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風味]
餚饌有金華煲、八寶香肚、拔絲金腿、薄片火腿、火腿荷化爪、火踵神仙鴨、火踵蹄髈、婺江春、蘿蔔絲煸牛肉絲、婺州烤鱔、清燉石蛙、神仙燉雞、火腿扣肚結、佛手魚片、蝴蝶腰花、濃香雞塊、茉莉魚丁、金絲蜜棗羹、桂化大腸、蜜汁火方、火扣園魚、火蜜排南、沙鍋牛腩方幹、火踵蹄髈等;
糕餅小吃,如春節過年的紅回回、寸金糖、麻酥糖,端午的綠豆糕,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餅,九月九的重陽糕,冬至的餈粑等;
禮儀方面,如拜年的紅包糕餅,婚嫁的連環糕、龍鳳餅;探親訪友的小雞卵糕、乾果、蜜餞,壽禮用的壽桃、眉毛酥,還有供祭祀特製的多彩細點茶食。當然,大量的是日常食用的品種,如麻條、擦酥、糕乾、酥糖、椒桃片、火炙糕、花生糖、炒米糕、豇豆糖、杏仁酥、佛手酥、糖榧等糕點。
有金華第一點之美譽的金華湯包和金華酥餅、金華大酵饅頭、冷淘、手牽面、餛飩、米豆腐等,更是人人熟悉。
[蘭溪風味]
光緒《蘭溪縣誌》開宗明義:「邑雖褊小而實當四衝。」蘭溪自古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蘭慶雞子餜、蘭花酥、蘭花糖糕、鳳凰蛋、遊埠酥餅、金龍牛肉麵、月亮蘿蔔餜、光明包子、新世紀湯圓、小洲特色餛飩、浮橋煲莊、徽州豆黃餅、落湯青湯圓等。
[東陽風味]
一條東陽江貫穿全境,把東陽分成南北兩半,俗稱「南鄉」和「北鄉」,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稱。在漫長的歲月之中,東陽民間滋生了幾多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名點小吃,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散落於民間,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積澱。東陽土雞煲、博士菜、沃面、上盧餛飩、粉幹、饅頭熓肉、楊梅餜、擇子豆腐、餈粑、糯米腸、烤豆腐、蒸雞、醃豬肉、童尿蛋、麥角馳名中外。
[義烏風味]
熟悉義烏風土人情的人士都能講出一些與之有關的典故、傳說或民俗來,像東河肉餅、上溪牛雜、義烏麻糖、東塘狗肉,著名的美味有吳店饅頭、義烏湯圓、麥拓糊、索粉、莧菜餛飩、手牽面、蕎麥老鼠、麥鰍、義亭油酥、赤岸酥餅、清明粿、粽子、紅粿、擇子豆腐、宗塘豆腐、赤岸豆皮素包、夏演千張、佛堂白切羊肉等。
[永康風味]
永康人對於美食的喜愛從來不體現在華麗的外表上,只是不斷提升著食物本身最本質的口味。生薑製品有生薑醬、醬生薑和姜燒肉、姜燒魚、姜燒雞,蔬菜製品有九頭芥菜生、九頭芥菜乾(菜乾老虎),蘿蔔製品有蘿蔔錢、水菜絲、松鯗等,豆腐製品有豆腐乾、豆腐皮、千張、雪花菜等,還有銅罐飯、蒲簍飯、飯甑飯、千金絞、饊、麥芽糖、擇子豆腐、青草腐、水菜絲、松鯗、永康肉麥餅、豆腐肉圓、單麥餅、楊梅燒酒、火腿臘肉……此外,還有用永康五指巖生薑和紅糖製作生薑糖和糖生薑,是配茶的好食品。
[武義風味]
武義菜烹調方法以燒、蒸、燉、煨、炸為主,以野味素菜為核心,在外地頗有名氣,品種逾百。其野豬肉、野兔肉等別具一格,鍋腐皮包、拔絲宣蓮、豆腐娘、鹹菜燜肉、茄汁土豆餅、椒鹽紅蟹、清燉石蛙、酒糟芋艿、武陽仙姑等名菜各有千秋,充分體現武義菜的獨特美味。武義地方小吃主要有武義麥餅、宣平餛飩、武義豆腐肉圓、蔥香油餅等。
[浦江風味]
「浦江歷史悠久,東漢興平二年(195)建縣,唐天寶十三年(754)置浦陽縣,五代吳越天寶三年(910)改浦陽為浦江,已有1800多年歷史。別具特色的美味有一根面、牛清湯、羊清湯、豆腐皮蛋花湯、觀音豆腐、木蓮豆腐、竹葉燻腿、 麥餅、蕎麥切面等。
[金西風味]
金西泛指湯溪方言區,湯溪原為古婺八縣之一,飲食頗有特色。比如,春節時家家戶戶要燒制「毛芋菜羹」,早餐吃「疙瘩餅」(農民上山砍柴時綁在腰間所帶的食品)。湯溪菜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著名的佳餚有燒粥撈飯、紅燒肉、豆腐肉圓、山粉羹、雞蛋面、蔥花肉、湯溪「的卜」、爛松菜滾豆腐、清明粿、醃蘿蔔、醃辣椒、蘿蔔湯糰、山粉肉圓、湯溪麥麵、炒粉幹、乾菜餅、包菜餅、蔥燒餅、臭豆腐炒辣椒、湯溪野菜包等。
標 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