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堪稱大漢之魂,曾率數十人堅守孤城,抗擊匈奴兩萬大軍!

2021-01-07 小歌說事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現陝西興平東北)人,耿恭是東漢開國名臣耿弇的侄子。光武帝劉秀創業開國過程中,耿弇的重要建議,及其個人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均發揮關鍵的作用。耿恭與堂弟耿秉都是以軍事長才效力朝廷,勳業彪炳。

耿恭秉承將門之風,自幼「慷慨多大略,有將帥之才」。曾幾度在險惡孤立的環境下抗擊匈奴,九死一生,拒不投降,時人贊其節比蘇武。後來受權臣排擠陷害,憂鬱而死。嶽飛感動其遭遇,寫下「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後漢書》的作者範曄曾在《耿恭傳》後附言:「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

永平十七年(74年),漢明帝劉莊命令騎都尉劉張率2000兵馬攻擊車師國(今新疆吐魯番西北地區)。劉張深知耿恭之才,上奏朝廷任耿恭為行軍司馬,類似於現在的參謀長。耿恭隨劉張、竇固、堂弟耿秉一起降服了車師國。並將車師納入東漢版圖,於是朝廷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

永平十八年(75年)三月,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手下只有幾百人馬,雖然自身尚難保全,但為顯示東漢大國風範,耿恭依然決定派出三百騎兵去支援車師。這三百壯士明知有去無回,但視死如歸,後在途中遭遇北匈奴大軍,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北匈奴打敗並殺死車師後王安得,繼而攻打金蒲城。此時耿恭手下只有幾百人,要對抗匈奴的兩萬大軍似乎是有點天方夜譚了。但金蒲城在當時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旦失守就會使匈奴軍直下西域腹地,使整個西域地區受到威脅。耿恭毅然決定拼死奮鬥。但是敵眾我寡,耿恭明白只有出奇才有可能退敵。於是他把毒藥塗在箭上,傳話給北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於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就在匈奴軍驚懼不定之時,天空中突然風雨大作,耿恭趁機率領士兵從城中殺出,猶如神兵天將,殺敵甚多。匈奴聞風喪膽,引兵離去,耿恭一戰成名。

到了五月,耿恭因為水源問題引兵轉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澗水流過,可以保證夏季的飲水;同時,疏勒城正當山南山北之間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國。匈奴人很快發現了耿恭部的意圖,再次將耿恭部合圍在疏勒城。

耿恭和他幾百名悍卒就是依靠強弩打擊圍困漢軍的數萬匈奴軍隊,其弩機射程遠,殺傷力強,箭頭淬有毒藥,使「匈奴震怖」,有效地滯緩了匈奴的突擊力。就這樣再過了幾個月,城中漢軍因為不斷有人戰死、病死、餓死,結果只剩下了數十人,也沒有人想要投降匈奴。

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兵士窮困,想要以利誘招降他們,於是派了一名使者與耿恭交涉。降還是不降?耿恭依然沒有絲毫猶豫,他將匈奴使者帶上城牆,親手殺死後將其烤熟,在匈奴軍面前與士兵談笑分食虜肉。於是單于大怒,增兵圍城。

「飢餐胡虜肉」的耿恭影響了千年後的南宋將領嶽飛,嶽飛一生心繫家國,驅虜平寇,即便最後壯志未酬,也絲毫未能阻擋他「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赤膽忠心。

對於耿恭的狀況朝廷始終不甚明了,漢章帝即位後,朝廷又收到關寵從柳中城發來的求救信,這才召集公卿廷議是否應派兵救援之事。關於救不救,朝廷引發了大討論,最後還是救援派佔了上風。

於是朝廷派出一支七千多人的軍隊,馳赴西域,漢軍順利收復車師後,聽聞己校尉關寵部隊已全軍覆沒,便打算就此引兵還朝。幸好軍中有一個名叫範羌的耿恭舊屬,執意要救耿恭。諸將不願前往,最終決定分兵兩千人於範羌,讓範羌前去救援。範羌經過數日翻山越嶺,迎風踏雪,到達疏勒城,城中兵將皆喜極而泣。耿恭帶兵隨範羌逃出,沿途死傷不斷,「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耿恭入玉門關時,衣履盡破,形容枯槁,身邊只剩十三人!而這十三人卻真正撐起了大漢軍魂的脊梁。

耿恭到達洛陽後,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任命耿恭為騎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

耿恭大敵當前,毫不畏懼其英雄精神,絲毫不亞於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晚年卻差點因片言誹謗,冤死獄中,命運而言,耿恭卻更為悲劇。

相關焦點

  • 單兵守孤城——大漢十三將士書寫戈壁上的傳奇!
    《後漢書·耿弇傳》記載:"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經過大大小小的戰爭,漢朝終於在公元47年再次開始了對西域的統治,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斬斷匈奴人右臂,制止了西漢末年以來匈奴人再次稱霸西域的局面。耿、關百人守孤城西域都護府成立後,漢明帝任命了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
  • 獨守孤城,不為大漢恥,古人認為他的氣節超過蘇武
    獨守孤城,不為大漢恥,古人認為他的氣節超過蘇武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劉張降服車師國第二年春天,東漢大軍班師,耿恭為戍己校尉,率數百人駐守車師後國之金蒲城(今烏拉泊古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與駐紮在車師前國之柳中城(今吐魯番鄯善縣魯克沁鎮)的同僚關寵互相支撐,防備匈奴侵入西域北道。 車師國地理位置重要,南是樓蘭,東北鄰近北匈奴。公元75年3月,北匈奴派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攻擊車師。
  • 男足缺少的是一種精神—不為大漢恥!記《十三將士歸玉門》觀後感
    偶然看到了一部電影《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立刻明白這是一部根據歷史事實改編的影視作品,出自《後漢書.耿弇列傳》中記載的一次漢軍將士以寡敵眾、堅守孤城、抵禦外辱,而漢軍一次跨越數千裡、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其《出塞七首》系列作品中曾如是說到。「天寶未亂猶數載,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詩人元稹在其《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一詩中曾如是說到。
  • 堪稱史詩級的疏勒城之戰,漢軍以千人力敵匈奴數萬,僅剩13人生還
    兩位戊己校尉,一位叫關寵,屯駐柳中城,一位叫耿恭,屯駐金蒲城,各率屯田兵數百人。耿恭與耿秉,都是東漢開國名將耿弇的侄子。隨著耿秉等人,率大軍撤離,耿恭因一場變故,被推向了歷史前臺,譜寫了一曲悲壯雄渾的讚歌。車師國是與匈奴、西漢接壤的西域「大國」,戰略地位很重要。
  • 十三人對數萬匈奴大軍,如何死守孤城?看東漢名將耿恭的成名之戰
    東漢,作為延續西漢王朝輝煌的一個朝代,他卻很少被人們提起。即便是被人們論及,也是作為三國魏晉的背景,而他真正璀璨的歷史時期卻很少有人能了解到。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剛剛平定了中原的戰亂,可是飽受戰爭之苦的東漢王朝已經無法像西漢一樣延續對西域的控制。於是西域的一種小國都投向了匈奴的懷抱,整個西域都在匈奴的掌控下。到了漢明帝時期,經歷了幾十年的「光武中興」之後,國家富足,軍事力量也變得強大。於是漢明帝以徵西將軍竇固為首,從河西走廊出發收復西域。
  • 大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誰更強的世紀之爭終於有答案!匈奴說:我知道
    眾所周知,匈奴一直是盤踞在我國北方草原的軍事遊牧民族,他們曾經很強大,強大到差點讓劉邦小命不保,但漢武帝以及之後,大漢王朝把不可一世的匈奴從漠南一直打到漠北。後來東漢時期,大漢王朝繼續初級,又把實力雄厚的北匈奴打敗後趕出漠北,一直追擊到現在的蒙古。 最後匈奴被漢朝軍隊追得無處安身,走投無路的匈奴不得不從亞洲遷徙到遙遠的歐洲。
  • 大漢王朝與匈奴的最後一戰,中原人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騎兵
    大漢王朝自漢高祖劉邦建立以來,北方匈奴騎兵不斷侵擾北方,燒殺搶掠,姦淫婦女,喪盡天良,而漢朝統治者抵禦匈奴的辦法竟是依靠破舊低矮的秦始皇時期修建的城牆。這是因為漢朝統治者怕了,高祖建國之初,兵力強盛,想要一舉消滅匈奴,在他看來,秦始皇曾經打敗過匈奴人,而他又打敗了秦始皇。
  • 《辛棄疾1162》《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大夢西遊4伏妖記...
    天時地利人和諸多有利因素,《辛棄疾1162》《毛驢上樹》《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大漢十三將2烽火邊城》《大夢西遊》《大夢西遊4伏妖記》《拯救悟空》等一大批彰顯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的優秀電影湧現出來,成為為社會大眾提供電影精神食糧的中流砥柱,也產出積極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價值。
  • 圖解漢朝戰爭:白登山之圍!劉邦攻打韓王信,30萬大軍被困白登山
    韓王信遷往封地太原之後,匈奴的屢屢侵襲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他上書高祖劉邦將封地再度北遷至馬邑,以便及時防禦邊境。韓王信北遷馬邑之後,匈奴圍攻更加猛烈,都城馬邑也被匈奴圍困,韓王信派遣使者前往匈奴營帳求和解圍。
  • 有東漢戰神之稱的耿恭晚年何以鮮為人知,被無情塵封?
    耿恭將駐守兵力派出三百人支援,怎奈勢微,焉能擋住數萬匈奴鐵騎?就在車師後王安得被擊殺後,車師反叛,投降北匈奴,與之聯合轉而攻打耿恭的駐地金蒲城。 此時,耿恭守城的兵卒更少,形勢堪危。不過,他知曉匈奴迷信,便將計就計逼退敵軍。 只見耿恭從容地登上城樓,指揮僅有的三百士卒與北匈奴大軍作戰。
  • 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
    匈奴是古代非常強悍的遊牧民族,他們放馬牧羊逐水草而居。他們驍勇善戰,經常侵犯我邊疆,騷擾我百姓。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頭痛,後來,他們又突然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古時候的匈奴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匈奴部落歷史淵源匈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以300將士抵擋數萬匈奴的進攻,比斯巴達三百勇士更燃
    公元75年,大漢王朝正在對一場救援行動展開激烈辯論。此時,距離洛陽萬裡之遙的西域,300多名漢軍,面對匈奴數萬鐵騎的圍攻,已堅守孤城一年之久。救?還是不救?救,得不償失,為了救那些大概率已經戰死的士兵,派大軍萬裡遠徵,朝廷要花很多很多的錢,更要死很多很多的人,這筆帳怎麼算也划不來。此時,司徒鮑昱大聲質問:我大漢難道要置自己的子民,自己的英雄於不顧嗎?就算西域只有一個漢兵活著,也要派人去救。
  • 漢武帝時期,匈奴女子為何在春天總要大量流產?實情讓人毛骨悚然
    匈奴和漢朝長達百年之爭,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匈奴就一直蠢蠢欲動,在黃河「幾」字彎以及周邊地區侵擾,公元前214年,蒙恬將軍殲滅數十萬匈奴大軍,此後就暫時歇停了一會,曾「十年不敢南下牧馬」。
  • 大漢帝國完勝匈奴第一人!
    漢匈第一次大規模接觸,是高祖劉邦七年,是他登上皇帝位後的第三年。起因是韓王信被人誣告謀反,狐疑自保,投降了匈奴。匈奴攻下馬邑,繼續南下圍太原,至晉陽。高祖親徵,帶領三十萬大軍,攻破韓王信,自己率輕騎突進,中了冒頓的誘兵之計,因而有平城七日之圍,後來用陳平計才得以潰圍。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就在劉奭為難之際,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她願意犧牲自己,遠嫁匈奴,為大漢王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位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後世之人稱讚。駐守西域的漢軍在陳湯的率領下,擊敗了北匈奴,北匈奴首領郅支單于死於漢軍之手,郅支單于去世的消息傳回南匈奴以後,呼韓邪單于非常害怕,如果漢朝對他用兵,他將會是郅支單于二世。呼韓邪單于就想跟漢朝結為兒女親家,成為甥舅之國,這樣一來才會避免被軍事打擊。
  • 六路大軍,21萬兵力,漢擊匈奴戰略縱深之戰評述
    ,乘勝追擊,斬殺匈奴9000人,俘虜匈奴甌脫王,漢軍無傷亡。匈奴單于知道其甌脫王被俘,怕甌脫王降漢後,帶領漢軍前來襲擊,便率其部落向北之匈奴大後方遷移,不再向南方逐水草遊牧;派遣幾千騎兵屯於受降城,以防備漢軍突擊匈奴之後方;在餘吾水上架設橋梁,以便匈奴吏民隨時可以利用該橋,向其深遠後方逃逸。
  • 呂后智戰匈奴!對天下15歲少女下了道懿旨,57年後匈奴人「哭了」
    老臣的名字叫季布,他是這麼說的:「樊噲該殺!當年高祖劉邦帶領32萬大軍討伐匈奴,結果被圍困於白登。樊噲作為上將軍,參與了此戰,他可曾為高皇帝解圍?老臣的話很明確,劉邦活著的時候,帶著30多萬大軍都差點淪陷在白登,你樊噲當時做了什麼?
  • 他是古代十大戰神之首,更是閃電戰之祖!希特勒和他比簡直弱爆了!
    漢王朝,是讓漢民族正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王朝,尤其在漢武帝時代,湧現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要說的就是中國古代最年輕的大將軍、閃電戰的鼻祖——霍去病! 此戰將閃電戰發揮的淋漓盡致,霍去病大軍出現敵軍面前,匈奴竟然都不相信,頭領還大罵哨兵胡說八道,根本沒有來得及防備!此戰俘虜了大小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殺敵4萬多。 這一戰,徹底打服了渾邪王,不得已他率剩餘殘兵敗將投降了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