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仗,先要把箭拿到糞池裡泡一泡,為何?古人的智慧太高端

2020-12-22 小毛講歷史

在古代的武器之中,分為近程武器和遠程武器,近程武器太多我們暫且不論,而遠程武器其使用率最高的肯定是弓箭。通過一些影視作品,我們可以得知古代的弓箭手往往都是成千上萬的,面對鋪天而來的箭雨,即使身著重甲也會命喪黃泉。但實際上,弓箭的威力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巨大。

首先弓箭如果想要發揮出最大的威力,需要有大規模的弓箭手方陣,但在古代弓箭手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不僅需要有強勁的臂力,還需要良好的耐力,僅僅這兩點就已經決定了培養一名弓箭手所耗費的資源遠在普通士兵之上。

而且古代弓箭的準心極差,這也導致弓箭手的命中率並不算高。並且,因為古代士兵往往身著鎧甲,如果距離過遠,即使弓箭射中敵人也沒有穿透鎧甲的餘力,竟然很難對敵軍造成傷亡。

為了提高弓箭的遠程殺傷能力,古人對於箭的改良也做了深刻的研究,比較出名的就是火箭。箭在點燃之後,射中敵人會讓敵人產生傷亡,如果沒射中敵人還會讓周圍著火,給敵人前進產生阻力,無疑是大大提高了弓箭在戰爭之中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古人對箭的改良還有在箭上塗抹上"金汁"。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金汁這個名字,通俗的說就是糞水。也就是說在戰爭之前將箭頭到糞水裡泡一泡,然後再發射出去。可這種改良究竟有何種作用呢,難道是為了臭死敵人嗎?

實際上將箭放在糞池裡泡一泡,也是可以提高弓箭的殺傷力的。 最為顯著的一點就是糞便之中帶有許多致病菌,如果泡過糞水的弓箭刺入敵人的身體,即使沒有對敵人造成致命傷,箭頭之中所攜帶的致病菌也可以讓敵人的傷口潰爛、中毒甚至死亡。

當時的古代沒有抗生素,如果產生傷口感染等同於死亡,所以也就有了刀劍用金汁浸泡一星期,斷手斷腳無藥可救的說法。毫不誇張的說,用糞水浸泡過的箭,比之毒箭也絲毫不差。

這種做法無疑是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致死率。而致死率提高,也往往會讓敵人的軍心陷入低迷,進而降低敵人的攻擊力。

而且,古代的箭大多都是箭頭為鐵製,箭杆為木製。將箭放在糞池裡泡一泡,不僅可以讓箭更誠實,進而減少分的阻力,讓射箭所產生的偏差更小還可以提高射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是為了讓箭變成為什麼不用水泡呢?

實際上用水炮也是可以的,但用糞水泡比水相比,起泡過的箭更耐幹,便於儲存。同時,水對戰士的軍隊來說是一種戰略物資,根本不能夠浪費。而在軍營收集糞水十分方便,二者相較之下自然是用糞水的利處更多。

正是這種用糞水浸泡過的箭,才彌補了弓箭自身的不足,進而讓遠程武器在冷兵器時期的用途高於近戰武器。

所以有時候說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在物質條件極其不豐富的古代,前人們能夠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來加強自身,已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正是這種看似非常落後的技術,其中卻蘊含了中華民族自強奮鬥生生不息的寶貴精神。

馬克思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是有了糞水泡箭這等看似十分落後的"土科學",才有了今天的中華民族,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用最簡單的方式發揮最大的殺傷力,便是前人們在實踐之中總結出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古人打仗前,為何士兵要把箭往糞池裡浸泡一下?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雖然這個故事並不存在正史之中,但從此也可以看出,箭支在古代戰場上的重要性。事實上,最早的弓箭在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我國的土地上,只是當時做工簡陋,在精度、殺傷力等各個方面都遠不如後來的弓箭。一開始,箭指的其實就是把竹竿或者木棍削尖之後形成的物體,而矢則是在箭的基礎上加上了鋒利的箭頭之後形成的發射物。
  • 為何秦國名將王翦打仗前先要賞賜?這其實是古人智慧的巔峰體現
    但是說來奇怪的是,王翦在晚年打仗之時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打仗之前,先跟皇帝索要好了賞賜。這個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皇帝卻並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何會有這樣的習慣?王翦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就在所有人都迷惑不已的時候,王翦這才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 古代士兵打仗前,為何要把箭往糞裡插一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古代士兵打仗前,為何要把箭往糞裡插一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古時候打仗,如果哪方軍隊掌握了更好更多的刀劍等冷兵器,那麼這一方勝利的把握就會增大。古戰場的遠程攻擊武器,論其中的王者,一定就是弓箭了。起初的箭,做起來十分簡單,甚至有些粗糙,找一根木棍或者竹竿,砍到一定的長度,再把一端削尖,箭就做好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弓箭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級,後來,人們還在箭尾處加上了箭羽,就進一步增加了箭矢發射出去之後的精度和穩定性。古人為了進一步加強效果,還發明了毒箭,即在金屬矢上塗上毒藥。毒箭的發明者是後漢時期的耿恭,而在三國時期,毒箭的運用達到了頂峰。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古人的總結很經典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中珍貴的經驗雜談,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朗朗上口,便於記憶,而且距離充滿了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古代士兵守城時,箭全部射光了怎麼辦?別慌,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在漫長的歲月中,箭演變出了木兔叉箭、水箭、半扣箭、尖鋼箭等多種門類。但無論箭類如何發展,其最基本的構型都是箭杆和箭頭,只不過是材質和形狀不同而已。在整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都少不了弓箭,尤其是守城兵器。在很多關於戰爭的古裝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們在守城的時候,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弓箭,可以趁火打劫,藉助地心引力的作用,給敵人造成儘可能多的傷亡,只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這些守城的人是不能隨意出去的,箭一出去就很難恢復了,萬一燈都滅了怎麼辦?別擔心,古人有很多套路。
  • 古代攻城戰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咋辦?史學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創造出弓箭並開始使用了。具體來說,弓箭成型還是在石器時代,那時候,人們把有彈力的棍棒(比如竹子)彎曲做成弓臂,然後重新拿一根棍子,把棍子的一頭削成尖尖的形狀,這就是最早期的箭矢。
  • 沒有冰箱的古人,想吃冰食是怎麼辦到的呢?
    此時未免感慨,沒有空調、冰箱的古代,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古人和我們一樣。在炎熱的夏天,最喜歡的就是吃冰食。古代冰塊還是以相對原始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生活中,最高級的用法就是春秋末期的達官貴人們在宴席上,會喝冰鎮米酒助興。可古代沒有電和冰箱,哪來的冰呢?
  • 夏天的「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
    古人很早以前就會在冬天把冰儲存在地窖裡,待到夏天再把儲存的天然冰取出來,以冷凍食物、做冷飲使用。 古人採用的是原始、簡單的儲冰方法,這種方法儲存的冰消損量很大,三分之二的冰被消融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就加大冰的儲存量,以備能長時間使用和冰的消耗。據說,最古老的冰窖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的陝西鹹陽、河北易縣、河南新鄭等地,都曾發現過戰國時期的古冰井。
  • 古人真不刷牙嗎?難怪個個牙齒好,原來刷牙方法高明
    在法國考古學家發現了約56萬年前的人類牙齒之後,斷定為它是成年人的牙齒,研究人員稱其為「重大發現」,可見古人的牙齒質量非常好。1921年,一位礦工偶然發現一顆原始頭骨,發現其中大半牙齒保留完好。可見古人牙齒十分健康,那麼在古代沒有牙刷牙膏的年代,為何我們的祖先口腔健康狀況都很好呢,他們真不刷牙嗎?
  • 蒸米飯要提前泡米多久?怎麼煮米飯更好吃?
    米飯是每天人能源的來源,古人說「吃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因此,飯對於人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且在戰亂時代,很多人都會因為吃不飽而餓死的,到了現在,人們可以吃飽了,但是越來越多人在吃飽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是否好吃這個問題了,蒸米飯要提前泡米多久?怎麼煮米飯更好吃?
  • 古人打井為何要丟倆烏龜進去?看完解釋,古人的智慧果然深不可測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在打井之後,我們的先輩會放上兩隻烏龜在井底。一、放烏龜下水,迷信角度被解釋得最多從迷信的角度講,我國很多的神獸都是和烏龜相關的,玄武就是最典型的,再比如龍的六子霸下,背著石碑,但形象非常像烏龜。所以打下的井能夠守護一方村民,喝了有烏龜的水就會擁有智慧等等的說法層出不窮,所以這是最普遍的一種解釋。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的箭用完了怎麼辦?別慫,古人套路多著呢
    而古人攻城略地最常使用的武器就是弓箭,弓箭射程遠,只要射箭的人臂力夠大的話,足以射穿敵人。弓箭的起源早在數萬年之前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不過那個時候的樣式和後來有很大的差距。當時的原始人把竹子等有彈力的物品製作為弓臂,再用削剪的竹枝以及木棍來充當箭矢,這就是最早的弓箭。
  • 10個古人留下的實用小妙招
    古人的智慧有時候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厲害,畢竟那個時候信息傳遞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遇到問題只能靠流傳下來的方法解決,可能有些方法並不是那麼合乎邏輯,但有一些卻是非常的實用。  今天就來分享「10種古人超聰明的小妙招」,這些方法簡直就是現代科技的先驅!
  • 古人智慧不可小瞧
    但是在古代,卻沒有現在這麼便利的條件,是比較落後的,但是古代人的智慧是不可以小瞧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古人的智慧。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見古代人家裡的窗戶是用紙糊的,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有疑問,為什麼用紙糊窗戶嗎,是因為窮嗎?
  • 古代武將為何戴面具衝殺?原因十人有九人猜錯,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古代戰場上,沒有飛機大炮,更沒有航母飛彈等高精尖武器,有的只是戰馬、盔甲、刀矛弓箭等原始裝備,但古人在戰爭中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同樣孕育出很多令人拍案稱奇的奇思妙想。古代戰爭中,將士們為了保護自己,往往會穿上厚厚的鐵盔鐵甲。但也有很多武將,會在盔甲基礎上,再戴上一副金屬面具。有這種習慣的人很多。
  • 中國古代十二個失傳的黑科技,驚嘆古人的智慧!
    02 紗衣  古代紡織技術之高超我們今天簡直難以想像,小編曾經在初中歷史課本小字裡看過,說是一個胡人見唐朝官員,發現人家紗衣下有顆痣,讚美紗衣精緻,於是官員哈哈一笑,給他一數,共六層紗,胡人就立馬五體投地了
  • 為什麼要把眼鏡放水裡泡一泡?原來這麼厲害,戴了20年才知道!
    現在很多人都戴眼鏡,經常戴眼鏡的人都知道,眼鏡一定要經常清洗乾淨才行,不然鏡片上面就會有油汙和灰塵依附在上面,不清洗乾淨的話會影響我們的視線,久而久之還會影響我們的視力,很多人在清洗眼鏡的時候,都是直接拿紙巾擦一下,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僅清洗不乾淨,而且容易刮花鏡片。
  • 古代沒有衛星,古人繪製的地圖為何那麼精準呢?
    與過去相比,生活水準上升,但是古人的智慧所凝結的東西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在古代行軍打仗的時候,除了糧草,士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圖,根據地圖來排兵布陣,還有當地的環境以及氣候等等條件,像我們常說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預測當時的天氣,晚上會有霧,因此才可以順利的用稻草扎就的草人騙過敵軍。
  • 你怎麼看待古人的智慧?
    我的感覺,好像古人比我們更有智慧,他們更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生活物質條件遠遠比不上我們,但是他們更願意靜心向生活和大自然學習,思考探索,用心生活,有敬畏和感恩的心,天地人和諧相處,創造自己的幸福。古人在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大自然的交流中學習,總結了豐富經驗和教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我們現在的發展,是站在一代又一代古人的肩膀上,怎能不感恩呢?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 o泡果奶ooo我要o泡我要o泡是什麼歌 o泡果奶什麼梗
    抖音o泡果奶ooo我要o泡我要o泡是什麼歌?最近這首歌在抖音上突然火爆起來了。還不是很了解名字叫什麼的小夥伴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o泡果奶ooo我要o泡我要o泡歌曲介紹  歌曲名稱:o泡果奶  演唱者:賀知書  o泡果奶歌詞介紹  O泡時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