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愁的一首詞,只有49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2020-12-15 騰訊網

李清照的前半生應該算是個人生贏家。

出生於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飽讀詩書之輩,自小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華,16歲那年更是憑藉一首《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轟動京城。

18歲那年嫁給了門當戶對,又志同道合的太學生趙明誠,兩人賭書潑茶,很是恩愛。

縱然中間難免有分別的時候,但也是經常鴻雁傳書,留下不少佳話。

出身好,有才華,又嫁得如意郎君,可不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毀於那場「靖康之難」。

那場戰亂宋朝丟了半壁江山難,退居江南,多少人家破人亡,顛沛流離。

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的家園毀於金兵的鐵蹄之下,丈夫在逃亡的途中病逝,兩人耗費半生心血收集的金石書畫也流散殆盡。

她一路漂泊,到了浙江金華才暫時安頓下來。

逃亡的途中,她沒有太多的時間傷春悲秋,可是一安定下來,想到這段時間經歷的種種,無窮無盡的愁苦一下子湧上了心頭。

她寫下了一首《武陵春》,只有49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多少人讀著讀著就落淚了。

詞的上半闋寫的是詞人的所見所感。

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描繪了一幅悽清的暮春圖景。

狂風過後,園中的花兒都已凋落,只有泥土中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詞人不寫風是如何的猛烈,而是從風停後寫起,一個「盡」字便足以令人聯想到了滿地落紅的蕭條之景,所謂「流水落花春去也」大概便是如此吧。

緊接著的一句「日晚倦梳頭」,寫的是詞人百無聊賴的心境。

「女為悅己者容」,而此時她的丈夫已不在人世,她又打扮給誰看呢?

這看似平平淡淡的5字,實際暗含著她難以訴說的愁苦。

歇拍兩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更進一層,字裡行間都充斥著她的哀愁,令人不忍卒讀。

詞人的喪夫之痛,國破家亡的之恨、顛沛流離之苦、孤身一人之悲都藏在「物是人非」這四個字之中。

她寫這首詞時已是50歲,按照古人的壽命來看已是晚年,經歷了這麼多的痛苦,她的心中有千言萬語,但是又不知從何說起,又能與何人說,所以便出現了「欲語淚先流」這一幕。

上半闋層層遞進,從「日晚倦梳頭」開始,詞人滿腔的愁苦就如開閘懂得洪水,奔湧而出,

令人也不住潸然淚下。

接著的下半闋著重刻畫詞人的心理活動。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這兩句轉折很有意思。

一個是自然之境的轉折,上闋說花已盡,這裡卻說「春尚好」;一個是詞人心境的轉變,之前還是「日晚倦梳頭」,如今卻計劃著春遊。

然而這所謂的「春尚好」也只是聞說而已,「泛輕舟」也是一時的打算。

真正能代表詞人心情的還是結尾的兩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將她的愁苦之情一下子推到了頂峰。

這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化虛為實,比喻新奇,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本是虛無縹緲的「愁」仿佛也有了形態和質量。

雙溪的舴艋舟也載不動她的「愁」,足見她的愁苦是有多深了。

全詞層層深入,雖然一直到了結尾才寫到「愁」,但是字裡行間都充斥著「愁」,短短49字,卻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多少人讀著讀著就落淚了,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李清照最愁一首詞,如血淚所著,讀完讓人心疼不已!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作于靖康之變以後,靖康之變之前的李清照筆下雖也有愁詞,但是那時候她有家有親人,那時候的愁更多是兒女情長的思愁。而靖康之變以後,她已人至中年,此時的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愁於家國。
  • 李煜短短4句「寫愁」詞,寫出王國維的「無我境界」,被世人盛讚
    這裡,天才詞人巧妙地將「愁」具體化,「愁」變得可以剪了,只是綿綿愁思剪不斷;「愁」變得可以理了,只是愁之多、愁之深、愁之亂,又該從哪裡打理呢?李煜的「別是一般滋味」到底是什麼滋味呢?曾經堂堂的南唐帝王,今時惶惶不可終日的囚徒。這其中滋味,恐怕無人能理解吧?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首史上最孤獨的唐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全詩如下: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蘇軾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原來乳茶宋代就有了!
    回到家中的蘇軾可謂是潑墨煎茶,大快朵頤,有一首著名的《浣溪沙》堪稱是蘇軾「吃貨」的最高境界,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詞,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風雨夜,也有萬水千山的張力,這就是辛棄疾。稼軒先生的詞,傳唱度最高的想必就是那句著名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短短兩句話,寫出了詞人殺敵報國的決心,又抒發了報國無門的惆悵。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涼與感慨的佳作——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讀完讓人潸然淚下。
  • 李清照寫愁很著名的一首詞,開頭14字成千古名句,至今無法模仿
    前半生,她是名動京城的天才少女,詞中句句寫自己的少女情懷,自然而美好。後半生,她是亂世中飄零的一葉孤舟,守護著自己前半生的夢想,升華成一種人生態度:堅強。她後期寫愁的詞很多,家喻戶曉的名句也有很多,最著名的比如」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而今天要說的,也是另一首知名度很高的詞,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評價。
  • 王昌齡的這首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扣人心弦!
    無論是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的離人愁,還是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中的羈旅愁,亦或是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家國愁,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後扣人心弦。
  • 辛棄疾的一首詞:清新委婉,意味深長,寫出了人生最高境界
    辛棄疾這個名字,對於喜愛詩詞的人並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人稱「詞中之龍」。他的詞風視野開闊,氣勢渾厚,代表了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他渴望恢復大宋江山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
  • 少年不愁強說愁,老年知愁不說愁,坦率真摯當如辛稼軒
    大多是因為在政治方面,他一直都不順遂,一生的理想都沒實現,所以他的詞裡包涵了他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苦悶,可他又不甘心疾疾一生,所以他的詞中還抒發了他一生抱負想建功立業的願望。他的詞一般人看來非常散漫,好像只是隨手寫下的詞句,像一個閒適的人隨手「採菊」一樣不經意。可就是這樣的詞膾炙人口,因為詞人和其作品表現出來的那種率真深深吸引著後世讀者。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開篇3句就美到心醉,最後10字如今家喻戶曉
    來訪他的友人名為錢勰,也就是我們所知的錢穆父,剛剛得到消息,錢穆父被朝廷任命為知瀛洲,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河間,驢肉火燒最正宗的地方,於是他從浙江出發,途經杭州,故來看望蘇軾。恰好蘇軾的任期也快到了,馬上要離開杭州,所以寫下了這首詞,既是贈給友人,也是寫給自己。
  • 千古第一才女,一詞寫盡愁怨,新婚燕爾她又愁什麼呢?
    趙明誠出門在外,李清照愁在佳節重陽,卻是「良辰好景虛設」,自己要獨自度過漫長的白天,夜晚孤枕難眠。反映了已婚女子在丈夫出門後百無聊賴寂寞孤單的心境。這首詞寫於李清照人生的前期,詞人未經亂離,生活悠閒,只有愛人離開的不如意,全是「薄愁」。「幽細悽清,聲情雙絕」。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對於一個古代的大詞人,我說只有30首作品,大家是不是還有點不相信啊?的確如此,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首作品,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也只不過幾千字,但是就是這區區的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最的地位!聽到小編這樣誇李煜,是不是覺得他比蘇軾,辛棄疾牛多了。
  • 秋天的詩句: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詞之上片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選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把此詞「昨夜西風」三句和柳永、辛棄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學的三種境界([2]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個王朝最後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與《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寫於李煜被毒死之前。這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句話寫出詞人身為階下囚的無奈,春暖花開中秋月圓時間更替,詞人卻依舊在牢裡度日如年。李煜以前當國君時成天鶯歌燕舞日日縱情聲色、貪圖享樂,現在淪為階下囚心中充滿悔恨之意。
  • 李煜的傷愁: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在初唐和盛唐幾乎沒有文人作詞,到晚唐,詞開始逐漸成熟,代表人物有溫庭筠,韋莊,到宋朝時,詞已成為主流文化,發展到頂峰。說起詞,就肯定繞不過一個人,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一生精於詩詞書法,代表作頗多,有「詞帝」之稱。
  • 末代帝王李煜這首詞:全篇不用一個愁字,卻寫盡了一世的悲情
    身份尊貴的皇帝詞人心目中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並不是治理國家的能力,反而是吟詩作賦更加顯示自己的才氣。一生波瀾起伏不定,身世變化巨大,連帶著李煜一生的詞作也因此而發生轉變。當年他還生活在宮闈之中,南唐政府穩定繁榮,那是他怎麼會想到有一天會成為階下囚徒,當時李煜的詞中多表現的是花間行樂,兒女私情。
  • 一首不按常理出牌的詩,最美的景下是最深的愁,其中7字回味無窮
    與朱熹這首詩一樣,全詩看似一片奼紫嫣紅,但卻不按常理出牌,在最美的景下是最深的愁,最後7個字回味無窮。《春思》唐. 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這是一首七絕,作者賈至此時疲貶為嶽州司馬,看到滿目美景,卻抱怨起來。
  • 李煜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其中12個字驚豔千年,讀後讓人黯然落淚
    李煜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其中12個字驚豔千年,讀後讓人黯然落淚南唐後主李煜,在歷史上知名的亡國之君,若只論開疆闢土的專業能力,李煜基本上處在最後的水準,不然南唐不會導致滅亡。此言非虛,李煜的許多 名作,都給人耳熟能詳,譬如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愁思寫作非常傳神。世間有很多無可奈何,尤其是生在帝王家的皇子,李煜對於此事深有感觸。原本他在弟兄中排名第六,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想過承繼帝位,但生父李璟去世前,偏要把帝位傳至他。倘若李煜只做一個王爺,也許最符合他的理想化,怎奈身不由已,李煜只有咬著牙坐上君王之職。
  • 晏殊頗具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展示了令人神遠的境界!
    在晏殊的詩詞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而其中最經典的那句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被王國維借用來表現文人治學的第一境界——愁苦、孤獨。第二境界是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代表的忘我境界,以及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中「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表現出成功後的欣然之感。