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厲害那個卻無人能降

2020-12-18 騰訊網

東漢末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除了大家眾所周知的曹操、孫權、劉備,其實還有很多在東漢和三國之間的英雄人物,比如公孫瓚。公孫瓚長相俊美,武藝高強,被人稱為白馬將軍,他與劉備是同門師兄弟,都是大儒盧植的徒弟。

因為主張強硬政策,公孫瓚與上司不和,最後他在193年擊殺上司劉虞,並且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權力。當時號稱天下第一諸侯的袁紹都被公孫瓚多次打敗,可見公孫瓚實力強橫。公孫瓚實力這麼強大,除了他個人勇武睿智之外,還與他手下的三名大將有關係,他們分別是:趙雲、嚴綱和田豫。

趙雲我們大家都知道,他後面跟了劉備。趙雲一開始是公孫瓚手下的得力幹將,184年23歲的劉備因為鎮壓黃巾軍而被封為一個小官,但是終究因為當時的官僚集團不接受他這個平民(雖然是皇族,但其實已經很窮困了)的將軍,於是他前往河北投靠自己的好朋友、老同學公孫瓚。

在這期間,劉備與趙雲培養了豐富的感情。趙雲在191年由於為人公正善良且武藝高超被常山郡的老鄉們推舉組織了一支隊伍去投奔公孫瓚來保護自己的家鄉。當時公孫瓚對趙雲說:「我聽說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紹,你為何來投奔我啊?」趙雲說:「天下大亂,老百姓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我們常山的老鄉們商量應該追隨仁政使得放心,並不是我個人的意思」

從此也可以看出,趙雲也是一個非常仁愛的人,因此他跟同樣以仁愛著稱的劉備非常合得來。袁紹來進攻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命趙雲和劉備抵抗,他們的關係進一步發展。後來趙雲哥哥去世,他想公孫瓚請假回家。劉備知道趙雲一去不會再回,所以前去送別,趙雲囑咐劉備:「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劉備深刻的記住了趙雲的話,公元200年趙雲果然投靠了仁愛的劉備。

那麼嚴綱、田豫又是如何的結局呢?田豫本身是劉備的部下,劉備很看重他。但是那時候田豫還非常小,劉備投靠公孫瓚之後田豫因為母親年老的原因回家去了,臨走前劉備拉著他的手跟他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但是田豫走了之後估計就忘記了劉備的話,也許是覺得劉備太過於落魄沒有前途,後面公孫瓚任命他為東州縣令。

由於在一次叛亂時間當作田豫表現出色,後面得到了公孫瓚的特別看重。然而公孫瓚最後還是兵敗自焚而死,鮮于輔繼承了公孫瓚的位置。鮮于輔不知道面對強大的袁紹的時候該怎麼辦,田豫告訴他:「最終安定天下的,一定還是曹操。」於是兩人相約投奔了曹操。後面田豫在代郡大敗烏桓人,並且帶領100人的隊伍直撲烏桓王骨進的王庭,殺死了骨進,威震漠北。232年他又在南方大敗東吳大將周賀,可見田豫也是堪比趙雲的大將之材!

而公孫瓚的三名大將當中的嚴綱最後卻沒有被三國當中的任何一國降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當時比趙雲和田豫在公孫瓚軍中的地位還要高,在袁紹與公孫瓚大戰的時候,嚴綱也在一旁助陣,最後被袁紹的伏兵殺死,早早的就退出了三國的大舞臺,所以沒有一人能夠降伏他。

田豫、趙雲在後面都建立了偉大的功績,嚴綱的地位比他們還高,本領肯定比他們還厲害,如果不是戰死沙場的話,三國的歷史當中,一定會有更多關於他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文/小海 標題: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亂世出人才,尤其是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的兵荒馬亂
  • 公孫瓚麾下3員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他最厲害卻無人能降
    當時天下已經被三分,曹魏蜀漢東吳各分一塊。在三分天下之前也有一位優秀的將士他的膽識和能力都相當厲害。只可惜英雄人物的壽命都比較短,並沒有像劉備等人一樣在生活當中名聲四起,他就是當時盤踞在幽州的領導人物公孫瓚。
  • 公孫瓚麾下三員虎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除了魏蜀吳這三家政權外,還有諸多割據藩鎮,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荊州八駿的劉表,虎踞遼東的公孫度以及白馬將軍公孫瓚。這些諸侯當中,白馬公孫瓚的名聲可以說遠揚中外,因為他除了和袁紹爭奪北方外,還經常帶領麾下的「白馬義從」抗擊外族侵略者,而他手下有著三員大將,你知道都有誰嗎?
  • 公孫瓚麾下有3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那個卻無人能降
    漢末三國時期,曾出現過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今人談到公孫瓚,對其大多只剩下「劉備故友」的印象,其實歷史上的公孫瓚,威名一度遠震北疆。在公孫瓚與袁紹爭鋒前期,他還曾一度佔據上風。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也曾是猛將如雲,其中三員大將堪稱一時之傑,他們分別是嚴綱、趙雲和田豫。
  •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最後那位卻無人能降
    袁紹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即便是呂布、劉表等赫赫有名的諸侯都不敢與之爭鋒,可見其鋒芒。但是,實力深厚如袁紹,在統一河北時,卻遇到了他在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最強勁的敵人——公孫瓚。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更是勇猛無比。在對抗袁紹大軍時,更是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吃盡了苦頭。這三員大將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們便是「白馬義從」將領嚴綱、長樂亭侯田豫以及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趙雲了。
  • 公孫瓚帳下3大名將,劉備曹操各搶走一個,地位最高的無人能降
    公孫瓚是個堅定的主戰派,但是他的上司劉虞卻主張採用懷柔的政策來對待胡人,這讓兩人的矛盾不斷加深。後來,公孫瓚抓住董卓剛死,漢獻帝淪為傀儡,邊境無人節制的大好時機,殺了劉虞,然後獲得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這讓久居人下的公孫瓚,成了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公孫瓚崛起後,對雄踞北方的霸主袁紹的地位構成了威脅,兩人隨即兵戎相見。
  • 公孫瓚手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後那個卻無人能降
    董卓、呂布、曹操、劉備等人先後展露自己的頭角。公孫瓚也是當時的群雄之一,他的手下本來有三名猛將,但最後除了一位,剩下的兩位分別歸了曹操跟劉備。 他光靠著自己作戰勇猛自然不能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都吃盡了苦頭,手下有不少的將領,其中有三位大將,分別是嚴綱、趙雲以及田豫。
  • 公孫瓚手下有3員猛將,劉備曹操各佔一個,為何最強的沒人要?
    公孫瓚手下有三員大將,在守衛邊疆的時候,擁有這三員大將,對公孫瓚來說也著實是如虎添翼。這三員大將分別是趙雲田豫和嚴綱三人。 公孫瓚生前和劉備的關係非常的好,他倆之間的交情頗深,因此劉備跑來投靠公孫瓚時,因為種種機緣和趙雲結識,劉趙二人一見如故,在相互了解交談之後,這兩個人更是惺惺相惜,經常把酒言歡,像知己一樣對待彼此。公孫瓚去世的比較早,他去世之後,趙雲也就沒有留在這裡的意義,於是在思慮後,他轉而投奔劉備,劉備對趙雲的前來也是十分欣喜。
  • 公孫瓚麾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公孫瓚麾下的三員大將也堪稱人中俊傑,他們分別是田豫、趙雲、嚴綱,在那個惜才的年代,公孫瓚也算是別樹一幟,將自己愛將悉數贈與別人。田豫我們先來看看田豫。劉備的死對頭曹操得到了田豫,之前田豫曾跟過劉備,後來劉備到豫州刺史後,田豫因為父母年邁沒有跟隨劉備,令劉備惋惜不已,後來田豫安頓好父母后,投奔了公孫瓚,但卻一直不得公孫瓚重用,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滅掉後田豫投奔了曹操,很快得到了曹操的器重,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將北方牧民打的落花流水,在他的管制下,曹魏北境一直平靜無戰事,稱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猛將:一歸曹操,一歸劉備,但最後那位才最厲害
    袁紹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即便是呂布、劉表等赫赫有名的諸侯都不敢與之爭鋒,可見其鋒芒。但是,實力深厚如袁紹,在統一河北時,卻遇到了他在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最強勁的敵人——公孫瓚。 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更是勇猛無比。在對抗袁紹大軍時,更是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吃盡了苦頭。這三員大將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們便是「白馬義從」將領嚴綱、長樂亭侯田豫以及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趙雲了。
  • 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劉曹各搶一個,為什麼最厲害的卻沒人能要?
    唯一給他帶來麻煩的,就是佔據北京一帶,有「白馬義從」之稱的公孫瓚。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蜀漢著名的「五虎將」中的趙雲。在入主蜀漢之前,就一直跟隨著公孫瓚。公孫瓚在三國早期,雖然屢嘗失敗。但手下有三大將聞名天下。嚴綱排第一、田豫排第二、趙雲排第三。先說老三趙雲。趙雲在三國歷史中,名震天下。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位被袁紹處死
    而其中最著名的豪強就屬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和劉備等人,而混亂初期,公孫瓚等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公孫瓚為漢末的一個武將,由於相貌英俊,為人圓滑聰慧,所以就被當地的太守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而公孫瓚也不負眾望,在邊塞駐守之時,連連立功,成功平定了邊塞少數民族造反。之後他一路加官進爵,還曾在漢獻帝的指揮下,大破黃巾軍。
  • 公孫瓚手下三員猛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位,而最厲害的率領白馬義從
    到了後期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劉備,曹操是最終留下來的諸侯霸主,手下的精兵猛將不計其數,但是有一些部將卻是從其他諸侯那裡「挖」過來的。而幽州的公孫瓚是早期的諸侯霸主,雖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他的起家卻是靠著自己一點點的打拼出來的,在北方對陣袁紹時,也是多次佔據上風,這當然離不開他手下的三員猛將,而最厲害的一位率領白馬義從。
  • 公孫瓚手下3員猛將:趙雲歸劉備,田豫歸曹操,最後一位無人能降
    公孫瓚在電視劇《三國演義》當中的戲份可能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也僅僅停留在「劉備老友」的層面之上。但其實歷史上的公孫瓚確實威名遠揚的,其手下的勇將更是不計其數。田豫、嚴綱和趙雲更是實力超群。儘管擁有眾多虎將,但公孫瓚的敗亡在三國中卻是十分早的,那三位名將又何去何從?
  • 公孫瓚麾下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厲害死得最早
    說起東漢末年與三國,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那是一個混戰的時代,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候。我們或許談起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人時能夠說出他們很多事故,但是,很多人或許會忽略一個人,那就是公孫瓚。公孫瓚出身貴族,但是因為母親地位低下,他也受到了影響,只能在郡中小吏。不過因為長相出眾,加有辯才,被涿郡太守賞識,招為女婿,從此公孫瓚人生發生變化,在嶽父的支持下,他慢慢建立功勳,成為中郎將,在與烏桓人、鮮卑人作戰時,他勇猛向前,威震邊疆,加之後來大敗黃巾軍,於是威名大震,當時有很多人都曾在他麾下效力,劉備三兄弟就在其中。
  • 公孫瓚手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人是誰?
    東漢末年,各地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最為熟知的就是三足鼎立時期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主公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但是在當時的北方還有一位霸主,雖然實力上不如前三位,但是手底下也是名將如雲。不過後來,大部分被魏蜀吳所招收,那就是公孫瓚。
  • 公孫瓚手下有三位大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成王敗寇,人們能夠記住的只有勝者,例如蜀國劉備,魏國曹操以及東吳孫權。除此之外,我們能記住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三國早期勢力最大的公孫瓚,他曾經也是一位稱霸北方的諸侯,公孫瓚手下曾有三位大將。他被吞併後,曹操劉備各得一位。
  • 劉備是公孫瓚的兄弟,為什麼又投奔到殺了公孫瓚的袁紹麾下?
    在河北地區,袁紹摧毀了公孫瓚的勢力,並佔領了整個河北,極大地增強了他的實力,開始與南方的曹操爭雄。此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去投奔了袁紹。這其實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因為公孫瓚是劉備的同學,劉備視公孫瓚為哥哥。兩人結交早在他們一個是家族不受重視的庶子,一個是窮困潦倒的劉姓平民時。
  • 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公孫瓚等八大雄主武力排名,孫堅只排第二
    從而導致了中原大地上,同時並存著幾十股割據勢力,複製了春秋戰國亂世的局面,戰火與硝煙瀰漫了近一個世紀。而這些諸侯中,大部分都是目光短淺、能力平庸,而且實力弱小。比如張邈、喬瑁、鮑信、韓馥、孔伷、王匡、孔融、袁遺、張超等等……真正有資格在漢末大舞臺上競爭的對手,只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劉備、孫堅、馬騰、呂布八位雄主。——那麼?
  • 公孫瓚麾下3大名將:劉曹各得其一,餘下的才是最強的
    天下九州成為了各諸侯勢力爭奪的目標。其中,公孫瓚作為當時北方的諸侯之一,他的勢力很強,可以與二袁並立,那個時候,曹操的勢力都遠不及他。於是在他的身邊也聚集了很多的能人志士。在公孫瓚麾下有三位猛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位,剩下那位實力最強,可惜死得很早。趙雲劉備得來的那位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他就是常山趙子龍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