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飯可以亂吃,但話不可以亂說」,可見話語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是面對親人朋友、愛人,還是同事鄰居,都需要與之交談。這個時候,你可以發現,情商低的人說話都很「硬」,而情商高的人說話往往都很「軟」。
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說出口,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意說自己想說的。你需要處理人際關係,所以你就得學會「說話」。
有的人說話不經思考,導致身邊的各種關係就亂套了;而有的人懂得說話前先想一想,冷靜冷靜,雖然顯得比較沒有氣勢,但是卻會收穫一眾好評。
張靜怡和李源結婚已經3年了,有一個2歲的女兒。雖然夫妻倆的感情很好,但是張靜怡一直都得不到李源母親的認可。
因為他的母親覺得張靜怡學歷低,又是離異家庭出來的孩子,對她十分不滿意,3年來就沒讓她去參加過家族聚會。
最近他的母親搬了過來,和他們一起住。在日常生活中,她時時刻刻都在挑張靜怡的刺,經常說些傷人的話,比如「你做保姆倒是做得挺好的呀」。
換做另外一個人的話,恐怕早就和她吵了很多回了。但是張靜怡在說話這件事上卻非常「軟」,她不會破口大罵,也不會撒潑打滾,因為她知道長輩這個分寸不能亂。
她不是不反駁和回擊,她也會反駁,但是她說話的語氣一直都會很「軟」。她也不是不會說狠話,只不過她懂得把難聽的話轉化一下,既有力量又不失禮貌。
她這樣看似很軟弱,但是李源會非常心疼她,會為了她和母親爭吵。身邊的鄰居親人也都會勸說和批評李源母親的做法,誇獎張靜怡。
所以說話「軟」並不是就代表認輸或者低人一等,這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聰明的人都不會逞一時之口快和自己的爽快,而是會仔細考慮。據說,情商高的人說話都很「軟」,希望你也是:
話出口時「軟」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不管是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在說話前都應該做到「三思而後行」。
「笨」的人會因為衝動或者激動而隨意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計後果和影響;而聰明的人不管再憤怒或者激動,在話說出口時,他都會先思考幾秒鐘。
情商高的人話出口時都很「軟」,他會遲疑、會思考,不會為了一時的口快而擔負嚴重的後果和影響。這樣的人雖然慢吞吞的,軟糯糯的,但是基本上她/他說出的話都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讓自己失態。
說話內容「軟」
情商低的人,說話做事很多地方都不懂得去變通,很多時候會覺得說出來的話,讓人刺耳。比如面對別人的錯誤或者不足時,很多人都會義正言辭地和對方說話,不管是批評也好還是建議也好,都會非常直白和強勢,而這樣往往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情商高的人說話的內容都很「軟」,不管和別人的說話內容是什麼,她/他都會變直白和強勢為委婉,將不好聽的話語轉化為讓人聽起來很舒服的話語,這樣既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又能讓對方接受。同時對方還會對你產生好感,你也可以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說話語氣「軟」
聰明的人說話時的語氣都很「軟」,都會用最溫柔的語氣說著最強硬的話。當你在和別人說話時,不管是友好還是不友好,如果你的語氣特別不好,這個時候給對方,也給別人帶來的第一印象就是你很兇,這也是一道閉門羹。
如果你隨時都用一種溫柔的語氣,不將情緒變化顯露在語氣中,那麼首先你就會贏得大家的歡迎,你給別人的印象也就是好的。同時用最溫柔的語氣說最強硬的話,會減少你與別人之間的摩擦。
總結:在現實生活中,要想處理好身邊的各種關係,那麼你就得高情商一點。說話是最基本也是最多的一件事,可以說是你的一張名片。別人了解你的第一步,都是和你說話,這個時候你就得把高情商用在說話上。
說話很「軟」,看似你很軟弱,但其實你並不吃虧,反而會得益於你的說話「軟」。語言是一門藝術,說話是一種技巧,說話「軟」其實會帶來很大的力量。希望你也會是那個高情商、說話「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