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020-12-18 中國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是將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評價體系的具體措施,更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優質生態產品持續供給的制度保障。

  生態產品是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不僅包括糧食、肉、魚等食物,水資源、木材、生態能源等物質產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洪水調蓄、汙染物淨化等生態調節服務產品,以及景觀美學價值、生態旅遊、精神健康與生態文化產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是指運用生態經濟學方法,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及其蘊含的經濟價值。

  生態產品總值,又稱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EP, Gross Ecosystem Product),指一定區域或城市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產品的價值,通常按年度進行核算。開展GEP核算的目的是科學認識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的貢獻,定量揭示綠水青山的價值與生態效益,有助於揭示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衡量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狀態,還可為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提供基礎。

  為了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廣東省深圳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GEP核算機制,開展將GEP核算結果應用於發展規劃、部門考核、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部署以及綜合決策試點示範。在試點基礎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統計局、市發改委等部門,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技術單位的支持下,制訂了我國第一個城市GEP核算技術標準,啟用了我國第一個在線GEP自動計算平臺,為全國高度城市化地區的生態管理探索了新的機制。

  深圳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的正式實施,配合已發布深圳城市GEP核算技術標準與深圳在線GEP自動計算平臺,標誌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統計制度基本形成,為GEP核算結果「進規劃、進考核、進項目、進決策」奠定了基礎。

  核算理念先進,引領GEP核算方法與技術發展

  深圳GEP核算指標體系與方法,充分借鑑了國內外自然資本與生態系統服務最新成果。自2018年起,多次舉行GEP核算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其中,高水平國際研討會兩次,包括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華盛頓大學、美國卡裡生態系統研究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和教授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齊聚深圳,為深圳GEP核算建言獻策,提高核算理論和技術的先進性。深圳GEP核算方案為國家GEP標準的編制提供實踐基礎,還為聯合國統計署環境經濟核算部門編制生態系統核算技術規範與應用提供了經驗。深圳的GEP核算工作走在世界前列,為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為了增強GEP核算的可操作性和在城市生態管理中的實用性,先後組織了十餘次本地部門座談會,向相關部門發文徵求意見,以及全網公示徵求意見。最終,核算方案吸納了來自水務、規劃、自然資源、文旅等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建議,提高了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全新的城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體系

  明確並堅持GEP核算服務與促進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生態管理的主線,在全國率先建立包括「GEP核算技術規範」、「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GEP核算自動化平臺」與「GEP應用體系」4項內容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體系,為GEP核算的全面實施與應用搭建制度框架。

  圍繞增加深圳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促進人居環境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建立了包括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汙染物淨化、海岸帶防護、生態休閒、自然景觀價值等具有深圳特點生態產品的目錄,編制了深圳GEP核算統計報表。報表共有48張表單、200餘項數據,涉及14個部門,還規範了報表核算數據來源、調查頻度及報送要求,確保了核算數據準確性和來源的穩定性,為深圳市GEP常態化核算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GEP核算統計報表也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部門在生態保護修復中的責任,為促進深圳各部門形成合力,增強生態產品的供給提供了科學導向。

  方便快捷的GEP智能化核算平臺

  2020年8月,深圳市GEP自動化核算平臺正式上線,也是我國第一個在線GEP核算系統。系統包括部門數據報送、核算數據入庫、一鍵自動計算、計算進度監控、結果展示分析等功能。目前,系統已經上線使用,直接服務於2019年深圳GEP核算工作,並計劃接入深圳智慧環保政務系統。

  深圳GEP自動化核算平臺緊貼應用需求。一是對接統計報表制度需要,實現在線統計數據抄報和數據檢查;二是對接定期核算需要,實現在線自動化計算;三是對接GEP考核需要,能夠生成防篡改核算報告;四是對接建設項目生態評價需要,能夠實時對任意範圍圈圖核算。

  創新城市生態管理現代化機制

  深圳GEP核算以服務城市生態管理為導向,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提出了「四進」應用思路。一是「進監測」,將GEP各項指標納入生態環境常規監測體系中,最大限度利用現有各部門監測能力,保障價值核算工作的嚴謹性和準確性;二是「進規劃」,將GEP提升任務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規劃等重要規劃;三是「進考核」,將GEP 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推動GDP、GEP「雙考核、雙提升」;四是「進決策」,將GEP影響作為重要評估指標納入重大項目的決策過程,並在城市建設和項目管理中強化GEP提升要求。

  建立深圳GEP核算制度是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在深圳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這一要求的具體措施,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任務。同時,也可以為探索城市生態管理現代化,促進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貢獻深圳經驗。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目標,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
  • 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屏障,將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表徵之一就是實現包括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內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有定型、成熟、有效的生態文明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科學、持續運轉,提升國家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有助於推進生態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文轉自【光明網】;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桑科溼地景觀。新華社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 雲南: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在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一個個推進綠色發展、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守好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十四五」時期,重慶應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重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強調,要著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新華社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本刊採訪了四位專家學者,請他們從不同角度暢談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學習體會。
  • 專家熱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經驗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專家指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一項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操作性強的系統工程。
  •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年08月14日 10: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麗萍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生態產品的生產及為人類提供服務,首先受自然規律支配。  (二)生態產品的社會和經濟屬性——自然生產與社會生產共同產出的產品  自然環境是天然存在的,由各種自然要素構成。自然環境是人類起源、存在與發展的空間,人類文明就是依靠對自然要素的開發利用才得以存在和發展的。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⑩ 2020-12-21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 2020-12-21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天,與您一起學習該書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九大以來關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4篇重要文章:建設好生態文明,首要的是準確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是核心,也是根本。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不能與自然相對立,不能妄圖去統治、徵服自然,而要與之和諧共處。關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南?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此,我省首先應加快出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和技術準則,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以界定「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價值」「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核心概念和範疇,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原則、標準以及流程等,從而解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概念不清晰、邊界不明確、核算思路不統一等問題;二是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統計報表制度,規範核算數據來源、調查頻率及報送要求,確保核算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為生態產品價值常態化核算提供制度保障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鍵找尋市場化、可持續的價值實現之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導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霍中和在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發布了《企業視角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成果。他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關鍵是尋找市場化、可持續的價值實現之路。
  • 十九屆五中全會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高質量發展是要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發展。《建議》提出,要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建立『三線一單』空間管控體系,分區分類設置環境準入條件,能夠為各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布局、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提供指導,為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審批提供依據,為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等提供空間管控基礎。」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認為。
  • 世界地球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發展成新動能、新引擎
    天地之美、四時之序、自然之物,如同多彩的萬花筒,一幅生態優美的亮麗畫卷徐徐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總書記闡發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思想,對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基本遵循。
  •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此時人類開始覺醒並修復自然,治理汙染,重新發現自然的美麗;在生態文明階段,人類開始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進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人與自然的關係才真正實現和諧共生,自然生態的美麗與人類社會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交相輝映。  我們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
  • 福田建設城市中心生態高地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向標和睛雨表,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情況。深圳市福田區作為現代化中心城區,可謂是「寸土寸金」。福田區自然生態資源究竟有多豐富?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福田管理局已完成對福田區GEP測算,構建了符合福田區特色的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
  • 馬珺委員:新冠疫情呼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自覺
    來源:經濟日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國政協委員馬珺認為,新冠疫情呼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自覺。馬珺認為,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應當痛定思痛,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理念,以加強意識引領為先導,以增強情感共鳴為紐帶,以倡導生態行為為發端,以維護生態法制為責任,管理好環境和生態系統一是加強意識引領,建立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要引領尊重自然、珍惜資源的生態意識,明確對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