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上海這所中學有支人工智慧教師團隊

2020-12-14 騰訊網

【編者按】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上海從曾經的小漁村發展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從來不缺少擁有實幹精神的奮鬥者。他們是這座城市裡平凡的工作者,卻兢兢業業書寫歷史。

4月6日起,澎湃新聞推出「新時代·奮鬥者」系列稿件,向家國追夢人致敬。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人工智慧實驗區 本文圖片均為校方提供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綜合樓九樓,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無論是校內師生、還是校外師生和專家,都喜歡到這裡來「打卡」。

這裡是該校打造的人工智慧功能實驗區,無處不在的高科技環境讓人不由感慨:未來已來,人工智慧教育已開啟新時代。

盧灣高級中學人工智慧實驗區內景

而在這個人工智慧功能實驗區有一個為之奮鬥的教師團隊。盧灣高級中學科技總輔導員、智慧機器人課程指導教師張曉駿每天的工作就是與人工智慧打交道。信息奧林匹克金牌指導教師柴繼祥、信奧競賽課程指導教師何良、2020年新入職的教師謝宇組成「信奧鐵三角」,為盧灣學區的學生們開設了信奧指導課。郭樂峰是該校DI課程指導教師,他的《AI智能家居課程》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盧灣高級中學,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投身人工智慧教學的教師。

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比賽中,這個教師團隊帶領著一屆又一屆學生摘金奪銀。

帶領學生勇奪冠軍

RoboMaster 機甲大師青少年表演賽,是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競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辦賽五年後拓展至青少年群體的全新嘗試。

張曉駿帶領學校智慧機器人社團組隊參加,隊長由新晉社長、高二學生郭奕添擔任,其他隊員則集合了高一人工智慧特色班和科創工程特色班的同學。

盧高學子獲得2020第八屆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機甲大師比賽冠軍。左一為張曉駿老師

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新興的項目,雖然剛剛走上這樣的賽道,但盧灣高級中學的學生團隊在擁有RoboCup Junior(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經驗的隊長帶領下,從組裝機器人、操控機器人進而完成複雜的編程自主動作一步一個腳印勇敢前行,張曉駿還請來了參加過大學機甲大師賽的盧高畢業生前來指導。

由於疫情,學生們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場地受限,張曉駿帶領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線上線下結合,最終在2020第八屆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的機甲大師青少年表演賽上一舉奪冠。該賽事還在2020年第八屆國際青少年科技博覽會雲端展會的「機甲少年夢」直播節目中播出,在全國又成功圈了一波粉。「我很喜歡機器人,感謝張老師,感恩學校提供的平臺。」郭奕添說。

張曉駿表示,這兩年來,學校一直立足為國家培養人工智慧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合力打造全國人工智慧標杆校,學校先後被評為2019和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

5G全景直播課堂

這樣的授課內容緊張刺激,充滿挑戰

從2020年暑假開始,信息奧林匹克金牌指導教師柴繼祥、信奧競賽課程指導教師何良、2020年新入職的教師謝宇組成「信奧鐵三角」,為盧灣學區的學生們開設了信奧指導課,通過《C++語言編程》,打牢學生人工智慧的基礎。

機器人小閱

40多名學生從六年級到高二,覆蓋六個年級,這樣的全新嘗試在上海還是首創。

「最大的挑戰是備課,學生年齡差距大,層次也不一樣,如何能讓大家都聽得懂且有鑽研的興趣,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柴繼祥表示,有時候演算一道題的草稿紙要七八頁,「學生們會在課堂上隨時發問,我們要隨時回復。」謝宇很享受這樣教學相長的新方式,覺得這樣的授課內容緊張刺激,充滿挑戰。

郭樂峰目前執教高一(7)班和(8)班的物理,他還是學校的DI課程指導教師,他的《AI智能家居課程》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此外,李晨的《AI music》,將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高宸的《妙懂課堂》,利用AR-3D系統進行知識點的展示並指導學生操控平板,讓地理知識動態化、形象化,讓學生們站在「全息的視角」,從太空俯瞰太陽系,直觀地看到太陽系運動的整個發生過程,讓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變得直觀而易懂,知識體系變得立體而透徹。孫慶華的《SenseStudy人工智慧課程》、沈計春的《無人駕駛課程》、張曉駿的《Tello無人機課程》、葉翼的《機甲大師S1課程》、詹琪芳的《VR工業機器人》、朱根勤的《3D建模課程》等課程……在這裡,信息工具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

智慧機器人比賽中的盧高學子合作默契

該校圍繞AI+城市課程,搭建真實的微縮版智慧城市系統實驗室。配備智慧城市系統的若干關鍵設備,如:人證核驗機、門禁抓拍機、智能訪客人臉識別迎賓牆,參觀導引講解機器人等。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各系統的基本原理,並動手實操,設計搭建未來城市。

「這些設備和技術背後,都有一個個擁有教育情懷,積極擁抱新技術,並將之賦能的老師。」校長何莉說。

人工智慧已來,何莉表示,學校的老師們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培養學生勝任AI時代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這樣他們才能自信地應對未來挑戰。

相關焦點

  • 疫情未阻斷愛心助學,上海19支學生志願團隊開展線上義務家教
    家住嘉定區江橋鎮的蔣政強是一所盲校的高四學生,將於今年參加高考。從2018年起,蔣政強就開始接受上海心希望助學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的上門輔導。疫情期間,學校開設了遠程教育,而原本的上門義務家教則被迫中斷,這讓他的正常學習生活一度受到幹擾。
  • 黑河市三所「五星初中」,教師團隊強大,受到學生深度贊同
    根據小編查閱資料顯示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地活動,並且形成了古代土著民族的基礎。黑河市的經濟發展雖然不算太快,但是卻在穩步增長。黑河市的教育非常不錯,小學跟初中的升學率根據小編了解在2018年的時候是百分之百。所以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黑河市三所「五星初中」,教師團隊強大,受到學生深度贊同。
  • 超50%中學教師曾培養出清北學子!成都這所高端私校師資有多牛?
    令史君愛比較吃驚的一幕是,有一名老師在辦公室突然呼籲大家停下手中的事情,15分鐘的講課說來就來,只為請求各路大神級教師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閱歷豐富的史君愛堅定認為,「這是一所踏實、科學做事的學校。楊繪琳,成都巴德美際高中部化學教師,是巴德中學部師資團隊的「中堅力量」。91年出生的她,已是中學一級教師,在國家級重點中學擔任過教研組組長、班主任和化學教師。所教學生1名進入清華大學,2名進入北京大學,數名進入中山、吉林、浙大等名牌大學。
  • 教育部發布重要榜單,上海三所中學成功入選,稱青浦「三小金剛」
    1.東方中學東方中學是一所在上海青浦城區的初級中學,建立於一九九四年九月份,它的前身是青浦縣的第二中學,直到現在有二十六年左右的時間了,學校的核心是「德育」,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的精神,給予大眾一個主要以學生為主的發展理念,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形式,擁有良好的教育目標,教師團隊,教育設施和校園管理,全力打造一個一流的上海知名乃至全國知名的學校
  • 教育廳公布全省761所中學成績排名,杭州這所高中拿下了杭州市第1
    能夠過五關、斬六將進入該榜單前十位的中學,因培育出具有超卓身體素質的學子而聞名江湖,被尊稱為「琅琊榜」十大高手。究竟哪十大「高手」夠實力進入該份官方發布的「琅琊榜」呢?教育廳公布全省761所中學成績排名,誰拿下了杭州市第一!該份榜單自從2010年開始製作以來,已經是連續第十一年向全社會公布。
  • 回望上海老底子的學校,來看看有儂的母校伐?【虹口區中學篇(增補版...
    見到一張張曾經很熟悉,但又有許陌生的臉龐,從依稀的記憶中尋找他們的名字,回憶那三十年前的一個個片斷,曾經的喜、怒、悲、哀、樂都化成聯結我們友情的一條條紐帶,依舊那麼鮮活、那麼生動,那麼讓人牽掛,久久不能忘懷。中學時代的生活,所有人所有事所構成的絢麗青春已成為我們這一生無法抹去、而又倍感珍貴的人生財富。
  • 這所農村中學是這樣對待縣管校聘教師的
    D中學一百多人的教師工作群周末突然地熱鬧了起來。該教師工作群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是很安靜的。一直都很安靜很正常,因為這是該校四、五年前的一個工作群。這四、五年來,因為該校的不斷地哀微,D校每年都會陸續有教師調出,D校由四、五前一百多名教師到目前只有二、三十名在校教師。因為教職工年年在變化,所以每一新學年學校都會新建新的工作群,故而四、五年前的工作群多是以前的個別同事偶爾冒冒泡。
  •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什麼樣?
    創造力,未來教育的核心《科學》雜誌曾預測,到2045年,全球平均會有一半的勞動崗位被人工智慧技術所替代。未來已來,即便是在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也已遠超我們的想像。據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在大學英語六級翻譯考題中,機器翻譯的得分在抽樣的57萬考生測試數據中,排名前1%。
  • 4歲娃娃來編程,初一學生發明多,上海這個人工智慧大賽了不得
    這款椅子看起來有點像變形金剛:把手上的手機架子,水杯架子組成了機械臂,椅子下方還有履帶式的底盤。在第三屆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大賽的現場,初一學生陳宣辰流利地向參觀者介紹著其中的工藝:「機械臂支架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結構,可以讓機械移動方位,靠背運用了減速結構,更加平穩,底盤是全向輪結構,讓機器在狹窄的空間裡進行平移,功能選擇還是模塊化的……」他們團隊的這個作品叫做「解放雙手的老人椅」,是為手腳不便或者身有殘疾的人士研發的。
  • 上海市「最好的」10所初級中學,住上海的小升初孩子家長必看!
    2007年初,全上海中小學教研評估當中,該校是唯一一所被評為「優秀」的民辦中學。華育中學新校區佔地面積龐大,擁有6棟教學樓,花團錦簇,環境優雅。該校的優秀教師人才都來源上海中學直接輸送,年年保持新鮮血液。
  • 走進最美老師︱點讚「蘇教名家」教師鄭茜:擁抱智能時代 搭建未來...
    鄭茜,是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老師,從教23年來一直從事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
  • 2020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招聘教師綜合成績和入圍資格覆審...
    2020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第二次公開招聘教師考試工作已經結束,現將綜合成績和入圍資格覆審人員名單給予公告:一、2020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公開招聘教師綜合成績(詳見附件1);二、2020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公開招聘教師入圍資格覆審人員名單(詳見附件2);三、資格覆審時間及地點(一)時間:2021
  • 曹培傑:人工智慧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教師?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行動,也是一項全方位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工程,更是一次未來教育的預演。隨著「人工智慧+教育」的推進,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教學組織形態和師生關係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在這個大背景下,重新思考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未來教師的角色轉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命題。
  • 紫雲縣這三支教師團隊獲「省級二等獎」!
    近日,紫雲自治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在省教育廳公布的2020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教學能力比賽結果中,該校三支參賽教師團隊分別獲各組別團體二等獎。今年8月,在清鎮市職教城舉辦了2020年全省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經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對全省參賽隊提交的作品進行集中網評和現場評審,紫雲自治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王章豔、王麗、陳豔三位教師榮獲公共基礎學科組團體二等獎;王波霞、黃華、徐鴻瑜、黃曉玲四位教師榮獲專業一組團體二等獎;王小衛、王建力、楊小海、劉昌洋四位教師榮獲專業二組團體二等獎。
  • 【升學擇校】高新第二中學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中學?
    2018年9月,高新第二中學誕生了!  高新二中是一所公辦學校,由高新一中在師資,教學上給予了很大扶持。高新一中選派了優秀的管理團隊和經驗豐富的師資力量對高新二中進行管理,學生著統一的校服校徽,兩所學校統一校訓,組成了高新一中,高新二中「名校+」教育聯合體。
  • 上海人工智慧「生態森林」枝繁葉茂 AI夢想從這裡起飛
    從徐匯西岸出發,這一本土化、原創性的盛會,正在推動上海駛入「AI高地」的快車道,將上海快速迭代的「AI創新」帶進了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賽道」。與此同時,從技術創新到產業應用,世界對AI未來的矚目,每年盛夏也會齊刷刷地「看上海」。今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疫情也無法阻擋這種期待和眺望。明天,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在上海、在雲端,盛大啟幕。
  • 這所中學擬聘老師名單惹爭議,師範生很生氣,這不是搶我飯碗嗎?
    不過前些日子一所名校中學的擬聘教師名單卻引發了爭議,這份名單的老師都是985高校畢業的,其中還有一位是北大的博士。這樣的名單一出,讓普通師範類院校的學生很生氣,這不是跟我們搶飯碗嗎?這所中學招聘老師的名單引發熱議,老師都是高校出身,師範生有什麼出路?
  • 為什麼人工智慧教育是必須的、必要的?
    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展開研討,旨在積極打通學科門類,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上大副校長聶清在致辭中發問,「人工智慧在全人教育當中的內核是什麼」?「為什麼人工智慧教育對未來的學生而言是必須的、必要的」?「我們如何在課程形態當中體現人工智慧教育的交叉性」。
  • 陝西師範大學教學團隊:讓機器人教育惠及未來
    位於貨物運輸機器人一旁的打旗機器人可以實現快速收球、打旗等功能,其利用顏色傳感器實現全場自動精確發球打旗的程序已獲得軟體著作權。近年來,學校面向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人工智慧課程深受各位「準教師」的歡迎與喜愛,課程以機器人項目為依託進行實踐教學,從搭建機器人到參加比賽,接觸過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 雲南這所中學,培養了38名省高考狀元
    雲南有一所中學,培養了38名省高考狀元。這所中學就是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雲南師大附中。雲南師大附中前身是1940年11月21日創建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附設學校,1984年昆明師範學院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附中隨之易名為「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