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抑鬱症,這個概念最早在西方出現,據說名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古代屈原、李賀、趙匡胤等人都患過抑鬱症,現代有張國榮、喬任梁等人。
好像只有優秀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那麼事實究竟是如何的呢?
今天老K就給大家做個深度科普來揭示到底什麼類型的人更加容易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聰明嗎?
抑鬱症這個疾病,似乎也是更偏愛高學歷高智商人群。比如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牛頓牛爵爺,性格孤僻,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嚴格,晚年更是因為抑鬱與偏執而導致精神失常。
大畫家梵谷,可以說是20世紀最孤獨的人。最終鬱郁不得志的他,還精神發作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了。
美國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5%的美國大學生有不同程度抑鬱症。
而我國國內也有過類似的研究發現,北京地區大學生患上抑鬱症的人群也佔到23%左右。
看似好像抑鬱症患者比常人更加聰明,可有些研究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比如Boutwell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發表在《intelligence and psychopathy》上的187項研究結果。
研究針對精神病監獄的患者的智力測試,總體而言,該小組沒有發現證據表明,精神病患者比那些沒有精神特質的更高智商。平均來說,精神病患者的智力測驗得分顯著降低。「我想結果會讓很多人吃驚,」 Boutwell說。
抑鬱症情商更高嗎?
我想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情商高,這大概是對抑鬱症最大的誤解了。
首先我們先要對情商做個定義,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它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
這裡控制情緒的能力並非壓抑情緒,人之所以成為抑鬱症大多都是由於對自己的情緒沒有覺察,一味否定壞的情緒,而渴望好的情緒。
最終只能被情緒束縛,這並不是情商高的表現,相反是情商低的表現。
抑鬱症患者由於大多數早年都經歷過或大或小的創傷,他們的確對他人情緒的感知力要高於普通人,但這不代表就是情商高的表現。
真正的情商高,它指的是能夠辨別自己的感情、命名它,認識到它們發生時的感受,並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感情或情緒。
比如,你可以通過分享你自己的感受,辨別對方的感受,來幫助彼此提高自我意識。
而抑鬱症患者能夠感受到更多情緒特點,但經常會否定或壓抑自己的感受,而這些都是嚴重影響一個人情緒功能的因素。
抑鬱症更加敏感?
關於這一點,抑鬱症的確是比常人更加敏感。
總是小心翼翼地對對自己好的人好
大多時候不對討厭說不,也不對喜歡說好。
對自己要求很高,接受不了自己不再優秀。
《高敏感是種天賦》中說:人群中每5人就會有1人是高敏感人群。這樣高的比例明確了高敏感只是人格特質的一種,而非是一種病變。
高敏感人群是一群更容易受環境影響,並且恢復心理和身體能力一般人慢的人群。
一方面心理學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特質就偏向抑鬱敏感,但另一方面上述我說了,由於多數有心理疾病的人早年都經歷過或大或小的心理創傷,所以對待事物方面的確比常人感受力更強。
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何藝術家和作家會頻繁出現抑鬱症,因為天生敏感的特質一方面成就了他們,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深陷自我痛苦中。
人際交往中我們會處理各種各樣的關係,面對不同特質的人群。又因為我們的不同,才需要互相了解和寬容。向內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向外更好的了解別人。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所以走出抑鬱,就要有接受自己可能平凡一生以及接納真實自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