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裡有男孩,父母要格外注意三件事,長大才能有出息

2020-12-04 暮沐媽咪育兒日記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無論是上一代教育觀念裡的「望子成龍」,還是近幾年流行的「窮養兒,富養女」,多數家庭對男孩都寄予著「有擔當,能成事」的希望,在這種希望下,男孩從小的教養方式就變得非常重要。

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許不會立刻傷害孩子,但卻後勁十足

鄰居江先生年輕時沒好好念書,有了兒子以後,就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

從小學開始江先生就對兒子的學習非常在意,他嚴格要求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學校的功課學完了還要補習課外的知識,他和老婆兩個人每天輪流看著兒子學習,不允許他做別的事情。這樣的安排下,孩子很少能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從小就缺乏人際往來的兒子,變得越來越內向

但江先生並不在意,他覺得成功的人都是孤獨的,尤其是男孩,不能被這些小事拘泥了,兒子只要能忍受前期的辛苦,以後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到時候再交朋友再出去玩也來得及。

他也是這麼告訴自己兒子的:你是個男孩,是我們全家的希望,要讓我們以後臉上有光,現在辛苦點,以後你想幹什麼都行……

多年持續的高壓生活,在兒子考上大學之後終於爆發了,他跟同學出去玩得高興,昏了頭,在賭場欠下金額巨大的高利貸,被人追債上門。江先生怎麼也沒想到從小聽話的兒子,能做出這麼大膽的事情,便厲聲責問。

兒子冷漠地說:「你不是說我考上大學之後,想幹什麼都可以嗎!

心理專家李玫瑾:家裡有男孩,教育上一定要格外注意這三件事

很多家長有這種經驗,從某個時間段開始,男孩忽然變得不聽話,叛逆,冷漠,處處與大人作對,父母以為這是叛逆期,過了就好,實際上,這是小時候沒有管理好的原因,教養男孩一定要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一、強調運動的重要性

專注於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期節目中說過,孩子之所以膽小就是缺練,要讓孩子運動,讓孩子吃苦

前幾天在網上看一個視頻,6歲的男孩「代父出徵」,參加一個成人的平衡車比賽,最後拿了第二名,父親驕傲地說從小就帶著兒子一起鍛鍊,現在孩子的反應能力、膽量和身體都比同齡人出色。

4歲左右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逐步接觸一些體育鍛鍊,跑步、爬山、蹬自行車、遊泳、跆拳道等等,讓孩子先從身體上找到自信,慢慢把這種自信吸納性格裡,最終養成由內而外的勇敢,自信。

二、紳士風度從小養起

今年有一部熱播的古裝劇,捧出一位04年出生的少年男星,因為外貌和實力都上佳,本來是很被看很好的一個男生,可是在一次和女演員直播的時候,該男生口無遮攔,屢次說女生腳臭、胖、醜。

被廣大網友在網上痛批小小年紀沒禮貌,一點紳士風度都沒有,路人緣瞬間敗壞。對比之下,李玫瑾教授提到過一個例子,說有同事去相親,受邀到女孩家,不會直接進入人家的房間,因為這是女生的隱私,需要尊重,這和上文口無遮攔的男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禮貌和尊重都是紳士風度的組成部分,而紳士風度現在正逐漸成為男生們的必備氣質,這種氣質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長年累月慢慢造就。

首先從框架開始,為孩子建立一些做人的原則,告訴他們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繼而在行為規範上,進一步要求孩子,坐立行走,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最重要讓男孩學會尊重女性,在家裡要尊重愛護女性親友,在外面要對女生禮貌有分寸。

當今社會,紳士風度不再是 「貴族」的專屬氣質,每一個男生都應該從小,從家庭裡養成這種氣質。

三、性格塑造很重要

現在總有新聞時不時地爆出,有小孩拿父母的手機,不止一次地花大錢打賞主播,被父母發現之後,還和他們頂嘴,怪他們不讓自己「交朋友」。

父母們在抱怨直播平臺「漏洞」的時候,也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管理存在問題,才會輕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關鍵期,一旦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嚴加管教,給孩子立規矩,樹威信,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獨立、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

孩子能聽懂話後,父母就要跟孩子多溝通,做有效的溝通,同時也要對他說「不」,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溺愛孩子,不捨得說教。

在孩子做錯事時,指出他錯的原因和有可能造成的後果,並對他做出相應的懲罰,為他之後有擔當、有責任心打下基礎。

現代社會雖然一直在努力做到男女平等,但目前男性承擔的壓力和責任,還是要大於女性,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小開始助力男孩的成長,助力他們以後自信有擔當的人生!

留言板話題:你會對兒子做好這三點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別再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在培養男孩子上,總是需要花費特別多的時間。而男孩天生就要比女孩淘氣一些,生活中也總是給家長惹麻煩,比如:孩子調皮搗蛋不好管教、不良嗜好、不好好學習多次被老師叫去學校、玩遊戲一宿不睡覺等一系列難養的問題。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溺愛男孩,養成沒有出息的孩子有什麼壞處?一般來說男女平等等了幾十年了,才換來女孩可以跟男孩一樣出去工作的權利,而且女孩比男孩真的很能幹,可是還是有些老人輩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就這樣的想法家庭,對男孩子溺愛,很容易養成沒出息的孩子。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教授:養男孩要堅持這4個原則,不然他將來難有出息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每個家庭裡不管養育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對孩子的教育都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 如果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善良又有責任感的人,來自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但是養孩子並不是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只有為人父母后才能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多難的一件事情。關於教育孩子這方面,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往往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觀點常常能夠戳中家長們的教育誤區,值得大家傾聽。
  • 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必須學會示弱才行,只有學會「忍」,孩子才會更加的獨立,未來也會更有出息。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如果家中有12歲以下的孩子,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學會三「忍」,孩子更優秀:一、「忍」住催孩子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性格慢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後也變成了一個急性子。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有出息,孝順父母,因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很重視,但現在有些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中,認為家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長大後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特別是這兩年總是爆出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時小編都感覺很是寒心。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最重要的不是學歷,而是這2方面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的願望就是孩子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有了好文憑才能找好工作。學歷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沒有錯,但其他方面也不能忽視,以免孩子成為「高分低能」。
  • 男孩子家長在這三件事上「允許」,以後就越有出息
    男孩子家長在這三件事上「允許」,以後就越有出息家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會提倡「窮養兒」,很多的家長對自家男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嚴厲的,而且又加上男孩子基本上普遍比較調皮,有些家長看到自家男孩犯錯了,還會用「棍棒教育」,有很多的家長覺得男孩子吃點皮肉之苦是正常的事情
  • 家裡有男孩的,這三方面一定要「富養」,孩子將來器宇不凡
    「窮養」男孩的真正含義:我們這裡所說的「窮養」男孩,並非是指男孩要吃糠咽菜,憶苦思甜,而是要讓父母減少對男孩的嬌生慣養,讓男孩多一些磨練,培養他們自立自強、勇於承擔責任,面對困難不氣餒,長大後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 想要自家娃長大能成才,不要過於寵愛,李玫瑾:三個方面不能慣
    為了孩子長大之後能有出息,父母雖然經濟方面很一般,也是咬咬牙送去了比較貴的雙語幼兒園。 在幼兒園裡,大家盛行攀比,多多看到別的小朋友有什麼好的東西,自己也想要,回家就纏著父母買,有些時候,父母為了滿足多多,也是日常過的比較辛苦。
  • 李玫瑾直言:養育男孩的家庭,父母堅持4大原則,兒子未來有擔當
    李玫瑾告訴你:養育男孩,父母堅持4大原則,兒子未來有擔當!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和犯罪的研究,在管教男孩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養育男孩,12歲前父母堅持這4個原則,孩子未來陽光有擔當。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想要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年幼時的父母教育尤其不能出現偏差,過分的寵溺縱容只會把孩子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有原則和分寸的教育方式,才能夠讓孩子心生忌憚、心懷敬畏,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愛裡誤入歧途。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要說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有哪些,那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 其實很多寶媽都和我吐槽過自家孩子頂嘴的過程,有些家長甚至會有暴力來解決,不過每次打完都後悔,但是不打又不知道怎樣做才適合,對此可以說是非常苦惱。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有的父母都沒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費心思,生怕一個不小心,養出惹人生厭的「熊孩子」。特別是那些天性調皮的男孩,父母稍微不注意,他們的教育就會出現大問題。這就給家有男孩的父母提出了新要求。
  • 李玫瑾教授:養男孩「三捨得」,家長放開手,他才能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養男孩要「三捨得」在養育男孩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出過「三捨得」的育兒理念,即捨得放手,捨得花錢,捨得讓孩子犯錯誤。朋友家的情況,顯然是沒有「捨得」放手。所以,養育男孩更操心,「三捨得」做到位,才能帶出更優秀的男孩!「捨得」放手有人說,男孩子在3歲以前比女孩子更加需要家人的關愛和擁抱,但並沒有說不讓男孩子去經歷,去冒險,去探索。
  •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
    李玫瑾:長大後不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媽媽,你在不在其中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的育兒語錄常被家長認為扎心、犀利,一針見血。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1、吃飯時不顧形象 古代對吃飯時的形象有很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