資,都只能買幾十斤油,是很多的平頭百姓難以接受的一個價格。
農村裡的人,賣茶油都是託朋友、找親戚等方式,去尋找自己的銷售渠道,沒有客戶的就只能自己留在家裡,自家人去吃。
茶油的產量,不是很穩定,農民的種植也會開始動搖:一畝茶樹的產量,很多都是很難預測的,茶籽樹有「十花結一果」的說法,產量是很多農民最關心的問題。
一棵樹結果的多少,和肥料、管理、天氣有很大的關係。要是長時間的去在山上,投入到山上,幾年甚至十裡年沒回報。農民的家底要多少,對一件事情堅守時幾年、十幾年,早就失去了信心。
農民種植茶籽樹,價格雖說高,但是要從果到油的過程,1斤籽才榨2兩多油,從果到油,最主要的是花的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