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現陝西興平東北)人,耿恭是東漢開國名臣耿弇的侄子。光武帝劉秀創業開國過程中,耿弇的重要建議,及其個人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均發揮關鍵的作用。耿恭與堂弟耿秉都是以軍事長才效力朝廷,勳業彪炳。
耿恭秉承將門之風,自幼「慷慨多大略,有將帥之才」。曾幾度在險惡孤立的環境下抗擊匈奴,九死一生,拒不投降,時人贊其節比蘇武。後來受權臣排擠陷害,憂鬱而死。嶽飛感動其遭遇,寫下「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後漢書》的作者範曄曾在《耿恭傳》後附言:「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
永平十七年(74年),漢明帝劉莊命令騎都尉劉張率2000兵馬攻擊車師國(今新疆吐魯番西北地區)。劉張深知耿恭之才,上奏朝廷任耿恭為行軍司馬,類似於現在的參謀長。耿恭隨劉張、竇固、堂弟耿秉一起降服了車師國。並將車師納入東漢版圖,於是朝廷任命耿恭為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
永平十八年(75年)三月,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手下只有幾百人馬,雖然自身尚難保全,但為顯示東漢大國風範,耿恭依然決定派出三百騎兵去支援車師。這三百壯士明知有去無回,但視死如歸,後在途中遭遇北匈奴大軍,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北匈奴打敗並殺死車師後王安得,繼而攻打金蒲城。此時耿恭手下只有幾百人,要對抗匈奴的兩萬大軍似乎是有點天方夜譚了。但金蒲城在當時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旦失守就會使匈奴軍直下西域腹地,使整個西域地區受到威脅。耿恭毅然決定拼死奮鬥。但是敵眾我寡,耿恭明白只有出奇才有可能退敵。於是他把毒藥塗在箭上,傳話給北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於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就在匈奴軍驚懼不定之時,天空中突然風雨大作,耿恭趁機率領士兵從城中殺出,猶如神兵天將,殺敵甚多。匈奴聞風喪膽,引兵離去,耿恭一戰成名。
到了五月,耿恭因為水源問題引兵轉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澗水流過,可以保證夏季的飲水;同時,疏勒城正當山南山北之間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國。匈奴人很快發現了耿恭部的意圖,再次將耿恭部合圍在疏勒城。
耿恭和他幾百名悍卒就是依靠強弩打擊圍困漢軍的數萬匈奴軍隊,其弩機射程遠,殺傷力強,箭頭淬有毒藥,使「匈奴震怖」,有效地滯緩了匈奴的突擊力。就這樣再過了幾個月,城中漢軍因為不斷有人戰死、病死、餓死,結果只剩下了數十人,也沒有人想要投降匈奴。
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兵士窮困,想要以利誘招降他們,於是派了一名使者與耿恭交涉。降還是不降?耿恭依然沒有絲毫猶豫,他將匈奴使者帶上城牆,親手殺死後將其烤熟,在匈奴軍面前與士兵談笑分食虜肉。於是單于大怒,增兵圍城。
「飢餐胡虜肉」的耿恭影響了千年後的南宋將領嶽飛,嶽飛一生心繫家國,驅虜平寇,即便最後壯志未酬,也絲毫未能阻擋他「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赤膽忠心。
對於耿恭的狀況朝廷始終不甚明了,漢章帝即位後,朝廷又收到關寵從柳中城發來的求救信,這才召集公卿廷議是否應派兵救援之事。關於救不救,朝廷引發了大討論,最後還是救援派佔了上風。
於是朝廷派出一支七千多人的軍隊,馳赴西域,漢軍順利收復車師後,聽聞己校尉關寵部隊已全軍覆沒,便打算就此引兵還朝。幸好軍中有一個名叫範羌的耿恭舊屬,執意要救耿恭。諸將不願前往,最終決定分兵兩千人於範羌,讓範羌前去救援。範羌經過數日翻山越嶺,迎風踏雪,到達疏勒城,城中兵將皆喜極而泣。耿恭帶兵隨範羌逃出,沿途死傷不斷,「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耿恭入玉門關時,衣履盡破,形容枯槁,身邊只剩十三人!而這十三人卻真正撐起了大漢軍魂的脊梁。
耿恭到達洛陽後,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任命耿恭為騎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
耿恭大敵當前,毫不畏懼其英雄精神,絲毫不亞於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晚年卻差點因片言誹謗,冤死獄中,命運而言,耿恭卻更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