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到過發酸的白茶嗎?到底是存壞了還是正處於轉化之中?

2020-12-12 茶引力CHAinn

你喝到過發酸的白茶嗎?

前兩年因為搬家,把再往前一兩年買的白茶落在了朋友家裡,為了省點兒地方,一直就擱朋友家裡了。

正好今年朋友打算買點白茶送人,我就讓她把我之前落那兒的白茶翻出來,想著這又過了兩年,加起來也存放了4年有餘,應該轉化得不錯了。

正期待著這份時間的驚喜,沒想到朋友試了卻說有股酸味,也不知道正不正常,還能不能喝。

白茶發酸正常嗎?

其實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有酸味的白茶。

鮮爽、回味清甜、毫香濃鬱、棗香、藥香,我們通常會用這些美好的詞來形容好的白茶應該具有的滋味,從來不會用到酸這個詞。

就像食物發酸就會讓人聯想到變質一樣,一提到茶湯有酸味,大家第一反應就會和變質、劣質聯繫到一起。

在大多數人看來,白茶發酸主要是兩個原因產生:工藝不到位、保存不當。

茶葉的含水量對於白茶的陳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藝白茶工藝當中的萎凋和乾燥都是使鮮葉失水的過程,最終使茶葉達到一個合適的乾燥度。

但是茶葉含水量如果太低,遠低於標準含水量,茶葉在保存時會非常容易被壓碎;如果含水量超過了標準水平,那麼就不利於茶葉的長期存放,很容易在存放過程中過快陳化、使微生物容易繁殖,茶葉發酵,從而產生酸味。

這就是為什麼酸味容易在全發酵的紅茶當中出現,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如果發酵工藝不到位,就容易產生酸味。

說回白茶,白茶經過萎凋、乾燥之後,標準的含水率應控制在7%左右,長期保存還要更低,最多不能超過8.5%。

如果茶葉在加工過程中,萎凋走水過快、茶葉乾燥程度不夠,那麼無論後期三層存放還是幾層包裝,茶葉內部本身蘊含的水分都會往周遭環境中緩慢釋放,從而使茶葉在一個密閉的環境當中發黴、發酸甚至發餿,這樣的白茶使完全不能喝的。

存儲如果一款白茶工藝品質都到位,存放兩三年之後還是發酸,那就是存儲不當。

因為白茶有越陳越香的價值,所以很多愛茶人士也加入了存茶大軍當中,但是家庭存茶很容易存壞了。

白茶的正確存儲方式應該是密封,然後存放於45%空氣溼度的環境當中

但是畢竟不是專業的存茶倉庫,很難做到控溫控溼。尤其是在空氣溼度大的南方,再加上密封性不足的話,會讓環境中的水汽混入茶葉當中使茶葉受潮,從而引起變質、茶湯發酸。

白茶有酸味,是因為正處於轉化階段?

大家普遍都認為白茶出現發酸的現象就是變質不能喝了,要麼是加工工藝的問題,要麼是沒有存放好。但是關於白茶發酸其實還有一些爭議。

有一種觀點認為:

茶葉當中本身含有有機酸,因為所佔比例不大,通常不會在茶湯中表現出來,但是隨著陳化時間的增加,通常是存放了三四年時間的時候,茶葉中的物質含量比例會發生變化,當中會出現酸味突出的階段,是正常現象;後期酸味也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漸漸消退。

關於這個觀點,我一開始是持懷疑態度,並不認可。

但是隨著查閱資料發現:茶葉當中的有機酸含量約佔茶葉乾重的3%左右,的確不高。有機酸是茶葉滋味和香氣物質之一,本身是沒有香氣的,經過氧化之後才會轉化為香氣成分。

另外,據研究表明:有機酸的含量隨著鮮嫩嫩度的下降而減少,也就是原料越嫩、有機酸含量越高;

不同的茶樹品種,有機酸含量也不同,福鼎種的含量最低;而在不同茶類之間,則紅茶含量最高。

所以相對其它茶類來說,白茶的有機酸含量應該是相對較低的,但是還是不能排除這個可能的。

好茶葉的口感講究的是協調,如果說「酸甜苦辣鹹「是人生五味,那麼「酸、甜、苦、澀、香、甘、滑」就是茶的七味,只要協調得當、喝起來可口,那麼就是好茶。

發酸的白茶,到底扔還是不扔?

既然白茶發酸有可能是正處於陳化的某個階段,那還要不要扔呢?

雖然說我也贊同茶葉當中會有酸味的存在,但並不意味著茶葉出現酸味了就當正常現象。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判斷酸的程度。

如果茶葉有黴變的現象,茶湯酸味明顯,那肯定是變質了,即使再貴也一個字:扔。不要再想挽救的措施了,就算再拿去乾燥,茶湯也會變得非常淡薄,沒有繼續存儲下去的意義。

如果只是有些輕微的酸味,檢查茶葉沒有黴變,茶葉內部環境也沒有受潮,那麼不妨在保證做好正確存放的條件下再放一兩年,到時候再拿出來喝喝看,看看到底會不會給你一份陳香四溢的老白茶。

存茶的一些小建議:

好的品質:儘量挑選品質有保障、加工工藝到位的白茶,這才是轉化的基礎。近年來市面上流行新工藝白茶,會在萎凋之後加入輕微的揉捻,這種白茶也可以保存,但是存儲價值不及傳統白茶。

存儲得當:用鋁箔袋裝茶,密封,用塑膠袋裝好放入紙箱之中,採用三層存放的方式。家中沒有專業倉庫環境,建議將茶葉放在書房的架子上,最好不要直接放在地上或窗戶邊。

相關焦點

  • 大紅袍存冰箱,紅茶放5年,白茶普洱隨便存,別存壞了好茶才後悔
    不少人會選擇在家中,備下一點茶,放著慢慢喝。這些短時間內,根本沒辦法喝完的茶。該如此妥當保存?能存多久?顯然成了頭疼的問題。之前還有外地茶友問,「收到一盒別人送的大紅袍,該放冷藏還是冷凍?」久存之後,香氣變淡,鮮味下降。喝起來,風味體驗反而不美。紅茶的可保存時間,雖比綠茶要略久,可以存放2-3年左右。但如果你買到的是用密封袋成斤裝的口糧級紅茶,那麼推薦是儘早飲用為好。
  • 茶界「大師」胡言亂語錄,兩三年左右的白茶,都會轉化出酸味?
    再繼續存下去,就會是特別甘甜的味道。不信你們再喝一喝茶,看看這酸味是不是就藏在茶湯裡,聞起來沒什麼酸。」聽了這番引導後,朋友當場覺得古怪,但又好像有幾分道理。最後他帶著疑惑過來找我們,李麻花直接「嘲笑」了他,你被騙了。
  • 什麼是白茶的梅子味,是一開始就有,還是喝到後面才有?
    像是酒,如果發了酸,那就說明這酒,做壞了。或者是跑氣,或者是過度發酵,或者是溫度太高所致。這樣的酒,就要扔掉了。白茶也一樣,如果白茶裡出現了酸味,那說明這款白茶,就存壞了,不能再喝了。是生病了的白茶。不能再喝。《5》存壞的白茶,有酸梅味。那麼,這股酸梅味是衝泡時一開始就有,還是喝到後面才有的?這要區分情況 。
  • 家中存放了三年的綠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還能繼續喝嗎?
    一回在茶聚敘舊時,她聊到一個耐人尋味的事 ——「聽香」。清代時,我國有位姓張的畫師就有詩云:早聽時務晚聽香,鎮日茶瓜習送迎。聽香,難道香氣不是被聞到的嗎?後來聽了朋友的解釋。放在家中存了三年的正山小種紅茶到底還能不能喝?要看具體的存茶情況待定。正山小種作為世界紅茶鼻祖,在茶界以桂圓乾香、松煙香著稱。假如在打開外包裝的罐子時,茶香變寡淡,那證明它的可飲用價值, 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閩北烏龍裡的大紅袍,憑藉獨有的巖骨花香著名,聞名於大江南北。
  • 別被誤導了,不然會喝不懂白茶
    古人存壞了水果遂發明了酒、米酒釀酸了就發明了食醋。 村姑陳在不敢苟同的同時,還分外佩服這些大開的腦洞。 可以為自己不小心存壞了又捨不得扔掉的老白茶,想出如此具有商業價值的名字來。 就像李麻花明明是嘴上沒把門,偏愛說自己「酷愛分享」一樣。
  • 白茶只是工藝?這4句糊弄人的白茶經典語錄,看看你有沒有中過招
    看到這樣的言論,只想說,請問,存壞了你賠嗎?存白茶定期通風簡直是在毀茶啊。各位茶友,知道白茶最怕的是什麼嗎?那就是水汽。當白茶茶青從茶樹上採摘下來後,是要趕走水分的,最後當茶葉的含水量低於8.5%才行。做成成品茶後,就需要密封避光防潮地儲存起來,唯有這樣才可以保證茶葉的品質不受影響。
  • 白茶要存多久才能出藥香?是3年、5年,還是10年?答案很意外
    那也沒有關係,買上一罐某吉的涼茶,聞一聞,喝一喝。那些三花兩草的配方草藥香,便能讓你直觀的代入想像。《3》老白茶的藥香,又是什麼?很多喝了一兩年白茶的茶客,只要買到品質好一些的茶,那麼大概率上你已經和白茶裡的藥香,打過了很多回照面。只是,沒能及時分辨出來而已。白茶的藥香,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香。使用蓋碗衝泡白茶時,注入沸水,快速出湯。
  • 煮白茶喝起來苦澀,你知道為什麼嗎?
    老白正在煮白茶,趕緊走上前去討一杯喝,暖暖身子。山裡的清晨還是有些冷的,晨風一吹,雞皮疙瘩都一身。看著茶壺裡翻滾著的老白茶,想著要不今日就和茶友們說說煮白茶的那些事吧!蓋碗衝泡,能夠體會每一衝的滋味,但煮白茶更能將白茶的豐富滋味浸入水中,更加沉穩渾厚。蓋碗衝泡過幾衝後,還可以煮衝泡後的葉底。將葉底煮來喝,真真就是完全不給內質物逃跑的機會,將白茶的內質物做到不浪費,這樣也是對一款好茶最大的尊重了。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
  • 白茶為什麼年代越久遠,越好喝?
    茶友們都知道,白茶年代越久遠,其價格就越貴,放得越久,越好喝,相對於很多綠茶來說,白茶永遠沒有保質期,只要保存得夠好,越來越好喝,這是為什麼呢?俗話說「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說的就是白茶。而通常的老白茶,就是年代久遠的白茶,白茶你放個十幾二十年,茶中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沉澱,香氣成分慢慢揮發,湯色也會越來越紅,茶性也會逐漸由涼轉溫。隨著茶葉的慢慢轉化,茶性也會從新茶的寒性轉化為老茶的溫性,內在物質和口感,湯色也在轉化,越陳口感變化也越豐富。
  • 從酸味,到梅子香,從大紅袍,到老白茶,說說梅子香的那些謬論們
    那麼,這股「酸味」到底是不是酸味,它的認定,就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這是可以明確定性的,發酸就是溼度過高,存壞了。生成了酸味,這巖茶茶暫時就不建議喝了,臨界返青了,要重新焙火了。答案A:沒存好,水分過高了,就發酸了。答案B:陳放的時間長了,就容易生成酸味。答案C:應該是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的。繼續問:你喜歡在陳年大紅袍前面加上「梅子香」三個字嗎?
  • 胃不好的人,是不是只能喝紅茶、巖茶、熟普?那老白茶還能喝嗎?
    是以,胃不好的朋友,不推薦喝綠茶,建議選發酵程度高的紅茶、熟普為宜!《3》胃不好的人,適合喝老白茶嗎?當然適合。雖然從發酵程度看,白茶的發酵程度不高。傳統白茶的加工,基礎工序只有萎凋、乾燥等。由於沒有經過殺青,所以鮮葉內的活性物質保留較完整,茶葉內部的滋味物質可以在後期通過酶促氧化的影響,從而不斷的發生轉化 。換言之,白茶在制茶加工的過程內,發酵程度並不高。
  • 答疑解惑,不懂這三十個白茶知識,喝再多白茶也是茶界小白
    這個故事,和我們喝白茶,也特別像。開頭,總是特別美好,但結果是——喝了半年白茶,你還在新人階段!這個結果,是不是很難接受?《2》你還別說,這種新人的表現,還具有普遍性。8.白毫銀針,不管新茶還是老茶,都可以煮著喝。
  • 白茶什麼時候最好喝?了解白茶的蛻變過程,做到喝茶心中有數
    白茶什麼時候最好喝?剛做好?存三年?存十年?不同階段的白茶,其實各有風採!02新白茶,鮮爽感最強,花香最豐富!有部分茶友,竟然不知道新白茶是可以喝的。這倒是讓小白大吃一驚,新白茶,它不香嗎?它為什麼不能喝?
  • 「冬喝紅,春喝白」,春天喝白茶的好處你都了解麼?
    而平日裡的茶品,可以喝些性價比高的白茶口糧茶,例如2017年的老壽眉,三年轉化可做藥用,茶青選自海拔700米以上的管陽高山茶園,口感細膩、稠滑,經時間陳化,茶性溫和,每一杯都暗藏歲月獨有的香與甘。俗語云:「冬喝紅,春喝白。」這裡的「紅」與「白」指的自然是紅茶與白茶。
  • 不管是新茶客,還是老茶友,說到煮老白茶,都會問到這幾個問題
    但是,真正能代表春天的,還是那不起眼的灌木叢中,忽然接二連三地冒出花兒來。不到春季,你簡直難以分辨出,這叢灌木,居然是杜鵑花。且統一綠色的葉,你根本猜不到未來它開出的花,是白的,還是紅的。這是不是一種驚喜呢?
  • 存白茶沒用對容器,一不小心就毀了,木箱,紫砂罐,鐵罐你選誰?
    不乏有人終成眷屬,存出了好茶;但也有人因為疏忽,將白茶存壞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選好存茶的容器。平日裡聽大家提起最多的,便是木箱,紫砂罐以及鐵罐這三種容器。那麼,想要存出優質老白茶,更適合用哪種呢?《2》木箱適合存白茶嗎?答案是,不適合。在今年國慶前,有位茶友問,「你們家有沒有木箱包裝,好看點的,我用來送禮。」但很遺憾,沒有。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茶葉如果過了保質期,但沒有發黴,還可以喝嗎?」按他的描述看,那包過期的鐵羅漢,勉強還能喝。但從口感和風味上看,肯定會有所下降,滋味受損。大多數時候,茶友們喝一泡茶,在意的是它的飲用價值。至於說到白茶,黑茶,普洱茶等,茶葉的包裝基本上標註「適當條件下可以長期保存」的字樣。提到這,不得不提一點。當我們討論茶葉的保質期時,少不了提到存茶前提。不然,脫離儲存條件去談食品的保質期,完全就是耍流氓。
  • 白茶的梅子味是異味嗎?
    白茶常見的香氣有毫香、花香、果香等,而老白茶常見香氣有陳香、棗香、藥香等。總的來說,新茶的香氣是清爽的,而老茶的香氣是純正的,不管是新茶還是老茶,它們的香氣是聞著讓人感到舒適的,不會有異樣感覺。除了以上香氣之外,白茶還會產生什麼香氣?
  • 幾十塊錢一餅的老白茶,連茶商自己都不喝,你還敢買嗎?
    茶友們不要擔心下雨天我們倉庫裡的白茶會受潮哦,小白家的設備是非常完備的,保證送到大家手裡的時候還是最好的狀態。邊喝茶呢,手機就收到了一條新消息,「哪裡可以買到好的老白茶?」小白建議這位茶友可以到商城裡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