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把中小學生學習美術、音樂、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促進學生形成藝術愛好、增強藝術素養,全面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推動高校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規定學分方能畢業。
近年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加之新生代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國家一直著力於對學生藝術素質提升的推動工作。
頻繁出臺的相關政策,推動了藝術教育「剛需化」的進程。
目前,多個省市已將藝術課程正式納入了中考範圍。
01
江蘇省
計劃於2020年全省初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成績計入中考。
02
山東省
將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高中學生藝術測評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03
湖南省
多個市州將藝術課程正式納入中考範圍。
04
雲南省
將美術、音樂兩門學科納入全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05
湖北宜昌市
今年5月,正式將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計入中考成績。
06
廣西南寧市
從2020年起,將美術、音樂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積分科目,共賦分40分。
07
江西南昌
南昌市教育局2019年11月發布的《南昌市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試行)》中將美術、音樂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範圍
將會如何記入中考成績?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是:如果藝術類科目記入中考成績,將會如何考核計分呢?
以湖北宜昌公布的具體方案為例,對藝術類科目的考察方式會以過程性評價+機考進行。
以下是具體細節:
過程性評價
對初中三年課堂內上課的情況和課堂表現進行評價。
機考
滿分100分,其中美術、音樂兩科各50分。考試成績60分(含60分)以上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總體評價
過程性評價成績(五個學期的平均分)佔60%、終結性評價成績佔40%。
兩項成績相加結果按分數折算成A、B、C、D四個等級,90分以上為A等,75—89分為B等,60—74分為C等,60分以下為D等。
C等及以上為合格,D等為不合格。
除了過程性評價和機考
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筆試考核
看來和中考體育改革類似
國家也在大力推動學生們藝術素質的提升
使其得以全面發展
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藝術教育成為「剛需」。
家長越來越意識到對孩子早期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的確,孩子早期教育做得好,會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少兒美術教育又是最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的藝術門類之一,其教育成果也受到家長的肯定。
讓孩子的早期藝術教育接觸少兒美術教育有什麼意義呢?
畫畫提升孩子的境界
決定一生是否幸福的因素是什麼?
是一個人的審美觀。
一個懂審美的人,能夠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能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
審美的能力是花錢買不來的,也不是一個月的速成班能夠學來的。
審美品位是靠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藝術修養薰陶而來。
一個從小喜歡藝術、喜歡繪畫的孩子,和一個從小隻看電視、玩遊戲的孩子,在長大後的氣質上會產生非常大的區別。
繪畫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獲得自信
繪畫,是宣洩自己,表達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
有些時候孩子的一些想法無法表達出來,卻可以表現在畫布上。
評價孩子的畫,不能用「像不像」來說,最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讓孩子保持畫畫的積極性,可以一直堅持下去,並在這個方面得到自信。
繪畫讓孩子領略生活中的美
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非要把孩子培養成小畫家,而在於啟發孩子的美感,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表現能力,這些將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使他們終生受益。
繪畫就和遊戲一樣,玩進去就會感悟很深,更能輕鬆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知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一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九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
教育的差異,決定一個人最終勝負的,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與視野,信仰與責任,以及自由的心靈。
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
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用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中的事與物,並融入到自己的畫作中去。
學美術的人和不學美術的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太一樣。
學習美術的人更加注意一個東西的細節、質感,更能欣賞萬物的美。
對於年齡段越小的孩子,我們越要越側重對美的感知、塗鴉和思維發散想像等綜合素質培養。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需要在尊重孩子想像發散的基礎上側重方法技巧。
少兒美術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是平衡心理與自我調節的過程,是孩子比較高級的、複雜的情感展現。
當今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家長們必須儘早認識到少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