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一歲以內,是寶寶大動作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出生以後,除了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媽媽每天最關注的莫過於寶寶又學會了什麼,一旦稍晚於同齡孩子,就會上演一出「娃娃不急媽媽急」。
媽媽這種擔憂寶寶的心理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每個寶寶的生長情況都不一樣,單純地這樣比來比去,不過是徒增煩惱,每一個大動作,都有各自應該出現的年齡範圍。
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媽媽請耐心等一等
玲玲自從抱孩子去參加遊泳課回來之後,就一直愁眉不展,往日裡孩子都是交由婆婆照顧,最近玲玲卻對孩子極為上心。
她一邊擺弄孩子一邊問老公:「你說咱家孩子都八個月了,怎麼一點爬的意思都沒有呢?」
平時玲玲倒沒在意寶寶爬得晚這個問題,可是和那麼多小孩子一比,仍不會爬的寶寶顯得尤為笨拙。這可讓玲玲愁得不行。
婆婆接過話茬:「我看咱家孩子挺健康,當時學翻身不也挺利索麼,不爬直接走的孩子那麼多,讓孩子慢慢來,爬也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
能否順利掌握大動作,通常被認為代表嬰兒發育情況
寶寶在三歲之前,逐漸從一個沒有行動能力的小嬰兒成長為能自主活動的小朋友,正是因為熟練掌握了各項大動作。
嬰兒大運動技能指的是所有大肌肉群的運動,每一項大動作發展都與支配該項動作的神經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關。
翻身、坐、爬、走這一系列動作,每學會一個技能都說明寶寶對身體控制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能否及時掌握這些動作的掌握通常也被視為兒童發育情況的衡量標準。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
1. 翻身
翻身是嬰兒能掌握的第一個移動手段,嬰兒通常是在出生後4~6個月開始學習翻身,多數嬰兒會翻身的時間集中在5個月。
有些寶寶身體條件已經達到了可以做出翻身動作的標準,但是因為孩子太胖或是對翻身「興趣缺缺」,遲遲不肯翻身,只要孩子在半歲前會翻身都沒有問題。
2. 坐姿
大多數嬰兒在7~8個月開始嘗試坐著,一開始可能更需要人扶,會出現東倒西歪的情況,隨著寶寶對肌肉控制能力增強平衡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家長不要怕寶寶歪倒而限制寶寶獨坐。
3. 會爬
雖然我們常說「七滾八爬」,但是寶寶在7~9月時嘗試爬行都是正常的,有些寶寶甚至直接略過爬行這一步驟,直接在周歲左右會走,但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
4. 站走
孩子最初的嘗試是扶著輔助物試著站立,站立熟練度與運動能力隨著練習增多而愈加成熟。通常情況下11~12個月可以熟練站立並學走。
站立並走路這項大運動對嬰兒來說難度較大,只要在10~16個月之間學會走路,2周歲左右熟練步行並可以小跑,就基本符合發育規律。
想讓孩子儘早掌握各個技能,媽媽「幫忙」要講方法
鍛鍊嬰兒肢體力量在寶寶未滿月時,媽媽就可以適當讓寶寶練習趴俯動作,以此提高上肢及背部肌肉力量,為接下來的大動作練習做準備。
在寶寶練習各項動作過程中,失敗是常有的事,媽媽為寶寶做好防護工作,就可以讓他盡情練習。
不超前讓孩子學站在寶寶練習翻身的過程中,媽媽可以適當輔助寶寶用手拉坐,加強寶寶腰部力量,但如果寶寶本身沒有站立、學走的欲望,媽媽不要過早扶站、扶走,以免傷害寶寶下肢骨骼。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寶寶練習各項大動作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吸引寶寶注意力,促使他做出下一步動作。比如用玩具吸引寶寶翻身方向,用聲音及表情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
糖果媽媽叮囑:體重過重的孩子在練習各項動作時會更加費力,動作相對笨拙,注意將孩子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成長才會更順利。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