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魔,內心充滿恐懼的兒童長大後報復世界的故事

2020-12-17 一天先生

湯姆.裡德爾是個內心充滿恐懼且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都極低的人,他選擇了極端的方法來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權利,以及永生。

想要擁有全能的、永恆的自己。就像上帝一樣,那就是他想要的。以此達到控制服從,能永久的報復控制這個世界。

伏地魔的母親是落魄的斯萊特林純血後代巫師,爸爸是浮誇紈絝富有的麻瓜。他媽媽用魔法騙取了爸爸的感情,懷孕以後想要真實的生活解除了魔法以後父親離開媽媽。

媽媽把他生下後死去,伏地魔被孤兒院收養。這場以欺騙手段開始的婚姻悲劇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拉開序幕。

湯姆是帶著恨出生的,他恨父親的同時也恨母親。在他知道名字來歷時,自己把名字改成伏地魔。寓意遠離死亡即永生。

伏地魔認為自己是被拋棄的,父親拋棄母親,他恨父親。他認為母親錯誤的做法和選擇使他成了孤兒,他恨母親。

進而遷怒於兩個家族,認為他們是罪魁禍首。他殺了父親一家,又嫁禍給舅舅,最後舅舅死在監獄。

恨並沒有結束,他認為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是罪魁禍首,是惡意的開端,所以他要控制並報復這個世界。

伏地魔的信條是」世界報之我以荊棘,我報世界以殺戮」他是兩次魔法大戰的發起者。

這種被拋棄的感覺讓他認為自己是不被喜歡的,也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他在非魔法社會裡顯露出的區別普通人的能力帶給人的恐懼,使人們對他更加防備疏遠。這行為加固了他的認知,促使他吊死了兔子誘拐兩個孩子進入海邊的山洞。

伏地魔把自己總結出來的對事物的認知解讀成惡意,不公平。惡性循環,伏地魔越來越偏執。成了極端純血恐怖組織食死徒的領袖,極端排斥麻瓜,麻瓜出身的巫師以及不能施展魔法的巫師後代。把一切罪責推到血統上,覺得它是罪惡的根源。

這裡體現出了他否定自己的出身,他最恨的人是他自己。恨人類的軟弱,不能與命運抗衡,不得不順從上帝的安排。

歷史上最有名的種族論者就是希特勒了,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魔法世界有種生物叫博格特,它會看透你的內心,變成你最害怕的東西。真正殺死博格特的是大笑,你發出大笑聲,博格特便炸成萬縷青煙消失了。

伏地魔看到的恐懼就是他死亡的樣子,笑聲可以驅散恐懼。伏地魔厭惡歡樂,一切愉悅的感受。所以他沒有辦法依靠自己的內心生發出笑聲戰勝恐懼。

16歲時從外邊看是個有頭髮五官而且比正常人英俊。

18歲時在博金-博克商店任職拜訪赫普茲巴·史密斯時比十六歲時更英俊,看到赫奇帕奇金杯時眼中出現紅光。表示他發現了力量。

10年後他的臉像蛇一樣,死人一樣蒼白,古怪地扭曲著,眼白似乎永遠充著血。

他從湯姆徹底變成了伏地魔,湯姆消失了。

伏地魔名字被施了咒語,人們不能直接喊他的名字,稱呼是」那個連名字都不能說的人」有一部分是恐嚇的目的,另外一部分彰顯的是權力與控制。暗指上帝,基督教義就是不可直呼神的名。

我覺得這個設置很有意思,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名字就是我們的標籤。如果名字不能稱呼,變相的表明這個人已經不存在這個世界了。

鼻子是最重要的五感之一,其他感統器官都是使用功能。鼻子除了是呼吸器官的通道,鼻子還是聞味道的。我們對這世界最美好的感官享受莫過於食物的味道。活人與死人的標誌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呼吸了。

我們中國人總是說鬼吃東西是沒有味道的,他們有舌頭,但聞不著。

伏地魔有七個魂器,暗示他有七個魂。我不知道英國或者是其他神話體系或者鬼怪論裡有什麼說法,我們中國的民俗說法是人有三魂七魄的。人在做了壞事之後,下了地獄被惡鬼把魂魄撕成碎片的,具稱很慘烈。

看起來伏地魔處處強勢,可他做的事每一樣都是離死亡越來越近。他的世界是冷漠的,他沒有朋友。也不需要,正如他每次出現時一樣。

伏地魔有七個魂器,其中親手製作了六個魂器。在殺死哈利的母親莉莉時,魔法被愛的力量反彈,自己的身體被炸烈。有一部分靈魂進入了哈利的身體,在小矮星彼得的幫助下重生。

伏地魔沒有感受到愛,他的內心寸草不生,一片荒蕪。他出生時母親的死讓他感受到了絕望,所以他厭惡死亡,恐懼死亡。

成長的路上經歷太多的不愉快不友善的事,讓他覺得所有人來到他身邊都是針對他的。他是不被人喜歡的,他也不覺得自己是可愛的。

當他見到一個母親為了保護兒子會願意付出自己生命的那一刻,他根本不是驚訝驚疑能形容的。猶如陽光照進冰面,他的靈魂碎掉了。

黑暗中的鬼被陽光照到會被灼傷,會魂飛魄散。伏地魔在看到母愛時,他知道自己永遠都不會有。

所以伏地魔想要毀掉哈利,毀掉這個有著愛的載體。毀掉他不曾有,永遠也能擁有的母愛,讓哈利和他一樣。

可是他又很想得到母愛,如果他佔有了哈利的身體。他就成了哈利,就一樣有母愛了。這是把哈利設定成伏地魔的魂器的意義,另一個意義就是人都具有兩面性。

伏地魔的靈魂最後被困在鏡子裡,不死不滅永遠沒有自由。

他所要的兩個夢想似乎都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曾經擁有過的權利,永生。

伏地魔也是從孩子長大的,如果被父母愛過、被善待、被友善、被呵護過,那他就不會是伏地魔而是湯姆了。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寫這篇文章也是想分享一下父母的愛對孩子一生影響的重要性。父母的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底色,父母的愛會幫我們驅散恐懼的陰霾,照亮我們的心。

如果伏地魔能有個愛他的父母,他也會感受到溫暖,內心充滿愛。他與哈利,斯內普一樣都是孤兒,卻是截然不同的三種人生。

總是在黑暗中掙扎,絕望的報復社會,一生活在恐懼仇恨之中。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著童年,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祝大朋友們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感謝各位讀友點擊閱讀,期待您的點評。

本文是一天先生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小丑回魂》可怕的不是小丑,而是自己內心的恐懼
    電影的主角,除了那個嚇人的小丑,剩下的是七個處在青春期的小夥伴,一起戰勝恐懼的故事,這樣說,似乎是個老套的故事。但真正的高手就是把一個看似老套的故事,給講的特別精彩。史蒂芬金《小丑回魂》的原著就相當精彩。但可能這個故事,寫得太過恐怖的關係,連史蒂芬金自己都說,《小丑回魂》這種類型的小說,我只寫一次就好。而事實上,他之後也沒有再碰過類似的題材。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是同一種人
    我們在功利至上的社會上打拼得太久,往往會把內心最柔軟,最單純的一部分藏匿起來,久而久之,有些人便把它給弄丟了。但依然有部分人,不願意遺失童心,於是他們把它寄托在「哈利·波特」裡。因為善良勇敢的小哈利,象徵的正是每個人心中,照亮平庸日常的那粒魔法之光。《哈利·波特》從來都不是童話故事據說,哈利·波特的誕生起源於JK羅琳的一次旅行。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其實是同一種人
    很快,他擁有了自己的貓頭鷹,又通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登上了前往霍格沃茨學院的列車,一場通往魔法世界的冒險就此展開。最後,他打敗了魔法世界人人談之色變的伏地魔,為動亂已久的世界,帶來了和平。乍一看,《哈利·波特》其實有點像美國超級英雄的故事,一個代表正義的男孩,不斷磨礪成長,最終打敗邪惡勢力 ,拯救整個世界於水火之中。超
  • 哈利波特戰勝伏地魔19年後,貓頭鷹再次飛來,麻瓜與巫師世界交織
    公元1994年,三強爭霸賽在霍格沃茨舉行,伏地魔復活。公元1997年,馬爾福引食死徒入校,斯內普殺死鄧布利多。公元1998年,斯內普被伏地魔殺死,霍格沃茨成員掀起保衛戰,哈利用「除你武器」戰勝伏地魔。公元2017年,故事已過去了19年,在這19年裡,哈利波特成為了魔法部法律執行司的司長,喪失了蛇佬腔的能力,傷疤也再沒有疼起。多年以後,我仍然記得那個畫面,剛剛接觸巫師世界的小哈利,默念韋斯萊夫人告訴他的口訣:「你只要直朝第9和第10站臺之間的檢票口走就是了。別停下來,別害怕,照直往裡衝,這很重要。
  • 從治癒電影《菊次郎的夏天》看北野武:兒童視角下的孤獨內心
    在找媽媽的旅途中,內斂沉默的孩子正男與痞子大叔菊次郎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在孩子眼裡,這個夏天代表了什麼呢?我們就從兒童視角入手,去解讀影片的敘事結構、人物形象、視聽語言和深層內蘊。>>>>什麼是兒童視角?視角,是創作者講述故事、表達情感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
  • 小伏地魔代言香水,長大以後我太可以了!
    Hero Fiennes-Tiffin曾經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扮演「幼年伏地魔」一角,當時他十歲,靠著精湛的演技圈了許多粉絲。 Hero Fiennes-Tiffin是這部電影裡成年伏地魔演員Ralph Fiennes的侄子。
  • 電影解析︱《小丑回魂》:真正的恐懼,源自於內心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一言不合就吃小孩的故事,《小丑回魂》。(本文涉及少量劇透)電影改編自著名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在1986年出版的經典小說《死光》,這個故事早在1990年就被搬上了熒幕。而27年後的2017年,拍攝過驚悚恐怖片《媽媽》的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對其進行了翻拍。
  • 《守護者聯盟》:用快樂驅散恐懼,即使長大也不要拋棄童心
    然而這部電影並非不精彩,相反的它保持了夢工廠一貫的高水準製作,不僅畫質精美,故事有趣,而且充滿了童趣。睡神和他充滿了幻想的夢沙。童年中的那些樂趣《守護者聯盟》以傳說中的聖誕老人、復活節兔子、牙仙子和睡神這些個兒童守護者為背景,為了對抗邪惡的夢魘,他們需要一名新的守護者,那便是冰霜俠傑克。故事就圍繞著守護者們和夢魘的爭鬥展開了,然而決定這場勝負的,並非是他們,而是那些孩子們。
  • 《守護者聯盟》:用快樂驅散恐懼,即使長大也不要拋棄童心
    睡神和他充滿了幻想的夢沙。 童年中的那些樂趣 《守護者聯盟》以傳說中的聖誕老人、復活節兔子、牙仙子和睡神這些個兒童守護者為背景,為了對抗邪惡的夢魘,他們需要一名新的守護者,那便是冰霜俠傑克。故事就圍繞著守護者們和夢魘的爭鬥展開了,然而決定這場勝負的,並非是他們,而是那些孩子們。
  • 《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究竟懂不懂得愛?網友:不懂愛的愛!
    那讓我們沿著伏地魔的人生軌跡,來探尋他這個不懂愛的人對自己的愛。湯姆裡德爾在陰沉壓抑的孤兒院長大,這給他帶來了孤傲,獨立,冷漠。由於出眾的魔法天賦,孤兒院上上下下的眼中裡德爾就是一個異類。科爾夫人甚至可能請了醫生來為裡德爾檢查,生活在一個被人懷疑的環境中,裡德爾警覺,多疑,只相信自己,什麼都願意自己做也就不足為奇了。
  • 伏地魔VS格林德沃!
    伏地魔和格林德沃是哈利波特世界中最臭名昭著的黑巫師,兩位都在哈利波特與神奇動物系列中傳播暴力和仇恨,想通過領導一大群追隨者並運用黑魔法來徵服世界。——但是哪一個更強大呢?
  • 《哈利波特》——伏地魔歸來
    上期說到伏地魔在蟲尾巴的幫助下獲得了一具嬰兒般的肉身。這具嬰兒般的肉身承受不了伏地魔強大的魔法,所以伏地魔需要真正的復活。其實伏地魔自從肉體死於魔法反噬,殘破的靈魂躲到阿爾巴尼亞後就一直在尋找復活的辦法。
  • 曹文軒《童年》:一個充滿愛與詩意的兒童世界
    《童年》是曹文軒的兒童文學獲獎作品選輯中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書中節選收錄了曹文軒的八篇小說,全書營造了一個充滿愛與詩意的兒童世界。下面,悟空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幾篇感動人心的作品吧。故事發生在那場十年浩劫之後,在楓林渡鄉下長大的藍藍與奶奶一同被媽媽接回城裡,住進了外婆的市長小院。故事裡有矛盾。媽媽與外婆因為孩子們該上那所學校之間的矛盾、媽媽與藍藍如何對待稻虎哥之間的矛盾、藍藍與童童怎麼和大雜院孩子玩耍之間的矛盾……故事裡有傷痕。
  • 如果大蛇丸到了哈利波特的世界,伏地魔到了火影世界會怎麼樣?
    尤其在這個充滿忍者和各種各樣忍術的世界中,有這麼一個深刻明白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硬道理的先知是多麼不容易和偉大。有人可能會說我知道大蛇丸他厲害,但是也不能稱他偉大。其實人家大蛇丸還真配得上偉大一詞,因為火影整個故事看似都是圍繞主角鳴人展開的。其實不然,它是圍繞著我們的蛇叔看展開來的。
  • 從華生「兒童恐懼形成實驗」看早期記憶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隨後,華生找來一隻小白鼠當作阿爾伯特的玩具,在阿爾伯特玩得最開心的時候,華生拿出鋼管猛烈敲擊,阿爾伯特嚇了一跳,猛然把身體鑽進被褥之中,不敢出來,在一周之內,華生重複了數次以上實驗,一周之後,他再次拿出那隻小白鼠讓阿爾伯特玩耍,卻發現阿爾伯特再也不敢靠近小白鼠了,使用類似的方法,小阿爾伯特的恐懼名單中加入了兔子,棉花和海豹皮,這就是在心理學界十分有名的「兒童恐懼形成」實驗。
  • 伏地魔:誰來管管波特這個熊孩子?假如HP以伏地魔視角展開
    前幾天看到小夥伴留言,想看以伏地魔視角展開的文。話不多說,我們開整。《哈利波特之與在校生進行決鬥》我是伏地魔,就是那個不能提起的神秘人。我的故事,還要從湯姆.裡德爾開始。我在孤兒院長大,因為我老爸老媽都沒了。那時候,我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但人嘛,總歸有夢想的。我想著,我老爸可能突然出現告訴我:我其實是魔法世界的富二代,那可太好了。夢裡啥都有,現實就是我老爸是個麻瓜,我老媽是個笨蛋巫師。我哭遼。
  • 伏地魔成為黑魔頭的原因,從幾十年前就註定了
    前言:哈利波特雖然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魔法世界,讓喜愛魔法的人們找到一個心靈共鳴.大家有沒有發現伏地魔的人物形象十分的鮮明。無論是人物性格,還是他的背景也好都十分的飽滿,以至於大家一定認為伏地魔這樣的人物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吧。那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伏地魔的故事。
  • 《哈利·波特》伏地魔VS格林德沃,哪個黑巫師,才更為強大?
    在J.K.羅琳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伏地魔和格林德沃都在各自的時代,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這兩個黑巫師,究竟誰才更為強大呢?伏地魔和格林德沃是哈利·波特世界中最臭名昭著的黑巫師,他們不僅掀起了戰爭,還讓仇恨蔓延。
  • 伏地魔偏心斯內普,獨門秘術只教他!斯內普對伏地魔究竟做了啥?
    ,加入的大都是斯萊特林的人,有自願的,也有被迫的,還有是因為恐懼。而西弗勒斯在學校時期,也是崇尚純血統的一分子,而且他非常痴迷黑魔法,年輕時的西弗勒斯加入了食死徒,之後為了救莉莉,加入鳳凰社成為鄧布利多的臥底,在伏地魔消失後的幾年,眾多的食死徒被關進阿茲卡班,西弗勒斯在鄧布利多的擔保下,免於刑罰入職了魔藥學教授,也是最年輕的魔藥學教授。
  • 《哈利波特》:伏地魔詛咒黑魔法防禦課,除了報復,還有其他原因
    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一部中,鄧布利多校長告訴了我們原因,原來這個職位受到了伏地魔的詛咒。想當年,小湯姆·裡德爾從霍格沃茨畢業後,就想留校當黑魔法防禦課的老師,而當時的校長阿芒多·迪佩特覺得他剛畢業,只有18歲,實在太年輕了,沒有答應他的請求。20年後,小湯姆·裡德爾又回到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