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現在是春天,陽春三月。
不過,這裡要問一個問題:
去年的秋天是什麼味道,大家還記得嗎?
霜降節的時候,在太姥山上採了一把野菊花。
經過幾日連續的北風天后,乾花很快就曬成了。
將曬乾的小花,放在一個精巧的罐子裡。
一打開,那股子乾燥溫暖的香氣,能夠讓人重尋天高雲闊,晴空一片的太姥秋天意蘊。
鵝黃的小野菊們,經過秋陽的乾燥後依舊沒有褪色,清香依舊在。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是它的本性。
經年四季裡,秋日多晴天,空氣乾燥。
而多雨的春季,纏綿的雨絲飄灑,溫柔而細密。
這多雨的春季,引起了不少朋友的惆悵。
這不,曾經就有位外省的朋友,疑慮重重的問:
春白茶好儲存嗎?它的水分會不會比較高?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朋友們大可放寬心。
含水量合格的,品質正常的白茶,大可放安心儲存!
《2》
春天多雨,這點不假。
但,這並不會影響白茶成品裡的水分。
因為我們在買茶時,買到的是經過加工的幹茶,而並非是茶青鮮葉。
但凡是工藝到位,品質合格的白茶。
不論是春茶也好,秋茶也罷,它的含水量都處於極低的狀態。
在妥當的儲存保管之下,可以經得起長時間的倉儲。
只要有足夠的耐心,那麼將一款白茶存上三年,將其存成老白茶不是難事。
再退一萬步來說,春雨貴如油。
春天,作為茶樹的生長旺盛期。
這時候,恰當好處的豐沛降雨,能夠為茶樹的快速生長,提供必需的水分。
每年的春茶採摘前,茶樹們處於孕育階段時,內部需要積累足夠的水分。
有研究數據顯示,對茶樹的光合作用而言,水分是不可或缺的原料。
處於生長旺盛期的茶樹,新梢內部需要保證足夠的水分,才能讓芽葉生機盎然的狀態。
早春時節,茶樹嫩梢的芽葉模樣,看起來水靈靈的。
在開始採茶前,茶樹新生的大量新芽與新葉,唯有積累下足夠的養分,才能得出高品質的茶青原料。
等到春茶季開始後,正式開始採茶後。
對於茶樹的生長而言,並非是一直晴日當空,才算好天氣。
按理想的春茶季天氣設想,最佳的狀態應當是三晴兩雨,早晚多雲霧天氣。
晴朗三天,茶樹們可以曬一曬。
雨兩日,茶苗們可以潤一潤。
再加上,高山茶園間,早晚多細潤的雲霧,可以為茶樹提供全方面的滋養和潤澤。
從芽到葉,從梗到莖,被細膩的雲霧分子,溫柔的撫摸和滋潤,補水效果極好。
故而,得到充足水汽滋養的高山茶樹們,看起來要更加的鮮活、芽葉飽滿。
與此同時,春雷響,萬物長。
當春季下過一場大雨後,雨水還可以疏鬆茶樹根系土壤的板結層,讓早前幾日被連曬了好幾日的泥土,重新變得鬆軟。
並且,震響大地的春雷,能夠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在一場春雷和大雨過後,茶樹的生長和新陳代謝,要比平常更加旺盛。
可以說,農諺裡常說的,雨潤萬物生長,並不是沒有道理!
《3》
春季,是茶樹的生長旺盛期。
春茶,同樣是白茶裡一年最重要的主產。
一年之計在於春。
要說到春白茶為什麼好?大抵上是因為,它一次性集結了白茶裡的重要主產。
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們,都將在不久後陸續開採。
從春白茶的儲存收藏價值而言,選擇很豐富。
譬如,光是白毫銀針這一類,就有不少的門道。
荒野銀針,拋荒銀針,頭採米針……
這些在白毫銀針裡,各有特色的亮點。
在白茶江湖裡,這些茶實屬珍品,產量極少。
每年春茶季還未開始前,就已有不少相熟的老茶友預定。
這些量少而珍的白茶,若非趁著新茶上市時入手,那麼後期在市場上,可就難得一見了。
從儲存收藏的角度看,物以稀為貴。
白茶裡產量少,養分高的白毫銀針,屬於每年春茶季裡的重要看點。
畢竟,按正常的市場行情推算。
在老白茶的市場裡,老壽眉多見,而老銀針難尋。
當和朋友一同喝白茶時,在茶桌上亮出自己珍藏的白毫銀針老茶,絕對有面子。
更何況,芽頭粗壯的白毫銀針,含茶氨酸豐富,養分價值高。
從舒心喝茶的角度看,喝己存出來的年份真實的老銀針,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漫漫歲月裡,藏一箱老茶陪伴自己,更有安心感。
《4》
提到春白茶的收藏價值,除了品類豐富,養分高之外。
它的第二點儲存收藏意義,在於它的獨特風味。
春白茶最大的風味特徵,在於鮮爽二字。
山花爛漫,桃紅梨白的季節,茶樹們新生的嫩芽香葉,尤為的細嫩。
豐滿圓潤的芽頭,由外到內,逐層密布著不少的白毫。
纖細的白毫,看似模樣雖不起眼。
但對於白茶的風味而言,卻是大有裨益。
它除了是毫香的重要來源外,還擁有豐富的茶氨酸含量,能夠為茶湯帶來清甜鮮爽的風味。
以鮮著稱的春白茶,不論白毫銀針也好,白牡丹和春壽眉也罷。
在它們的芽頭, 或是葉背上,都分布著細密的白毫,如同一層晶瑩的糖霜般,潔白無瑕。
故而,春白茶的整體風味,擁有清新的花香、毫香、嫩筍香、草藥香、雨後竹林等香氣。
茶香清揚,而又分外靈動。
另外,在茶湯的滋味上,春茶的滋味同樣美妙非凡。
由於茶氨酸含量豐富,春白茶的湯水品嘗起來,特別的清潤爽口。
趁著新茶期去喝,茶湯裡的花香落水明顯。
喝著衝泡出來的茶湯,仿佛是在喝竹林清露,既清涼,又爽口。
嘴巴裡清清爽爽,唇齒間留著清芬的茶香,特別的舒適。
最後,品質出色的春白茶,由於茶葉內部的養分含量豐富。
所以它的茶湯,喝起來特別的淳和細膩,飽滿。
稠潤得堪比楊枝甘露,入口順滑,滋味飽滿,回味悠揚,清韻嫋嫋。
春白茶的滋味,層次豐富極了。
透過一杯清爽鮮香的茶湯,能匯聚一整個春天的極致美好。
《5》
收藏春白茶,妥當儲存是關鍵。
春白茶的儲存價值是否高?重點是看品質。
而至於一款春白茶,是否好儲存,主要是看它的工藝。
簡單的說,白茶制茶工藝的最大精髓,在於一點:
在最大程度保全一款茶的內部養分和風味的同時,將其含水量做到最低。
細嫩嬌妍的春白茶茶青,在採摘下來後,需要及時的攤晾。
將香嫩的白茶鮮葉原料,薄薄的攤晾在水篩上,最好是葉片之間不要交疊。
這時,藉助自然的風力、熱力等,能夠快速的幫助茶葉內部的水汽散失。
精細的萎凋過後,當白茶的萎凋葉達到含水量只有百分之十幾的狀態時,就可以進一步乾燥了。
傳統的白茶制茶,基礎工序只有簡樸的兩道,萎凋和乾燥。
不揉捻、不殺青的制茶,能夠最大程度的保留一款茶的內質風味。
不過,白茶看似簡約的制茶過程,其實並不簡單。
更不是一部分朋友認為的那樣,簡單的曬一曬就能喝。
畢竟,隔行如隔山。
如果只簡單的利用溫和日光去曬,那麼茶葉內部的深層次水分,一時間難以烘乾。
而這部分沒徹底烘乾的水汽,一旦遺留了下來,會成為存茶的隱患。
內部沒有烘乾,含水量沒有合格的白茶,經不起長時間的儲存。
哪怕存茶方法再妥當,茶葉內部的多餘水汽,仍會不受控制的逸出。
在水汽由內而外的作用下,一款茶會不受控制的受潮變質。
故而,茶友們在入手春白茶進行儲存和收藏前,需要多留意茶葉的幹度問題。
通過聞茶香,判斷香氣是否馥鬱,乾燥。
或是憑藉的手感,初步感覺一款茶的含水量是否足夠低。
優質的白茶,只有幹度足夠低,摸上去有乾燥粗礪的質感,才是屬於好茶的表現!
《6》
帶著花香的氣息,三月悄然而至。
桃花如期而開,陽春按時而來。
到了三月,不知太姥山上那幾株桃樹和梨樹,有沒有盛開。
是早已經滿樹繁花似錦。
還是由於山上氣溫冷一些,花枝開得數量並不多?
總而之,三月已經來了,氣溫正緩緩的回升。
再過不久,一年一度的春白茶開採,又將開啟。
這真真是,讓人期盼!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