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正義牌坊「正義」名稱的由來有多少人知道?
(圖/文:王中華 雲南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研究會 會長)
坐落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鬧市中,五華山下南端,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向南大約600米處,在人民中路與正義路交叉口,有一個氣勢恢宏的復古牌坊,融入了現代化的燈光亮化元素,古香古色,宏偉偉岸!該牌坊與老昆明文廟欞星門相距200多米,極具文化和人文歷史感!
歷史上的老昆明的正義路早已存在,並沒有牌坊;五華山也歷史悠久,今天的人民中路在古時叫長春路,老昆明最古老的牌坊當屬金馬坊和碧雞坊。昆明金碧路上的金馬坊與碧雞坊,據說設計神秘,六十年出現一次雙影交錯的現象,幾乎成了老昆明的象徵和鎮城之寶,視為昆明的"凱旋門"。昆明三市街口也有一座牌坊叫「忠愛」,忠愛坊建於元代,是人們為了紀念鹹陽王平章政事賽典赤·瞻思丁的功德而建。之所以取名忠愛坊是緣於塞典赤在滇時,體貼民情,造福於民。謂其"忠於君而愛於民"。從古時的金馬坊與碧雞坊,到忠愛坊,再到今天的正義牌坊,從而形成了昆明的四大牌坊!
剛剛講過,歷史上的老昆明並沒有正義牌坊,只有正義路,那麼,正義牌坊和「正義」名稱到底怎麼來的呢?
正義牌坊始建於2001年底,建成於2002年,既是文化氛圍需要,也是老昆明厚重文化歷史襯託和彰顯,也是景點搭配,同時也是昆明當年的燈光亮化工程的典型項目代表之一,該工程完工後,經驗收合格,氣勢恢宏,仿佛進入古時的老昆明人文街景。那時,該牌坊並沒有名字,相關領導及專家們也在思考,只有牌坊沒有名字似乎不夠妥當和嚴謹,於是,大家都在想著給這個雄偉的牌坊起個名字,並且一定是一個好名字才能匹配這個位置的牌坊。那麼,要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呢?大家開始構思和醞釀,開始產生了幾個名字供領導們和專家選用,但是,經過幾輪研討,並不滿意,都否定了;於是,有人提出向廣大市民徵集好名字,然後就開始在各報端媒體刊出徵集好名字宣傳,三個月後,一些熱心市民積極參與,提交了好幾個名稱備選,又經過幾輪研討和篩選,最終,大家決定採納「正義」一名最為最為貼切符合。
「正義」牌坊名稱提案提交者王中華同志,也就是本文作者,接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秘書處嚴洪剛老師通知,前往市政府匯報和陳述「正義」名稱的構思和理由,領導們和專家聽取匯報再次研討,決定採納並使用「正義」一名,擇日,王中華同志又被請到昆明市人民政府,進行了小規模儀式並辦法了《榮譽證書》,從此,昆明市的第四牌坊「正義」牌坊正式誕生了。
「正義」牌坊目的就是傳播社會正能量,伸張正義於天下,弘揚正大光明、凜然大義的精神。從老昆明歷史來看,近日樓屬於昆明中心,歷史厚重,從近日樓一路向北,就看到了金馬坊和碧雞坊,再往北就是三市街的忠愛牌坊,從歷史時間隧道往北,沿著正義路,帶著正義感,走到了今天的「正義」牌坊,具有極高的象徵意義,一直到了五華山就是雲南省府所在地。正義代表的是光明、正能量,能夠壓倒一切邪惡!既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也代表了今天紅色文化的自強精神!發揚了不怕苦不怕死的長徵精神!
再來簡要了解一下中國古時的牌坊文化,牌坊濫觴於漢闕,成熟於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極,並從實用衍化為一種紀念碑式的建築,被極廣泛地用於旌表功德標榜榮耀,不僅置於郊壇、孔廟,以及用於宮殿、廟宇、祠堂、衙署和園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點、交叉口、橋梁等處,景觀性也很強,起到點題、框景、借景等效果。另外一種說法是,就結構而言,牌坊的原始雛形名為"衡門",是一種由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構成的最簡單最原始的門。關於"衡門",我們所看到的最早記載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據此推斷,"衡門"最遲在春秋中葉就已經出現。 這種"衡門"後來被運用到城市中各個居民區之間的"坊門"上。從春秋戰國至唐代,我國城市居民區都採用裡制,"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稱為坊門。起先,這種坊門就像"衡門"那樣,由兩根立柱架一根橫木構成的,只是柱側安裝了可開合的門扇。
沿三市街往北走不遠,靠近順城街的位置,可以看到另一座雕梁畫棟的牌坊,這就是忠愛坊,是明代初年黔寧王沐英及昆明民眾為紀念元代治滇官員賽典赤贍思丁而建。贍思丁體貼民情,造福於民,深受民眾愛戴,他去世後,全城百姓為其送葬。後人立忠愛坊,以彰顯贍思丁「上忠於君,下愛於民」的功德。忠愛坊建成後,曾兩度毀於大火,讓人為之惋惜不已,上世紀末,昆明市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了這一昆明歷史文化名坊,使人可以繼續銘記贍思丁的愛民惜民之德。
牌坊,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形式之一,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多為表彰功勳、科第以及忠孝節義所立。 牌坊文化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數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更是宣揚當地民俗文化的標誌物、象徵物。表達了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取向。「學而優則仕」、「飛黃騰達」、「流芳百世」、「青雲直上」成為社會人們普遍的人生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