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陳的白茶一定會有藥香嗎?那可未必

2020-12-16 白茶家族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這是茶圈中對白茶的讚美

而有的茶友就納悶了

自己的白茶足足陳了3年

卻沒有出藥香?

這是為什麼呢?

文 | 小白

01

白茶被茶圈裡稱「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一年茶指的是新製作出的新白茶,香氣清新鮮純。

三年藥指的是陳了三四年的白茶,可以稱之為老白茶了。這時候的白茶內部成分緩慢地發生變化,香氣轉陳,有絲絲藥香,醇和甘甜。

七年寶指的是陳了五到七年的老白茶,香氣越來越醇厚,能算得上是個寶了!

品質好的老白茶,香氣層次豐富,香型馥鬱。如常見的老壽眉茶,幹茶時就能聞到溫暖素雅的藥香,低調沉穩。而衝泡過後不僅有藥香,還有高揚的花香。

但有的茶友就感到困惑了,「為什麼我的白茶足足陳了3年,卻沒有藥香呢?」難道不是所有老白茶都會出藥香嗎?

真正品質好的老白茶是一定會出藥香的,而你的老白茶沒有出藥香,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

02

你的白茶陳足3年還出不了藥香,可能是買到了平地茶。

首先,生產平地茶的平地茶園海拔較低,春天溫度高。在這樣的條件下,萬物都蓬勃生長,茶樹也是如此。如此快的生長速度,茶樹內部還未累積充分的芳香物質就發芽了,產出的茶葉香氣自然寡淡。

其次,平地茶園附近沒有高大的樹木遮擋,且雲霧也比較少,導致直射光多,光照強烈,芳香物質容易受損。

接著,平地茶園植被覆蓋少,土壤層薄,微量元素含量少,且排水不好,土壤的通透性不佳,不適合茶葉的生長,芳香物質積累不足。

最後,平地茶園離人類生活區近,受環境汙染影響大,如垃圾、汙水的排放,靠近路邊,茶葉容易吸附汽車尾氣、揚塵等,空氣品質不佳,白茶的品質受到影響,容易出現雜味,影響到清爽的香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意為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會隨之改變。

而白茶也是如此,在這種地方產出的白茶,香氣怎麼能好呢?平地茶即使陳上再多年,也很難出藥香。

03

陳足3年還出不了藥香,可能是買到了工藝不佳的白茶。

白茶不炒不揉,只經歷了簡單、樸素的萎凋和烘乾為主的加工工藝,這樣做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白茶的營養物質,保證其「原生態」。

而萎凋和烘乾不當則會造成白茶的品質不過關。萎凋不是簡單的將剛採摘下來的茶青放在地面上暴曬,而是要及時的攤薄攤晾。為什麼呢?

沒有及時攤薄攤晾,剛採摘下來的茶青水分多,堆積在一起久了,很容易就出現悶臭味。就像把成堆新鮮的蔬菜堆放在一起,第二天後便會生出不新鮮、刺鼻的悶臭味。

同時,茶青剛摘下來後還殘留著陽光的溫度,日光的溫度再加上水分,悶在一起相互作用後,使茶氨酸嚴重流失,清新鮮爽的香氣也漸漸消散,這樣怎麼能製作出品質優良的白茶呢?

除了及時攤薄攤晾,日光萎凋還講究離地70公分,光照不能太強,掌控好風力。如果將茶青直接放在地面上萎凋,則會影響水篩下方的對流,造成上層的茶青水分蒸快,下層的茶青水分蒸發不足,影響整批茶的香氣。

除了萎凋,還有烘乾。烘乾是對萎凋的補充工藝,通過萎凋蒸發的水分還遠遠達不到標準茶葉的乾燥度。這時候就需要烘乾來進一步實現了,烘乾不能是高溫快烘,而應該文火慢烘。

如果採用的是高溫快烘,那很可能把茶葉的葉片烤焦,而中間的芽頭卻還是沒有烘乾透徹,產出的白茶含水量是不過關的,帶著難聞的黴味。

白茶的加工工藝不佳,萎凋不當或烘乾不透徹,都會對白茶的香氣產生影響。這樣的白茶,想要陳出藥香,可真是難上加難啊!

04

陳足了3年還出不了藥香,可能是白茶的儲存方式不當。

之前有位茶友說,「我把白茶放在地下室裡儲存了足足4年,前幾天想取出來品嘗,卻發現不僅沒有聞到藥香,連茶本身的香氣都減弱了。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小白辨認後,肯定了這位茶友買到的白茶產區、工藝都是極佳的,那問題就出在這儲存方式上了。

地下室適合儲存白茶嗎?當然不!地下室雖然溫度較低,是陰涼之地,但空氣不流通,容易有異味,且潮氣較重,這就大大影響了白茶本身的鮮爽香氣。

白茶的儲存必須是在避光、乾燥、無異味的陰涼之處密封保存,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若存放的地方溼度太大,白茶就容易受潮變質,產生黴味;光照太強,在光熱的作用下白茶葉片色素發生分解,不僅使之失去了鮮活的狀態,內在芳香也分解消散了。

白茶容易吸附氣味,存在有異味的地方,不管香味還是臭味統統都被白茶吸收,幹擾了白茶本身的香氣,浪費了這香氣純正濃鬱的好白茶。

密封對白茶同樣重要,如果沒有仔細密封,白茶與空氣長期接觸,空氣中的強氧與白茶發生反應,不僅使白茶香氣減弱、變味,還會使白茶受潮變質。

若將白茶儲存在一個光照強烈、溼度較大、異味重的地方,並且使其長期與空氣接觸。這樣儲存出來的白茶,即使放上10年,也出不了藥香。

05

品質好的老白茶是一定可以出藥香的,若你發現自己家的老白茶明明存夠了年份,卻沒有出藥香。

要當心了!看看你的白茶是不是產區不好的平地茶,或者是加工工藝不當的白茶。若都排除了這些原因,那原因可能是你的白茶儲存不當了。

只有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老白茶,才能陳出藥香。

老白茶的藥香經過時間的沉澱而來,實在難得可貴,所以更需要花心思去好好對待。

如果看完小白的文章後,茶友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那就及時改正過來吧。早發現,早排查,早處理。

小白相信,茶友們只要肯花心思,細心辨別白茶的產區、工藝,經過良好的儲存,大家的老白茶一定會生出令人可喜的藥香。

點擊閱讀原文

一鍵下單「最想念的白茶」

2020高山牡丹王,

產自太姥山高山茶園,

在白毫銀針之後採摘。

2020年,

高山茶園裡三不五時拜訪的低溫天氣,

讓牡丹王擁有了更豐沛的內質,

比去年的牡丹王更驚豔。

肥壯的芽頭,密實的白毫。

偶爾有幾根像是銀針一樣肥碩的茶芽,

讓人驚呼買的真划算。

身為牡丹王,

卻擁有白毫銀針一樣的毫香,

更兼備白牡丹的花香,

梔子、蘭花,

還有山上經常看到的白色野花。

今天,

2020高山牡丹王正式上架!

【2020年7月16日】

白茶家族 堅持原創的白茶自媒體

相關焦點

  • 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是3年、5年,還是10年?答案很意外
    只仿佛,按既定的時間範圍等下去,最終期待的結果就必然會出現。不過將這樣的認知放在茶葉裡,會有很多「不兼容」的地方。比如說,白茶藥香的出現時間。很多茶客覺得,藥香的出場時間都是固定的,等上5年,等上10年,白茶就會陳化出藥香。
  •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被冠以「藥茶」的白茶是涼性的嗎?
    又是一年秋來到,秋季和冬季在茶友們的世界中,似乎是喝白茶的好時候。從白茶被推崇到現在,一直被冠以「藥茶」之名而被人漸漸所知。茶圈裡盛行的關於白茶的那句「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更是讓大家對白茶都報以敬意。
  • 家中存放了三年的綠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還能繼續喝嗎?
    一回在茶聚敘舊時,她聊到一個耐人尋味的事 ——「聽香」。清代時,我國有位姓張的畫師就有詩云:早聽時務晚聽香,鎮日茶瓜習送迎。聽香,難道香氣不是被聞到的嗎?後來聽了朋友的解釋。放在家中存了三年的正山小種紅茶到底還能不能喝?要看具體的存茶情況待定。正山小種作為世界紅茶鼻祖,在茶界以桂圓乾香、松煙香著稱。假如在打開外包裝的罐子時,茶香變寡淡,那證明它的可飲用價值, 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閩北烏龍裡的大紅袍,憑藉獨有的巖骨花香著名,聞名於大江南北。
  • 春白茶和秋白茶,誰更容易生成棗香?五個角度,為你理清棗香困惑
    若是散茶,那生成棗香的機率,比中五百萬大獎還低。問題二:白茶餅和散白茶存久了都會有棗香嗎?白茶餅和散白茶,就像是一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散白茶,就是人的青少年時期。毫香與花香,是一種清新的,清鬱的,鮮嫩的香氣,它大量出現在散白茶身上,也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清淡姿態,出現在白茶餅的身上。藥香,是一種沉鬱的香氣,它會以草藥香的形式,出現在散白茶身上。也會以當歸等根莖類中藥香的形式,出現在白茶餅身上。
  • 從酸味,到梅子香,從大紅袍,到老白茶,說說梅子香的那些謬論們
    《3》在武夷山,有沒有把隔年巖茶當中的酸味,叫做梅子香的說法呢?為此,村姑陳電話採訪了天心村的茶農,小竹林的茶農,以及遷出景區後住在高蘇坂的茶農。分別詢問:武夷山人都喜歡把大紅袍,尤其是陳年大紅袍,叫做梅子香大紅袍嗎?
  • 鑑定做舊老白茶的望聞問切,第一眼,還是要先看它的顏色!
    這茶的顏色,與村姑陳一直標榜的五彩色系,有較大的區別,但湯裡的香氣卻比較接近正常茶的樣子,所以,朋友犯了難,拿不準。確實,老白露、老秋壽眉,應該有花香、藥香和陳香。但是,老秋壽眉卻絕對不應該是這種咖啡色、巧克力色的。那麼,為什麼會有一款老白茶,香氣基本上沒有大問題,而顏色卻與正常老白茶差異很大呢?
  • 別被誤導了,不然會喝不懂白茶
    聽到的人是不是會被這奇葩的想法嚇到? 經過多年實踐,村姑陳已經可以確認,巧克力味,明顯是白茶在儲存過程中,受潮跑氣了才生成的味道,是正常老白茶當中不應該出現的味道。 怎麼可能搖身一變,居然從大反派變身大英雄,成為了高等級老白茶的標誌性香氣了呢?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從原來像蘆葦,像玉米須般的清香,逐漸轉為稻穀香,甘香沉穩,厚重沉鬱。尤其是現在去打開整件2017白毫銀針的外箱,就能感受到這股如秋日暖陽下被曬乾的稻穀、穀物甘香,確實特別。對於白毫銀針頗有代表性的毫香,茶友們可別認錯了,覺得銀針存老後沒有了毫香。
  • 為什麼說三年以上的白茶才算得上是老白茶?
    白茶卻不同,它與生普洱一樣,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經非常難得。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越高,因此老白茶極具收藏價值。那麼幾年的白茶算老白茶?
  • 白茶什麼時候最好喝?了解白茶的蛻變過程,做到喝茶心中有數
    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甚至好多茶友,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喝白茶最好。要小白說,白茶最好的狀態,其實早已有跡可循。小白就分享一二,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別錯過了不同階段的白茶風採哦。02新白茶,鮮爽感最強,花香最豐富!有部分茶友,竟然不知道新白茶是可以喝的。這倒是讓小白大吃一驚,新白茶,它不香嗎?它為什麼不能喝?
  • 紅茶能養胃,那老白茶,熟普呢?六大茶類中,喝哪種茶比較養胃?
    針對朋友的情況,村姑陳給她提出的喝茶建議是適量喝老白茶、紅茶和熟普。《3》和其它茶相比,這三類茶相對更溫和,刺激性弱。老白茶,經歷了至少三年的轉化,茶葉內部的風味物質不斷的陳化。從茶湯的風味上,老白茶的風味以茶香沉鬱,藥香陳香粽葉香等沉穩的香型,聞起來讓人很安心。
  • 答疑解惑,不懂這三十個白茶知識,喝再多白茶也是茶界小白
    準備好了嗎?開始羅列新人30個典型表現。1.白茶,一定是白色的。2.唉,壽眉的葉子,這麼大,也能叫做茶嗎?9.煮老白茶,各種東西加一起,冰糖、雪梨、陳皮、紅棗、稻草,能加的都加10.煮老白茶,一定要煮長一點,慢慢熬才能熬出精華11.泡白茶,不都是要低溫嗎?
  • 又有茶友買到做舊老白茶了?看完這3點,讓你少花冤枉錢
    這塊看起來似煤炭散發著怪味的「茶餅」竟然是10年陳的老白茶?仔細認清才知道原來是頂著老白茶名號實則為做舊茶文 | 小白01小白曾經天真的想過,如果世界上都是優質茶。人人都能品到好茶,不用擔心買到劣質茶。茶友們也不必為壞茶買單。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散茶經過兩年多的陳化,清新爽利,風格明朗歡快,既有新茶的新,又有老茶的老,是一款綜合型的白茶。藥香、花香、陳香、花香等香氣交織。既有清新,又有沉鬱。另一款,是餅茶。餅茶,一改蓬鬆的體態,外形稍稍收斂。同樣,以圓潤的模樣陳化了兩年零四個月,2017五彩貢眉餅茶,香氣更成熟些,餅茶是竹葉香、粽葉香、甜花香。餅茶湯感豐腴,飽滿多汁。散茶餅茶,風華萬千。散茶活潑靈動。餅茶成熟穩重。
  • 白茶的梅子味是異味嗎?
    白茶常見的香氣有毫香、花香、果香等,而老白茶常見香氣有陳香、棗香、藥香等。總的來說,新茶的香氣是清爽的,而老茶的香氣是純正的,不管是新茶還是老茶,它們的香氣是聞著讓人感到舒適的,不會有異樣感覺。除了以上香氣之外,白茶還會產生什麼香氣?
  • 白茶為什麼年代越久遠,越好喝?
    茶友們都知道,白茶年代越久遠,其價格就越貴,放得越久,越好喝,相對於很多綠茶來說,白茶永遠沒有保質期,只要保存得夠好,越來越好喝,這是為什麼呢?俗話說「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說的就是白茶。而通常的老白茶,就是年代久遠的白茶,白茶你放個十幾二十年,茶中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沉澱,香氣成分慢慢揮發,湯色也會越來越紅,茶性也會逐漸由涼轉溫。隨著茶葉的慢慢轉化,茶性也會從新茶的寒性轉化為老茶的溫性,內在物質和口感,湯色也在轉化,越陳口感變化也越豐富。
  • 白茶散茶也會做舊嗎?別驚訝,望、聞、問、切,四步教你找出破綻
    看著這怪異的顏色,那款茶被做舊的嫌疑非常大。於是,金牛座的村姑陳,向茶友告知了結果。那位鄰省的茶友聽了後,連回復的聲音裡都帶著驚訝:白茶散茶也會做舊嗎?於是,會有部分別有用心的人,特意專門做「夾心餅乾」式的茶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茶餅內部大量的摻假、摻次、摻雜,內外不如一,品質十分糟糕。而品質正常的白茶餅,最低的品質要求是表裡如一,茶餅內外用料一致。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再後來,是做白茶時,立夏時分在太姥山半山腰上,看到那漫山遍野怒放的梔子花,單瓣的花,又多了幾分呆頭呆腦,但那濃烈的香氣,一聞再也忘不了。那時才驚覺——原來梔子花開的這樣早。咦,今天村姑陳不分享茶文化?改說花事了?不不不,因看到梔子花,就是看到了好茶啊!梔子花已開,好茶不遠了。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
  • 村姑陳試巖茶、白茶、紅茶時,為什麼首推標準蓋碗?存著三個優勢
    這個名字,可大有來歷。《2》有閒情雅致的古人,會給一年中吹過的風,都起上名字。東風是明庶風,南風叫景風,西風叫閶闔風,北風是廣莫風。東南風的叫清明風,西南風是涼風,東北風叫融風,西北風就是「不周風」。時近農曆歲末,冬意漸濃,氣寒似冰,天寒地凍。冬天,凌冽的西北風,呼嘯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