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鬧饑荒的年代裡人們吃過草啃過樹皮,但是很少有人不顧底線的選擇品嘗人肉吧。今天的主人公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既是一位險在二戰期間被日本軍吃掉的美國總統,又是最後一位參加過二戰的美國總統。
雖然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總統都為國效力,但是喬治·布希的經歷是可以說是總統裡面獨一無二的,因為他逃過了被日本士兵死後烹食的厄運。
當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襲擊珍珠港時,喬治·布希僅僅是一個正在位於麻薩諸塞州安多弗的菲利普斯學院大學預科學校讀最後一年的17歲年輕人。而自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民愛國主義情節大爆發,當時年輕的布希也跟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夠儘快入伍報效祖國。但是他還未成年,所以本來想去加拿大入伍的他在想要成為美國海軍飛行員的強大意念的支撐下改變了主意。
1942年6月13日畢業且年滿18的喬治·布希就應徵加入美國海軍後備役。在他加入海軍的一年後就被任命為少尉,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是美國海軍最年輕的飛行員,畢竟他當時年僅19歲。
轉眼到了1944年的春天,他被派往聖傑辛託號航母做飛行員,他剛到就趕上參加採用跳島戰術來收復太平洋上由日本佔領的島嶼的戰役。在經歷了馬克斯和威客島戰役後,年輕的布希已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了,他還參加過二戰期間最大的空戰之一。然而在1944年6月的菲律賓戰役,在戰役的最後一天完成任務的返程中,布希不得已迫降在水面上。這是他在戰爭中第一次墜機,幸運地是,驅逐艦克拉倫斯·K·布朗森號救起了他和他的朋友。
那相比第一次墜機,第二次墜機就要更加幸運和神奇的很多。隨著美軍在太平洋上向北推進,1944年8月,他們在小笠原群島上展開了一場戰役,而在同一個月老布希被提為中尉。9月2日布希接到命令要與另外三架轟炸機朝著父島的方向組隊飛行,他們的任務是摧毀島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無線電塔。
當他們一出現在日軍防空上空,在布希駕駛的飛機向目標俯衝時就被日軍的炮彈擊中了。沉著冷靜的他在飛機著火和整個駕駛艙充滿煙霧的處境下,布希繼續俯衝。直到他意識在炸彈已經擊中並摧毀了無線電塔,他才駕駛著熾熱的飛機返航衝向聖傑辛託號。
當他們遠離島嶼後,布希和另外兩名隊員才跳傘逃出飛機,當老布希下落時看到他的飛機撞到了水面,接著也就在浪花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在他下水不久後,他便開始掙扎了,穿著沉重的飛行服,忍受著頭部受傷眼睛仍因駕駛艙內的煙霧而帶來的灼燒感,但也不得不為保持身體,漂浮於水面上。在水上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幸運的是他降落在救生筏附近,他抓住了救生筏,給它充了氣後爬上去。不幸地是風將他吹向日本佔領的島嶼,為了儘可能地遠離日本領地,布希不得不拼盡全力用雙臂划槳。
當他被日本人發現的時候他們派船前去想要抓住他,但是這些日本船被美國戰鬥機擊退了。布希在救生筏上漂浮了四個小時的過程中戰鬥機就一直在他的頭上飛行保護他。最後他被美國海軍長鬚鯨號救援潛艇救上船。
同時又有不少飛行員的飛機被擊落,他們同樣也靠降落傘逃生,但卻沒有布希那麼幸運了。這八位飛行員被島上的日本小隊俘虜受盡折磨。他們在被殺之前慘遭毒打甚至被竹籤刺傷身體。
最恐怖的是日軍用其中四位飛行員的身體做成菜餚供他們的長官食用。遵照陸軍少校間條的命令,日本外科醫生寺木從其中一名美軍飛行員屍體中摘除了肝臟並交給了廚師然後配上醬油和蔬菜切成小片並紮上竹籤,少校間條在其他軍官以及這座島上的指揮官立花芳夫的陪同下一邊喝著清酒一邊吃完了這頓殘忍至極的人肉餐。這樣一頓讓外人看來難以下咽的人肉餐他們卻認為這樣吃對胃好,並且又接著享用了其他三名飛行員的身體做成的大餐。
儘管1946年這些參與食人肉餐的軍兵最終都得到了審判,但是這一殘暴不仁的事件對外保密,且當時的布希對此一無所知。直到2003年《飛行員》一書中才將這個秘密公開於世,一個講述勇氣的真實故事,老布希以及美國大眾從中了解到了被俘美軍的悲慘命運。
1944年11月布希重返聖潔辛託號繼續為菲律賓而戰,幾個月後由於傷亡慘重他的這個作戰隊伍返回美國。1945年9月老布希光榮退伍即便日次他還是完成可58次作戰任務126次航母著陸1228小時飛行。並因父島的那次任務,它榮獲了美國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後來布希聲稱這是他餘生都會銘記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