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非常注重修族譜、家譜,為何有些現代人都不修了?

2020-12-18 點趣音樂

雖然現在社會發展後,宗親之間不如從前那般親密了,有人認為現代對都不重視修家譜了,其實也不盡然,有些地方依然還能重視家譜與宗祠的,至於不具備家譜的人,一般不外呼以下幾個原因:

現代的年輕人更追求當下的自我生活,除了祖父母及父母親以外,對於上幾輩的認同感普通很低,特別是90與00後,對於家譜修繕更是沒有什麼興趣,這也是導致修家譜的人越來越少了。

第二點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都不斷地融入其它的城市,這也導致宗族關係變淡,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親密的宗親也慢慢地淡漠了,在異鄉出生成長的孩子,對於故土缺乏親情的牽絆。

三是現代人更加理智,注重眼前子孫的福報,對於形式上文字的記載反而不那麼注重。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生,各方面壓力都很大,著眼解決眼前的生活,才是實際的想法,家譜的記載,對百年之後的孫子,也不過一張記著名字的紙張而已。

第四個原因是,現代人不像從前那麼樣重男輕女,很多人的後代是女孩,甚至有些是獨生女,因此也沒有男丁繼續續家譜,這個現象在當今社會相當普遍。

那麼家譜究竟有沒有承載下去的必要呢?其實是有的,它的存在可以讓後代孫子清楚自己來源何處,家譜裡記載的歷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給後人提供一些歷史發展脈絡的佐證。

家譜在某種承諾是一個家族、一個村莊精神的傳承,更是中華民國獨有的人文傳統,如果不是情況特殊,身為中國人給自己的家庭修一本家譜是一件能讓後代受益無比的功德事件,家譜不單單只是一種冷冰冰的記載,而一個家庭血脈的傳承,您同意繼續修家譜嗎?

相關焦點

  • 續修家譜的序言怎麼寫?
    續修家譜是傳承族根文化的重要家史記載。今天,我們續修家譜就是為了追思往昔、尋宗問祖,凝聚血脈傳承;譜寫家史,紀念祖先,昭示家興旺族,展望未來。也就是不忘根本,子孫永繼,後繼有人,興旺發達。 所以,續譜載家的史記,續譜應當前有序,後有記。 序言寫在在前面。
  • 沛縣孫氏迎風破浪修家譜
    這部老譜雖然遺失了,但孫姓北支人把這部族譜的撰修稱作「創修」。沛縣東南部以孫大莊、孫橋為中心的兩支孫氏始修家譜是在「民國十二年」,即1923年。這一部家譜名為「彭城孫氏族譜」,共有7卷,外加一部「補遺」,現在至少還有一套保存完好,能夠見到它的全貌,卷首有「江寧優貢生教職用兼襲雲騎尉鄧熙之」作的序。
  • 名門修譜:家譜為什麼要定60年一修?
    修家譜、修族譜為什麼要定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呢?為什麼不是其他的年份?其實對於家譜有研究的人,對於這個時間段的選擇,其實還蠻有講究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家譜60年一大修的時間來由。當然,除了以上古人留下來有據可循的時間節點外,家族人口的延續,60年也正好是一個關鍵時期。按照最常見的時間案例來計算,60年差不多也正好是三代人年齡。在這個時間段續修家譜是最合適不過的。就拿自己為例,自己往上數三代人的信息,應該都還是比較清楚的,除了三代外,再要往上追溯祖宗的信息,對於後人來說,難度就是相當的大了。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網際網路家譜「亂世藏黃金,盛世修族譜」,在國家大力推動民族自信,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下,興修家譜,把傳統家譜數位化也成為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的一種趨勢。近幾年隨時網際網路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網際網路家譜也越來越普及,並且受到很多宗親家族的關注。網際網路家譜,一改傳統家譜繁瑣的流程,一臺手機就能輕鬆地查譜、看譜、修譜,用碎片化的時間修譜,大大節省了傳統修譜所需花費的人工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網絡的支持,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真正的實現姓氏通譜的理想。
  • 大校阿里堅:修族譜,傳家風
    從金山銀水的阿爾泰山走來,30年戎馬生涯鑄就新家風;23年心願變為現實,修家譜只為明史育人、傳承家風……這是曾任新疆邊防總隊副總隊長的阿里堅•克裡木大校人生經歷、家庭狀況的濃縮。現在,阿里堅正在修祖譜,期望將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
  • 即墨江氏族譜六次續修 為修族譜赴發祥地尋根
    江氏族譜耗時三年才完成續修,第一批印製了兩千冊。 從上到下依次為嘉慶版、光緒版、民國版、新版。     在即墨流傳著「一門三進士」的佳話,而這三進士正是出自即墨江氏一族的祖孫三代。據《即墨江氏族譜》記載,即墨江氏本姓嬴,後改姓江,為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元末遷居即墨東關成為當地望族。
  • 聚館劉氏 電子族譜系統
    聚館劉氏 電子族譜系統 族譜又稱家譜、宗譜,記錄著一個家族的來源與變遷,是一個家族的血脈史,族譜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
  • 名門修譜:無經費、無舊譜、無人才,這樣的家族,家譜如何修?
    其中,家譜記載了血、婚親家族長期發展變化的史實,也匯聚了家族在發展繁衍中的歷史、經驗、技術和文化,其中所蘊含和呈現的史實資料,足以給後人以經驗的借鑑、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感召與鼓舞。因此一本完整的家譜,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強大的家族缺了家譜,總會顯得不那麼完整。
  • 名門修譜: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
    傳統修譜 很多人認為,修家譜是有錢人家才會做的事。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家譜,並不能成為一個家族是否富有的評判標準,家譜的本質仍是生命之鏈的接續。
  • 慢讀丨海南這一家子族譜續修了800年,從未間斷
    「1998年在臨高依古村的謝四公學堂舉行了鄭重的開箱儀式,在各位宗親的見證下,我們將存放族譜的鐵箱鎖頭鋸掉,開箱打開一看,雖然經過20多年,但裡面一切完好無損。鐵箱裡面,族譜上下,都鋪著曬乾的菸葉防潮防蟲,使得族譜安然無恙。」謝越榮說。承前為啟後,念祖為勵孫。
  • 「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清末民初家族的一件大事
    文|李崇寒家譜有「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之說,有時過了二三十年,哪一族第二次重修時,歲數大的老譜匠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工作,對每一個宗族來說,新譜告成是一件大事,要舉行祭譜儀式,甚至還要演戲慶祝。直到21世紀,民間編印家譜傳統依舊存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瑞安東源譜匠不僅在本地、本縣替他人印製族譜,而且經常應邀帶著全套活字和印刷工具出省做譜。
  • 名門修譜:無經費的家族,家譜如何修?(中篇)
    ,是導致很多人不願意修譜,或者不主動修譜的原因。家譜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我們不能夠因為缺少舊譜,就不修譜。祠堂其實除了沒舊譜,不修譜外。沒經費不修譜,也是很多家族不願意修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前,有些的家族的祠堂有公產,大祠堂幾百畝幾千畝,小祠堂十幾畝幾十畝,收入用之於修祠、修譜、祭祀、掃墓、助學、濟貧。有的祠堂創造的經費過於豐富,甚至可以辦義渡、義塾、修橋、鋪路等慈善公益事業。在那種情況下,一個祠堂的收入就足夠支撐一個家族修譜的全部費用。
  • 丹陽80後、90後開始參與修宗譜了!2500年的家族史能找回多少?
    冊塘戎氏已成立續修宗譜立理事會當天上午十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為了續修宗譜,冊塘戎氏族人還成立了續修宗譜理事會。冊塘村老一輩村民戎天林告訴記者,因為戎氏祠堂早已不在,因此大家只得集中在戎氏宗親委員會會長戎衛國的老宅商議。按照一般的習俗,宗譜應該30年一修,早年間,就有戎氏前輩戎程曾提出要續修戎氏家譜,但由於各種原因,此事一直耽擱至今。
  • 蔣姓宗親,您的家譜都在這裡!蔣氏族譜目錄大全
    摘要】參見清蔣廷瓚修《丹徒蔣氏宗譜》條目。>【摘要】參見清蔣廷瓚修《丹徒蔣氏宗譜》條目。【題名】三徑蔣氏家譜: [遂安]【作者】 [作者不詳]【版本】清, 藍格鈔本【居地】浙江, 淳安, 遂安【先祖/名人】始遷祖:[宋]蔣俊 【摘要】參見清蔣斯榮修《三徑蔣氏家譜》條目。
  • 族譜,家族發展變遷的見證,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
    族譜,由於種族遷徙或者是戰亂波及,在現如今很多地方其實已經見不到了,我們在各種因素的變化之中漸漸變得複雜,一村一姓,宗祠家法都很少見到了,但是,我們也應該了解到這些關於家族的印記。族譜,不僅僅是記載了家庭成員的分布情況和家庭關係,有的時候它也關乎著歷史與人文的延續。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張三死了,那看看他兒子是誰把,把家譜拿出來,讓他世襲他父親的爵位,繼續當本朝的官吧。所以此時,家譜開始和仕途有所勾連了。一旦涉及到錢權,人們總是很熱衷的,古人也不例外。一旦家譜多了政治色彩,那他的地位必將穩步攀升。相傳為荀子編修的《春秋公子血脈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譜」為名的宗族史籍,其「血脈」二字,形象地揭示了家譜作為血緣系譜的特點。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世界上最長的家譜:記錄至今90代2700多年,比孔子家譜早160多年
    《展氏族譜》是山東萊蕪的柳下惠80世孫展光瑞先生和柳下惠後裔柳明瑞先生所提供,資料非常珍貴。有民國5年的平陰共和石印局石印本和1985年的重修本。譜系從柳下惠至今一代不缺,非常完整,已接近90代。該族系一直追溯到黃帝,單從柳下惠算起,該家譜也比近年媒體報導的世界上最長的孔子家譜要早160多年。根據該族譜記載,始修譜系的是柳下惠8代孫展邁。
  • 【艾氏族譜】 喻東埠溪艾氏三修族譜流源
    穎公後世第三十八世孫 艾力群 喻東埠溪艾氏三修族譜流源 且夫粵稽上古殷末鼻祖子牙,避紂隱於海濱,文王訪霸王輔,如有聖人適周,號稱曰太公望、尊拜太師尚父,博聞善謀霸業、兵權奇計傾商,封齊建國屏周,奉祀杖鉞專徵,因俗簡禮修政,累世受爵賢良。 齊國兵甲敵於秦楚,貨財通於魯衛,自莊僖桓公霸業後,國勢趨衰,篡奪相仍,宋晉交伐,君臣奔走道路,朝晉暮楚,殆無寧歲。
  • 修故宮的人怎麼把故宮修歪了?專家:古人測量技術水平沒問題
    而所說的「歪」指的是故宮中心的中軸線與地球的子午線不重合,地球的子午線有無數條,但每一條都是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線」,這個線是抽象的。換句容易理解的話說,題目指的「修歪」,意思就是故宮不是「正南正北」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