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媽媽耐心等一等

2020-12-05 糖果的媽媽

寶寶出生後一歲以內,是寶寶大動作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出生以後,除了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媽媽每天最關注的莫過於寶寶又學會了什麼,一旦稍晚於同齡孩子,就會上演一出「娃娃不急媽媽急」。

媽媽這種擔憂寶寶的心理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每個寶寶的生長情況都不一樣,單純地這樣比來比去,不過是徒增煩惱,每一個大動作,都有各自應該出現的年齡範圍。

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媽媽請耐心等一等

玲玲自從抱孩子去參加遊泳課回來之後,就一直愁眉不展,往日裡孩子都是交由婆婆照顧,最近玲玲卻對孩子極為上心。

她一邊擺弄孩子一邊問老公:「你說咱家孩子都八個月了,怎麼一點爬的意思都沒有呢?」

平時玲玲倒沒在意寶寶爬得晚這個問題,可是和那麼多小孩子一比,仍不會爬的寶寶顯得尤為笨拙。這可讓玲玲愁得不行。

婆婆接過話茬:「我看咱家孩子挺健康,當時學翻身不也挺利索麼,不爬直接走的孩子那麼多,讓孩子慢慢來,爬也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

能否順利掌握大動作,通常被認為代表嬰兒發育情況

寶寶在三歲之前,逐漸從一個沒有行動能力的小嬰兒成長為能自主活動的小朋友,正是因為熟練掌握了各項大動作。

嬰兒大運動技能指的是所有大肌肉群的運動,每一項大動作發展都與支配該項動作的神經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關。

翻身、坐、爬、走這一系列動作,每學會一個技能都說明寶寶對身體控制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能否及時掌握這些動作的掌握通常也被視為兒童發育情況的衡量標準。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

1. 翻身

翻身是嬰兒能掌握的第一個移動手段,嬰兒通常是在出生後4~6個月開始學習翻身,多數嬰兒會翻身的時間集中在5個月。

有些寶寶身體條件已經達到了可以做出翻身動作的標準,但是因為孩子太胖或是對翻身「興趣缺缺」,遲遲不肯翻身,只要孩子在半歲前會翻身都沒有問題。

2. 坐姿

大多數嬰兒7~8個月開始嘗試坐著,一開始可能更需要人扶,會出現東倒西歪的情況,隨著寶寶對肌肉控制能力增強平衡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家長不要怕寶寶歪倒而限制寶寶獨坐。

3. 會爬

雖然我們常說「七滾八爬」,但是寶寶在7~9月時嘗試爬行都是正常的,有些寶寶甚至直接略過爬行這一步驟,直接在周歲左右會走,但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

4. 站走

孩子最初的嘗試是扶著輔助物試著站立,站立熟練度與運動能力隨著練習增多而愈加成熟。通常情況下11~12個月可以熟練站立並學走。

站立並走路這項大運動對嬰兒來說難度較大,只要在10~16個月之間學會走路,2周歲左右熟練步行並可以小跑,就基本符合發育規律。

想讓孩子儘早掌握各個技能,媽媽「幫忙」要講方法

鍛鍊嬰兒肢體力量在寶寶未滿月時,媽媽就可以適當讓寶寶練習趴俯動作,以此提高上肢及背部肌肉力量,為接下來的大動作練習做準備。

在寶寶練習各項動作過程中,失敗是常有的事,媽媽為寶寶做好防護工作,就可以讓他盡情練習。

不超前讓孩子學站在寶寶練習翻身的過程中,媽媽可以適當輔助寶寶用手拉坐,加強寶寶腰部力量,但如果寶寶本身沒有站立、學走的欲望,媽媽不要過早扶站、扶走,以免傷害寶寶下肢骨骼。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寶寶練習各項大動作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吸引寶寶注意力,促使他做出下一步動作。比如用玩具吸引寶寶翻身方向,用聲音及表情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

糖果媽媽叮囑:體重過重的孩子在練習各項動作時會更加費力,動作相對笨拙,注意將孩子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成長才會更順利。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的翻爬訓練切莫順其自然,錯過關鍵期難彌補,規律性要掌握
    當寶寶掌握了翻身的那些動作後,媽媽會發現,突然有一天他們翻身動作會變得特別麻利,這也和媽媽平時的積極訓練是離不開關係的,所以耐心的教導是必不可少的。小貼士:學習翻身的時候儘可能的讓寶寶穿的薄一些,較厚的衣服會阻礙寶寶翻身的意識;太胖的寶寶翻起身來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媽媽更要帶動他們運動,加快他們翻身的速度;大動作的發育離不開家長的訓練,如果
  • 「3翻6坐8爬12走」靠譜嗎?0-4歲寶寶大動作能力訓練全記錄(建議...
    一個健康的寶寶並不只是身高體重頭圍的檢查達標,而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大動作」在寶寶成長發育中都是重要的裡程碑。大動作的發育雖然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媽媽在適當的時間用心的「訓練」也是能起到顯著的作用。下面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香港衛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意見總結的0-4歲寶寶大動作能力訓練全記錄,媽媽們果斷收藏吧!
  • 孩子的翻爬訓練要上心,錯過難彌補,3種方法讓娃贏在起跑線
    現在天氣已經逐漸轉冷,進入冬天許多媽媽又擔心寶寶受涼,所以也不願意讓他們學習爬行;並且許多寶媽覺得,如果在冬天不會爬,到了春天寶寶照樣可以自然學會走路。所以,孩子不會翻爬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事。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學習翻爬不僅可以讓小寶貝的大腦得到充分發育,讓他們更加聰明,而且還能夠鍛鍊肢體的協調能力。
  • 1-2歲的寶寶玩什麼玩具比較好(大動作篇)
    要注意的是,我們經常說的「推拉玩具」是「推」和「拉」兩個概念,每一種玩具重點發展的大動作都不一樣。推式玩具的目的是讓寶寶走得更穩。當寶寶走得比較穩了之後,就可以考慮發展腰腿動作了,比如鑽帳篷洞:鑽帳篷這件事,可以讓寶寶掌握鑽爬高度,發展初步的空間知覺,還可以培養寶寶的平衡感。除了專門的帳篷玩具之外,家裡的桌子腿也是可以鑽過來鑽過去的,但如果寶寶自發玩這些的時候,千萬別覺得寶寶在胡鬧而加以制止。
  • 倆娃經過玩具區「兩眼放光」,媽媽表現笑翻路人,網友:似曾相識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在逛商場的時候,都是儘量避開玩具區,但並不是每次都能避開,如果不小心撞見了玩具區,那麼考驗家長們的應變能力的時刻就到來了。倆娃玩具區前兩眼放光,媽媽表現笑翻路人這位媽媽這天就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外出逛商場,兩個孩子都坐在小推車裡面。
  • 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很正常,沒必要著急!
    最近有一位寶媽向我求助:「我和閨蜜前後腳生娃,兩個寶寶身高和體重也差不多,現在兩個寶寶都一歲了,閨蜜家的走起路來穩穩噹噹,我家卻還要扶走,這可怎麼辦?」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家長真沒必要為此著急。育姐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寶寶大運動技能發育時間表,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 一人帶兩娃,還能高質量陪娃,德國媽媽究竟做了什麼?
    每天早上送悠悠上幼兒園的時候,碰到生二胎的媽媽,她們總是先從車裡提出睡著小寶寶的安全提籃放在地上,再把老大從車裡抱出來。然後一隻手拎著安全提籃,另一隻手牽著老大往教室裡走。一開始我還納悶過,為什麼每天送老大上幼兒園的時候要帶著老二一起呢,多累啊!
  • 從小爬夠和沒爬夠的娃,區別可不是一星半點,9個「短板」難彌補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是所有寶寶都會爬,有的到了該爬行的階段,遲遲沒有向前爬的動作,甚至到了走路的年齡,也依然沒有學會這項技能。 爬與不爬的孩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娟子是全職媽媽,一人帶孩子做家務十分辛苦。
  • 貓咪看到寶寶在地上爬,接下來喵星人的動作,全家樂翻了
    貓咪看到寶寶在地上爬,接下來喵星人的動作,全家樂翻了 2020-12-12 00:
  • 「不省心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把娃燻跑,網友:糟老頭壞得很
    爸爸媽媽沒空帶娃時,都會把娃交給家裡人帶,我們見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娃,但是舅舅帶娃卻很少見。那麼,將娃交給舅舅帶是什麼體驗,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01"不省心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把娃燻跑,網友:糟老頭壞得很有位舅舅在帶娃時,可以說是把娃坑得生無可戀。
  • 做夢夢到好多蟲子爬我身上 做夢夢到好多蟲子爬我身上是什麼意思
    例如像是感情上出現三角關係或是其他的男女問題,似乎不是過於樂觀的時候喔。還有可能是朋友突然態度變得冷淡了,對方或許對你懷有什麼誤會的樣子,及早發現可要及早解釋清楚,不然對方更會加深對你漠不關心的不良印象。
  • 職場媽媽血淚史:生娃7個月後,我放棄做自私的媽媽,上了一堂課
    什麼?睡覺還需要記時間?電話這邊的我疑惑極了。「對呀,孩子吃了幾頓奶,什麼時候大小便,睡了多久覺,這些最好都記錄一下。」聽到這段話,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張被榨乾精力的、毫無生氣的臉,不自覺地打了個冷戰。以前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一篇文章,生完娃後卻需要小半天時間。經常是句子寫到一半,小櫻桃就餓了、哭了、鬧了,別人都哄不好,只得我放下手頭工作,先去哄她。把娃哄好了再回來,「咦,我剛才想寫啥?」也不知道是孕傻,還是由於精力分得太散了,工作效率的確大打折扣。
  • 「原來我的媽媽是超人!」雙胎媽媽白天上班,夜裡哄睡發燒的倆娃
    6點,我爬起來趕著去迎接一個檢查,準備一段時間的一個檢查。右右還提前醒來,又給他穿衣服,我去的時候差點沒趕上約的車。晚上我等右右睡了,開電腦繼續處理工作到晚上10點,11點右右細毛爸加班才回來,我們剛睡下。右右半夜0點突然坐起來一口吐了。周四好不容易補休一天,白天右右又吐了。
  • 還相信「三翻六坐九爬」?醫生:別耽誤孩子正常發育
    沒想到很多媽媽都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已經5月份了,也不會翻身。 第2個規律:7-8月坐 寶寶能獨立自主坐的時候,往往需要到7~8個月,不過即便寶寶能獨立坐了,也需要家長耐心照顧
  • 教你在最短時間內讓娃掌握如廁技能
    如果娃很大了仍然不能自主如廁,那麼也是有問題的。所以今天,貼心科大大上線科普,結合媽媽的實戰經驗,手把手教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引導娃掌握上廁所技能,開始!而在學習開始之前,有3大原則,科大大希望家長們一定一定要認準。這是科大大結合了媽媽們的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它會直接決定學習的成敗。
  • 寶媽帶娃的一個動作,引起無數媽媽共鳴,當媽的才明白其中含義
    視頻中的媽媽,懷裡抱著孩子,晃來晃去,哄著孩子睡覺,突然,寶媽的手向下一滑,拽住了自己的衣角。這個動作對於帶過孩子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寶媽抱孩子時間長,太累了,她們藉助衣角,來讓自己能夠省點力。雖然,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但是,在很多家庭裡,孩子都是媽媽帶的比較多。很多寶媽甚至是獨自承擔起了帶孩子的重任。
  • 「花了兩萬,娃終於學會了跳繩和拍球」
    看了看相關新聞,大意是杭州一位媽媽,孩子剛上一年級,學校要求跳繩一分鐘達140下,於是便花了1288元給孩子報了跳繩課,一共9節,結果,孩子上完體驗課就開掛了,成功掌握了跳繩技術,媽媽不幹了,要求機構退費。這一爭執將「跳繩班」這個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的課外培訓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上。小齡家長們聽完這則新聞一般正常反應是杏目圓瞪:跳繩還用報班學?
  • 什麼時候給娃斷奶最好?不是半歲也不是一歲,父母要重視
    文字/翠花編輯/翠花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很是需要營養,因此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但伴隨孩子逐漸長大,母乳裡面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孩子,所以父母需要給孩子斷奶。而針對孩子斷奶的最好時機說法不一,有些認為1歲,有些認為半歲。
  • 媽媽正倒立練瑜伽,1歲娃這個動作把網友樂翻:這是餓了吧?
    可能小寶寶的想法是: 「我做不來這個動作,那你也別想做」 ,直接上去拉扯母親的衣服,可未曾想,由於自己的力度不夠,寶媽竟然絲毫未受到影響。
  • 寶寶「七坐八爬」,拿什麼保護你,好奇心與危險齊飛的寶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湯圓在德國,ID:babyinD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老二的大動作突飛猛進,快速爬,到扶站,好奇心加大,危險也加大。自從老二解鎖爬行,有活動能力開始翻箱倒櫃時,家裡就開始了追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