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寶寶到了七八個月,就會通過爬行來探索世界。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是所有寶寶都會爬,有的到了該爬行的階段,遲遲沒有向前爬的動作,甚至到了走路的年齡,也依然沒有學會這項技能。有人說,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走路,至於會不會爬,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爬與不爬的孩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娟子是全職媽媽,一人帶孩子做家務十分辛苦。然而娟子又有很嚴重的潔癖,髒一點都會受不了,所以常常因為收拾衛生累得腰酸背痛。孩子到了七八個月,娟子也不讓他下地爬行,怕衣服會弄髒。
漸漸地,孩子沒有經歷過爬行鍛鍊便學會走路了,可娟子發現,孩子經常走不穩,一不小心便會栽跟頭,額頭鼻子總是青一塊紫一塊,讓人心疼。直到有一天,「過來人」閨蜜一語道出了娟子心中的疑惑:孩子小時候缺乏爬行鍛鍊,導致平衡能力差,摔倒的時候身體協調性跟不上,不會用手撐地,所以每次都會臉著地。
爬的時候,需要身體、眼睛、耳朵和大腦全力配合,對提高視覺、聽覺和觸覺有積極的意義。還能鍛鍊全身的肌肉力量,促進感官發展,提高身體協調性。如果寶寶對眼前的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前進探索,爬行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促進智力發育。
孩子不會爬,不僅會導致感覺綜合失調,還會對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媽媽們一定要知道。
從小爬夠的娃和沒爬夠的娃,長大後啥區別?九個「短板」難彌補
1.方向感差,分不清東西南北,容易成為路痴;
2.視力發育差,容易出現近視、散光等現象;
3.影響正常的走姿,走路內八、外八,影響形象;
4.思維得不到鍛鍊,長大後立體幾何等數學問題學起來比較吃力;
5.身體協調能力比較差,沒有其他孩子重心穩,摔跤的時候不會用手撐地;
6.前庭能力發育不好,容易暈車暈船;
7.身體得不到全面發展,長大後容易含胸駝背;
8.影響手部技能,寫字比別的孩子差;
9.全身力量得不到鍛鍊,運動起來更容易累;
會爬的孩子益處多,寶媽要知道爬行對孩子的重要性,讓寶寶多加練習
1)可在寶寶看得見的地方放一件他喜歡的玩具,引導前進摸索。成功後可稍微放遠一點,循序漸進,不要過於心急;
2)爬行不要在軟床上進行,要在硬板床或乾淨的地墊上上進行。寶寶爬的時候,要有大人看護,並注意遠離桌椅的稜角和電源插座等危險物品,以防誤傷;
3)寶媽要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不要過厚或過緊,否則會增大爬行的難度,影響正常行動;
爬行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很自然的一項技能,對成長有極大的意義,媽媽們不要不當回事。到了一定的月齡,要注重對孩子鍛鍊,重視發育過程。寶寶練習的時候,一定不能遠離自己的視線,確保安全。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