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很多人重視早餐。
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上班族不吃早餐的人群也大有人在。
所以「早餐」吃不吃,被分成兩大派別。
有人覺得必須吃,有人覺得習慣不吃,也沒覺得不適。
先說我們要不要吃早餐。
首先,根據正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習慣,世界衛生組倡導每天應該吃早餐。
這取決於當天早餐距離前一天晚上的時間已經長達12小時左右,人體儲備的能量已經被消耗殆盡,所以為了健康應該及時補充。
這只是對於作息正常的人而言,如果是特殊倒班等人群還得另當別論。
所以,早餐很重要,它關乎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壽命。
也曾有國外(德埃朗根大學研究)數據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壽命平均會縮短2.5歲。
因此,早餐還是很重要的。
早餐吃好人長壽,不過要懂得避開4個「雷區」,否則,比不吃早餐危害更大!
一、早餐吃得太過營養
在早上,人體的脾臟還處於困頓呆滯的狀態,如果此時過量的飲食會給胃腸的消化帶來沉重的負擔。
而吃進去的食物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就會變弱,一些胃腸疾病就會上身,以及也容易發生肥胖。
二、將剩菜當早餐
現在很多人都有做晚飯的習慣,當晚飯的菜吃不完時,會在第二天早上把剩飯、剩菜加熱一下吃。
不過,有些蔬菜是不適合隔夜加熱再吃的,例如海鮮類,甚至隔夜的涼拌菜最好也不要第二天早晨吃。
因為隔夜菜中的維生素已經大大減少,而且還有亞硝酸鹽,這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三、不吃五穀
一些減肥人士認為「碳水猛如虎」,所以在早餐時堅決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是因為擔心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糖,從而讓減肥的道路任重道遠。
可是,如果身體戒掉了這些碳水,那麼就相當於給生命斷了生命的根基。
人如果長期不吃碳水化合物,體重會是降了,但是整個人看起來枯瘦如柴,人顯得無精氣神,免疫力也會嚴重下降,因此會經常生病。
四、吃冷食冰飲
看到一些人吃早餐時會選擇便利店裡冷藏的酸奶、果汁當作早餐。
不過,經過一夜睡眠後,身體的各項功能已經有了動力,早上又是人體陽氣生發的時候。
如果胃腸運作力弱的人選擇冷食冷飲,那麼就會影響陽熱之氣的生發與輸送,同時,還有可能會讓寒溼邪氣進入體內。
那麼,吃早餐究竟該如何吃才健康?
前段時間,張文宏教授的「早餐不能喝粥」引發了網友的論戰。
其實不被支持的爭議,主要是這句話觸及了傳統養生學的逆鱗。
養生大仙總認為不管是粥還是湯,越稠越好,稠到能拉絲才叫「營養」。
其實,早餐到底能不能喝粥呢?
能,但是從營養學角度說,人體需要糖、脂肪、蛋白質、微量元素,而這些必需物質,一碗白粥能提供的量少不說,甚至有的需求成分還沒有。
所以,早餐更應該注重能量和成分。
首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為了確保人們上午工作效率,早餐攝取的食物能量應該佔全天總能量的25%~30%。
也就是說,不僅早餐要空腹不吃,還要保證早餐應有的能量。
其次,關於早餐成分,應確保攝取食物多樣性,保證營養豐富。
例如,早餐攝取牛奶和雞蛋能保證優質蛋白,五穀雜糧、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能保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礦物質。
其實早餐攝取食物豐富多樣,能增強飽腹感,避免中午出現暴飲暴食,這也是早餐不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留有傳統早餐思想,尤其是老輩人,總認為早餐白粥+鹹菜是經典。
生活條件提升後,早餐變成白粥+鹹菜+攤位上的配食(油條等)。
總歸,但凡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營養」都應該跟進,而不是人們一味追求傳統,傳統也可能是陋習,例如早餐只喝粥,吃鹹菜。
參考文獻:
【1】Brown AW, Bohan Brown MM, Allison DB, et al.Belief beyond the evidence: using the proposed effect of breakfast on obesity to show 2 practices that distort scientific evidence. Am J Clin Nutr. 2013 Nov;98(5):1298-308.
【2】Chika Horikawa, Satoru Kodama, Yoko Yachi, et al. Skipping breakfast and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s: A meta-analysis. Preventive Medicine,Volume 53, Issues 4–5, October–November 2011, Pages 26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