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劉曹各搶一個,為什麼最厲害的卻沒人能要?

2020-12-18 尋歷史真相

引言

三國時代早期漢室頹廢,年幼的漢獻帝被立為傀儡皇帝。宦官外戚輪流把持朝政,天下大亂,國之不國。各地官員只要有膽有兵,拉起大旗紛紛起義。以中興漢室之名,行造反顛覆之實。

三國亂世之中,都是以實力分高下。有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袁本初,因為本身實力強大,在官渡之戰前,一直是北方軍閥的頭一把交椅。短短數年之間,就割據了大半個北方。在整個北方幾乎沒有對手。唯一給他帶來麻煩的,就是佔據北京一帶,有「白馬義從」之稱的公孫瓚。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蜀漢著名的「五虎將」中的趙雲。在入主蜀漢之前,就一直跟隨著公孫瓚。公孫瓚在三國早期,雖然屢嘗失敗。但手下有三大將聞名天下。嚴綱排第一、田豫排第二、趙雲排第三。

先說老三趙雲。趙雲在三國歷史中,名震天下。曹操在發家之後,看到趙雲都饞得流口水。可惜趙雲在年輕時,並未受到重用。甚至一直被公孫瓚有意冷落。原因無它,公孫瓚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地域黑。只要在袁紹領地內某過一官半職的,都會受到公孫瓚的區別對待。

趙雲也不例外。率眾千裡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都不忘敲打敲打他。說了:「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迷而能返乎?僅這一句,就能暴露出公孫瓚的心胸狹隘。

這時,趙雲其實已與劉備有過交集。奈何良將心中,都有一個忠字。趙雲雖然很認可劉備,但是並不能跟隨劉備走南闖北。一直到公孫瓚失敗之後,才長途跋涉找到劉備。跟隨劉備之前的趙雲,工作幾乎與跑腿無異,所以屈居第三。

然後再說老二田豫。田豫很早的時候一直追隨劉備,其實劉備早年混得並不好。三兵兩將,走到哪都沒混出名堂。田豫就是在段時期加入和出走的。

同為降將,受到的待遇也與趙雲基本相同。不過他不是死對頭的人,公孫瓚對他的態度是既不冷落,又不重用。

雖然有過「一人退萬軍」的戰績,但他在公孫瓚這裡的地位,也一直不上不下的。直到公孫瓚敗逃,田豫加入曹操勢力開始。他的能力才逐漸顯露。一度在曹操北徵蠻族時大放異彩。

最後說第一嚴綱。可能很多人對他不是很了解,不過「白馬義從」的名號應該不少人知道。嚴綱就是這支軍隊的首領。公孫瓚並無心徵戰天下,白馬義從最早是為北方蠻族準備的。

說白了,這支軍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徵討流寇土匪。這支部隊紀律嚴明,擅長騎射。直到跟袁紹對戰時,才嶄露頭角。可惜公孫瓚指揮能力太差,並不能發揮出這支部隊的能力。對戰袁紹時全軍覆沒,首領嚴綱也身死界橋。

結語

三員名將,不同結局。公孫瓚並非不受老天眷顧,可惜他始終目光短淺,好好的一副牌,把自己打成了孤家寡人。實在可悲。

文/尋歷史真相-劉ππ

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

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公孫瓚麾下3員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他最厲害卻無人能降
    當時天下已經被三分,曹魏蜀漢東吳各分一塊。在三分天下之前也有一位優秀的將士他的膽識和能力都相當厲害。只可惜英雄人物的壽命都比較短,並沒有像劉備等人一樣在生活當中名聲四起,他就是當時盤踞在幽州的領導人物公孫瓚。
  • 公孫瓚麾下三員大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厲害那個卻無人能降
    東漢末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除了大家眾所周知的曹操、孫權、劉備,其實還有很多在東漢和三國之間的英雄人物,比如公孫瓚。公孫瓚長相俊美,武藝高強,被人稱為白馬將軍,他與劉備是同門師兄弟,都是大儒盧植的徒弟。
  • 公孫瓚麾下三員虎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除了魏蜀吳這三家政權外,還有諸多割據藩鎮,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荊州八駿的劉表,虎踞遼東的公孫度以及白馬將軍公孫瓚。這些諸侯當中,白馬公孫瓚的名聲可以說遠揚中外,因為他除了和袁紹爭奪北方外,還經常帶領麾下的「白馬義從」抗擊外族侵略者,而他手下有著三員大將,你知道都有誰嗎?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文/小海 標題: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劉備和曹操各搶走一人,最厲害的卻無人能降 亂世出人才,尤其是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的兵荒馬亂
  • 公孫瓚手下有3員猛將,劉備曹操各佔一個,為何最強的沒人要?
    公孫瓚這個人,雖然出身在名門望族,但是因為他生母的地位卑賤,導致他前期得不到重用,只是做個了小官,後來因為他的長相俊美,聲音洪亮一看就是忠孝仁義之士,才逐漸得到重用,得到重用後的公孫瓚
  • 公孫瓚麾下有3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那個卻無人能降
    漢末三國時期,曾出現過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今人談到公孫瓚,對其大多只剩下「劉備故友」的印象,其實歷史上的公孫瓚,威名一度遠震北疆。在公孫瓚與袁紹爭鋒前期,他還曾一度佔據上風。不僅如此,公孫瓚麾下也曾是猛將如雲,其中三員大將堪稱一時之傑,他們分別是嚴綱、趙雲和田豫。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位被袁紹處死
    而其中最著名的豪強就屬袁紹、曹操、公孫瓚、孫策和劉備等人,而混亂初期,公孫瓚等人的實力都是非常強的。公孫瓚為漢末的一個武將,由於相貌英俊,為人圓滑聰慧,所以就被當地的太守看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而公孫瓚也不負眾望,在邊塞駐守之時,連連立功,成功平定了邊塞少數民族造反。之後他一路加官進爵,還曾在漢獻帝的指揮下,大破黃巾軍。
  • 公孫瓚手下三員猛將,劉備曹操各得一位,而最厲害的率領白馬義從
    就比如下面公孫瓚的這兩位。而幽州的公孫瓚是早期的諸侯霸主,雖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他的起家卻是靠著自己一點點的打拼出來的,在北方對陣袁紹時,也是多次佔據上風,這當然離不開他手下的三員猛將,而最厲害的一位率領白馬義從。
  •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猛將:一歸曹操,一歸劉備,但最後那位才最厲害
    談及三國,讓人感慨萬千。世人皆識得曹魏蜀漢,敬仰臥龍鳳雛。卻是鮮有人知曉亂世之中,還有一批不被世人熟知的英雄,他們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一抹抹濃墨重彩,卻唯獨沒有留下自己的身影。 01 這樣一位眾人耳熟能詳的梟雄,自然是讓人不敢小覷的。袁紹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即便是呂布、劉表等赫赫有名的諸侯都不敢與之爭鋒,可見其鋒芒。但是,實力深厚如袁紹,在統一河北時,卻遇到了他在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最強勁的敵人——公孫瓚。
  •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最後那位卻無人能降
    01這樣一位眾人耳熟能詳的梟雄,自然是讓人不敢小覷的。袁紹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即便是呂布、劉表等赫赫有名的諸侯都不敢與之爭鋒,可見其鋒芒。但是,實力深厚如袁紹,在統一河北時,卻遇到了他在成就霸業的過程中最強勁的敵人——公孫瓚。
  • 公孫瓚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將,曹劉各得其一,最強的卻倒在袁紹腳下
    有人說還有一個例外,劉備,然而劉備的知名度遠不及這些人,根本稱不上是嶄露頭角。後世人可將漢末群雄分為三個層次的人物,董卓者屬一流,陶謙者屬三流,而公孫瓚則處於不偏不倚的二流。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歷史有名,大部分歷史愛好者都知曉,而白馬義從是依附於公孫瓚出現的。
  • 公孫瓚麾下3大名將:劉曹各得其一,餘下的才是最強的
    天下九州成為了各諸侯勢力爭奪的目標。其中,公孫瓚作為當時北方的諸侯之一,他的勢力很強,可以與二袁並立,那個時候,曹操的勢力都遠不及他。於是在他的身邊也聚集了很多的能人志士。在公孫瓚麾下有三位猛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位,剩下那位實力最強,可惜死得很早。趙雲劉備得來的那位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他就是常山趙子龍趙雲。
  • 公孫瓚麾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公孫瓚麾下的三員大將也堪稱人中俊傑,他們分別是田豫、趙雲、嚴綱,在那個惜才的年代,公孫瓚也算是別樹一幟,將自己愛將悉數贈與別人。田豫我們先來看看田豫。劉備的死對頭曹操得到了田豫,之前田豫曾跟過劉備,後來劉備到豫州刺史後,田豫因為父母年邁沒有跟隨劉備,令劉備惋惜不已,後來田豫安頓好父母后,投奔了公孫瓚,但卻一直不得公孫瓚重用,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滅掉後田豫投奔了曹操,很快得到了曹操的器重,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將北方牧民打的落花流水,在他的管制下,曹魏北境一直平靜無戰事,稱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 公孫瓚麾下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其一,剩下一人最厲害死得最早
    說起東漢末年與三國,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那是一個混戰的時代,那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候。我們或許談起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等人時能夠說出他們很多事故,但是,很多人或許會忽略一個人,那就是公孫瓚。公孫瓚出身貴族,但是因為母親地位低下,他也受到了影響,只能在郡中小吏。不過因為長相出眾,加有辯才,被涿郡太守賞識,招為女婿,從此公孫瓚人生發生變化,在嶽父的支持下,他慢慢建立功勳,成為中郎將,在與烏桓人、鮮卑人作戰時,他勇猛向前,威震邊疆,加之後來大敗黃巾軍,於是威名大震,當時有很多人都曾在他麾下效力,劉備三兄弟就在其中。
  • 劉備是公孫瓚的兄弟,為什麼又投奔到殺了公孫瓚的袁紹麾下?
    他們所有人都想佔領更多領土,以試圖統一世界,漢朝僅在名義上生存著。在河北地區,袁紹摧毀了公孫瓚的勢力,並佔領了整個河北,極大地增強了他的實力,開始與南方的曹操爭雄。此時劉備被曹操打敗,去投奔了袁紹。這其實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因為公孫瓚是劉備的同學,劉備視公孫瓚為哥哥。
  • 公孫瓚手下有三大名將,曹操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人是誰?
    東漢末年,各地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最為熟知的就是三足鼎立時期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主公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但是在當時的北方還有一位霸主,雖然實力上不如前三位,但是手底下也是名將如雲。不過後來,大部分被魏蜀吳所招收,那就是公孫瓚。
  • 三國志11:英雄集結劇本,為什麼河北的袁紹往往幹不過公孫瓚?
    而且下邳還有在野的一大堆武將,張昭張紘張承,還有一堆什麼亂七八糟的,都能弄來的話,呂布馬上能變成曹孫一級的大勢力。這麼強力的勢力,附近的君主,自然就倒了黴了。首先就是北海的孔融,往往都他和汝南的孔伷搶著比誰先完蛋。當然,第一名的有力競爭者還有陳留的劉岱。拿下北海,然後還能收了大將太史慈和槍將王基。然後就是輪到小沛的陶謙了。
  • 公孫瓚手下有三名猛將:曹操劉備各搶走一個,最後那個卻無人能降
    公孫瓚也是當時的群雄之一,他的手下本來有三名猛將,但最後除了一位,剩下的兩位分別歸了曹操跟劉備。 他光靠著自己作戰勇猛自然不能讓號稱漢末最強諸侯的袁紹都吃盡了苦頭,手下有不少的將領,其中有三位大將,分別是嚴綱、趙雲以及田豫。
  • 公孫瓚手下有三位大將,曹操劉備各得一位,剩下一位才是最強的!
    除此之外,我們能記住的人少之又少。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三國早期勢力最大的公孫瓚,他曾經也是一位稱霸北方的諸侯,公孫瓚手下曾有三位大將。他被吞併後,曹操劉備各得一位。曹操得到的將領公孫瓚手下的田豫是三國中著名的猛將,他起初是跟隨在劉備手下,可是當時劉備要出任豫州刺史,而自己家中老母在不得遠行,所以沒能跟隨劉備而去。
  • 界橋之戰,袁紹與公孫瓚打成平手?為什麼公孫瓚會一蹶不振呢
    公孫瓚手下大將趙雲公孫瓚和袁紹結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自己弟弟公孫越的死和袁紹有關,因為袁紹的決策失誤導致和孫堅翻臉。袁術劇照界橋之戰公孫瓚和袁紹打成平手,為什麼公孫瓚就一蹶不振了呢這場戰爭,表面上是公孫瓚為了給兄弟報仇,實際上還是為了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