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麾下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厲害死得最早

2020-12-18 小佛說史

說起東漢末年與三國,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那是一個混戰的時代,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候。我們或許談起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人時能夠說出他們很多事故,但是,很多人或許會忽略一個人,那就是公孫瓚。

公孫瓚出身貴族,但是因為母親地位低下,他也受到了影響,只能在郡中小吏。不過因為長相出眾,加有辯才,被涿郡太守賞識,招為女婿,從此公孫瓚人生發生變化,在嶽父的支持下,他慢慢建立功勳,成為中郎將,在與烏桓人、鮮卑人作戰時,他勇猛向前,威震邊疆,加之後來大敗黃巾軍,於是威名大震,當時有很多人都曾在他麾下效力,劉備三兄弟就在其中。

在《三國演義》中,公孫瓚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如果不是劉關張三人曾為他效力,估計很多人都會忽略他的存在,然而事實上他是河北一支不可小覷的勢力,是袁紹統一河北時一大阻力。雖然他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在手下三大名將卻是在亂世中大顯身手,這三人分別是:趙雲、田豫、嚴綱。

首先說一說趙雲。趙雲投靠公孫瓚時籍籍無名,甚至被公孫瓚嘲笑,後來因緣巧合之下遇到劉備,逐漸受到劉備重用:長坂坡時,趙雲七進七出曹軍當中,一人護少主劉禪周全;劉備取得荊州之後,趙雲協同關羽守荊州,出任留營司馬、掌管內事;劉備奪取益州受阻時,趙雲率軍救援,攻下數個軍事要地;劉備安坐蜀地之後,趙雲名列五虎將之一。當然,以上既有《三國志》的記載,也有《三國演義》中的橋段,不管是趙雲成為五虎上將之一,還是劉備的貼身侍衛長,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趙雲投靠劉備,田豫也投靠了劉備,只是田豫是先投靠劉備,再投靠公孫瓚,只是沒過多久之後,公孫瓚敗於袁紹手中,田豫不願意為袁紹效力,轉而偷去袁紹的對頭曹操麾下。田豫一開始都是被曹操授予文職,後來他跟隨曹彰徵伐烏桓時,利用計謀大破烏桓軍隊。

最後要說的是嚴綱。嚴綱不同於前兩人,他一直跟隨公孫瓚,其他兩人都是投奔他人之後成長為名將,而他本身就是名將。公孫瓚能在東漢末年佔有一席之地,可以說全靠他培養出了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近衛軍。這支近衛軍人人皆配白馬,善騎射,機動性高,殺傷力強, 而嚴綱就是這支近衛軍的老大,是公孫瓚在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時就出名的猛將,很多北方遊牧民族將士都害怕他。

只可惜公孫瓚與袁紹爭霸失敗,近衛軍全軍覆沒,嚴綱不願意投降袁紹慷慨赴死,成為公孫瓚麾下三大名將中死得最早的一人。

相關焦點

  • 公孫瓚麾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公孫瓚麾下的三員大將也堪稱人中俊傑,他們分別是田豫、趙雲、嚴綱,在那個惜才的年代,公孫瓚也算是別樹一幟,將自己愛將悉數贈與別人。田豫我們先來看看田豫。劉備的死對頭曹操得到了田豫,之前田豫曾跟過劉備,後來劉備到豫州刺史後,田豫因為父母年邁沒有跟隨劉備,令劉備惋惜不已,後來田豫安頓好父母后,投奔了公孫瓚,但卻一直不得公孫瓚重用,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滅掉後田豫投奔了曹操,很快得到了曹操的器重,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將北方牧民打的落花流水,在他的管制下,曹魏北境一直平靜無戰事,稱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 公孫瓚手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人是誰?
    東漢末年,各地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最為熟知的就是三足鼎立時期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主公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但是在當時的北方還有一位霸主,雖然實力上不如前三位,但是手底下也是名將如雲。不過後來,大部分被魏蜀吳所招收,那就是公孫瓚。
  • 公孫瓚麾下有3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那個卻無人能降
    漢末三國時期,曾出現過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今人談到公孫瓚,對其大多只剩下「劉備故友」的印象,其實歷史上的公孫瓚,威名一度遠震北疆。在公孫瓚與袁紹爭鋒前期,他還曾一度佔據上風。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也曾是猛將如雲,其中三員大將堪稱一時之傑,他們分別是嚴綱、趙雲和田豫。
  • 公孫瓚麾下三員虎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公孫瓚雄踞華北,手下有著最強的輕騎兵「白馬義從」,同時手下還有著三員大將,這三人一個被曹操所得,一個歸劉備所有,剩下一個最得重用,卻無人能降,這是為什麼呢?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文/小海 標題: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亂世出人才,尤其是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的兵荒馬亂
  •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漢末群雄,最初嶄露頭角的那批人僅剩曹操一人走到亂世中期,其餘董卓、丁原、呂布、孫堅、袁紹、袁術、公孫瓚、陶謙等,皆死於戰火中。
  • 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厲害那個卻無人能降
    東漢末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除了大家眾所周知的曹操、孫權、劉備,其實還有很多在東漢和三國之間的英雄人物,比如公孫瓚。公孫瓚長相俊美,武藝高強,被人稱為白馬將軍,他與劉備是同門師兄弟,都是大儒盧植的徒弟。
  •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最後那位卻無人能降
    世人皆識得曹魏蜀漢,敬仰臥龍鳳雛。卻是鮮有人知曉亂世之中,還有一批不被世人熟知的英雄,他們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一抹抹濃墨重彩,卻唯獨沒有留下自己的身影。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更是勇猛無比。在對抗袁紹大軍時,更是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吃盡了苦頭。這三員大將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們便是「白馬義從」將領嚴綱、長樂亭侯田豫以及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趙雲了。
  • 公孫瓚麾下3大名將:劉曹各得其一,餘下的才是最強的
    天下九州成為了各諸侯勢力爭奪的目標。其中,公孫瓚作為當時北方的諸侯之一,他的勢力很強,可以與二袁並立,那個時候,曹操的勢力都遠不及他。於是在他的身邊也聚集了很多的能人志士。在公孫瓚麾下有三位猛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位,剩下那位實力最強,可惜死得很早。趙雲劉備得來的那位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他就是常山趙子龍趙雲。
  • 公孫瓚麾下3員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他最厲害卻無人能降
    當時天下已經被三分,曹魏蜀漢東吳各分一塊。在三分天下之前也有一位優秀的將士他的膽識和能力都相當厲害。只可惜英雄人物的壽命都比較短,並沒有像劉備等人一樣在生活當中名聲四起,他就是當時盤踞在幽州的領導人物公孫瓚。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位被袁紹處死
    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開始響應起義,各地的群雄都紛紛崛起,想要趁亂分得天下。而其中最著名的豪強就屬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和劉備等人,而混亂初期,公孫瓚等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公孫瓚為漢末的一個武將,由於相貌英俊,為人圓滑聰慧,所以就被當地的太守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 公孫瓚手下三員猛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位,而最厲害的率領白馬義從
    到了後期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劉備,曹操是最終留下來的諸侯霸主,手下的精兵猛將不計其數,但是有一些部將卻是從其他諸侯那裡「挖」過來的。就比如下面公孫瓚的這兩位。而幽州的公孫瓚是早期的諸侯霸主,雖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他的起家卻是靠著自己一點點的打拼出來的,在北方對陣袁紹時,也是多次佔據上風,這當然離不開他手下的三員猛將,而最厲害的一位率領白馬義從。
  • 公孫瓚手下有三位大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成王敗寇,人們能夠記住的只有勝者,例如蜀國劉備,魏國曹操以及東吳孫權。除此之外,我們能記住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三國早期勢力最大的公孫瓚,他曾經也是一位稱霸北方的諸侯,公孫瓚手下曾有三位大將。他被吞併後,曹操劉備各得一位。
  • 公孫瓚帳下3大名將,劉備曹操各搶走一個,地位最高的無人能降
    東漢末年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梟雄涿鹿中原,這些梟雄中,還不乏孫堅、公孫瓚等名將的身影,只不過他們實力較弱,在群雄亂鬥中,最終成了他人走向勝利的階梯。 公孫瓚出身貴族,但是由於他的生母地位卑賤,影響了公孫瓚的仕途,導致他只在郡中混了個小吏。
  • 劉備一生最不該錯過的大將,得他一人堪比五虎,卻成了曹操的手下
    出生於漢朝劉氏家族的劉備,雖貴為宗親之後,卻在少年時只能與母親編制草蓆、草鞋來維持生計。但這樣的遭遇並沒有阻礙住劉備的志向。劉備成年後,四處求學讀書,結識了不少的能人志士。在黃巾起義爆發後,劉備投身於其中初露鋒芒,才得以做了縣尉。可一個區區縣尉又怎能實現得了劉備胸中的志向。
  • 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劉曹各搶一個,為什麼最厲害的卻沒人能要?
    曹操在發家之後,看到趙雲都饞得流口水。可惜趙雲在年輕時,並未受到重用。甚至一直被公孫瓚有意冷落。原因無它,公孫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地域黑。只要在袁紹領地內某過一官半職的,都會受到公孫瓚的區別對待。趙雲也不例外。率眾千裡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都不忘敲打敲打他。說了:「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迷而能返乎?僅這一句,就能暴露出公孫瓚的心胸狹隘。
  • 劉表手下三大猛將,孫權劉備各得其一,曹操卻得到最強的那個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三國時有一群厚道軍閥,秉持一定的道德操守,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如劉璋、劉表。 史書記載,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裡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相比中原戰火連連,荊州卻一片平和,當時許多士民逃離中原,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諸葛亮。
  • 公孫瓚手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後那個卻無人能降
    董卓、呂布、曹操、劉備等人先後展露自己的頭角。公孫瓚也是當時的群雄之一,他的手下本來有三名猛將,但最後除了一位,剩下的兩位分別歸了曹操跟劉備。 公孫瓚出身貴族,相貌俊美很得涿郡太守的喜愛,娶得太守女兒之後他慢慢的做到了中郎將。隨之成為稱霸一方的軍閥,他以強硬的態度對待北方的遊牧民族,威震邊疆。
  • 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公孫瓚等八大雄主武力排名,孫堅只排第二
    比如張邈、喬瑁、鮑信、韓馥、孔伷、王匡、孔融、袁遺、張超等等……真正有資格在漢末大舞臺上競爭的對手,只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劉備、孫堅、馬騰、呂布八位雄主。——那麼?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武力值設定,這八位雄主該如何排名呢?
  • 劉備是公孫瓚的兄弟,為什麼又投奔到殺了公孫瓚的袁紹麾下?
    在河北地區,袁紹摧毀了公孫瓚的勢力,並佔領了整個河北,極大地增強了他的實力,開始與南方的曹操爭雄。此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去投奔了袁紹。這其實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因為公孫瓚是劉備的同學,劉備視公孫瓚為哥哥。兩人結交早在他們一個是家族不受重視的庶子,一個是窮困潦倒的劉姓平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