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翻爬訓練要上心,錯過難彌補,3種方法讓娃贏在起跑線

2020-12-19 蜀人未晰

現在天氣已經逐漸轉冷,進入冬天許多媽媽又擔心寶寶受涼,所以也不願意讓他們學習爬行;並且許多寶媽覺得,如果在冬天不會爬,到了春天寶寶照樣可以自然學會走路。

所以,孩子不會翻爬似乎也沒有什麼大事。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學習翻爬不僅可以讓小寶貝的大腦得到充分發育,讓他們更加聰明,而且還能夠鍛鍊肢體的協調能力。

朋友小美昨天和我打電話,說自家女兒已經快4個月了,覺得也到了要學習翻身的時候。但她總是擔心自己不能好好教寶寶如何翻身,之後想必孩子在學習爬行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困難。

我告訴他,只要大人掌握正確的方法,協助寶寶練習,也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段讓寶寶得到充分地鍛鍊,更好地學習翻身和爬行。

01寶寶翻爬的諸多益處

各位寶爸寶媽,千萬不要相信老一套的說法,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果打小沒有爬過,照樣也會走路。實際上這種發育的過渡階段在孩子的人生中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學習翻爬有以下幾種好處。

1.提高寶貝的活動能力

孩子在7-8個月學習爬行的時候,就相當於在進行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爬行有利於寶貝掌握空間位置的感覺,促進視覺和聽覺的發展,以及更加平衡身體的感覺。

對於協調各方面的身體部件都有極大的好處,學習翻爬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在寶貝長大之後,也不容易暈車和暈船,同時又能夠促進寶寶的肌肉和骨骼生長發育。

2.增強孩子的體質

爬行是走路的必要準備技能,爬行也是孩子第一次全身協調運動;可以以此來鍛鍊寶寶的胸肌、腹肌、背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

在爬行的過程中,孩子消耗體力比較大,也更有利於他自身的成長,讓他更加輕鬆,長得更快更健康。

3.促進親子間的交流

學會翻爬之後,寶寶也能夠與父母的交流和互動更多。在學習翻爬的過程中,不斷引導會讓寶寶體會到人生的許多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可以更加豐富孩子的情感。

有實驗研究表明,在父母引導下學習的孩子,在之後見到爸媽時會表現出更加興奮的狀態,這也是讓寶貝與父母之間更加親密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02正確學習翻爬的幾種方法

學習翻身和爬行在孩子周歲之前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許多寶貝在幼兒時期,可能表現得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這就有可能是因為在嬰兒期沒有學習翻爬,沒有得到充分的活動,教寶寶正確的翻爬方法是爸媽的必修課。

1.雙腳交叉法

3-4個月大的寶寶,剛開始有想要翻身的意識,都會有一定的表現。許多寶寶剛開始都是上半身稍微翻動一些,然後下半身不動,扭成一個小麻花。

這時,各位父母可以輕輕讓寶寶雙腳交叉,然後再藉助一點點力氣,慢慢把寶寶翻過來。雖然這不是自主翻身,但是,在這個爸媽借力翻身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充分感受到翻身的訓練過程,讓他喜歡上這種翻身的感覺。

2.玩具引誘法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在前面放一個小玩具引誘他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家長可以買一些可愛的毛絨玩具,或者是可以發聲的玩具,以此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孩子在觀察到這種新鮮的小玩意兒之後,就會努力嘗試著在床上翻身或者爬動。剛開始可能會頻繁失敗,但是,只要爸媽不懈努力地引導,並且寶寶也積極想要獲取玩具,那麼一定可以在翻爬訓練中取得不錯的收效。

3.親子協同訓練法

這種方法需要爸媽與孩子共同參與,對於發展親子之間的和諧關係也有很大的好處。寶爸寶媽可以躺在床上對寶寶進行示範的動作,引導孩子和你一起做。

這不僅可以很好地養成孩子的翻爬意識,也可以在玩樂中增進與寶寶之間的感情。但是,一定要動作輕柔,並且保有耐心,不能用力過猛或者容易著急,這樣也會對寶寶的情緒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會誤傷孩子。

其實在孩子長到三個月大之後,就可以慢慢地訓練翻身了。翻爬作為寶寶周歲之前的必修課,必須要爸媽對他進行合理的引導,相信通過各位寶爸寶媽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養育出更加聰明和健康的寶寶。

另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的翻爬訓練切莫順其自然,錯過關鍵期難彌補,規律性要掌握
    當我們一不小心錯過了學習練習的關鍵期,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對於他們來說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於新生兒「翻身」和「爬行」這兩項技能,相對於其它的大動作發育,翻身和爬行似乎是新生兒最容易錯過的技能,我們如何才能掌握它們的發育規律呢?
  • 從小爬夠和沒爬夠的娃,區別可不是一星半點,9個「短板」難彌補
    有人說,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走路,至於會不會爬,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寶寶對眼前的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前進探索,爬行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促進智力發育。 孩子不會爬,不僅會導致感覺綜合失調,還會對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媽媽們一定要知道。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木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早教用具不容錯過
    家長們總是費盡心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也正是因為這樣,早教學習機、早教機器人,甚至早教APP……都通通被家長們帶回了家。但其實,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這些產品雖然是「高科技」,但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長期下來也確實會有些缺少溫度了,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它們失去興趣,並且這類產品大都是通過「語音灌輸」的方式進行早期教育的,所以孩子雖然能說出來,但卻不能準確地將其還原於現實之中,早教效果大打折扣。
  •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媽媽耐心等一等
    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媽媽請耐心等一等玲玲自從抱孩子去參加遊泳課回來之後,就一直愁眉不展,往日裡孩子都是交由婆婆照顧,最近玲玲卻對孩子極為上心。她一邊擺弄孩子一邊問老公:「你說咱家孩子都八個月了,怎麼一點爬的意思都沒有呢?」
  • 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有4大「優勢」,家長引導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許多家長總是糾結該不該讓孩子學習樂器,什麼時候讓孩子學習樂器合適,過多的顧慮可能會錯過孩子學習樂器的黃金期。以下的樂器學習最佳時間點,家長需知。擅長彈奏古箏的孩子總給人古典溫婉的形象感受。利於孩子陶冶情操,舒緩情緒。古箏的最佳學習時間:6-7歲學習古箏對於孩子們的心境有所要求,當孩子心浮氣躁時玩玩很難演奏出古箏的美感。並且學習古箏孩子勤以鍛鍊手指的力度,實現左右手靈活把控。
  • 趣玩電子積木套件,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趣玩電子積木套件,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套電子積木有初級、高級、豪華版三個難度組合,每種都有2000+拼搭方法,最高可以翻出6688種玩法。別擔心孩子拼不來,每個零件都有序號,附贈的說明書也特別清晰,只需對應序號將導線、開關、電阻、集成電路等這些配件組裝在一起,連通電路,4、5歲的寶貝兒也能玩得轉!市面上其他電子積木大多需要使用者具備一定電路知識,主要面向成人學習。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爸媽這2種血型是「強強聯合」,讓娃贏在起跑線
    既然血型和智力有著直接的關係,那麼哪兩種血型是強強聯手,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 這2種血型多為「強強聯合」 一、 O型血
  • 3種調料堪稱「傷脾高手」,孩子未滿5歲要「少」碰,讓娃積食難長高
    不過妮妮體質比較差,平時很少下到小區玩,很容易就感冒生病,儘管妮妮媽媽關懷備至,娃還是要隔三差五上醫院輸液,看到妮妮這樣子,叔叔阿姨看了都很心疼。孩子脾胃還沒有發育完全,家長要注意控制各種調味品的攝入量,最好不要在飲食中動物油,會顯著增加孩子的脾胃負擔。成人適合吃的飯菜,不一定會適合孩子吃,增加過多的調味料,會損傷孩子的腎臟功能,導致娃體質虛弱,積食就很容易找上門來,家長一定要引以為戒。3種調料堪稱「傷脾」大王,孩子未滿5歲要少碰,讓娃積食難長高!
  • 「贏在起跑線」的易烊千璽:被內卷吞噬的童年和被放大的教育焦慮
    此消息一出,家長圈炸了,紛紛探究千璽媽媽究竟是用了什麼神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都培養的如此優秀?深觀千璽媽媽的教育之路,可以發現,其教育經就是一部典型的「雞娃史」:易烊千璽從2歲起,就被媽媽廣撒網式的送興趣班,小小年紀已經被媽媽帶著在十餘個興趣班中斡旋。
  • 小茄子認PDD做乾爹,爬在勞斯萊斯車蓋上,贏在起跑線的孩子
    所以主播是高薪職業,一定也不例外,當然前提是你要有粉絲願意支持你。轉眼間,小茄子也長大了,PDD問乾兒子要不要買個鍵盤你玩,這時候茄子直接說:他喜歡車。PDD瞬間懵了,脫口而出送一臺福特吧!現在送也無濟於事,還要多等個十幾年,小茄子才考到駕照,說不定PDD會真的送上一臺。
  • 李玫瑾直言:這5種孩子,將來想不出息都難,你家孩子在其中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才、出人頭地。但是,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不能坐等天上掉餡餅,必須從小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優秀。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凡是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一二了。
  • 孩子前庭覺失調,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親測有效!
    孩子走路不穩、常常要摔倒;坐、爬、走的發展能力比別的孩子慢,肌肉張力差、身體軟趴趴的、我在前面發布了很多關於感統訓練的內容,那麼前庭覺是感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家長問我,希望提供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前庭覺失調的幾種行為症狀和遊戲活動方法!前庭覺可簡單理解為人類大腦的門檻,起到過濾信息的作用,掌控身體的平衡感,和空間感。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孩子那麼小,能懂什麼?」在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你是不是也說過這樣的話?雖然孩子因為年紀小,認知的確非常有限。但如果父母因為覺得寶寶還小,而對早期教育不上心,認為等他再大一點再教也不遲,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益智早教機給你答案
    當一個稱職的爸媽可說是非常不容易了,面對天真宛若一張白紙的孩子,家長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尤其是1-6歲寶寶,正是益智啟蒙的關鍵時期,但由於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瑣事,很多家長不能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呵護,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遺憾缺席。
  • 學習藝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剛需,學畫畫的孩子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3歲學員作品學習藝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剛需,從小學畫畫的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如果說以前孩子學習藝術是培養一項特長,而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剛需。馬雲在公開演講中也說過,如果不讓孩子學習琴棋書畫,三十年後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現階段孩子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學習美學知識,那學什麼最好呢,一定是畫畫。為什麼一定要學畫畫?
  • 林清玄:無所謂輸在起跑線,而在乎孩子是否一直奔跑
    我看看身邊參賽的人們,有老人、有孩子、有男的、有女的、有胖的、有瘦的,有的人臉上還塗了油彩,大家都朝著同一個目標進發,欣賞沿途的風景,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相對於整個賽程來說,起跑線真的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了。我突然想起了那句流行在教育界的名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看看真是可笑,人生不是100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相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那點起跑線算什麼呀?後面還長著呢!
  • 天童美語怎麼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現代的幼兒教育實際上就是環境教育,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
  • 想要幫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我做了一個決定
    比起分數,更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溝通力、領導力、研究與探索意識、自我認知能力等各種軟實力。體育訓練、夏令營、假期旅遊……最好一個不能少,有條件留學更好。  根據《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將近70%的家長有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意願,其中,大部分家長願意每年支付25萬以上的留學費用。更好的環境、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投入。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六歲前很關鍵,養成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
    育兒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養成這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一、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補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沒有捷徑可尋。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較其他孩子要強很多。二、聽英語或背誦古詩詞,每天聽十到二十分鐘,別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孩子長期停英語和古詩詞,潛意識裡會形成一種思維,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這樣的培養方法你贊成嗎?三、堅持每天讀繪本,每天只需十分鐘,三年後孩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