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實論教學能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2020-12-05 惜手裡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教學能力也強嗎?有人會酸酸地說,這不一定,但其工資一定會增多。

職稱越高的老師,其工作積極性也一定高嗎?

為了能多快好省地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無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會絞盡腦汁,不惜用上「洪荒」之力,動用各種關係:可見,能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對於很多一線老師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評上了更高一級的職稱就相當於你每個月的工資收入能增加一大截——同樣的教齡,同樣的地區,甚至同一學校畢業的兩個老師,如果職稱不一樣,那麼二者的月薪一定存在較大的差別。職稱越高的,評得越早的,工資一定更高。

有一同事,就因一級職稱比我先上一年,即便比我後一年參加工作,工資也比我高几塊錢。

想當年,論文難倒多少老師,他們「出錢」發論文,動用各種人脈資源「爭取」職稱評聘加分資格或名額,為了能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不惜出大代價……而事後這些做法對於某些老師來說很「值得」:有人曾經沒花錢買論文、也沒找關係,而後一年還是這樣做了才拿到高級教師資格證。

職稱越高的教師,教學能力與積極性就一定高嗎?有老師當初為了能早日評上高一級的職稱,尤其是估摸著有指標出來時,他教學認真,輔導學生盡心,競賽爭相參加,當班主任很給力……一度在同行中傳為「佳話」。然後副高職稱一上,要再上更高一級的職稱又無望,一般平時就多「佛糸」處之。

真要論能力的話,他們都曾經輝煌過,也相當拼。因為不這樣,就獲取不到榮譽,也得不到較好的教學成果(評價。

對於中小學老師來說,目前他教師的職稱可分為五種情形:

最低等的是未聘級,一般是剛畢業的新老師,暫還未轉正,也沒辦法定級。

其次是三級教師,連同已經上升了一級的二級教師,一起被稱之為初級職稱。

接下去是一級教師(也就是中級教師),工資變化很明顯了。中級裡有三檔次(崗位工資),從十級到八級。

比一級教師更牛的是副高級職稱,工資也有種情況(三檔),分別是七、六、五級三種崗。

教師職稱中的最高的是正高級教師,估計一個縣也就一二個,而且各方面都要很牛的那種。

2008年職稱未改革前,我們這裡的小學老師能評上中級職稱就已經接近職稱的天花板了,能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少之少,基本就一二個——但中學稍好,一所學校有那麼三五個。2008年後,我市職稱大改革,統稱中小學高級教師(不分小學、初中),沒區別,有資格的總能上幾個。我校當時一下就增加了好幾個指標,一批人受了益。

受益的人越多,競爭越大,矛盾越深——大家彼此無望,互相沒差距,基本還能相安無事。

估計所有地方職稱評聘也是「只進不退」的情況,除非你犯了某個比較嚴重的錯誤。但我們這裡如果調離了原單位,競爭不過新單位的人也會出現職稱降級的現象。於是有人就玩起了「借調」的把戲,人走編制不走、職稱不走——最讓人家有資格上的本校老師眼巴巴無望等待。

高級職稱,在工資待遇方面絕對高於其他職級的老師。因此對於很多老師而言,評上了副高職稱或者更高級的職稱就如同進入「保險箱」。但也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一旦上了高職稱的師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承擔比較重的教學任務,有些人甚至連班主任都不願當,不會當。

職稱,本意是為了提高老師的教育教學積極性,但本是一部「好的經」卻被一大群「歪嘴和尚」念歪了,無形中就把老師分成了三六九等。

不論職稱評聘還是績效工資,其本意就是為了激發教師從教的積極性,獎勵有能力、有貢獻的老師。可惜好事成壞事,記得原來的高級職稱指標少,能上的老師也不多,大家彼此都沒什麼傷害,一般到了時間就上一級(中級),雖然也要評,但有資格的遲早會上。而高級卻不一定,指標太小,即便有資格也難上。

如今網上取消職稱的呼聲越來越高,或要求漲大水的比比皆是。在教師隊伍中,職稱評聘之路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說是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不以職稱論英雄,又以什麼評判呢?教學成績嘛,這更不好說,誤會或許會更大,水分或會更多。

關於教師職稱評聘,大家還有什麼要吐槽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教師評上職稱後脫離「教學一線」?高級職稱不能只評不管
    在我國,教師跟職稱是緊密掛鈎的,職稱越高工資越高,這種矛盾愈演愈烈,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好多都不在一線教學崗,但因為有高職稱就科研輕而易舉拿著比一線中職要多上千元的工資,甚至在暖氣費上也要高出一大截。
  • 一些職稱高的教師,教學質量並不一定比職稱低的老師好!
    在不少學校有這麼一種現象,一些職稱高的教師,教學質量並不一定比職稱低的老師好!當然,評估教學質量好壞,不能單純以學生的考分論英雄,但學生的考分卻是決定他們未來的關鍵!在同等條件下,可以把學生考分帶得高的老師,不單純是個人勤奮的問題,更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課堂學生的管控,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知識點的準確把握,課後作業的安排,日常的複習檢測等一系列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希望以後的職稱,不要玩什麼一評定終身,最好是帶一屆學生搞一次評定!讓榮譽、待遇確實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讓那些投機耍滑的人精(評上職稱要麼不帶課,要麼混日子)無處遁形!
  • 教師職稱和年限掛鈎?任教三十年,直接定高級職稱
    說到這裡很多表示一頭霧水,那麼先來看看關於老師的職稱評級以及評級條件,大家就清楚了。教師評級所謂的教師評級就和公務員升職一樣,職位越高,待遇也就越高。評定的方法是根據老師的工作能力和教學水平進行評定的,因此,加入編制的老師都會努力爭取教師評級。
  • 教得好的老師不再是好老師,關係好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現在正在準備教師編考試,那麼肯定非常嚮往教師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如今在學校裡,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嗎?可能你現在不知道,但是事實簡直顛覆人們的三觀。再看一下,究竟怎麼回事吧!以前,當我們說某某某是好老師時,通常是說這位老師的教學能力很強,學生成績很高。而現在的好老師完全不一樣了,教學能力強的老師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好老師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
  • 什麼是教師職稱?教齡成為晉升職稱的關鍵,職稱對教師而言很重要
    這裡小編告訴大家,教師這個工作雖然工資福利待遇都很好,但是需要評教師職稱的,教師職稱對於一名教師而言還是很重要的,教師職稱越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就越好。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教師和教師職稱有哪些關係吧。
  • 對於在一線教學十年以上的老師,能否簡化職稱評審的材料和程序?
    目前的職稱,感覺越來越折磨人了,好像就是為了折磨一線老師而存在的! 比如評審職稱需要的各種材料:教案、聽課筆記、班主任記錄、教學計劃、課程表等等。這些無非是想看看這些老師是不是一線老師?有沒有在一線上課? 比如答辯,考察的也是老師是否是一線老師?
  • 高級職稱不當班主任,不去一線就撤銷職稱!網友:一刀切不可取
    相信很多老師都清楚,老師想評聘高級職稱現在是有一個必須滿足的條件,那就是要有當班主任的經歷才能有資格評定,隨即就有網友把這條解讀成,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如果不當班主任、不去一線講課的話一律取消高級職稱的相關待遇。並認為唯有這樣,大家都會爭著當班主任,爭著一線教學。
  • 破除教師職稱評審「天花板效應」還需回歸教學
    章正 評上職稱就賦閒?部分中小學教師評上職稱後就轉崗。作為工作壓力大、教學負擔重的群體,他們一方面整天圍著孩子轉,一心撲在課堂上,承擔大量教學和管理任務,另一方面由於種種原因,晉升職稱的空間有限,許多中小學教師「望高(高級職稱)興嘆」, 因此,近年來取消教師職稱的呼聲也愈喊愈烈。目前,評職稱難,而評上高級職稱後,一些老師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心態。
  • 中小學教師對職稱制度的意見主要集中在4點,你贊成哪一點?
    舉例來說:老趙和老錢都是教齡滿25年的中學老師,老趙在十三四年的時候評上了高級教師,而老錢直到二十年開外才剛剛躋身中級,他們都是師專畢業的,學歷、水平、能力相差無幾。只不過,老趙當年分配時活動到了縣城中學,老錢則哪裡來哪裡去,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在農村中學當了一名孩子王。
  • ...我盡了最大努力考上了準備這個崗位的老師,卻辭職去私底下教書了
    為何教師都選擇去私立學校?▼薪資更高公立學校的老師,都是有事業編制的,雖然很是穩定,但這也造成了工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現在的年輕人,從事一份職業,最基本的就是希望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成家立業。但是公立學校老師的職位,卻很難滿足他們。而與此同時,私立學校由於是自負盈虧,在聘用老師的時候,也像是普通公司一樣,以高薪、福利來吸引人才。
  • 所教學科與教師資格證不符,三種途徑仍可晉升高級職稱
    某一線教師的教師資格證是初中英語專業,但是因工作需要,學校安排其從事初中數學教學任務,按職稱晉升政策,一線教師必須按其教師資格證和任職資格證上的學科創造業績條件和講課答辯,長期教數學的老師肯定不擅長英語學科的教學,像這樣的情況,如何才能須利晉升高級職稱呢?
  • 唯「論文」至上的老師: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職稱
    職稱(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產生了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評價與聘任崗位相分離的需要,即「評聘分離」,職稱的概念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 教師的痛點:職稱評審,一線教師意見很大?
    教師有兩大痛點:一是工資待遇問題,另一痛點就是職稱評審問題。教師職稱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圍繞這個話題的討論不絕於耳。中小學教師職稱分為:正高級教師(正高級職稱教授級)、高級教師(副高級職稱副教授級)、一級教師(中級職稱講師級)、二級教師(初級職稱助理級)、三級教師(初級職稱員級)。一般職稱評定要從資歷和業績兩個方面考核打分,資歷有學歷,學歷年限,教齡等;業績有歷年業務考核,獲獎情況。
  • 教師職稱和年限「掛鈎」?多地出臺政策:15年升中級,30年升正高
    國家開始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說到教師行業我們不得不說,近幾年來教育部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和重視,師範類的院校以及專業一度開始熱門起來。尤其是今年,出臺了公費師範生畢業直接入編、入崗的政策,讓師範專業的畢業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性。
  • 如果出現這幾種情況,教師職稱評審也就失去意義
    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不可否認的是,教師能力和水平是有區別的。有的教師不僅教學水平高,而且敬業、勤奮,愛生如子;有的教師不適合、不擅長教學。
  • 為什麼同一個老師的教學,有的學生成為學霸,有的學生卻是學渣?
    可是,同個班級同個學習環境和同一批老師教學,為什麼有的學生成為學霸,有的學生卻是學渣?都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是不是老師沒有對所有學生一致態度,才導致這種結果呢?」看到她的猜測,說實話,有點倒吸一口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很多家長信奉這句話,因此當自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他們總是習慣性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
  • 視譜能力差——鋼琴學習的第一殺手
    所以,說視譜能力是學鋼琴關鍵中的關鍵,這真的是毫不誇張。鋼琴演奏能力,就是大量的曲目堆出來的。視譜能力直接關係到你新曲目上手的難易、快慢。而且到了中高級程度,上手還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有很多工作,所以上手的過程越快越好。根據我的經驗,絕大部分學不下去的學生都是由於視譜跟不上而放棄。可以說,視譜能力差是學鋼琴的第一殺手。
  • 為什麼同一個省,同樣職稱的老師工資卻不一樣?
    一、同一個省的老師工資不一樣我清楚地記得,2000年的時候,我剛晉級小一職稱,我一月工資是160元,而我大興安嶺的同學是1200元,而我巴彥縣的親戚是1600元,而哈爾濱市裡的老師,居然達到了兩三千塊錢,當時這差距真是太大了!
  • 一提起職稱,很多老師都義憤填膺,尤其職稱高低造成的工資多寡
    現在一提起職稱,很多老師都義憤填膺,尤其職稱高低造成的工資多寡,更是千夫所指。出於義憤,有人說「高級教師比一級教師每月多幾千」,有的講「高級教師都不帶課或少帶課,帶課也是最差的」,云云。在職稱還不能取消的大環境下,我們還是心平氣和地探討一下職稱對工資的影響。教師工資主要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地方津補貼四部分組成。大家參考一下工資標準表。職稱對教師的工資的影響主要在崗位工資上,普通教師職稱最低是十三級1675,一般能達到的最高就是副高五級3405,兩者的差距是1730。
  • 每逢教師職稱評定必是硝煙四起,如何在這場戰鬥中先拔頭籌,搶得先機?
    分享教師職稱評定的那些事。今年有幸參加了我校教師的職稱評審工作,同時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高級職稱評審的考驗,所以我今天就以我初來咋到的評委身份給大家說說老師們在評中學高級時,職稱材料填寫和網上提交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